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火塘|原住民身分取得:本質主義的盲目歧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我們接續上週,從一個常見的迷思開始,繼續討論原住民名字和身分取得問題。
raw-image

是否聽說過「IndigenousX」?這是一家澳洲企業,由原住民出資創立,也由原住民營運,主要業務是媒體、諮詢、訓練。他們主張原住民自決,致力維護原住民知識和生活方式,希望以此促成社會變革。目前任教於雪梨麥覺理大學原住民研究系教授卡森(Bronwyn Carlson)也是 IndigenousX 的成員,數年前她曾投書英國《衛報》,談及她在 IndigenousX 撰文討論認同政治的經驗。她說,有些人的回饋意見「很有趣」:有些人說,她的名字「不夠原住民」,也有人說,她應該去寫「給真的原住民看的書」。

形容這類意見「很有趣」,當然是卡森含蓄之詞,事實上對任何原住民來說,這類「回饋意見」根本就是歧視,反映出言者無知且欠缺反省,或者用卡森本人的話來說,表示「殖民暴力」依舊持續不斷的發生。

許多非原住民心裡都有這種關於「真正的原住民」的想像,例如粗獷野性的外型和舉止、與主流截然不同的文化氣質、富於異族情調的名字等等。但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多半不曾在現實生活裡接觸原住民,不知道原住民就跟非原住民一樣,有各種外型、性格、天賦、志趣,沒有哪個原住民比別的原住民「更原住民」。

當然,「刻板印象」是人之常情,發生在人類社會的各個面向、各個角落,不是只針對原住民,受到刻板印象影響的人也不只原住民。但在原住民相關事務上,有時候刻板印象會造成重大問題,這段時間以來討論的原住民身分就是如此。

許多原住民都有類似卡森的經歷,因為不使用傳統的名字而被指指點點,好像原住民有義務讓他人從名字上一眼辨識身分。更糟的是,有愈來愈多的人認為,名字是身分認同的表徵,從而也和原住民身分的取得掛鉤。

現行《原住民身分法》第四條第二項就所謂的原漢混血兒如何取得原住民身分,設下姓氏或名字的限制:「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婚所生子女,從具原住民身分之父或母之姓或原住民傳統名字者,取得原住民身分。」這個規定製造出現實的困難,於是有原漢結合的家庭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已於 1 月 17 日舉行言詞辯論,將於 4 月 1 日宣判。

我們在上週的火塘文章提到,「有些支持現行規定者並不支持從姓的部分,但支持以傳統名字為認同的表徵和取得身分的要件。許多非原住民甚至認為:連恢復自家傳統名字都不願意,憑什麼主張自己認同原住民、要取得原住民的身分?

上述將「傳統名字」與「原住民認同」相連結,甚至以之為原住民認同重要表徵的意見,也算得上台灣非原住民對原住民的一種刻板印象或偏見。很少人想到,在恢復傳統名字的法令上路之後,原住民老人多半沒有去辦理恢復傳統名字,這顯然不是因為他們不認同原住民身分,外界也最不可能質疑他們的原住民認同,他們之所以不改,第一因為現代國家的戶政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第二因為他們不覺得有必要去向他人用名字證明什麼東西。

但年輕一代就不同了。年輕一輩的原住民透過參政或運動求取改革,恢復傳統名字的比例較高,有一部分也因為這是最容易突顯身分的做法。但原住民試圖以名字來突顯身分、引起注意、強調認同,並不表示名字和認同(就如外界所以為)就是一回事。事實上就像卡森的經驗所指出,所謂「真正的原住民」是個虛妄的概念,就像「真正的台灣人」是個虛妄個概念。

許多原住民家裡都有這樣的長輩,在日本時代出生,有族名,有日本名,戰後又有中文名。他們過世的時候,戶籍登記上依舊是中文名,但他們一輩子在部落裡都被以族名稱呼,在世時是後輩學習傳統文化的對象。我們從這些人身上看得出文化、認同和名字的關聯只存在於外人的想像。

有些人會說,那不一樣,老人生活的年代,傳統文化流失沒不嚴重,現在年輕一輩身上幾乎沒什麼傳統文化,若再連名字都不想改,還怎麼自稱是原住民?

這個質問顯然落入何謂「真正的原住民」的陷阱。

原住民文化跟任何文化一樣,都會與時俱進,不論我們將這些改變貼上正面還是負面的標籤。出生在一個文化高度流失環境的原住民,依舊是原住民。如果我們今天容許外界/國家做出「今天原住民文化流失嚴重,原住民必須以使用傳統名字方式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原住民/主張自己的原住民認同」,改天外界/國家能不能同樣的理由,主張原住民已經不存在了呢?


延伸閱讀:他山之石|巴西的原歐混血帕度人要求原住民身分

從 2010 年人口普查結果看來,若是殖民者和原住民的混血後裔帕度人也被承認為原住民族,巴西原住民族人口比例將一下子從不滿 0.5% 提高到將近 45%,成為白人以外巴西最大的人口群體,兩者相差不過兩三個百分點。我們可以想像這種身份變動在政治上造成的影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2/07/28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2022/07/28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2022/07/21
台灣的法律制度和澳洲差距極大,但這不影響我們思考澳洲這項判決的核心思想:原住民與土地的連結不能被國家以任何方式抹煞,作為國家法律制度根基的憲法也不能夠。
Thumbnail
2022/07/21
台灣的法律制度和澳洲差距極大,但這不影響我們思考澳洲這項判決的核心思想:原住民與土地的連結不能被國家以任何方式抹煞,作為國家法律制度根基的憲法也不能夠。
Thumbnail
2022/07/14
若人數較眾就排擠他人參政,那麼人數最多的阿美族不時時刻刻在排擠其他平地原住民?阿美族的夷將・拔路兒當了那麼久原民會主委,難道不排擠賽德克參政嗎?
Thumbnail
2022/07/14
若人數較眾就排擠他人參政,那麼人數最多的阿美族不時時刻刻在排擠其他平地原住民?阿美族的夷將・拔路兒當了那麼久原民會主委,難道不排擠賽德克參政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改姓母姓以前,其實對於自己的認同十分搖擺。在上幼稚園以前住在父輩這邊的老家,曾被一些鄉下人罵過「番仔」,可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與憤慨,所以後來我有一段時間認同比較偏向媽媽這邊。
Thumbnail
在改姓母姓以前,其實對於自己的認同十分搖擺。在上幼稚園以前住在父輩這邊的老家,曾被一些鄉下人罵過「番仔」,可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與憤慨,所以後來我有一段時間認同比較偏向媽媽這邊。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再者,愛莉莎莎的所謂約會影片,其實處處還是流露明顯的廣告性質,以樣板化原住民形象來推廣某種觀光行程。這麼高流量點閱的頻道,說的一兩句話都勝過我們這些路人。所以愛莉莎莎和她的粉絲們真的,要愛原住民的話,可以用比較不製造歧視的方法,衷心希望再一起想想,好嗎? 以下摘錄和修改自podcast內容:
Thumbnail
再者,愛莉莎莎的所謂約會影片,其實處處還是流露明顯的廣告性質,以樣板化原住民形象來推廣某種觀光行程。這麼高流量點閱的頻道,說的一兩句話都勝過我們這些路人。所以愛莉莎莎和她的粉絲們真的,要愛原住民的話,可以用比較不製造歧視的方法,衷心希望再一起想想,好嗎? 以下摘錄和修改自podcast內容: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成員Savungaz,她的名字在身分證上會直接被翻譯成中文「撒丰安」,因此許多人會稱呼她為「撒小姐」或「丰安」,但她並不姓撒,「丰安」二字也與她毫無關聯,這個困擾並非Savungaz獨有......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以我的族名呼喚我行動小組」成員Savungaz,她的名字在身分證上會直接被翻譯成中文「撒丰安」,因此許多人會稱呼她為「撒小姐」或「丰安」,但她並不姓撒,「丰安」二字也與她毫無關聯,這個困擾並非Savungaz獨有......
Thumbnail
原住民試圖以名字來突顯身分、引起注意、強調認同,並不表示名字和認同(就如外界所以為)就是一回事。事實上就像卡森的經驗所指出,所謂「真正的原住民」是個虛妄的概念,就像「真正的台灣人」是個虛妄個概念。
Thumbnail
原住民試圖以名字來突顯身分、引起注意、強調認同,並不表示名字和認同(就如外界所以為)就是一回事。事實上就像卡森的經驗所指出,所謂「真正的原住民」是個虛妄的概念,就像「真正的台灣人」是個虛妄個概念。
Thumbnail
加拿大的原住民終於爭取到恢復傳統姓名的權利,這是上週原住民世界最大的新聞,是甘露市寄宿學校陰霾當中的一絲亮光。這消息是在上週一由加拿大聯邦政府所宣布,適用對象為加拿大的第一民族、梅蒂人和因紐特人。
Thumbnail
加拿大的原住民終於爭取到恢復傳統姓名的權利,這是上週原住民世界最大的新聞,是甘露市寄宿學校陰霾當中的一絲亮光。這消息是在上週一由加拿大聯邦政府所宣布,適用對象為加拿大的第一民族、梅蒂人和因紐特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