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後代如何與原住民相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更多文章內容:https://xiaoagnesbaby.wordpress.com/2019/11/05/%ef%bc%88%e4%b8%80%ef%bc%89%e9%97%9c%e6%96%bc%e5%8e%9f%e4%bd%8f%e6%b0%91-talking-about-the-indigenous-people-living-in-taiwan/


最早居住在台灣這座島嶼上的人,是「原住民」。嚴格來說,原住民才是台灣的主人。但是受到不同外來政權輪番的統治,賦予不同名稱,例如:「番」、「山胞」。這些詞都帶有很深厚的歧視,是外來統治者給台灣原住民的稱呼,原住民並沒有權力來決定自己的名稱。

原住民正名運動從1984年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發起的「原住民族正名運動」,1994年8月1日修法將「山胞」這個詞正名為「原住民」,因此每年的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正名」這個活動的意義,不單單只是除去充滿歧視的稱呼,更深層是還給了原住民尊嚴及自主性,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稱呼,也因為這個運動將族群主體意識凝聚,加深對於身分的認同,及喚醒各地逐漸覺醒的族人。原住民運動除了正名運動外,還有「土地」、「自治」。歸還屬於原住民的土地,尊重原住民的傳統文化,還給原住民對於自己的文化的自治權力。

2016年蔡總統向台灣原住民道歉時,說了這段話「在台灣這塊土地,早有人居住,這些人原本過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語言及文化,接著,在未經他們同意之下,這塊土地上來了另外一群人,剝奪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成為異鄉人。一個群族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群族的苦難之上。除非我們不宣稱自己是一個公義的國家,否則這一段歷史必須正視,政府必須要為這段過去真誠反省。」在蔡總統正式向原住民道歉後,正式成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是什麼?是一個社會在民主轉型之後,對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而導致的社會政治、族群或種族的分裂,所做的善後工作。

引用轉型正義的官網
轉型正義的信念:如果一個新的民主社會不處理以上這些工作,其民主體制將很難在和平的、深厚的民主文化中健全運作。因為:
第一,從民主文化的建立上而言,一個社會從賠償受害者、追究加害者的實際行動中向所有人民、以及其後代宣示,其所崇尚的價值:民主、正義、和人道。「對過去的不義選擇遺忘和忽視,意味著不願對防止將來的不義負任何責任」。
第二,透過真相和歷史的呈現,一個社會提醒它的後代,獨裁政治對人道的催殘。只有透過這樣的歷史,它的後代才能真正地警惕。民主文化才可能真正建立。
第三,從消弭社會分裂而言,政治迫害經常造成社會大規模的分裂。如果我們不賠償受害者、追究加害者,社會裂痕不可能真正的彌補,仇恨也不可能真正的消弭。故意「遺忘」不會帶來和平與和解,真誠地面對過去才可能真正解決社會裂痕。例如二二八事件,過去在威權統治時期是一項禁忌,不能公開討論和流傳,可以說是一種強迫性的遺忘。可是社會裂痕不但沒有因此而彌平,它反而成為族群緊張的來源。事實上有許多例子顯示,由於過去的不義沒有受到妥善的面對和處理,社會不斷地因過去不義的陰影而產生衝突,波士尼亞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前陣子我參加許多關於原住民轉型正義的講座,我有很多感觸與觀點,關於土地被掠奪,原住民人權維護,傳統文化不被尊重等。分享最近在講座上印象很深刻講師說的案例:「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被商人建造觀光旅遊建物,族人抗議卻被以少數人口不該阻礙多數人的利益等理由回拒。」這段話是有很大的問題所在,台灣的原住民人數才五十幾萬人,台灣總人口有兩千三百萬人,原住民人數永遠不能與主流社會人口比,如何以比例原則適用在人口比例上,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值得大眾去思考。

許多人對於原住民所追求的事物不認同,甚至認為原住民族人只是為了錢而反對開發,因為這是你所不瞭解的文化,你無法瞭解土地對於族人的關係及文化的重要,也許這塊土地是某個族群的祖墳,或著是某個族群文化很重要的地方,你在這塊土地上蓋滿許多商業及觀光設備,族人該如何回顧歷史,保有文化,而土地與族人之間的連繫也就被切斷,文化也就沒了。想起邵族的一位女生說過「歷史是年輪,但沒有根就長不出歷史,土地就是根。」該如何在公共利益與原住民傳統領域及文化之間取得平衡,是政府,是台灣所有人都需要去努力的課題。

外來移民的後代該如何與原住民相處,共生共存,一直都是很艱難的問題。其實居住在台灣這座島嶼的族群都是殖民主義下的受害者,而原住民是在殖民壓迫下被摧毀最嚴重的族群,殖民者實施的同化政策,禁止狩獵、祭典、紋面、母語、更改漢姓等作法,將原住民族對於文化、群族、身份認同的關係斷裂。直到現今原住民族本身仍在文化修復、語言傳承、自我身份認同。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話或著刻板印象,不論是哪一個原因都不應該用自己的理解來套用在這個族群,雖然原住民在面對歧視時,經常以幽默的方式面對,不代表這些話就不傷人或著是事實。最常聽到的這幾句關於原住民的偏見與歧視,「原住民不用讀書,靠加分就可以上大學」、「原住民酒量都很好」、「原住民很黑」等。

「你們有想過嗎?我也想給你們加分的機會」來自一位都市原住民的心聲,沒錯,就是作者本人,也就是我,在此強調這句話是我的感受,不代表所有原住民。「原住民靠加分升學」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也是心中一個枷鎖,不論多努力想證明自己的實力,總會被歸咎成靠加分,我一直都很坦蕩蕩的說,如果我依靠這個加分制度,以我的成績我可以就讀台灣第一學府,但是我選擇以我當下實力能到達的學校。多數人沒有去瞭解這個加分制度的由來,只看見表面,就更加深歧視與對於原住民的偏見。這個加分制度的由來是政府對於過去歷史及文化剝奪的彌補及讓處在部落的學生在資源較少的情況下能有機會透過教育翻轉,是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所衍生出的制度,這個加分制度並不會與非原民身分的你競爭,你的敵人從來不是原住民。大眾需要看見當時的歷史與對於原住民的種種迫害。

尊重文化、包容不同族群,從來都不是口號而是由內在真正的改變,許多人嘴巴說著不能種族歧視,但嘲諷原住民。關於原住民的權益及議題,應該是所有居住在台灣這個島嶼的人都該瞭解,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we all are one,no one should be excluded」,什麼時候身為原住民有一個標準的定義,符合資格才會被稱為原住民,將既有的偏見套入所有原住民,然而原住民該是什麼樣子,應該是原住民自己定義。收起你的偏見,真心地去瞭解一個文化的歷史背景與族群,唯有瞭解這個文化、尊重不同族群,才能消除根深蒂固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很多事情的關鍵在於你如何思考,改變看事情的角度,你會發現不同的世界。

小知識:

你會發現在國際上形容原住民都是用「 Indigenous people」這個詞代表「當地的居民」,而不是「aborigine 」,因為「aborigine」 有歧視、落後的意思。部落的英文是「community」,而不是「 tribe」。因為在殖民時期都會使用「土著」、「 tribe」、「aborigine」這些詞,隨著原權意識漸漸高漲,許多原住民開始對於文化覺醒,拒絕這些負面又帶有歧視的詞彙加諸在原住民身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onan Yang-avatar-img
2021/03/20
與唐鳳商榷「原住民」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37753
avatar-img
安格霓思的旅行生活的沙龍
18會員
59內容數
📪xiaoagnes817@gmail.com / Klook「XIAOAGNESBABY」
2024/05/21
嬉·行旅 Hotel Si位於台中草悟道附近,位置走路就到草悟道。大廳環境優美、飯店空間規劃及擺設很有巧思,設有花園、休息室及露台
Thumbnail
2024/05/21
嬉·行旅 Hotel Si位於台中草悟道附近,位置走路就到草悟道。大廳環境優美、飯店空間規劃及擺設很有巧思,設有花園、休息室及露台
Thumbnail
2024/05/06
新築窟Hsinchuku是老宅復興入亞洲蔬食新創意,體驗現代與歷史融合的獨特魅力,位在新竹客運轉運站附近,離新竹市立動物園還有玻璃工藝博物館等很近,吃飽可以去逛逛走走。
Thumbnail
2024/05/06
新築窟Hsinchuku是老宅復興入亞洲蔬食新創意,體驗現代與歷史融合的獨特魅力,位在新竹客運轉運站附近,離新竹市立動物園還有玻璃工藝博物館等很近,吃飽可以去逛逛走走。
Thumbnail
2024/05/06
 不用飛出國就能感受濃濃日式老屋餐廳,極具氛圍感的新竹市古蹟餐酒館、下午茶咖啡廳
Thumbnail
2024/05/06
 不用飛出國就能感受濃濃日式老屋餐廳,極具氛圍感的新竹市古蹟餐酒館、下午茶咖啡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原住民試圖以名字來突顯身分、引起注意、強調認同,並不表示名字和認同(就如外界所以為)就是一回事。事實上就像卡森的經驗所指出,所謂「真正的原住民」是個虛妄的概念,就像「真正的台灣人」是個虛妄個概念。
Thumbnail
原住民試圖以名字來突顯身分、引起注意、強調認同,並不表示名字和認同(就如外界所以為)就是一回事。事實上就像卡森的經驗所指出,所謂「真正的原住民」是個虛妄的概念,就像「真正的台灣人」是個虛妄個概念。
Thumbnail
我們也不是說你們話當年,訴求就應該每一項都達到才叫做負責任啦,可是還我土地跟追求自治,甚至基本的命名權都還在路上,原民會25週年,請問族群主流化的目標在哪裡?階段性任務在哪裡?
Thumbnail
我們也不是說你們話當年,訴求就應該每一項都達到才叫做負責任啦,可是還我土地跟追求自治,甚至基本的命名權都還在路上,原民會25週年,請問族群主流化的目標在哪裡?階段性任務在哪裡?
Thumbnail
指出國家政策對原住民族的暴力結構因而更為急迫,如果放任制度繼續複製不平等的處境,對抗在語言、文化與再現文化的權力上起身對抗,那我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進一步認清加害者的面孔。
Thumbnail
指出國家政策對原住民族的暴力結構因而更為急迫,如果放任制度繼續複製不平等的處境,對抗在語言、文化與再現文化的權力上起身對抗,那我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進一步認清加害者的面孔。
Thumbnail
原運的所謂接受不接受,內人或外人,判准在於是否共同承擔歷史不正義,是否分享一個主權主張。由於非原住民現實上不可能與原住民共同承受歷史不正義的後果,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原運場中被當作原住民來接納。
Thumbnail
原運的所謂接受不接受,內人或外人,判准在於是否共同承擔歷史不正義,是否分享一個主權主張。由於非原住民現實上不可能與原住民共同承受歷史不正義的後果,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原運場中被當作原住民來接納。
Thumbnail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此類論點: 1.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 2.沒必要獨立公投。主張獨立公投的人,和主張統一的人一樣,都是自我矮化台灣地位和否定實質獨立的事實。台灣如果不是主權國家,難道是屬於中國嗎? 3.台灣人沒有必要因為別的國家不承認我們就說自己不是國家。 我認為會有這種誤解,是因為不識國家滋味。
Thumbnail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此類論點: 1.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 2.沒必要獨立公投。主張獨立公投的人,和主張統一的人一樣,都是自我矮化台灣地位和否定實質獨立的事實。台灣如果不是主權國家,難道是屬於中國嗎? 3.台灣人沒有必要因為別的國家不承認我們就說自己不是國家。 我認為會有這種誤解,是因為不識國家滋味。
Thumbnail
國民黨跟過去美加政府文化清洗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道歉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出來選第5次;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非常成功吧?但對被清洗的我們呢?
Thumbnail
國民黨跟過去美加政府文化清洗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道歉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出來選第5次;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非常成功吧?但對被清洗的我們呢?
Thumbnail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
Thumbnail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