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後代如何與原住民相處

更新於 2019/11/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早居住在台灣這座島嶼上的人,是「原住民」。嚴格來說,原住民才是台灣的主人。但是受到不同外來政權輪番的統治,賦予不同名稱,例如:「番」、「山胞」。這些詞都帶有很深厚的歧視,是外來統治者給台灣原住民的稱呼,原住民並沒有權力來決定自己的名稱。
原住民正名運動從1984年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發起的「原住民族正名運動」,1994年8月1日修法將「山胞」這個詞正名為「原住民」,因此每年的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正名」這個活動的意義,不單單只是除去充滿歧視的稱呼,更深層是還給了原住民尊嚴及自主性,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稱呼,也因為這個運動將族群主體意識凝聚,加深對於身分的認同,及喚醒各地逐漸覺醒的族人。原住民運動除了正名運動外,還有「土地」、「自治」。歸還屬於原住民的土地,尊重原住民的傳統文化,還給原住民對於自己的文化的自治權力。
2016年蔡總統向台灣原住民道歉時,說了這段話「在台灣這塊土地,早有人居住,這些人原本過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語言及文化,接著,在未經他們同意之下,這塊土地上來了另外一群人,剝奪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成為異鄉人。一個群族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群族的苦難之上。除非我們不宣稱自己是一個公義的國家,否則這一段歷史必須正視,政府必須要為這段過去真誠反省。」在蔡總統正式向原住民道歉後,正式成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是什麼?是一個社會在民主轉型之後,對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而導致的社會政治、族群或種族的分裂,所做的善後工作。
引用轉型正義的官網
轉型正義的信念:如果一個新的民主社會不處理以上這些工作,其民主體制將很難在和平的、深厚的民主文化中健全運作。因為:
第一,從民主文化的建立上而言,一個社會從賠償受害者、追究加害者的實際行動中向所有人民、以及其後代宣示,其所崇尚的價值:民主、正義、和人道。「對過去的不義選擇遺忘和忽視,意味著不願對防止將來的不義負任何責任」。
第二,透過真相和歷史的呈現,一個社會提醒它的後代,獨裁政治對人道的催殘。只有透過這樣的歷史,它的後代才能真正地警惕。民主文化才可能真正建立。
第三,從消弭社會分裂而言,政治迫害經常造成社會大規模的分裂。如果我們不賠償受害者、追究加害者,社會裂痕不可能真正的彌補,仇恨也不可能真正的消弭。故意「遺忘」不會帶來和平與和解,真誠地面對過去才可能真正解決社會裂痕。例如二二八事件,過去在威權統治時期是一項禁忌,不能公開討論和流傳,可以說是一種強迫性的遺忘。可是社會裂痕不但沒有因此而彌平,它反而成為族群緊張的來源。事實上有許多例子顯示,由於過去的不義沒有受到妥善的面對和處理,社會不斷地因過去不義的陰影而產生衝突,波士尼亞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前陣子我參加許多關於原住民轉型正義的講座,我有很多感觸與觀點,關於土地被掠奪,原住民人權維護,傳統文化不被尊重等。分享最近在講座上印象很深刻講師說的案例:「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被商人建造觀光旅遊建物,族人抗議卻被以少數人口不該阻礙多數人的利益等理由回拒。」這段話是有很大的問題所在,台灣的原住民人數才五十幾萬人,台灣總人口有兩千三百萬人,原住民人數永遠不能與主流社會人口比,如何以比例原則適用在人口比例上,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值得大眾去思考。
許多人對於原住民所追求的事物不認同,甚至認為原住民族人只是為了錢而反對開發,因為這是你所不瞭解的文化,你無法瞭解土地對於族人的關係及文化的重要,也許這塊土地是某個族群的祖墳,或著是某個族群文化很重要的地方,你在這塊土地上蓋滿許多商業及觀光設備,族人該如何回顧歷史,保有文化,而土地與族人之間的連繫也就被切斷,文化也就沒了。想起邵族的一位女生說過「歷史是年輪,但沒有根就長不出歷史,土地就是根。」該如何在公共利益與原住民傳統領域及文化之間取得平衡,是政府,是台灣所有人都需要去努力的課題。
外來移民的後代該如何與原住民相處,共生共存,一直都是很艱難的問題。其實居住在台灣這座島嶼的族群都是殖民主義下的受害者,而原住民是在殖民壓迫下被摧毀最嚴重的族群,殖民者實施的同化政策,禁止狩獵、祭典、紋面、母語、更改漢姓等作法,將原住民族對於文化、群族、身份認同的關係斷裂。直到現今原住民族本身仍在文化修復、語言傳承、自我身份認同。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話或著刻板印象,不論是哪一個原因都不應該用自己的理解來套用在這個族群,雖然原住民在面對歧視時,經常以幽默的方式面對,不代表這些話就不傷人或著是事實。最常聽到的這幾句關於原住民的偏見與歧視,「原住民不用讀書,靠加分就可以上大學」、「原住民酒量都很好」、「原住民很黑」等。
「你們有想過嗎?我也想給你們加分的機會」來自一位都市原住民的心聲,沒錯,就是作者本人,也就是我,在此強調這句話是我的感受,不代表所有原住民。「原住民靠加分升學」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也是心中一個枷鎖,不論多努力想證明自己的實力,總會被歸咎成靠加分,我一直都很坦蕩蕩的說,如果我依靠這個加分制度,以我的成績我可以就讀台灣第一學府,但是我選擇以我當下實力能到達的學校。多數人沒有去瞭解這個加分制度的由來,只看見表面,就更加深歧視與對於原住民的偏見。這個加分制度的由來是政府對於過去歷史及文化剝奪的彌補及讓處在部落的學生在資源較少的情況下能有機會透過教育翻轉,是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所衍生出的制度,這個加分制度並不會與非原民身分的你競爭,你的敵人從來不是原住民。大眾需要看見當時的歷史與對於原住民的種種迫害。
尊重文化、包容不同族群,從來都不是口號而是由內在真正的改變,許多人嘴巴說著不能種族歧視,但嘲諷原住民。關於原住民的權益及議題,應該是所有居住在台灣這個島嶼的人都該瞭解,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we all are one,no one should be excluded」,什麼時候身為原住民有一個標準的定義,符合資格才會被稱為原住民,將既有的偏見套入所有原住民,然而原住民該是什麼樣子,應該是原住民自己定義。收起你的偏見,真心地去瞭解一個文化的歷史背景與族群,唯有瞭解這個文化、尊重不同族群,才能消除根深蒂固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很多事情的關鍵在於你如何思考,改變看事情的角度,你會發現不同的世界。
小知識:
你會發現在國際上形容原住民都是用「 Indigenous people」這個詞代表「當地的居民」,而不是「aborigine 」,因為「aborigine」 有歧視、落後的意思。部落的英文是「community」,而不是「 tribe」。因為在殖民時期都會使用「土著」、「 tribe」、「aborigine」這些詞,隨著原權意識漸漸高漲,許多原住民開始對於文化覺醒,拒絕這些負面又帶有歧視的詞彙加諸在原住民身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xiaoagnes817@gmail.com / Klook「XIAOAGNESBAB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台中生活後,很不習慣新竹的夜生活很少,大概晚上九點多,新竹市區的街頭就很冷清了 新竹的酒吧分享,以下為心得感想,主要是以市區為主:
咖啡廳有很多種用途,與朋友聚會、工作及讀書場所、放鬆等。我很喜歡去咖啡廳,對我而言咖啡廳的環境遠比咖啡還吸引,我喜歡探索不同的地方,欣賞特色的裝潢,沉靜在氛圍裡。 有科學報導指出「人之所以喜愛在咖啡廳工作是因為咖啡廳的環境會讓你感受到是享受生活而不是工作;儘管咖啡廳裡的人,你誰都不認識,但是他們的
作者:XIAOAGNESBABY 許多人去韓國主要會去首爾、釜山及濟州島等,如果我沒有去「全北大學전북대학교 」短期交換,我也不知道有全州市這個城市。 「全州市전주시」是文化旅遊城市,保有許多傳統文化及建物,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想很深入瞭解韓國的文化,或著偏向文化的旅遊型態,一定要來全州市。 全州
每一次的旅程都能從中挖掘出不同的自我,或著得到些什麼,以前我真的不敢穿著比基尼去海邊,因為對於自己的身材沒有足夠的信心,會擔心和在意別人的眼光,但是出國時都會認為,「我在異地,沒有認識的人」,穿著打扮就會隨心所欲。後來我就改變心態,轉念,在台灣就會想著我在國外,漸漸的,穿著就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在台中生活後,很不習慣新竹的夜生活很少,大概晚上九點多,新竹市區的街頭就很冷清了 新竹的酒吧分享,以下為心得感想,主要是以市區為主:
咖啡廳有很多種用途,與朋友聚會、工作及讀書場所、放鬆等。我很喜歡去咖啡廳,對我而言咖啡廳的環境遠比咖啡還吸引,我喜歡探索不同的地方,欣賞特色的裝潢,沉靜在氛圍裡。 有科學報導指出「人之所以喜愛在咖啡廳工作是因為咖啡廳的環境會讓你感受到是享受生活而不是工作;儘管咖啡廳裡的人,你誰都不認識,但是他們的
作者:XIAOAGNESBABY 許多人去韓國主要會去首爾、釜山及濟州島等,如果我沒有去「全北大學전북대학교 」短期交換,我也不知道有全州市這個城市。 「全州市전주시」是文化旅遊城市,保有許多傳統文化及建物,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想很深入瞭解韓國的文化,或著偏向文化的旅遊型態,一定要來全州市。 全州
每一次的旅程都能從中挖掘出不同的自我,或著得到些什麼,以前我真的不敢穿著比基尼去海邊,因為對於自己的身材沒有足夠的信心,會擔心和在意別人的眼光,但是出國時都會認為,「我在異地,沒有認識的人」,穿著打扮就會隨心所欲。後來我就改變心態,轉念,在台灣就會想著我在國外,漸漸的,穿著就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原住民和墾殖者之間最大的矛盾,在於墾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殖民者,或者只承認過去的殖民而否認當前的殖民,而賽伍德的經驗指出一個相當尖銳的事實,對任何人而言都是警告:「不要等到自己也成為被仇恨的對象,才開始反省自己是否曾經站在仇恨的位置。」
Thumbnail
許多人總是認為,只要進了八大,因為錢很好賺,金錢觀就會扭曲。例如很多小姐在有捷運可以上下班的時候,依然選擇搭計程車通勤。 但搭計程車上下班真的是金錢觀扭曲嗎?抑或是一種儀式,一種犒賞一整天辛苦工作的補償機制。每天需要一杯咖啡作為開工儀式的人們,難道也會被罵浪費錢?還是會被認為這是認真工作的象徵呢?
Thumbnail
英國想離開歐盟最大原因可歸納為 2 項:1. 移民&難民問題、2. 歐盟的政策干涉。英國雖是歐盟成員,但不在「申根區」內,邊境管制並沒有取消,那移民&難民為何還會有影響?原來,「邊境管制」&「移民政策」是不同的事。本文觀察歐洲的移民問題,是如何從歷史演化而來?歐盟的移民政策&法律,又如何影響英國?
Thumbnail
近年來年輕世代常藉由積極的方式讓社會看見需求,而「學生運動」便是一種常見的公民參與,從1989年中國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再到2014年香港的雨傘革命,以及臺灣的太陽花學運,都是以大學生為主的社會運動。而時光走到2017年,社會更加開放、自由後,年輕世代的公民參與雖然崛起,但,是否有可能將公民參與更年輕化
Thumbnail
<p>當輿論將重點放在難民身上的潛質,亦即他們的教育程度、能力和求生意志,也不能忽略在經歷過屠殺與逃亡後的生命,需要醫療協助與社會資源來重新檢視與連結過去與現在的經驗,或許很長時間才能詮釋出繼續生活的動力。</p>
Thumbnail
<p>1960年代,一群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非洲衣索比亞考察時,赫然發現了一群信仰猶太教,自稱為「Beta Israel」(以色列家園)的衣索比亞黑人 「法拉沙」(Falasha)。後來經過歷史家的查證,確實是猶太人的後代。</p>
Thumbnail
我是在一場福建省同鄉會的場合認識唐彩華的,她帶著同是由陸配組成的腰鼓團,受邀到現場表演。總統大選前,這樣的場子,自然是國民黨參選人戮力固票的目標,然而,相較於參選人在台上的聲嘶力竭,台下的反應卻顯得不夠熱烈,我在席間找到了正在收拾服裝的唐彩華,想瞭解像她這樣嫁來台灣十多年的陸配們,究竟怎麼看今年的選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原住民和墾殖者之間最大的矛盾,在於墾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殖民者,或者只承認過去的殖民而否認當前的殖民,而賽伍德的經驗指出一個相當尖銳的事實,對任何人而言都是警告:「不要等到自己也成為被仇恨的對象,才開始反省自己是否曾經站在仇恨的位置。」
Thumbnail
許多人總是認為,只要進了八大,因為錢很好賺,金錢觀就會扭曲。例如很多小姐在有捷運可以上下班的時候,依然選擇搭計程車通勤。 但搭計程車上下班真的是金錢觀扭曲嗎?抑或是一種儀式,一種犒賞一整天辛苦工作的補償機制。每天需要一杯咖啡作為開工儀式的人們,難道也會被罵浪費錢?還是會被認為這是認真工作的象徵呢?
Thumbnail
英國想離開歐盟最大原因可歸納為 2 項:1. 移民&難民問題、2. 歐盟的政策干涉。英國雖是歐盟成員,但不在「申根區」內,邊境管制並沒有取消,那移民&難民為何還會有影響?原來,「邊境管制」&「移民政策」是不同的事。本文觀察歐洲的移民問題,是如何從歷史演化而來?歐盟的移民政策&法律,又如何影響英國?
Thumbnail
近年來年輕世代常藉由積極的方式讓社會看見需求,而「學生運動」便是一種常見的公民參與,從1989年中國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再到2014年香港的雨傘革命,以及臺灣的太陽花學運,都是以大學生為主的社會運動。而時光走到2017年,社會更加開放、自由後,年輕世代的公民參與雖然崛起,但,是否有可能將公民參與更年輕化
Thumbnail
<p>當輿論將重點放在難民身上的潛質,亦即他們的教育程度、能力和求生意志,也不能忽略在經歷過屠殺與逃亡後的生命,需要醫療協助與社會資源來重新檢視與連結過去與現在的經驗,或許很長時間才能詮釋出繼續生活的動力。</p>
Thumbnail
<p>1960年代,一群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非洲衣索比亞考察時,赫然發現了一群信仰猶太教,自稱為「Beta Israel」(以色列家園)的衣索比亞黑人 「法拉沙」(Falasha)。後來經過歷史家的查證,確實是猶太人的後代。</p>
Thumbnail
我是在一場福建省同鄉會的場合認識唐彩華的,她帶著同是由陸配組成的腰鼓團,受邀到現場表演。總統大選前,這樣的場子,自然是國民黨參選人戮力固票的目標,然而,相較於參選人在台上的聲嘶力竭,台下的反應卻顯得不夠熱烈,我在席間找到了正在收拾服裝的唐彩華,想瞭解像她這樣嫁來台灣十多年的陸配們,究竟怎麼看今年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