出門要不要穿內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次不趕時間卻必要的外出,已經一年多沒穿過鋼圈加襯墊內衣的我,望向窗外,金屬圍籬反射著強烈日光,我被耀眼搞得很慌亂。
  埋在衣櫥裡翻找,取出成團的纖維,穿了又脫、脫了又穿,往鏡子面前反覆確認,這件洋裝、那件上衣,要穿厚一點汗流浹背,還是輕薄透氣但激凸?
  最後,為了避免踏出門已是天黑之時,還是妥協,裡頭穿著無襯墊鋼圈的內衣上街。我暗自埋怨,炎日要人多穿件布料,綁著下胸、拉住肩膀,簡直是凌遲。懷著心有不甘,便在路途中不專心地傳訊息到好友群組中討討拍、問問大家的做法。
  得出的結論其實也稱不上結論。只是追根究底,真正該面對的問題,是對身體的自信心,以及如何去應對外界可能的眼光。而要建立自信,得先有認識才行。
  在個人成長經歷中,自信是在青春期的各種事件中徹底擊潰後,在刑事上成年的大學生涯,才從零開始,但已不存在什麼初生之犢,畢竟從腦到心、從頭到腳,被灌注的養份大多是恐懼。
  還記得當時,只要一經過會反射的窗、廁所鏡子,心就彷彿分裂出別的人格,不停出言攻擊,若是那天穿了什麼顯胖的、突兀的、配色不對的,寧可先回宿舍或後來的租屋處,換套衣服再出門,行為再可笑、麻煩再多,都比心魔說話來得好。
  獨自在台北待一陣,也或多或少學會怎麼人模人樣,那樣返家換衣、逃難般的情節隨時間少了,不過,真的親眼看看身體的契機,卻是從做瑜伽開始的。
  年代久遠,我已忘了是怎麼接觸這東西,只是每次瑜伽課後,都對「疲累」與「舒適」兩者能共存的狀態感到不可思議。慢慢地,從一次次放鬆中,有了「身」與「心」的概念——我們結合、共處,卻又不可一概而論;我們互相聽從、抗衡,或偶有爭奪。心要仔細去聽身的聲音,身能溫柔地遵從心,帶彼此至更遙遠廣闊的境地。
  對身體的探索,延伸到當時初習得文字以外的創作方式,用攝影書寫了朋友以及自己的軀體,按下包含光影與對談的快門。在那之後,更進入服裝領域,持續埋頭在身體與其空間的探索。
  然而,這只是知道該和誰相處,卻稱不上什麼熟識。直至多年後,因輕微頸椎間盤突出,被醫生警告該運動的半年後,我踏進健身房,讓肌力訓練加入日常生活的行列,「身」和「心」才正式宣告結盟。
  心態上的改變是這樣的:做了許多相關知識搜集與實踐,也多次配合不同狀態而調整。身與心盡可能地不相互愧對,已做到這種地步,到底還要受多少自我或他人的眼光來苛刻呢?
  在學習和身體力行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因人而異」,基因建造先天優弱勢,提醒我,每個人皆是不同的個體,而自己也是獨一無二的那個。因此,能堅持運動習慣至今兩年,已對得起自己,也值得坦然面對、接受這身軀體當下的樣貌。
  現在,我仍然是缺乏自信的我,但至少,那個在鏡子前會咒罵的心魔總算甘願歇息了,只是會適時問問身體的近況;我仍然有雙缺乏光照的腿,只是大多數時候,他們比起以前自在多了。
  並不是得做瑜伽、進健身房才能建立自信,認識身體有許多方式,畢竟,再次重申——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可以確信,好好觀賞他是必要的,也要如潛入敵營那般冷靜地審視心魔的聲音,思考那些或許是外在環境帶來的審美。
  話雖如此,我的問題,並沒有隨這些經歷煙消雲散,它依舊是我的例行公事:「今天出門到底要不要穿內衣呢?」
  我想我會以緩慢的速度嘗試,想著他人眼光時,退縮三步;想到那個在海邊打赤膊的自由男子,就再向前一步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給上頭的信#05]穿浴衣時要穿肌襦袢嗎? 親愛的上頭: 你好,上頭! 我真的很想去日本旅行,但現在又沒辦法去。 我每次去日本旅行都很喜歡八月去,因為那時會有很多祭典,那我就可以穿浴衣了。 今年又沒法去旅行, 所以我就在家自學自裝浴衣。 我就是這樣開始了自己自學自裝浴衣之路。我在網上看到一些教穿浴衣的影片,那個模特兒都會穿上打底衫打底。我
Thumbnail
avatar
清水一人着物普及社
2021-08-25
運動時要穿功能性的內衣嗎平價內衣 有很多選擇,但我們該如何挑選呢?不穿胸罩可以感覺超級自由(和有點時髦的這些天),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它不是一個真正的選擇。有些女性覺得蕾絲的外觀,緞面的感覺,或推舉的效果或填充物讓人舒服,而另一些人則斷然需要一個胸罩作為日常穿著。 內衣好穿與否不能只依據外表! 當然,在一天結束時撕掉你的胸罩
Thumbnail
avatar
林芯
2021-03-06
常見問題:運動時需要穿運動內衣嗎?我需要在鍛煉時穿戴運動型胸罩嗎? 防止乳房疼痛和不適--包括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導致妊娠紋和下垂的組織損傷--在你的鍛煉過程中始終穿著這種類型的運動文胸,在網路中查到運動內衣推薦平價 ,許多人會直接購買,但了解運動內衣的功用尤其重要。 不穿運動內衣的影響? 不穿運動胸罩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胸
avatar
林芯
2021-02-22
我在晴天穿起雨衣出門的日子2020 年 2 月 18 日,晴。不只是晴,是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一天。我穿上防水雨衣,戴起口罩丶眼鏡丶鴨舌帽,再套起雨衣的風帽,再次檢查有沒有帶上酒精搓手液丶另一個獨立包裝的口罩和自備的洗手液後,在一滴雨都沒有的一天,如臨大敵般出門採購日用品。
Thumbnail
avatar
Saki Chan
2020-02-19
38. 《裙底下的劇場:人為什麼要穿內褲?一部日本社會的性文明史》讀後感前陣子,意外在書店發現這本研究女性內褲的書,若只是如此,我可能不會多有興趣。但這本書作者卻是女性,並且以女性的角度撰寫,那就很有意思,所以當下就買一本來讀了。 本書嘗試從歷史、文化、心理等各個角度分析--女性內褲。
Thumbnail
avatar
大類
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