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人性】認為自己的作品總是不好時,能夠怎樣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或許很多創作者也試過,在孤獨的創作路上,總是會覺得自己創作的作品在自己眼中總是不好,完成作品後再看就是不喜歡,甚至覺得別人的總是更加好。面對這種想法,很多人會努力地掙扎,想要脫離又不知不覺走回頭,不斷地在這種思維模式上徘徊。

創作者似乎需要很高的心理質素,但或許,你只是走錯了路。

創作的初衷與追求的結果

事實上,在寫作路上經歷十二年後,本熊發現無論自己覺得自己的作品好不好,外面還是會有人覺得「好」或「不好」,所以比起好不好,其實更重要是創作的初衷和追求的結果,換句話說,亦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人性考驗。

有些人創作是為了榮耀心,希望透過創作而得到別人的讚賞、欣賞;有些人創作是為了利益,希望透過創作出一些東西而獲得金錢、權利,或只是一份小小的禮物;有些人創作是為了滿足感,創作就是想要去做,想要去完成等。


榮耀心

在 Web 2.0 的現在,榮耀心透過「讚好」、「分享」變成「可見」狀態而得以被滿足,導致不少人會透過這些數據而去判斷自己的作品,導致一種怪異的狀況發生:「讚好」與「分享」數變成一種被認為的評分機制,自己的作品能被讚好分享成為一件被認同的標誌,導致沒有被留意的作品會容易被認為是等同於沒有價值的東西。

而到了後來,這個想法被變本加厲,亦即演算法,把人的言語、創作進行排名,最後得出疑似「合理公平」的結果,把所有背後由演算法操控的數據全數隱藏……這裡已經沒有提到,世上還有「買 Like」、「買 Share」及社交手段。

明明沒有公平可言,卻利用大部分人的「無知」或「不關心」而造就了「公平」,導致一種扭曲心態和現象出現。由於被認定為「積極」,一個人的成功經歷和容易被送到使用社交媒體的使用者面前;由於被認定為「負面」,一個人的失敗亦容易被忽視及被消失。

滿是人的城市,怎麼自己的說話沒被聽見,別人的說話就總是在耳邊出現?

滿是人的城市,怎麼自己的說話沒被聽見,別人的說話就總是在耳邊出現?

但是,這並不表示一件作品真的不好,或真的很差。即使是《哈利波特》,也是被投稿到數十間出版社後才得出可出版的結果;即使是九把刀的作品,起初也是石沉大海好一段時間才被編輯發現及出版;而更現實的是,因為你認為自己的作品不好,也可能會找到願意出版的出版社,或在比賽中獲獎,反之亦然。

沒有人知道一段經歷的所有面貌及過程,除非自己親身經歷,所以跟別人比較只是一個虛偽的假象。

那麼,在意別人──特別是那些陌生人的「眼光」去進行創作,到底有何意義?他們無法理解你為何會如此創作,更無法明白你為了創作花費了多少心力、時間。這個情況,就像你永遠不明白為何有些自己不喜歡的人,會花很長的時間喜歡自己甚至表白,從而在情人節時拒絕他們的心意。

喜好是主觀的,就像人性,除非你創作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目光。
如果你就是這個除非後的人,那麼,去盡情地研究人喜歡什麼,並追上潮流吧


利益

本熊認為,向社會卑躬屈膝的人總是看來很有成就,相對地默默努力──不管是想要令自己達到某個小小的目標的人,還是想要為某件事而努力的人,他們的人生閱歷或許比「已經投入社會,成為社會運作的其中一顆螺絲的存在」要多。

現在,試試拿起一張白紙並畫上一條代表 X 軸的橫線,在線的開端及尾端,分別寫上「極度的乖巧」及「極度的創新」,並把你想在看見這兩個詞彙時所聯想到的那些人以「一顆黑點」為代號,標記在紙上。完成後,或許你就會理解到什麼人會得到利益,就像每天努力上班的某些人,及成立了比特幣的那個人。相對地,愈接近兩者平均值的人,收入一般都會愈低──

抱歉。

圖表其實還有垂直的 Y 軸,而 Y 軸的兩端,可以放上「過度自信」與「過度謙卑」,這會讓圖表更為完整,並找出了為何有些失敗的人會成名和被支持,有些成功的人會被認為理所當然和繼續被埋沒,例如:那些在全美一叮中被退出的人擁有了自信與勇氣,還有那些你所認為值得卻總是遭遇到失敗的天才。

raw-image

這個圖表可以告訴你集中在中間的,那些被定義為正常的人是因何事而被忽視,而那些沒有集中在圖表以外的、被放在 X、Y 軸兩端的人,是如何被成為視覺焦點,就像你會去看看他們怎麼在紙張的邊緣。

世界彷彿就是熱愛陳奕迅所唱的《浮誇》:
「不夠爆炸,怎麼有話題,讓我誇,做大娛樂家。」

如果你在意利益與名氣,那本熊希望上面的圖表能成為你的一個有趣小體驗,因為你很快就會理解到自己正在哪個位置,並自己想要在哪個位置。


滿足感

本熊自問是這類型的創作者,但同時,還是會因為不時冒出的榮耀心與利益而有所掙扎。不過,其實創作上不斷地在跟社會、跟自己與無力感、厭惡感掙扎算是一種常態,只不過社會及大眾,很少會願意讓某個人或自己的失敗過程展示到大家眼前,除非分享者最後獲得了一個大翻身與成功

那麼,要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滿足感?有些創作者會分享經驗,指自己充滿耐性地創作快十年、二十年,最後才被發掘出來。這些人一般為自認為自己是其中一個失敗的經歷,因為創作數年就爬在出版業界上的,大有人在,所以他們會鼓勵大家繼續創作,完成自己的作品,總有一天會可以走完自己渴望的目標。

真的是這樣嗎?本熊不同意。

事實上他們就是活生生的一個「成功」例子,同時亦是把「普通」例子刷成失敗例子的力證。這些例子正試圖利用自己的經驗去告訴一個人希望在明天,卻忽視了一些殘酷的事實、現實的問題與糟糕的情況,把將來塑造成美好與快樂,而你要做的就是努力──

見鬼。這根本就是一種比較。試想想,若果一個人寫了十多年文章──那是例子中的人們所提及的時長──都沒有成就,那這個人是否就是有什麼東西不及他們?不夠努力?不夠幸運?還是不夠主動?這個「不夠」正是一種「比較」。

語言藝術就是喜歡把人帶到某個思想輪迴中轉圈圈。

閱讀這類書籍,是為了複製別人的想法和做事方式,還是想要令自己的風格消失。如果太偏激,抱歉。

閱讀這類書籍,是為了複製別人的想法和做事方式,還是想要令自己的風格消失。如果太偏激,抱歉。

本熊認為最佳的創作想法,就是無視這些例子,無視別人所說的「成功」,回望自己的創作路,並繼續前進。

假如你發現自己寫了十多年文章還是沒什麼成就,不要緊,事實上你只是在普通的創作路上。你可以選擇繼續往前走,直至你有勇氣或方法離開只有 X、Y 軸的平面,就到 Z 軸的世界中,讓自己的世界變得立體為止。

抱著「無論好,還是不好都好」的想法創作是一種難得的經歷,完成一份作品後,懷著平常心放下,並開始另一個創作,那你的創作路上,似乎就會少了很多煩惱,例如在意好不好,或喜不喜歡。


本文章將同時於 MirrorMattersPotato MediaPenana 刊載。
合作活動、文案可電郵聯絡 kumasanki@iboomcreative.com。

Discord 社群TwitterPotato Media插畫排版委託Ko-fiPaypal 打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eta-avatar-img
2023/01/30
對這篇深有同感。這個時代的文字創作者,要出頭真的很困難,繪畫也是,還好自己只是當作興趣玩玩
TKW-avatar-img
2022/05/23
名人傳記絕緣體!
熊太先森-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23
很少看,但會看。背景、人脈與心理質素等差距,我認為這些傳奇其實只能當成小說看,雖然有些人覺得有參考價值,但事實是很多想法和行動其實只要透過觀察就能懂得裡面的邏輯性。
Kiwi-avatar-img
2022/03/27
熊太先森!!你寫這篇我太感動了
熊太先森-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3/27
不客氣!都是在創作路上的伙伴,有時候也需要互相鼓勵w
情霜-avatar-img
2022/03/25
「無論好,還是不好都好」 好棒的一句話,謝謝雄太先森分享。
熊太先森-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3/26
不是大人啦ww 我沒特別在意,只是看到就提醒一下而已,沒關係的!
avatar-img
Web3的創作日常交流中心
57會員
199內容數
本專題會以新手角度,不定期發佈與委託、加密貨幣、區塊鏈、NFT等相關知識文章。 本熊不是專業投資顧問,所以更能夠容易地以個人經驗書寫簡單易明的投資知識文章,歡迎各位閱讀交流。
2022/12/10
雖然普遍創作者都十分支持及喜歡方格子的新功能「數據儀表板」,但創作多年的經驗透露出這些數據對創作者來說其實是一把雙面刃,尤其是對仍沒什麼人氣的、故事類型創作者來說。作為創作故事的作者來說則不同意,亦不建議相關的創作者過度參考儀表版,因為這十分容易扼殺一個人的創意。
Thumbnail
2022/12/10
雖然普遍創作者都十分支持及喜歡方格子的新功能「數據儀表板」,但創作多年的經驗透露出這些數據對創作者來說其實是一把雙面刃,尤其是對仍沒什麼人氣的、故事類型創作者來說。作為創作故事的作者來說則不同意,亦不建議相關的創作者過度參考儀表版,因為這十分容易扼殺一個人的創意。
Thumbnail
2022/04/03
懷舊是什麼呢?懷念一種舊情,有時候是為了自我安慰,告訴自己曾經幸福過,但有時候其實是為了自我反省,告訴自己仍有美中不足之處。這一次,連續七天的懷舊之旅,本熊再次面對自己曾經寫過的故事,除了概嘆那些黑歷史已成過去,還感概自己的進步和仍未被改善的缺點。路仍然十分漫長,但至少,我們已經離開了起步的地方。
Thumbnail
2022/04/03
懷舊是什麼呢?懷念一種舊情,有時候是為了自我安慰,告訴自己曾經幸福過,但有時候其實是為了自我反省,告訴自己仍有美中不足之處。這一次,連續七天的懷舊之旅,本熊再次面對自己曾經寫過的故事,除了概嘆那些黑歷史已成過去,還感概自己的進步和仍未被改善的缺點。路仍然十分漫長,但至少,我們已經離開了起步的地方。
Thumbnail
2022/04/01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卡稿法寶,例如本熊現在就在聽澤野弘之的音樂來刺激大腦運作,以免自己錯過方格子這次的「七天日更鐵人」活動。但是,適合自己的「趕絕卡稿法寶」不一定在開始創作的瞬間就被發現,也不一定適合在每個卡稿時候被使用。那麼,要如何盡可能地維持穩定的靈感來源呢?
Thumbnail
2022/04/01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卡稿法寶,例如本熊現在就在聽澤野弘之的音樂來刺激大腦運作,以免自己錯過方格子這次的「七天日更鐵人」活動。但是,適合自己的「趕絕卡稿法寶」不一定在開始創作的瞬間就被發現,也不一定適合在每個卡稿時候被使用。那麼,要如何盡可能地維持穩定的靈感來源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作者:肯特.內伯恩》《譯者:実瑠茜》 〔推薦理由〕 在自媒體當道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創作者,這條道路看似光鮮亮麗,甚至獲得金錢與名聲,但其背後的心理壓力,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支持你繼續完成的動力,正是那無法用任何言語與價格衡量的成就感,而這本書,作者用真摯的文字,告訴你,每位藝術家,都面臨過相
Thumbnail
《作者:肯特.內伯恩》《譯者:実瑠茜》 〔推薦理由〕 在自媒體當道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創作者,這條道路看似光鮮亮麗,甚至獲得金錢與名聲,但其背後的心理壓力,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支持你繼續完成的動力,正是那無法用任何言語與價格衡量的成就感,而這本書,作者用真摯的文字,告訴你,每位藝術家,都面臨過相
Thumbnail
寫作也是種創作,創作是指創造與眾不同的事物,當沒有可參考或參照物時,創作者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感到不安與懷疑,真的夠好嗎? 事實上,作品的誕生,就代表創作者克服從眾的眼光,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並願意接納內心的不安,將作品展示在眾人眼前——這就是作品的意義與價值,是創作者的成長歷程。
Thumbnail
寫作也是種創作,創作是指創造與眾不同的事物,當沒有可參考或參照物時,創作者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感到不安與懷疑,真的夠好嗎? 事實上,作品的誕生,就代表創作者克服從眾的眼光,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並願意接納內心的不安,將作品展示在眾人眼前——這就是作品的意義與價值,是創作者的成長歷程。
Thumbnail
或許很多創作者也試過,在孤獨的創作路上,總是會覺得自己創作的作品在自己眼中總是不好,完成作品後再看就是不喜歡,甚至覺得別人的總是更加好。面對這種想法,很多人會努力地掙扎,想要脫離又不知不覺走回頭,不斷地在這種思維模式上徘徊。創作者似乎需要很高的心理質素,但或許只是走錯了路。
Thumbnail
或許很多創作者也試過,在孤獨的創作路上,總是會覺得自己創作的作品在自己眼中總是不好,完成作品後再看就是不喜歡,甚至覺得別人的總是更加好。面對這種想法,很多人會努力地掙扎,想要脫離又不知不覺走回頭,不斷地在這種思維模式上徘徊。創作者似乎需要很高的心理質素,但或許只是走錯了路。
Thumbnail
這件事是最近發生的,其實我還在學著怎麼調適,這篇主要內容是在敘述我在創作上的偏執行為,以及給我帶來的困擾。 今年總算是開始認真畫原創的東西了,在這之前一直都是在畫二創,這次因緣際會的決定要開始經營已經想了很久但遲遲沒動筆的原創。 E 現在時不時還是會這樣想,不管是在看小說還是漫畫,看著看著自己也會想
Thumbnail
這件事是最近發生的,其實我還在學著怎麼調適,這篇主要內容是在敘述我在創作上的偏執行為,以及給我帶來的困擾。 今年總算是開始認真畫原創的東西了,在這之前一直都是在畫二創,這次因緣際會的決定要開始經營已經想了很久但遲遲沒動筆的原創。 E 現在時不時還是會這樣想,不管是在看小說還是漫畫,看著看著自己也會想
Thumbnail
當我們開始期望從寫作中獲取回報,不論是錢財、影響力或是成就感,這些會促使我們在意數據並且尋求創作定位;就像投履歷一般積極展現自己的優勢被更多人看到,同時減少呈現自己的劣勢—不想被看見或是較不受好評的那一面;因此也可以說是我們在創作這方面被社會化了。
Thumbnail
當我們開始期望從寫作中獲取回報,不論是錢財、影響力或是成就感,這些會促使我們在意數據並且尋求創作定位;就像投履歷一般積極展現自己的優勢被更多人看到,同時減少呈現自己的劣勢—不想被看見或是較不受好評的那一面;因此也可以說是我們在創作這方面被社會化了。
Thumbnail
總覺得創作者的成長之路一定會遇到的課題XD 雖然解釋的人很多,但是作品總是容易處在這些態度之間曖昧不明,要不斷的自我檢視才能克服這些問題呢,加油吧創作中的自己~
Thumbnail
總覺得創作者的成長之路一定會遇到的課題XD 雖然解釋的人很多,但是作品總是容易處在這些態度之間曖昧不明,要不斷的自我檢視才能克服這些問題呢,加油吧創作中的自己~
Thumbnail
最近看了幾篇關於~~ 寫作是否可以賺到錢?為了賺錢去寫作的心態是否正確?寫作究竟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成就感?寫作是為了自我療癒、心情抒發,沒有人看也沒關係? 等等等之類的一些文章。 然後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為錢創作不可以嗎?難不成創作只是為了自己寫的開心寫的爽寫的愉快就好?那關起門來寫日記不就好了嗎?
Thumbnail
最近看了幾篇關於~~ 寫作是否可以賺到錢?為了賺錢去寫作的心態是否正確?寫作究竟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成就感?寫作是為了自我療癒、心情抒發,沒有人看也沒關係? 等等等之類的一些文章。 然後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為錢創作不可以嗎?難不成創作只是為了自己寫的開心寫的爽寫的愉快就好?那關起門來寫日記不就好了嗎?
Thumbnail
不管是在哪個平台寫作,我想大多數人都一定經歷過初期要不是默默了寫數萬字卻還是默默無名,不然就是偶然被薦上新人專欄、熱門推薦曇花一現,增長了些讀者卻在幾天之後好不容易得到的關注又立刻不見。接下來,就是迎來長達數個月默默無名的窘境與折磨,讓人不知道該繼續下去還是就此放棄,因為不管做多少努力、寫多少字都是
Thumbnail
不管是在哪個平台寫作,我想大多數人都一定經歷過初期要不是默默了寫數萬字卻還是默默無名,不然就是偶然被薦上新人專欄、熱門推薦曇花一現,增長了些讀者卻在幾天之後好不容易得到的關注又立刻不見。接下來,就是迎來長達數個月默默無名的窘境與折磨,讓人不知道該繼續下去還是就此放棄,因為不管做多少努力、寫多少字都是
Thumbnail
不久之前,我也曾認為作者應該虛心接受建議,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創作更好。 可是隨著時間的經過,進入職場並且將創作視為一種省錢娛樂、興趣交流之後,我的心態完全改變了。 我察覺自己不需要任何純粹的負評。 有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作者不思進取,尤為可悲,是作為創作者的死亡更是整個產業的淪喪——並不誇張,有很多讀者
Thumbnail
不久之前,我也曾認為作者應該虛心接受建議,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創作更好。 可是隨著時間的經過,進入職場並且將創作視為一種省錢娛樂、興趣交流之後,我的心態完全改變了。 我察覺自己不需要任何純粹的負評。 有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作者不思進取,尤為可悲,是作為創作者的死亡更是整個產業的淪喪——並不誇張,有很多讀者
Thumbnail
隨著創作題材的發展,創作者能夠伸展拳腳的方式也不一樣。不同的元素、不同的材料所需要使用的敘事手法、變化、埋藏,不盡然能夠完全比照前作的方式去執行。因此,當創作者們推出了一部與前作背景不同、不同素材的作品時,它「不一定」能夠帶來與前作相同程度的感動......
Thumbnail
隨著創作題材的發展,創作者能夠伸展拳腳的方式也不一樣。不同的元素、不同的材料所需要使用的敘事手法、變化、埋藏,不盡然能夠完全比照前作的方式去執行。因此,當創作者們推出了一部與前作背景不同、不同素材的作品時,它「不一定」能夠帶來與前作相同程度的感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