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出一個頭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think 2.talk 3.do it 4.review 5.recycle 6.forever love
  大概理出一個頭緒來,沒有白走的路。
  每個社群有不一樣的結果,受歡迎的程度相差甚大,以自己所喜歡且擅長的事物來歸類
  1. 粉專:編織,因為大家幾乎都是鎖定這個原因追蹤的。
  2. 私人社群:旅遊,因為有親朋好友,不太能胡搞瞎搞,自己有興趣的事,朋友們比較沒興趣,所以PO出來沒啥互動感,大家比較喜歡關心我們的家庭活動。
  3. IG:繪畫,比較多藝術家是不?發現這裡的人永遠都PO一個模式的作品。
  4. 方格子:文章,這邊比較沒差,就是個人場所自由發揮。
  5. youtube:視覺聽覺刺激大、搞笑無俚頭,這個有點困難的點就是拍片的品質跟剪片技巧要好,比較有說服力,以目前的設備跟技能來說還有些困難。
  要以自己的興趣當職業,行銷上管道上還是得要有持續的作品,可在某些社群的效果不一,目前還是考慮先分開散佈好了....
  而且發現最容易受到注目的內容,是以當紅的東西來cover....這個頗難拿捏,因為這種東西不能賣啊.....有版權問題,但可以賺點閱率的收益,總之還是要想想看...。
  對於自己的缺點,我知道前輩的意思,只是我卡住吧...有時候我不是馬上聽懂話!可不知道這幾天為何...有點開竅,但不懂得的還很多@@,最重要的,很想說聲謝謝。
avatar-img
2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萬事都有定時,任何事的成就都是神的美意,到是很順應環境的安排,不正常也是如此如常。   歡迎你來,可以有個地方把心理的祝福傳達給你。   每天都要快樂,雖然不一定快樂,但提醒自己,比較不會總是掉入無止境的漩渦,
you can talk they’ll be ok   因為胃食道逆流的關係,已經不太能喝咖啡了,不過早餐還是想吃好吃飽,中午跟晚上的飯量需求比較少,早餐吃飽了,可以維持一整天,可能自己比較沒有太過分的壓力與體力消耗吧...因為累了可以去睡覺,體力就會恢復,所以不需要過度補充食物,但運動那天的早餐
They will always have each other.   忽然開始覺得自己輸了,身體放鬆了,心裡也釋放了,以往的掙扎一點用處都沒有,像是小熊拳打在館長身上。   我輸給了你,其實我沒有選擇。   這個時候去想像自己像什麼樣的一種動物,大概是綿羊吧!鬆鬆軟軟的毛,軟軟澎澎的,或許過去的掙
  心理IDEA是很多,執行了之後,一個一個失敗,也不知道怎麼繼續下去,沒有一個有很好的拓展性,或許是因為很多是自己想做的,就像是組員分享的,有很多是自己想做的事,並不是神要你做的事,結果事情的演變並不是如自己所想像的那樣,只好放下了那些想法。   期待表達出來不代表神就一定會成就你,或許方向還是神
  最近因為開始使用手帳紀錄的關係,激發了自己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的熱血喔....不但編排出想要的版面,還帶給我一些方向性的檢討,尤其我終於有些重視自己所盼望的是那些事,原本只是覺得神帶給自己有盼望,但對於盼望的是什麼,之前都是茫然未知的,現在才知道,原來自己本身就有一些期
  我這個世代剛好是跨越無網路、撥接然後光纖網路到無線網路....的過程,從沒有手機到有智慧型手機,社群就從icq到FB、IG、LINE這樣不斷的推陳出新,開始就有不少人可以從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照片什麼的,我也曾經瘋狂著迷過,但還是比較喜歡部落格的形式,老派的習慣,可以多些抒發在思想與文字的紀錄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萬事都有定時,任何事的成就都是神的美意,到是很順應環境的安排,不正常也是如此如常。   歡迎你來,可以有個地方把心理的祝福傳達給你。   每天都要快樂,雖然不一定快樂,但提醒自己,比較不會總是掉入無止境的漩渦,
you can talk they’ll be ok   因為胃食道逆流的關係,已經不太能喝咖啡了,不過早餐還是想吃好吃飽,中午跟晚上的飯量需求比較少,早餐吃飽了,可以維持一整天,可能自己比較沒有太過分的壓力與體力消耗吧...因為累了可以去睡覺,體力就會恢復,所以不需要過度補充食物,但運動那天的早餐
They will always have each other.   忽然開始覺得自己輸了,身體放鬆了,心裡也釋放了,以往的掙扎一點用處都沒有,像是小熊拳打在館長身上。   我輸給了你,其實我沒有選擇。   這個時候去想像自己像什麼樣的一種動物,大概是綿羊吧!鬆鬆軟軟的毛,軟軟澎澎的,或許過去的掙
  心理IDEA是很多,執行了之後,一個一個失敗,也不知道怎麼繼續下去,沒有一個有很好的拓展性,或許是因為很多是自己想做的,就像是組員分享的,有很多是自己想做的事,並不是神要你做的事,結果事情的演變並不是如自己所想像的那樣,只好放下了那些想法。   期待表達出來不代表神就一定會成就你,或許方向還是神
  最近因為開始使用手帳紀錄的關係,激發了自己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的熱血喔....不但編排出想要的版面,還帶給我一些方向性的檢討,尤其我終於有些重視自己所盼望的是那些事,原本只是覺得神帶給自己有盼望,但對於盼望的是什麼,之前都是茫然未知的,現在才知道,原來自己本身就有一些期
  我這個世代剛好是跨越無網路、撥接然後光纖網路到無線網路....的過程,從沒有手機到有智慧型手機,社群就從icq到FB、IG、LINE這樣不斷的推陳出新,開始就有不少人可以從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照片什麼的,我也曾經瘋狂著迷過,但還是比較喜歡部落格的形式,老派的習慣,可以多些抒發在思想與文字的紀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原來人是會為了加入話題而去做某件事的啊,我現在做事都是我想做、想嘗試,或者是這時間沒有是去做這件事感覺也不錯才去做的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Thumbnail
每個人關心的事情、好奇的人都不一樣。不管你做哪一種類型的創作,都可以從自己關心的事與好奇的人開始。因為就算最後無法成為創作素材,但第一時間已經滿足好奇,之後是否當作創作素材,反而是其次了。一開始不見得要有什麼明確目的與方法,先從那個模糊的好奇與衝動開始,慢慢地你自然會得到更多線索,往下發展。
Thumbnail
昨天在方格子裡提了一個問題:我認為在寫作上,站在讀者的角度,有三種文是受歡迎的: 發生了什麼事? 我該怎麼做? 說一個故事 然後我又想到第四點:自己的生活點滴,以及感想。但是我向來對所謂分享自己的生活並不感到興趣,因為我認為沒有誰會對另一個人的生活感到興趣,除非是對於名人。比如大S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 都一定會被探討說:「你的興趣到底是什麼?」 從自己出發去摸索興趣來了解真實的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怎麼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Thumbnail
一個圈子裡只有我發作又是為何;也好理解,這表示其他人跟他氣味互旋。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你喜歡你現在所處的社群嗎? 如果喜歡,何不參與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這社群變得更棒,因為這也幫助到你自己; 如果不喜歡,那就主動去創造你心目中的社群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原來人是會為了加入話題而去做某件事的啊,我現在做事都是我想做、想嘗試,或者是這時間沒有是去做這件事感覺也不錯才去做的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Thumbnail
每個人關心的事情、好奇的人都不一樣。不管你做哪一種類型的創作,都可以從自己關心的事與好奇的人開始。因為就算最後無法成為創作素材,但第一時間已經滿足好奇,之後是否當作創作素材,反而是其次了。一開始不見得要有什麼明確目的與方法,先從那個模糊的好奇與衝動開始,慢慢地你自然會得到更多線索,往下發展。
Thumbnail
昨天在方格子裡提了一個問題:我認為在寫作上,站在讀者的角度,有三種文是受歡迎的: 發生了什麼事? 我該怎麼做? 說一個故事 然後我又想到第四點:自己的生活點滴,以及感想。但是我向來對所謂分享自己的生活並不感到興趣,因為我認為沒有誰會對另一個人的生活感到興趣,除非是對於名人。比如大S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 都一定會被探討說:「你的興趣到底是什麼?」 從自己出發去摸索興趣來了解真實的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怎麼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Thumbnail
一個圈子裡只有我發作又是為何;也好理解,這表示其他人跟他氣味互旋。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你喜歡你現在所處的社群嗎? 如果喜歡,何不參與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這社群變得更棒,因為這也幫助到你自己; 如果不喜歡,那就主動去創造你心目中的社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