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哲筆記(9)_誰的論點是真正的好?要怎麼定論?

更新於 2024/11/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CH9 科學革命的本質及其必要性
「科學革命是科學發展過程中的非累積性事件,其中舊典範全部或部分被一個與舊典範完全不能並立的嶄新典範所取代。」(頁119)
作者將政治革命與科學革命做類比,認為兩者具有相似的特徵:「政治革命的目的,是要以現有政治制度本身所不允許的方式,來改變現有政治制度。若革命成功,則一定會廢除現有制度的某一部份,而代之以另一套制度…」作者如是說。
科學革命與政治革命相同,是在新舊兩種互不相容的典範之間做選擇,但選擇過程卻無法憑藉常態科學特有的評估程序,因為這些評估程序部分依據某一個特定典範而成立。也就是說,我們無法A典範的規則來評判B典範。
當學派都在用自己的典範辯護時,爭辯的雙方會因其信仰與價值觀交集極小,無法在相同前提的基礎上互相辯難,也就是說,在選擇典範時其實不會有一個超越社群的共識,但反之,若能找到大家意見相同之處,問題就能被解決。
作者繼續提及,因科學革命中展露頭角的新典範與過往的典範互不相容,典範之間其實有著不可共量性(incommensurable)。
這樣的觀點也點出了作者的另一個想法:「科學革命演進的非累積性」,也就是新典範必定要破壞舊典範才能成立。這與我們平時所認知的可能不太相符,像我自己的確在讀孔恩的書之前,我也會認為歷史就是不斷在過去事件上疊加起來的,新理論應該是比既有理論更高一階層的理論,能把一大群較低層次的理論組合在一起。
不過作者將在接下來的章節,反對科學的累進性,並提出現有的主流理論與科學教學法是如何說服我們相信科學是累積起來的(等我讀完讀懂後再來深入討論囉)。
回到引發科學革命的過程,常態科學研究中可能會出現三類現象,包含:現存典範已經妥予解釋的現象;以現有典範能了解其本質,但細節要等典範精煉後才能了解的現象(此類為常態科學中的研究對象);最後則是公認的異常現象,意即它無法被現有典範所消納。只有第三類現象能夠促發新典範。
如果按照剛剛所說的,科學革命要成功,新典範勢必得破壞並取代舊典範,那在衝突的過程中,肯定也會遇到舊典範支持者嘗試辯駁、拯救的狀況。多數狀況下,舊典範支持者拯救理論的方式,就是強調它在一定範圍內能夠解釋清楚,但若典範無法容納新現象,而是一味的限制其解釋的範圍,那麼科學工作終究會因為典範的限制而被停滯。
好了,來談談讀完這一章我所思考的兩件事。
第一個是科學累進與非累進的差異該如何理解?我自己用拼拼圖的概念去詮釋。
假設在圖畫上有一塊漏洞,代表著新發現、待解釋的現象,典範是嘗試拼上去的一片拼圖。在過去,A典範拼圖可以塞進那個漏洞中,但仔細檢視卻發現那塊拼圖其實沒有涵蓋完整個漏洞,他只是剛好可塞進去並佔去一部分的空間;這時有一個B典範拼圖更加契合這個漏洞的形狀,剔除了A典範,並完美的填補上去。
對於相信科學是累進的人來說,B典範它不止涵蓋了A典範,還把漏洞填滿,是一種更上位的理論;然而對於相信非累進歷程的人來說,B典範拼圖就是B典範拼圖,跟A典範拼圖是完全不一樣的個體,也不會有某個拼圖加上A典範能夠拼湊成B典範。A與B拼圖本質上是不同的,儘管它們都用來填補相同的漏洞中。
我不確定這樣的比喻適不適切,對這塊領域更加理解的人可以給些想法,但至少我用這方式去了解累進科學與非累進科學擁護者是如何看待科學革命的。
第二件是有關典範的「不可共量性」。假如像孔恩說的,A典範與B典範是基於完全不同的信念來詮釋現象,我們無法用其中一種典範的去評論另一個典範。那麼,如果這概念套用在我們的生活上,我們是否會因為信念與價值觀的不同,而永遠無法理解與我們觀念不同的人?
在雙方價值觀不同的狀況下,我們只能找尋「關鍵事件」藉此反駁對方的價值觀從根本上錯誤,而就算有人嘗試放棄原有的信仰,去接受另一種信仰,他真的能好好地生活下去嗎?有沒有可能因為衝突太大而無法好好活著?
會這樣提問是我想到現在社會上有好多議題在檯面上討論,多元性別議題、挺核與反核、共產與民主…我們總強調要理性溝通、嘗試同理對方、進而友善討論達成共識。但如果這些就如科學革命的歷程,價值觀之間不可共量,我們真的有可能去說服與我們不同價值觀的人,自己的觀點才是更好的?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更好?真有什麼關鍵證據能夠破壞他人的價值觀嗎?
從科學革命的認識與討論,拉到社會議題的反思,我其實也還沒想透,也不確定能否這樣比喻。總之,若我這樣的探討實際上想太歪了,可能不合宜、或只是我沒搞懂其中的本質,可以給我一些建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會放上與科學教育、科學哲學相關的探索(inquiry)文章。「硬殼」就是要你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蓋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作者對科學演進的理解,他開宗明義表示絕大多數科學家遇到異常現象時,並不會隨意認定它是典範的反例(證明典範為錯的案例),反之,他們會將它視為常態科學工作中必須要處理的「謎」。也就是說,科學家仍會在「相信典範為真」的狀況下,將這些異常現象作為能精煉典範的事件之一。
從這兩件事來談「危機」,似乎就算有人有「先見之明」仍然不夠,必須要等到「死到臨頭」的狀況,才有可能將某些觀念翻轉。而在轉變成功以前,觀點紛紛擾擾的狀況肯定會是常態,直到有個新現象成為轉變的關鍵,促使大規模的思維轉變。
科學家從觀察到異常現象到改變典範,其實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轉變的期間,會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異常現象,並且加以研究,直到發現原來的典範已經不可能對異常現象做解釋時,才會真正產生變革。
這一章節,作者想要解析規則、典範與常態科學之間的關係。從科學史的脈絡檢視每段時期的重要事件,作者發現要找到科學社群的典範,甚至是共有的典範,其實非常容易,但是擁有共享的典範不代表就擁有共同遵守的規則。
科學家不會再亂槍打鳥的隨意研究各種問題,而能更聚焦在某些問題上;接著因為典範本來就用以描述某一群的現象,它用以解釋、甚至能夠預測,我們可以就理論去推估某某現象可能會如何運作。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是去確認這套假設是否正確了…
一般人或許多認為學者就是「博學多聞」的人,然而事實上學者僅是在某一知識點上鑽研較深的人;甚至或許很多讀到碩士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的無知」。
就作者對科學演進的理解,他開宗明義表示絕大多數科學家遇到異常現象時,並不會隨意認定它是典範的反例(證明典範為錯的案例),反之,他們會將它視為常態科學工作中必須要處理的「謎」。也就是說,科學家仍會在「相信典範為真」的狀況下,將這些異常現象作為能精煉典範的事件之一。
從這兩件事來談「危機」,似乎就算有人有「先見之明」仍然不夠,必須要等到「死到臨頭」的狀況,才有可能將某些觀念翻轉。而在轉變成功以前,觀點紛紛擾擾的狀況肯定會是常態,直到有個新現象成為轉變的關鍵,促使大規模的思維轉變。
科學家從觀察到異常現象到改變典範,其實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轉變的期間,會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異常現象,並且加以研究,直到發現原來的典範已經不可能對異常現象做解釋時,才會真正產生變革。
這一章節,作者想要解析規則、典範與常態科學之間的關係。從科學史的脈絡檢視每段時期的重要事件,作者發現要找到科學社群的典範,甚至是共有的典範,其實非常容易,但是擁有共享的典範不代表就擁有共同遵守的規則。
科學家不會再亂槍打鳥的隨意研究各種問題,而能更聚焦在某些問題上;接著因為典範本來就用以描述某一群的現象,它用以解釋、甚至能夠預測,我們可以就理論去推估某某現象可能會如何運作。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是去確認這套假設是否正確了…
一般人或許多認為學者就是「博學多聞」的人,然而事實上學者僅是在某一知識點上鑽研較深的人;甚至或許很多讀到碩士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的無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在一些實際的統計裡面我們會更能體會這之中的價值。譬如說:「許多得到肺癌的人都有每天吸菸的習慣」與「許多得到肺癌的人都有每天喝水的習慣」這兩個宣稱有著截然不同的科學價值。而這是我們能透過觀察沒吸菸的人得肺癌的機率與觀察沒得肺癌的人是否也每天喝水來使之愈加清晰。
Thumbnail
          今年適逢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逝世40週年,上個月底(4/25-26)中央大學舉行了《域外與拓路:傅柯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圓桌暨學術研討會》,除了研究傅柯的專家學者出席,談論傅柯的哲學思想外,亦安排了從事傅柯著作翻譯的譯者及出版社主編,談論為何翻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播客Umav如何了!EP113】 |Yuri Yuko柯哲瑜|溫柔是最強大的力量 在返鄉原青的故事中,有一群人(或一個人)的故事一直吸引我,那就是這集「umav如何了!」要介紹的來賓Yuri哲瑜。她是政治大學博士生、基地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能寫能唱的創作歌手、也是目前原健法推動的倡議者。
Thumbnail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在一些實際的統計裡面我們會更能體會這之中的價值。譬如說:「許多得到肺癌的人都有每天吸菸的習慣」與「許多得到肺癌的人都有每天喝水的習慣」這兩個宣稱有著截然不同的科學價值。而這是我們能透過觀察沒吸菸的人得肺癌的機率與觀察沒得肺癌的人是否也每天喝水來使之愈加清晰。
Thumbnail
          今年適逢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逝世40週年,上個月底(4/25-26)中央大學舉行了《域外與拓路:傅柯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圓桌暨學術研討會》,除了研究傅柯的專家學者出席,談論傅柯的哲學思想外,亦安排了從事傅柯著作翻譯的譯者及出版社主編,談論為何翻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播客Umav如何了!EP113】 |Yuri Yuko柯哲瑜|溫柔是最強大的力量 在返鄉原青的故事中,有一群人(或一個人)的故事一直吸引我,那就是這集「umav如何了!」要介紹的來賓Yuri哲瑜。她是政治大學博士生、基地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能寫能唱的創作歌手、也是目前原健法推動的倡議者。
Thumbnail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