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內鮮事】我不懂什麼是文學

2019/11/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了銀行一趟,順道逛了在銀行附近的墊腳石,原本打算買幾本喜歡的藝術類書籍,但左翻右看後,找不到合意的便放棄,走到一樓叢書區看看最近有什麼有趣的書?
不過大略走了一圈、聞了聞紙本書的味道,卻沒拿起一本書翻閱,遺憾書架少了幾本我有興趣的作品之際,一轉頭卻看見書店進出口處有「暢銷書籍排行榜」,我臉部表情忍不住鬆了鬆,想起過往,曾有人批評排行榜都是買榜的⋯⋯我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如果是放在其它商品上面,買榜倒是有可能,但書籍?我真心覺得會去買榜的機率極小,畢竟閱讀人口下降,買書的人口更是稀少,版稅和稿費都很艱辛的在維持生活,哪個作者會如此愚蠢的買榜?尤其是文學類書籍⋯⋯除非作者本人家財萬貫,不在乎寫作的收入,只想買個名聲和作家頭銜,才可能這麼做。
所以,我倒是相信書店裡「文學銷售排行榜」,正巧我眼睛不偏不倚地落在文學銷售排行榜的第一名書籍,書籍直接用作者玉照設計成封面,那是張我認不得的臉⋯⋯然後第二名是也是作者玉照封面,唯一不同,是我認得第二名作者的臉。
我奇怪什麼時候大家喜歡開始用作者本人的照片做封面?是有名人開始出書?還是因為書籍銷售量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文字創作人也必須像明星一樣包裝、行銷、舉辦簽書會、座談會,才能把書籍賣得更好?不意外,我開始看見侯文詠出現在他的作品封面上⋯⋯吳淡如的作品,幾乎每一本都是本人照片成了封面,就連不屬於我年代卻又熟悉的作者——張愛玲,出版社同樣也沒放過她露臉的機會。
老實說,我沒那麼喜歡作者的照片做成書籍封面,但如果是寫真集或傳記那就可以,話說回來,我粗略掃過一眼文學排行榜的前十名,一瞬間,我腦子認真地迸出「我真不懂文學」這幾個大字。
第一名是個youtuber,我雖然認不得這位網路紅人的臉,但我知道他的名字,畢竟作品總會打上作者大名,他的作品是文學類第一名,我匪疑所思⋯⋯稍微讀了一下,嚴格來說,我覺得比較像一些經歷分享,和面對一些問題與攻擊的反問而已,整個脈絡很簡單、直觀,可以很快讓人思考作者反問的問題,對我來說這可能還不夠文學⋯⋯又或者純粹是勵志書⋯⋯所以文學類第一名?嗯⋯⋯
第二名則是蔡康永2018年出版的作品,明顯就是心理勵志或心靈雞湯類的書籍⋯⋯接著,沒什麼好說,前十名的書籍,有一半都是勵志、心靈雞湯類,恐怖的是有一本黃皮書,它是《你的善良必須XXXXX》⋯⋯兩年前的書籍居然還在2019年的文學暢銷排行版裡?都要2020年了!方可見得大家有多空虛、多脆弱。
勵志書能是文學嗎?又或者其它我覺得不算文學的作品算嗎?我不知道⋯⋯這問題讓我糾結,回家後,我立刻上網查了「文學」的定義,不查還好,一查真發現,確實是我不懂「文學」。XD
原來,「文學」不單是我想像麟角鳳毛那類的少數,它最廣義是泛指任何單一書面作品,而且它也不全然客觀。一提到「文學」不一定是客觀,是作者創作作品展現主觀看法,嘗試建立「客觀標準」來與讀者交流,依照廣義去看,嚐試利用文字作品與他人交流的,都能稱作「文學」,那麼圖文肯定也能是文學的一環⋯⋯(仔細一想,漫畫圖文類作品,肯定是創作界裡的蝙蝠,游走在藝術與文學之中,漫畫圖文類莫非常常被藝術界和文學界趕來趕去,最後才會被稱作次文化?XD)
震驚!我不懂什麼是文學!打從一開始原來我就一直不明白文學的本質,中年人的我還一直不懂裝懂!如果說我質疑的一些被稱作文學的作品不是「文學」,那絕對是我太自以為、太主觀,才會那麼無禮的質疑排行榜上這些優質文學作品。(不懂裝懂太欠揍,千萬別跟我一樣XD
這些作品是作者們披露主觀看法,成功建立起大多數人的客觀,即使我不同流,也得承認這些作品確實是文學,放在文學排行榜上,真的一點毛病也沒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會員
45內容數
就當作是設定閱讀目標的動力,希望自己每看完一部作品都能有所得,或多或少留下一些隻字片語與人同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