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多倫多影展於九月的安大略湖畔盛大開展,展映了兩百多部電影作品,其中也可看見台灣片的參與身影。台灣代表《陽光普照》(A Sun),是中生代導演鍾孟宏繼《一路順風》後的最新長片,本次入選了「當代世界電影」單元。另外,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第二部長片《熱帶雨》(Wet Season),則是本屆唯一入選「站台競賽單元」的亞洲電影。
《熱帶雨》雖是一部新加坡電影,但同時也是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共同推動的「臺北市國際影視攝製投資計畫」投資的製作項目,因此也巧妙地跟台灣有所連結。筆者有幸於多倫多影展搶先觀賞這兩部作品,一部以陽光為旨、一部以雨水點題,本文將試著為兩部電影各作評析,並討論天氣元素如何連結劇中的母題。
《陽光普照》是一部兩個半小時的長篇家庭詩篇,講述著一個看似平凡而美滿的家庭,卻因為兒子阿和(巫建和飾)與朋友菜頭(劉冠廷飾)犯下罪刑、被關入少年輔育院後,所連帶產生的一連串蝴蝶效應,迫使家庭成員以及主角身邊的人,重新檢視他們自身對生命、對善惡、對愛恨的深刻感悟。透過一齣看似簡單、甚至可說平庸的華人家庭紛擾,卻拍出了台灣許多當代家庭當中,那些二話不說的承擔、其貌不揚的疼惜,與說不出口的虧欠,以及深深烙在一塊兒、羈絆一生的親情矛盾。
鍾孟宏導演這次的筆觸更加沈穩與滿懷自信,在驚悚、笑鬧、溫情之間切換自如。在他鏡頭下的台北鳥瞰街道和狹窄的室內空間,都散發出柔和素雅的觸感。林生祥的配樂,除了承襲了《大佛普拉斯》的木吉他和口琴,這次更發展出以法國號和豎琴為主的旋律以及鋼琴的探戈舞調,格外動聽。整體而言《陽光普照》是一部技術成熟之作,也看得出導演更有野心想要探討諸如令人窒息的親子之情、家人代背十字架的贖罪,甚至是更宏觀的更生人回歸社會、菁英主義教育體制下的犧牲⋯⋯等等社會結構性的問題。
然而,同時處理這許多議題,敘事觀點也不斷跳躍,難免讓人感到無所適從。或許正是因為野心過於龐大,導致每個支線都稍微點到就突然斷裂,彼此沒有互相緊密串連牽引。片中安插了一小段司馬光童年故事的動畫片段,也讓人感到不解,在整部片的調性中顯得突兀。這部片就像是一個綜合拼盤,什麼都嚐到一點,但整體的精彩程度沒有大於各個部件的加總。而考量到本片歷經兩個多小時的慢火鋪陳,最終卻沒有收攏至一個集大成、得以自圓其說的核心主題,則顯得格外可惜。
若撇除劇本鬆散的問題,《陽光普照》確實集結了眾多優秀的幕前幕後人才,以及一干硬底子演員,特別是飾演父母的陳以文和柯淑勤,以及小兒子巫建和。著實是他們的精湛表演所散發出的情感真誠度,使得整部片看下來幾無冷場。可惜的是,劇本給角色的背景設定和成長弧線有限、各角色之間的連結塑造也不足。舉例而言,在一幕接近尾聲的哭戲,演員演得賣力,卻因為前面的交代不足、角色動機不明,而使表演的震撼力道大打折扣。但最終,他們靜謐而沈穩的詮釋,也成功讓人們信服於角色,揪心於這些小人物在命運巨輪下的無奈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