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舅舅家,我把輪椅推到落地窗邊,一起在開著冷氣的房間享受微微溫暖的陽光。醫生私底下告訴過我們,其實阿嬤的腳只要好好的復健,是有機會能再次走路,但也許是恐懼的關係,阿嬤就是不願意離開輪椅。
昨天是我的 31 歲生日,也剛好是中秋節。但早上醒來第一場戲卻是跟我媽吵架。其實幾年前解決憂鬱症後我的脾氣已經平靜許多,想不起上一次吵架是什麼時候,但我記得最後一次爭執媽媽留下的話是:「我很想更了解你,但你會的東西太難,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恩,有時我們不展開行動,其實不是不想做,而是單純的不知道該怎麼做,不知道步驟。如果是外人,我的反應大概會是「自己想辦法!」但現在對象是我媽,面對這種關係永遠存在的對象,好像就真的不能丟下一句話就閃人。我時常走在路上時就會思考,到底要怎麼跟媽媽解釋自己相信的東西?
上半年《生存的 12 條法則》出了中譯版,這本書我非常喜歡,而且相對於榮格的心理學書籍,這本是寫給非心理學專業的人看得,簡單很多。結果書買了四五個月,我媽看完第一條法則就把它丟在一旁,繼續過著每天玩手遊的生活。我並沒有放棄說服她,從客廳走到我房間的路上會經過我媽臥室,晚上回房間前如果看到她躺在床上滑手機,我就會提醒她這本書我希望她看完書後能一起討論。直到昨晚幫我提前慶生的飯局上,她中途拿出手機玩手遊,我就爆了。「我不知道要跟你們聊什麼。」廢話!書都不看、知識都沒在更新、盡看一些沒科學根據的醫療偏方電視節目,怎麼會有話聊?這件事讓我整晚不舒服,早上醒來繼續把對母親的不滿一次說出,過程中還犧牲了我第二喜歡的杯子(那時為了找塗裝最完美的一個,跑了超多家星巴克)。
我們家族聚會的地點大多是在舅舅位於新店山上的家,那邊的環境確實舒適,但缺點就是交通不太方便。每次的聚會都得由舅舅開車到阿嬤家接阿嬤、阿姨、以及我們家三口人。我很喜歡這樣的聚會,那是我少數會把工作先放一邊的時候,還能拿著相機拍這些與我親近的人。小時候阿嬤非常疼身為長孫的我,但我成長的過程卻沒有盡到責任讓阿嬤認識每個時期的我,講好聽一點是阿嬤眼中我永遠是 5 歲的雍雍,但我知道在自己動盪的成長過程中彼此已經慢慢的變成了陌生人。這幾年好不容易自由工作者的收入逐漸穩定,終於能將多點時間分給家人,沒想到一年多前阿嬤摔了一跤,身體的狀況就急轉直下,立刻坐上了輪椅,開始重聽跟輕微失智,聚會時需要由我跟舅舅一起用輪椅擔架將她從二樓的住處抬到車上。看到阿嬤摔跤前後的照片,簡直判若兩人。以前都覺得「愛家人要趁早」這種話就是講講而已,沒想到阿嬤可以從看起來充滿活力瞬間變得如此接近離死亡。這件事情讓我心中充滿了怨恨,無法原諒沒有盡到長孫責任的自己。
時間到,我媽出門前往阿嬤家跟其他人會合,留下我一個人在書桌前思考,過去幾個月都忙著準備新產品上線,幾乎沒跟家人相聚,現在心情如此差,還要去跟大家見面嗎?我傳了封訊息到群組請大家等我一下,喝了杯水退火,換下睡衣出門。
阿嬤家樓下門開著,當我走上一二樓間的轉角。看到的是這陣子從未離開輪椅的阿嬤,決定試著起身走下樓。
恩,我跟媽媽之前到底在吵什麼?我拿起相機,把眼前的畫面拍下來,順便躲在相機後流淚。我不知道當下媽媽怎麼想,但那瞬間自己的感受是我們兩個之間的爭吵實在荒謬。
大約 40 分鐘的車程後,阿嬤接著挑戰從地下室走樓梯上一樓。很少有機會看到這麼精彩的英雄之旅呈現在自己的面前,最後三個階梯,阿嬤已經腿軟,我得加入舅舅、阿姨、還有媽媽,一起幫助阿嬤完成最後的重生之路。有人說過老人其實跟小孩是很像的,除了身體脆弱之外,大概就是心情都寫在臉上。完成這趟英雄之旅的阿嬤坐在窗邊,瞬間又回到摔倒前有活力的樣子了。也許遠離死亡跟人生折磨的答案,就是勇氣吧?我想,阿嬤給現場每個人都上了一課,明天開始我們都能回想這段故事,從中找到面對人生折磨的勇氣。
如果坐在輪椅上這麼久的阿嬤,能夠克服恐懼,挑戰上下樓梯。那我一定也能學習控制脾氣,媽媽也能重回書本的懷抱,我們每個人都能踏上自己的英雄之旅。
勇敢一點,不然就要被阿嬤笑了。
英雄,是成為你自己 走在正確的方向,不要便宜行事,你的故事也可以撼動人心。 《英雄之旅:自己的故事,別當配角》線上課程已經募資開始,希望你能支持我的作品,並關注我的 粉絲專頁 或 YouTube 頻道;我們課程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