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三星只有蔥嗎? 兩輪環島看台灣

2019/10/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便利商店垂手可得的冷泡茶,是不是讓你我忽略了「茶」字前後,裡裡外外繁複美麗的工序和手藝?
三星蔥,上將梨,對三星的認知有多廣闊、就有多狹隘。來到往清水地熱觀光區必經的大馬路,車水馬龍、商戶林立。黃記製茶場在路一側,低調靜謐的店門難掩牆上匾額無數榮耀,幼兒哇哇的喊聲增添幾分活潑愜意。
早晨八點,茶几上散置的杯壺是喝茶的日常,日頭尚未過於炎熱、晨風還有一絲涼意、熱情的黃大哥和學姐便準備帶我們上真正的茶園一探究竟。
經過茶園探訪、品香飲茶、談天說地,我們發現宜蘭的物產之豐富絕非我們以為的那樣簡單。不僅茶香在三星繚繞、在當地人的廚房裡,鮮甜的茭白筍,自種的蔬果,多元多種的植蔬在青蔥水梨之鄉形同隱身,只待過路的人們多一分好奇、去發現和品嘗。我們也了解到,茶葉產業並非那樣簡單,從種植方式、環境、品茗方式到茶樹本身,都存在著許多迷思和錯誤,只待我們深入了解、讓臺灣茶再次飄香千里。
「柴、米、油、鹽、醬、醋、茶」,流傳千年時光至今朗朗上口的開門七事有幾何仍然穿梭百姓的生活巨細?
「茶」,於東方世界的現代生活仍然佔據飲品市場的重要地位。紅酒醉人、咖啡濃醇、茶葉清甜回甘,都是無可取代的感官饗宴;然而茶葉以其極大的可塑性在飲品界睥睨群雄、卓然而立。製造方式、技術、生產量、消費習慣都日新月異的時空背景之下,茶葉的飲用方式也有了極大的變革:比起深度品評的功夫茶,對茶葉需要較深的了解和鑑賞能力,現代人傾向於飲用品質穩定、差異不大的茶產品。如便利商店隨手可得的罐裝茶、手搖茶飲店,使用由中央廚房配發的茶包所煮出的茶飲,搭配不同風味調製成多元風味茶飲、添加牛奶製成奶茶,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熱銷常勝軍。改變帶來便利,是否也帶走了我們和自然資源的一絲聯繫,轉一轉腦袋,茶,知多少?
三星鄉以蔥香聞名全台,走訪各大夜市都可以輕易買到三星蔥肉捲、三星蔥肉包等等特產;耀眼的光芒也使得在地得其他農特產受到壓縮。茶產業在宜蘭不算興盛,相較南投地區的蓬勃發展、產業分工詳細而緊密,宜蘭的茶產業大多以個體戶的小農型態經營,從種植、採收、加工、包裝乃至於行銷都一手包攬,產業體系不夠龐大,也就意味著在相對缺乏政策和知名度推波助瀾的情況下,茶行的經營只能靠自己。而宜蘭的茶產業之所







以難以壯大,是否是因為氣候不適合種茶樹呢?
起心動念
造訪黃記製茶廠,迎接我們的是黃大哥一家人。少數尚存的種茶人家,在三星鄉擁有系統獨立的茶園和製茶廠,以「宜紅」之名為商標出產的優良紅茶產品打響名號,入茶廠的牆上高懸著一塊塊褒揚匾額,讓人心生嚮往。在老茶廠長大的黃大哥對茶葉有著很深的認識,在坐下喝杯茶、聊聊天之前,他決定要帶著我們親上茶園,實地看看茶園的模樣。
順其自然的溫柔
黃大哥告訴我們,臺灣的茶葉產業最初也來源自大陸,移植過來的茶樹並非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上種植就能夠存續生長。種植茶樹,在適合的環境下種植自然容易存活,但是因著濕度、日照、迎背風側等因素的不同,影響著茶樹是否強壯健康。環境會淘汰掉不適合生存的茶樹,而存活下來的茶樹將會頑強的把適合生存的個體差異代代相傳,直至茶樹適應這塊土地、紮根長居。
所以,比起開發和打造適合種植的地域,種植茶樹需要耐心。和許多綠植一樣,茶樹需要的很少;比起人為過量施肥除草,只為維持最適合生長的環境因素,茶樹更需要的是時間。給予適應環境的時間、等待的溫柔,讓資源利用和自然生態之間得以握手言和。
(吃掉現摘的茶葉!沒有農藥殘留的安心~)嚼嚼,有點苦
適應了環境的茶樹往往更加健康和強壯,病蟲害也相對較少;甚至因著不同的氣候因素,茶葉也會擁有獨一無二的迷人風味。
黃大哥說,宜蘭的茶葉產業從清朝至今萎縮劇烈,和種植密度不高、聚落人口衰退、人力短缺和推廣力度不夠、行銷領域狹隘有直接關係。除此之外,創新改革不夠明顯,品牌經營不夠出色也是宜蘭茶產業默默無名的因由。
然而,即使身處相對艱困的產銷環境當中,三星茶的品質始終一絲不苟。
黃大哥的茶園裡,茶樹深耕山坡地、茶樹種子落入土壤,自然繁衍出非人工育種可得的蒔生茶、甚至長出非人工育種種植可得的野生山茶樹;對黃大哥來說,茶園裡的嬌客都是難能可貴的驚喜。也因此,除了維持茶園的本有的茶葉品質精良之外,數量稀少特殊的茶葉,大哥選擇用來款待遠道而來的客人,而非因量少質精而高價售賣。「有一種東西是無價的,分享。」在我們到訪的短短時光裡,這是大哥說過最多次的話。宜蘭山的好風光,只有親身踏過這片土地,才是真正體驗;宜蘭茶的好滋味,只有到這裡來喝過,才能明白難能可貴。而這些體會和感動都會深植在我們心中,無人能夠搶走。
黃大哥的茶園不只在一座山頭上欣欣向榮。我們造訪的半山腰茶園以慣行農業種植,雖然不避諱使用農藥和肥料,但黃大哥堅持用藥有度,將施用時間避開茶葉採收期,就是為了在不必採收時保持茶園環境不受病蟲害影響、使用有機農藥蘇力菌來防治蟲害,並在非密集採收的時候施肥先養好土壤的肥沃度。為避免農業用藥透過土壤、水流和風的傳遞影響有機認證的抽驗,還有另外一座茶園專門種植有機茶葉,使不同農法種作的茶葉可以清楚區分。目前臺灣茶葉產業使用慣行農法種作的茶園約有98%,轉型有機種植固然可以提升茶葉的售賣單價,但是由傳統慣行種作轉型為有機種作需要承受2~3年的產量浮動、品質不穩定,甚至是連年虧損,多數茶農心有餘而力不足。
加之政府雖然大力推廣有機農法,卻沒有建立配套的行銷系統,使得努力堅持有機農法的茶農即使熬過數年的慘淡收成,成功出產安全健康的有機茶葉。也會因為較高的價格和沒有適合的營銷管道而出現產有餘而銷不出的慘況。另外,因為有機認證的抽驗非常嚴格,只要周邊有農園仍然使用農藥化肥,就有可能污染到附近的茶園、菜園。即使農民以有機農法種作,仍然難以符合有機農法的抽驗標準,可說是讓許多有心嘗試的農民打退堂鼓的原因。我認為,抽驗規定宜嚴。攸關品質保證不可視作兒戲,但是農民無法解決的大環境問題應該由政府提出配套措施;如今提供獎勵金鼓勵農民轉作、補助因轉作而減少收入的農戶,相信經過積極的推廣,假以時日,臺灣的有機茶產業必將蓬勃發展。
(陽光之下的茶葉,溫暖的茁壯)

Nalia❀哪裡呀
Nalia❀哪裡呀
插畫🌼情侶日常/輕鬆穿搭/人像客製 文字🌼手寫練習/好書分享/溫暖小語 遊記🌼好吃/好玩/平價 - 維持生命跡象相對輕鬆的時代 在繁忙的間隙 反覆練習生活的可能 珍藏細碎豐美的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