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安頓/Self Parenting/自我親職

自我安頓/Self Parenting/自我親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950年代,當人類學家們發現,有些族群是無法使用傳統人類學分類系統來描述其社會組織及親屬關係。

  李維史陀因此提出了 House Society 來陳述上述族群社會團體的性質,亦可發現於南島語族、中古世紀的歐洲、非洲及平安時代以降的日本等等。

——

  我也意外發現:2017年11月下旬,我從臉書直播開始、到目前暫時停更的 Podcast 就是取名為 Rainbow Living House,還真是讓我心生歡喜的巧合啊。

——

  五年前的今天,我寫下的「青蔥日記」。

  原來,那時的我,對「自我安頓」、「內在孩童」就已有這麼些體會了 🥳

【感受】

  2018年三月初開始,我到合肥來的學習之旅,原本只是從三月24日起,每個週末,在合肥參加陳榮榮老師帶領的三階段『個人生命成長課程』,但上天巧妙的安排,自三月20日起,每個週二下午,我還可以到南京參加『生命工作/華人行動』第三屆學長倪良冬老師所帶領的《你愛自己嗎?》讀書會,讓我這趟的學習之旅更加豐盛。更巧的是:『個人生命成長課程』第二階段『愛與力量』的講義內容,正是取材自《你愛自己嗎?》一書,讓我對『內在成人』及『內在小孩』都有更新、更深的體會。

  2017年參加了第四屆『生命工作/華人行動』之後的我,經常會說『別人的內在小孩常常是不太出得來,而我卻是整個人就是內在小孩』。但當我一遍又一遍的看到書中寫著『當你疏遠了你的感受時,你也以同樣的方式疏遠別人,且不斷地、不停地疏離別人與自己』時,我不禁納悶:如果我這麼貼近我的『內在小孩』,為何我還是這麼地疏離別人呢?

  還好榮榮老師第一堂課後一棒敲醒了我:如果只是縱容自己的『內在小孩』,那不能稱之為『愛的行為』!

  仔細回想三月初開始,住到朋友的親戚家,著實累積了很多的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去說我的不好意思,也很不好意思去面對我的『內在小孩』。

【行動】

  最終,我還是在榮榮老師第一堂課隔天就搬到附近的酒店去了,也發了下列的短信給我朋友的親戚:

  首先要感謝你們倆,讓我在你們家住了三禮拜多。

  這三禮拜,讓我在成長學習之前,就先適應了在合肥的生活。

  我禮拜二去南京參加的讀書會,以及週六下午參加陳榮榮老師第二階段生命成長課程『愛與力量』,剛好讀的書都是《你愛自己嗎?》,都在強調『內在成人』與『內在小孩』的聯繫。

  這三禮拜來,畢竟我跟你們家庭的生活習慣是有很多不同的,舉最簡單的例子來說:你們大概晚上九點前就已就寢了,我卻要到晚上十一點多才會想睡,睡前去使用衛生間時,都很怕吵到你們。

  就我的『內在小孩』來說,我希望自己可以更自在、更不用擔心我的起居會吵到別人。

  而我的『內在成人』問了我的『內在小孩』:可以為我的『內在小孩』做些什麼?

  我的『內在小孩』說:可不可以另外找個自己單獨住的地方?

  剛好,我四月的退休金到帳了。所以今天上午,我已找到酒店,今天下午就會搬過去了。

  再次感謝你們倆這三個多禮拜來對我的照顧 ^_^

【行動之後】

  當我住到酒店後的第一晚,洗了個熱水澡之後,我終於體會到,前面的三個禮拜多,我都不算安頓好了我的『內在小孩』。

  在四季如春的台灣寶島住了50多年的我,其實還是有些適應不了春寒料峭的合肥,但合肥當地人卻是感覺已經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了。習慣睡前洗澡的我,到了晚上十點前後,10度左右的氣溫,是讓我一直不敢好好洗個熱水澡的。回想起今年一月下旬,我去泰國北部清萊省的『晨曦會戒毒村』擔任志願者一個禮拜,每天都是洗冷水澡,但畢竟撐一個禮拜也就過去了。這次來合肥,經過了三個多禮拜,也終於是撐不下去了。

  回想起來,沒安頓好我的『內在小孩』之前,我會一直嫌東嫌西的,餐廳的服務態度不夠好、動車或公車上總有吵鬧的孩子、大聲講手機的乘客、路上也總是不斷有車喇只聲。安頓好我的『內在小孩』之後,我的人變得比較平和了,比較不再嫌棄自己周遭所發生的事情,我會每次都提醒餐廳我要的面要用白水煮、不要用牛肉湯煮、最後不要加蔥花蒜花,我會轉變成願意去細細聆聽所有的吵嘈聲。

  我還回想到找酒店的過程,最早是問了旅社,非常老舊的房舍,住一個月竟然都還要一個晚上50人民幣。後來又去找了短租公寓,跟旅社同樣是15平方米,住一個月也是要一個晚上50人民幣。原本已經打算住短租公寓了,但和房東的交談過程中,還是有一些不愉快,於是我就決定再多繼續看看。看了一間賓館,空間大小及擺設我都很滿意,但一個晚上要120人民幣。最後我打算去省圖附近找,途中經過了一家酒店,跟賓館一樣是25平方米的空間,但一個晚上只要100人民幣,於是我就決定住了。

  現在回頭看,即便我去住了短租公寓,15平方米的空間,長住之後,我還是會有局促感,還是不能算安頓好我的『內在小孩』。

  這次的發生,讓我更相信:上天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avatar-img
屘寶💞熟年南㚘
18會員
637內容數
邀請台灣、香港、中國三地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都是華人,但有著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不同成長經歷。但都符合一些人性原則:「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珍貴、美好的」、「生命的傷口,也是生命的窗口」、「真實自我,幸福人生」。期許通過「生命陪伴生命、生命感動生命、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一起生命學習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屘寶💞熟年南㚘 的其他內容
【一個「中老年『男同志』」的生活日常 在台東】9 看陸劇《慶餘年》時,就對主角范閑及其母葉輕眉的「孤獨感」特別有感,畢竟,有著「現代」人的思想,卻存活在「古代」中,真的是特別的惟一、獨有。 楊照《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第四章中,特別寫出了馬奎斯筆下的孤寂,即「支持、同情、團結」的對反面。 看到這兒,
【一個「中老年『男同志』」的生活日常 在台東】8 昨天下午四點過後,去了趟縣圖,歸還了楊照的三本書,也取了呂秋遠的《噬罪人》I,還借了《噬罪人》II,甚至還找到了志文版《百年孤寂》,可惜,因為有人預約了而未能順利借出。 五點左右,買了不健康的炸食回到家,開始看最後六集的《慶餘年》。 庄墨韓生前名言
2018年4月,從長居美國紐約長島的大嫂那兒,拿到四年前,長居安徽淮南的大姐夫家住址,於是四月最後一週的週四上午,趁著這天沒課,就從合肥搭了綠皮火車到淮南。之前就從手機電子地圖上查清楚了,從火車站先搭公車到潘集鎮的朱庄村,再打滴到王朱圩孜。 結果,到了朱庄村,打滴時竟然同一位司機接了單又打電話來說沒
【一個「中老年『男同志』」的生活日常 在台東】9 看陸劇《慶餘年》時,就對主角范閑及其母葉輕眉的「孤獨感」特別有感,畢竟,有著「現代」人的思想,卻存活在「古代」中,真的是特別的惟一、獨有。 楊照《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第四章中,特別寫出了馬奎斯筆下的孤寂,即「支持、同情、團結」的對反面。 看到這兒,
【一個「中老年『男同志』」的生活日常 在台東】8 昨天下午四點過後,去了趟縣圖,歸還了楊照的三本書,也取了呂秋遠的《噬罪人》I,還借了《噬罪人》II,甚至還找到了志文版《百年孤寂》,可惜,因為有人預約了而未能順利借出。 五點左右,買了不健康的炸食回到家,開始看最後六集的《慶餘年》。 庄墨韓生前名言
2018年4月,從長居美國紐約長島的大嫂那兒,拿到四年前,長居安徽淮南的大姐夫家住址,於是四月最後一週的週四上午,趁著這天沒課,就從合肥搭了綠皮火車到淮南。之前就從手機電子地圖上查清楚了,從火車站先搭公車到潘集鎮的朱庄村,再打滴到王朱圩孜。 結果,到了朱庄村,打滴時竟然同一位司機接了單又打電話來說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