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課重點:帶領學生將PMI列舉法應用於解決人際問題,有助於釐清衝突的核心,打造堅實的議論力與思辨力。
-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 附情境題、PMI列舉法表格(進階版)
身為一位老師,你每天光是手頭上的工作都快做不完了,這時,兩個學生因為細故發生爭執,你還得出面排解,必然心煩意亂;身為父母,你每天光是忙工作忙家事都忙不完了,這時,孩子又鬧起了脾氣,對家人發動舌戰或冷戰,必然讓你怒火中燒。
「有什麼好吵的?」從大人視角看小朋友的紛爭,當然覺得都是雞毛蒜皮的事。不過,小孩也好,成人也好,一旦陷入情緒的漩渦時,便會把微不足道的事,看作是天大的事。因此,與其輕視它,不如正視它,讓孩子知道你尊重他的情緒。
當情緒被點燃的當下,不可能理性判斷是非。所以,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之後,我們可以引導他們跳脫「當局者」的身分,成為「旁觀者」,做出正確的抉擇。
在
〈「議論文」怎麼教?(3)〉當中,我教各位運用「PMI列舉法」帶領學生剖析生活中遭遇的事件。這一堂課,再把練習升級,用它來處理人際之間的糾紛。
用「PMI列舉法」幫盲目的情緒找到路標
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需要經過練習,不容易立竿見影。沒關係,我們就從處理別人的情緒開始吧。
這堂課,我為學生設計了四個情境,四個主角分別遭遇到不同的困擾,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情境是:
小梅的煩惱:
我是小梅,最近我跟朋友處得不是很愉快。
蓉蓉是我的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談,也很了解彼此。但是,上個禮拜上美勞課時,蓉蓉因為不會用筆刀,一直拜託我教她。但是我的工作還沒完成,就請她等一下。我注意到她的表情不是很高興,好像是怪我不幫她,不過那個時候我沒有理她。等到我做完以後,我問蓉蓉:「我現在可以教妳了,妳什麼地方不會?」她竟然很兇的回我說:「不用了啦!」然後就再也不跟我說話了。
她不跟我說話就算了,她還到處跟人說我的壞話,說我不夠朋友、忘恩負義之類的,叫其他人不要跟我做朋友,我聽了很傷心。我還想跟蓉蓉做朋友,也希望其他人不要不理我。
看完這個情境之後,我讓孩子票選,到底是要繼續跟蓉蓉當朋友,還是不要繼續跟她當朋友。絕大多數的孩子認為:不應該再跟蓉蓉當朋友。
第一時間的選擇不一定是最好的,容易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接下來,我帶他們運用「PMI列舉法」從頭檢視這個情境。步驟如下:
1.填寫「主張」與「優點」:
先在表格上填寫「主張」。如圖,如果不想再跟蓉蓉當朋友,便填入「如果是我,我會跟蓉蓉絕交」。
接著,填寫「優點」,只要請學生根據直覺,把這項主張的好處填入即可。
2.填寫「缺點」:
填寫「優點」時,學生是經由直覺判斷,可能是不經大腦思考的結果;但是,在填寫「缺點」時,則必須從反向剖析這項主張的弊害。在探討「缺點」時,可以透過同儕討論的方式進行,讓學生接受多元意見的刺激。
3.填寫「考量點」
考量點就是當你開始執行你的主張時,會遇到哪些問題?
一旦決定絕交,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如何找到新的知心朋友?」與「如何化解其他同學對我的誤解?」兩個問題,必須想出對策來解決。
假如主張是「我不會跟蓉蓉絕交」,那麼,考量點可能便是「如何打破僵局,和蓉蓉平心靜氣對談?」
4.重新評估,再次選擇
三個欄位都完成後,利弊與後續問題一目瞭然。此時,再請學生重新做一次選擇,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如圖,這項主張的缺點所造成的後遺症不可小覷,而且它所衍生的問題也不好解決;權衡得失之後,放棄原本的主張才是明智的選擇。若是仍堅持原本意見的話,也必須針對問題,提出善後的方法。
5.討論與寫作
完成練習後,不妨讓學生互相討論,藉由他人的觀點彌補自己的疏忽。此外,也可以以〈如果是我,我會……〉或〈給○○○一封信〉為題,請學生根據表格內容,寫成一篇文章。
練習到這個階段,學生對於這個議題,已具備正、反、合的思辨結構,要寫出一篇鞭辟入裡且文情並茂的議論文,已非難事。
填表的過程,孩子也正在學習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判斷,而不是完全訴諸於義憤。將來處理自己的情緒時,也會懂得使用這個方法,評比得失,除了加強待人接物的能力,也可以拓展觀察的角度與視野。
這些年會考作文的命題,明顯呈現偏重邏輯、議論的趨勢。面對這一波命題變革,有心的家長開始有意識地叮嚀,甚至陪同孩子涉獵當前的公共議題。
多涉獵公共議題當然是不可少的,但其實要練習議論文,可不一定只能由公共議題著手;就從每天都會遇到的人際問題下手,有何不可呢?這些問題更加切身,學生容易感同身受,產生共鳴,寫作意願自然會提升不少。
重點是:身為老師或家長的你,再也不用每天被孩子的情緒搞到白眼翻到後腦勺啦!
付費內容(情境題、空白表格)
1.彥明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