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閒聊
合評的論述 放在google,因為google可以調顏色跟字的大小,我覺得會比較方便閱讀,裡面擷取了一些這次的PP,內文除了整理之前寫的文章以外,也有一些新的東西,有興趣建議看一下,因為下面會包含這個論述的反省。
以下還會有評圖的心得、回應、吐槽,當然還有梗圖,開始ㄅ。

哭哭
-凱傑老師:
老師的意見回饋/我的回應
1.「同志文化地景」要講的是甚麼?是要講空間?還是人?
2.做設計的目標(for what)、族群(for who)、做出來是什麼(what it is)?
3.要檢視你的設計最好的方法,是在去除掉議題(也就是名字)之後,空間的精神是否還存在。
/回應:
第一個問題,我想我自己對這個名詞的定義是,「跟同志相關的文化地景」,雖然「同志空間」也可以用,不過因為有想討論的是空間x族群x社會的關係,所以才會重視「文化」這兩個字,也就是跟人有關部分我認為是需要討論的,嗯......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我應該要問清楚老師想問甚麼才對。
後兩個問題,以做設計來說是非常中肯的建議,在後面的論述檢討裡面會再說說這部分,這裡就先不贅述。
-志宏老師:
1.所以你要做的是一個商場複合倡議組織辦公室的建築?
2.除去program,這個設計有甚麼特殊性?
/回應:
第一個問題是:「program的設定」;第二個問題是 :「議題想談什麼?」
志宏老師問題其實看似簡單,但都超關鍵的,關鍵到我心慌,
合評論述檢討

重新梳理了一下,【主軸說明】的內容,要重新論述一次的話,順序應該是
1.「目標」:族群間互相理解尊重
2.「提問+回答」:如何做到這件事?(我提出的主體性、族群混置等等)
3.「輔助論述的資料」:同志文化地景的演進
4.「設計提案」:應該放什麼program、挑什麼基地才能做到這件事?
結語
大概就是這樣,經過這次的討論之後,以後在論述上的邏輯會更加嚴謹,之後的方向就是在論述後,從「需求」、「基地」、「機能」這三個東西繼續去討論設計,希望進設計能夠好好討論更多東西,而不是讓對話在「同志空間到底跟其他空間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上空轉。
---------------以下是娛樂用,看個開心就好---------------
袁興言老師: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一個讓大家做自己的空間嘛?」
(以下省略300字相關論述,好像我剛剛簡報的內容都在講這件事一樣)
(結尾,換下一個人)

「我剛剛聽到了三小?」
「老師,我可以回應一下嗎?」
老師:「可以啊。」
「我覺得『做自己』這三個字有點攏統。」
老師:「對啊,它很籠統沒錯。」
「而且這三個字我從來沒說過吧?」
老師:「對啊,這三個字是我說的,我要說的就是如果你做這個議題,直接從這邊滑到『做自己』,那就真的是個很無聊的設計了。」

無助的me
真的最後了,只是想展示一下自己是被建築耽誤的搞笑藝人這件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