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東港每3年一科的「迎王平安祭典」,近年已成為關注度不遜於大甲媽祖遶境,並同樣獲得文建會指定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地方民俗活動。
這場祭典源自早年從中國華南來台拓墾的先民,因彼時許多人水土不服,加上環境潮濕蚊蟲肆虐,醫藥也不發達,導致疫病猖獗死傷慘重。心靈亟需慰藉的人們於是將希望寄託在信仰上,認為若能建造王船,迎請專司掃蕩瘟疫、驅除惡靈的王爺前來「代天巡狩」,便能將作怪的瘟神押解上船離去,保佑性命。
也因此,祭典的最後一道儀式「送王」,也就是許多人最熟知的「燒王船」,向來是整個過程的最重點,同時是許多遊客期待目睹的高潮。
但其實,許多老一輩的居民們,最不建議外地人參加的也是「送王」的儀式。
原因是當時的王船已繞境一周,人們深信船上已載滿了全鎮的邪煞與穢氣,若在那時靠近王船,等於將大病初癒的自己再度送往充滿細菌的疫區。因此即便現代社會風氣已較開放,2015年自己回鄉參與祭典時,家人仍在我準備出門看凌晨的「送王」前,不放心地叮嚀了許多忌諱,譬如不要喊朋友全名、看王船燒完後要趕快離開、還有離開後不要回頭……等,怕是將王船上的不潔之物又沾染回身,一時不慎害自己衰上一陣。
不過在「送王」前,尚有一道「遷船」的程序,是要將王船從東隆宮拉出,以陸上行舟的方式遶鎮內一周,除了為鎮民收煞消疫,也接受信眾的添載,這段過程倒值得親身體驗,可深刻感受到全鎮居民的團結。
在拉船的隊伍中,會看到不僅有青壯年及老當益壯的長者,還有不少個頭尚小的孩子也拽著繩索一起前進,雖是象徵性的,但認真參與家鄉慶典的模樣十分動人。且沿途不時會聽見此起彼落的加油聲,拉船再累也有暖意支撐!
另外隊伍前頭也多了負責沿途把電線「揬」(戳之意,台語音為tu̍h)高,讓王船順利通過的持竿人,看他一路揬啊揬的,莊嚴熱鬧的氛圍被他揬進一股嘴角微揚的趣味,算是小鎮因應現代化後電線桿林立的現象而生的新工作吧?
結果當天凌晨到燒王船的現場才發覺,不只觀光客,連部分工作人員都已不太在意那些長輩口中所謂的忌諱,心裡不禁犯嘀了咕。只是當看著王船被點燃,從零星小火慢慢醞釀成焚天烈焰,內心不自覺安了下來,再回想白日在「遷船」儀式中見聞的一切,心裡才明白,即使生活與環境越趨穩定進步,大家對未知的恐懼少了,但信仰的存在依然有其意義,因為它不僅是地方的驕傲,也扮演著凝聚小鎮世代人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