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5種方法與金錢建立良好的關係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重新與金錢建立好的關係,大部分的我們都生活在中產階級的家庭,從小沒有太沉重的經濟負擔,尤其我們父親那代,戰後嬰兒潮,人口紅利急速成長的輝煌時代,長輩甚至還不信任銀行,習慣把錢藏在床地下也喜歡用現金買房,這個背景下的人只要肯做肯吃苦就能擁有不錯的收入,對理財沒有迫切的需求,因此我們很少聽到父母被談論理財,在金錢運用的習慣非常隨興。
於是出社會後的我們沒有理財概念,開始工作,薪水自己可掌握,終於可以自由地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了,於是年輕的我們開始買自己喜歡的奢侈品,享受自由支配財產的感覺;這個年紀的我們沒有費用、預算的概念,花很多錢買衣服、每個禮拜都吃餐廳,享受高級和牛等….,我們更不懂得控制支出,也不會計算信用卡週期,導致信用卡繳費金額總是超過想像,但當時的我們沒有家庭壓力,不會想太多,就這樣一天一天過,直到我們過了三十歲、生了孩子有了家庭責任才開始有些後悔、罪惡和焦慮。
想要檢視自己的收支但不想直接面對,甚至只要花錢就有罪惡感,必要支出也捨不得花,只要拿出錢來就覺得不舒服,捨不得看醫生、只吃便宜的食物、完全沒有娛樂也不出去玩,只要跟朋友約就要花錢所以都不約朋友。
在我看來這「過度花費」、「過度節省」這兩種狀況都不是很健康,我們需要在「及時行樂」和「規劃未來」中在找到平衡的觀點找到自己跟金錢連結的關係是什麼
《1. 開始記帳》
記帳跟只看餘額最大的差異就是,記帳可以知道自己的消費習慣,再從習慣中去調整費用,一開始理財先不用強迫自己改變消費習慣,我們先從記帳開始和自己溝通,無論是用軟體或是excel/app,只要能持續兩三個月就能看出自己消費習慣,自然會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去了。
ex: 一杯飲料40元,上班時下午都跟同事團購一杯,假設上班60天,40X60=2400, 加上便當一個90元,90X60=5400, 三個月的伙食費就是7800,捷運上班來回要56元,56X60=3360;5400(吃)+2400(喝)+3360(交通)開銷就是NT$11,160。
開始清楚自己消費的習慣再來調整就比較簡單了,也比較知道自己的消費計畫和行為會創造出什麼成果。
《2. 從生活開始抓漏》
用上述的案例為主,先改為每兩天喝一次飲料60/2=30,一個小習慣改變就省下1200元,也許可以買個茶包或是沖泡咖啡替代,30包500元,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們也可以開始學習自己煮飯來減少外食的支出,煮飯的開支約4000元,開始坐公車上班等等….以我自己為例,我坐捷運上班來回要56元,坐公車則是30元,30X60=1800,調整消費習慣後,三個月的吃喝交通開銷就是4000(吃)+500(喝)+1800(交通)=6300。
記帳來改變自己的習慣來調整行為,我們會更願意改善以獲得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說記帳是所有理財的開端的原因了。
11160-6300=4800,每三個月省下4800,等於一個月省下1620,一年省下1620X12=19440,如果多抓一點財務漏洞出來ex:每周吃一次大餐,改成一個月吃一次大餐,等….,一年省個幾萬塊運用在理想生活計畫中拿來投資或是旅遊絕對不是問題。
以上的舉例都是最簡單的例子,實際操作還會有其他消費產生,要靠自己的實際狀況來做調整,例如有些人不方便準備午餐,有些人很喜歡買可愛的小東西,記帳是看出自己消費習慣的最好方式,也是找出消費漏洞最簡單的方式。
《3. 不要苛責自己》
開始理財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很怕自己紀律不足,人性如此,一開始就設定嚴格的紀律,相信我,你勢必會挑戰自己意志力最軟弱的那一塊,失敗之後就會產生罪惡感,然後開始覺得記帳好難、理財好難,最後就放棄了。例如:自己心心念念很想要的包包特價5折只有一天,不買對不起自己,買了又覺得心虛;其實一開始可以給自己一個可以不小心失誤的額度,試著養成習慣後慢慢減少不預期支出的頻率,習慣了每個月檢視自己的開銷,你就會慢慢降低購物欲望了,不需要一開始就苛責自己任何違反人性的計畫都不會成功,我們要的是最後的成功,過程有點瑕疵是可以原諒的
《4. 編列預算表》
會記帳之後就要開始練習編列家庭預算了,很多人認為每個月花錢都差不多,沒必要編什麼預算吧,或是賺得錢又不多有什麼好管的,等賺到錢再來管,這兩種都是很危險的想法。
因為大部分家庭收入都是固定薪資為主,收入是固定的,但是支出不固定,想要去日本玩,看看銀行錢夠就買了機票出國去,出了國又覺得機會難得,吃好吃的、逛藥妝店、模型店都不手軟,沒有刻意計算可用額度也忘記兩個月後繳保險費需要預留現金,最後就會變成存不了錢,再來抱怨通貨膨脹,薪資凍漲等...這些社會問題的確存在,但抱怨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想辦法在現實下讓自己過得相對好才是實際的;相信我,沒有編列預算的習慣,賺再多錢也會莫名其妙花掉。
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但有了收入,立刻扣除應該分配到各預算帳戶的錢,設法按照預算帳戶分配的金額決定生活品質,只花原本就計畫用來花費的錢
《5. 不要過度節省》
過度節省會讓自己覺得生活很委屈、很苦、很窮,一旦存款目標達到某一個基準之後就會產生補償心態想要犒賞自己,衝動地買下很高價的東西或是享受。
我認為應該要回到初衷,知道自己存下的每一筆錢將來是要做什麼用的,一旦挪用了,目標就會距離自己越來越遠;建議試著每個月編列一筆犒賞自己的費用或是將預算內沒花完的錢或是中發票等等意外之財存在犒賞帳戶裡面,絕對不讓自己產生生活無力好委屈的負面感受,預算內還是可以去看電影(每周去一次和每季去一次的差別),預算內還是可以去旅遊(國內旅遊和國外旅遊的差別)、預算內還是可以大肆慶祝聖誕節(只是去飯店跟去餐廳的差別)。
珊迪兔有一陣子很誇張,因為經濟壓力大,覺得外面東西貴,因此長期都吃乾麵、滷肉飯、下班不出門、假日也只去公園散步,看到帳單心情就差,吃早餐看到價目表也掉眼淚,雖然的確把債務還掉大半,但是過度節省造成的心理壓抑會讓自己容易產生憤怒或是不公平的情緒,反而對生活造成影響,最後透過看心靈成長的書讓自己成功消除錯誤的觀念,不再壓抑;面對自己的情緒來源之後珊迪兔花了一千多塊吃了一餐大餐消除長期煩悶的委屈感,如果當時沒有意識到自己心裡不健康或許就會做出更衝動的消費,接著後悔自己的衝動,然後更省、更委屈自己,然後陷入無限負面循環。
我很誠實地說,我們都不是機器,沒有辦法凡事計畫得很完美,我們也都會不小心失控或是犯錯但是只要我們願意承認自己有壞習慣,有意識的改變觀念並且刻意培養好習慣,每個人都有機會朝自己理想的生活邁進。
第一步就是,誠實的面對自己現在的目標和財務狀況。
一個小動作支持創作者持續創作,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免費加入Liker.Land會員,拍拍手5下支持我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8會員
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EP61【理想名人堂】紅包年終理財術,做自己人生的財務長 feat.江季芸老師江季芸老師以她的人生故事啟發他人,分享從教職到投資標的的選擇過程,以及認識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這集節目能啟發你對理財和人生選擇的思考,並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帶給你更寬廣的人生視野。
Thumbnail
avatar
斯理想生活
2024-02-05
家庭用餐禮儀我覺得在家吃飯最重要的禮儀沒有別的,就是好好尊敬家裡那位負責煮飯的人。那要如何顯示你的尊重呢?以下幾點,學校沒教、媽媽沒教、爸爸當然也沒教,是我自己從小時候當個只知道吃的廢物,到長大成為那個吃力不討好的食物掌門人,這一路走來悟出的道理。
Thumbnail
avatar
XinXin
2023-11-20
沒事來補腦!|複利效應|如何將複利的理財概念應用於生活?複利不僅在理財有用,也能助你達成生活目標。透過四個要素:正確的選擇、可執行的行為、持久的習慣,以及時間的複利,讓目標越來越靠近。
Thumbnail
avatar
安 • AN
2023-10-28
理財 - 孝親?家用?自己的家庭(自己、另一半、下一代) vs 自己的原生家庭(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不要對立也不要失衡,請設法找出一個平衡點。若真無法兼顧,兩害相權取其輕。
avatar
好久沒動腦寫文了
2023-10-19
閱讀筆記《女孩,陪妳聊聊心裡的傷:12道關係練習題,化解人際、情緒、家庭的煩惱,活得更自由》★破解12道社會、心理枷鎖,活得更自由! ●12道社會、心理枷鎖 枷鎖1:人生活得像「交作業」一樣,不停被社會期望追著跑。 枷鎖2:和職場上司理念不合,合作起來很痛苦。 枷鎖3:朋友結婚以後,一邊大肆抱怨婚姻生活,一邊要你趕快找個人定下來。 枷鎖4:總是害怕衝突,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 枷鎖5:年歲漸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11-12
欲墜無力的失衡家庭—《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上》2018年開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除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篇章外,令筆者深有同感的還有改編自原著《人子,與貓的孩子》的《貓的孩子》,原作者吳曉樂曾經表示,這是她當家教過程中最不願回想的一個家庭,而該篇編劇簡士耕的成長經歷,也成為《貓的孩子》的創作動力及養分。 引用及參考自:
Thumbnail
avatar
邱婷鈺
202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