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饑餓來控制血糖? 未免也太小看糖尿病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根據台灣流行病學調查,臺灣每年新發生的糖尿病個案數約 16 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是第 2 型糖尿病。目前臺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0.1% (男性10.9%、女性9.4%),換算實際人數大約220萬人。糖尿病與其併發症仍然佔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五名,儼然成為現在及未來基層醫療照護的重要議題。

  常聽到患者在診間提到「是不是只要不吃甜的/澱粉,我的血糖就會降下來」,只能苦笑糖尿病在台灣仍如此盛行也絕非沒有道理。甚至有些患者已餓到昏天暗地,為的就是希望能夠靠自己的力量「治好」糖尿病,最後血糖仍無動於衷卻賠上了自己的生活品質。其實,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的角色是「信賴」與「陪伴」。要與患者建立互信的醫病溝通模式並且陪伴病友好好走過治療的階段,這個過程可能會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其實,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的角色是「信賴」與「陪伴」。

糖尿病致病模式

  我們一般所熟知的糖尿病,過去的觀念絕大多數都與下列兩者相關

  1. 胰島素不足 (beta cell已無法分泌足夠胰島素)
  2. 胰島素抗性 (肝臟/肌肉細胞對胰島素敏感不足)

所以患者們擔心,當醫師開始建議使用「胰島素」時是否就代表糖尿病已經進入「末期」的階段。其實,個人認為糖尿病沒有所謂的「末期」,用上胰島素也不代表患者真的狀況不好」,只是在疾病的不同階段使用上不同的治療方針罷了!

Pharmacologically Treating the Brain in Diabetes: Clinical FAQs AnsweredAuthors:Yehuda Handelsman, MDFaculty and Disclosures

Pharmacologically Treating the Brain in Diabetes: Clinical FAQs AnsweredAuthors:Yehuda Handelsman, MDFaculty and Disclosures

血糖控制八重奏

一部好的交響曲一定要有不同的音部彼此配合交錯才能演奏出動人心弦的樂曲,而血糖也絕非只有單純胰島素就能夠影響身體複雜的代謝系統。

八重奏理論包括下列因素:

  1. 胰島素分泌不足
  2. 腸泌素效果降低
  3. 脂解作用增加
  4. 腎臟葡萄糖回收增加
  5. 肌肉細胞葡萄糖吸收減少
  6. 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能
  7. 肝醣醣質新生增加
  8. 昇糖素分泌增加

上述的致病機轉並非全部都會出現在糖尿病的病友身上,但根據每個人的特性不同,所設計出來的治療方式也會不一樣。但是單靠減少攝取糖份/或是澱粉,可能只能短暫的減少醣類從腸胃道吸收。而藥物則是針對不同的患者來去調整,雖然理論上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上則需要足夠的臨床經驗。

我們不希望病友們因為糖尿病的關係而犧牲了過多的生活品質,也期望能夠將未來的併發症降到最低,這才是來到醫院控制血糖最重要的目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巨塔中的熊寶的沙龍
4會員
16內容數
2020/02/29
  脂肪肝或許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即使在健康人身上都有可能出現脂肪肝病變。慢性脂肪肝可能會演變成脂肪肝炎,甚至進展到肝硬化。
Thumbnail
2020/02/29
  脂肪肝或許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即使在健康人身上都有可能出現脂肪肝病變。慢性脂肪肝可能會演變成脂肪肝炎,甚至進展到肝硬化。
Thumbnail
2020/02/24
  目前在歐美FDA通過能夠用來減重的GLP-1Ra藥物是liraglutide,在坊間可能被稱為是「減肥筆」或是「減肥針」,即便在國外仍然是處方用藥而無法自行在藥局購買。究竟在使用結果上,GLP1Ra與傳統口服羅氏纖是否有差異?
Thumbnail
2020/02/24
  目前在歐美FDA通過能夠用來減重的GLP-1Ra藥物是liraglutide,在坊間可能被稱為是「減肥筆」或是「減肥針」,即便在國外仍然是處方用藥而無法自行在藥局購買。究竟在使用結果上,GLP1Ra與傳統口服羅氏纖是否有差異?
Thumbnail
2020/02/22
  在控制血糖的過程當中,我們非常強調體重控制的重要性。合理的熱量制與醣類攝取限制的確能夠讓患者的血糖值更加穩定,同時減少其他代謝症候群併發症。 藥物真的有那麼神? 除了控糖還能順便減肥嗎?
2020/02/22
  在控制血糖的過程當中,我們非常強調體重控制的重要性。合理的熱量制與醣類攝取限制的確能夠讓患者的血糖值更加穩定,同時減少其他代謝症候群併發症。 藥物真的有那麼神? 除了控糖還能順便減肥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時是在接受體檢時,意外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8%,當下感到相當震驚也難以接受。」54歲模範糖友許先生是位計程車司機,診斷糖尿病將近5年,「回想起來,其實之前已經陸續有口渴、疲累、頻尿等糖尿病相關症狀,但是因為對疾病認識不夠,所以沒有聯想到可能是糖尿病。」
Thumbnail
「當時是在接受體檢時,意外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8%,當下感到相當震驚也難以接受。」54歲模範糖友許先生是位計程車司機,診斷糖尿病將近5年,「回想起來,其實之前已經陸續有口渴、疲累、頻尿等糖尿病相關症狀,但是因為對疾病認識不夠,所以沒有聯想到可能是糖尿病。」
Thumbnail
簽書會那天,台下的讀者林小姐問我:「我好不想吃血糖藥喔,血糖藥通常要吃到什麼時候呢?」
Thumbnail
簽書會那天,台下的讀者林小姐問我:「我好不想吃血糖藥喔,血糖藥通常要吃到什麼時候呢?」
Thumbnail
確診糖尿病時,患者難免會感到焦慮,不過只要與醫療團隊配合,以及家人與病友互相支持,便可以讓血糖控制更穩定!
Thumbnail
確診糖尿病時,患者難免會感到焦慮,不過只要與醫療團隊配合,以及家人與病友互相支持,便可以讓血糖控制更穩定!
Thumbnail
模範糖友李先生的糖尿病年資已經超過16年,每次回診檢查血糖都能達標,糖化血色素穩定控制在6.2%的標準範圍內,也沒有出現糖尿病相關併發症!
Thumbnail
模範糖友李先生的糖尿病年資已經超過16年,每次回診檢查血糖都能達標,糖化血色素穩定控制在6.2%的標準範圍內,也沒有出現糖尿病相關併發症!
Thumbnail
「剛確診糖尿病的時候,對於糖尿病很陌生。雖然有試著控制飲食,但是血糖依然不穩定。」 65歲的模範糖友翁女士說,「每次回診,我都會把關於血糖的問題提出來跟醫師討論,不管是飲食、運動或藥物,醫師都能幫忙解答疑惑。我也遵照醫師、衛教師的指示,按時使用藥物並調整飲食、運動、生活型態,漸漸把血糖控制好。」
Thumbnail
「剛確診糖尿病的時候,對於糖尿病很陌生。雖然有試著控制飲食,但是血糖依然不穩定。」 65歲的模範糖友翁女士說,「每次回診,我都會把關於血糖的問題提出來跟醫師討論,不管是飲食、運動或藥物,醫師都能幫忙解答疑惑。我也遵照醫師、衛教師的指示,按時使用藥物並調整飲食、運動、生活型態,漸漸把血糖控制好。」
Thumbnail
「同學們,我被診斷出糖尿病了,大家也要注意身體啊!」阿德在大學同學的群組上留言寫道:「可能是太常熬夜又不運動,畢業十年就胖了20幾公斤。」 一看到訊息,同學們紛紛留言: 「我們還不到35歲,原來也會得糖尿病啊!」 「唉…我都不敢去檢查!」 「你有什麼症狀嗎?」
Thumbnail
「同學們,我被診斷出糖尿病了,大家也要注意身體啊!」阿德在大學同學的群組上留言寫道:「可能是太常熬夜又不運動,畢業十年就胖了20幾公斤。」 一看到訊息,同學們紛紛留言: 「我們還不到35歲,原來也會得糖尿病啊!」 「唉…我都不敢去檢查!」 「你有什麼症狀嗎?」
Thumbnail
「因為從沒想過自己會得到糖尿病,所以一開始心情是真的很慌亂、擔憂。」 「不過後來靜下心想想,會演變成糖尿病這個問題,也是自己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不夠善待自己的身體,身體已經在抗議了。在工作上遇到這麼多棘手問題,最終都能迎刃而解,遇到自己的健康問題,又有什麼不能被解決的?」
Thumbnail
「因為從沒想過自己會得到糖尿病,所以一開始心情是真的很慌亂、擔憂。」 「不過後來靜下心想想,會演變成糖尿病這個問題,也是自己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不夠善待自己的身體,身體已經在抗議了。在工作上遇到這麼多棘手問題,最終都能迎刃而解,遇到自己的健康問題,又有什麼不能被解決的?」
Thumbnail
除了遵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之外,正確的飲食也非常重要!經過營養師的指導,才知道自己的飲食不夠均衡,也發現每天三餐進食的內容及份量是影響血糖波動的重要因素。營養師提供的觀念,例如調整進食順序,把澱粉放在最後面、拉長進食的時間等,對血糖控制非常有幫助。
Thumbnail
除了遵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之外,正確的飲食也非常重要!經過營養師的指導,才知道自己的飲食不夠均衡,也發現每天三餐進食的內容及份量是影響血糖波動的重要因素。營養師提供的觀念,例如調整進食順序,把澱粉放在最後面、拉長進食的時間等,對血糖控制非常有幫助。
Thumbnail
糖尿病年輕化|熬夜.壓力和創傷都是風險因素 多數人以為飲食禁糖或少吃精緻飲食就不會得糖尿病,其實熬夜和長期慢性壓力都可能讓我們的血糖居高不下,都是罹患糖尿病的常見風險因素!身體靠肌肉代謝血糖,所以練肌耐力當然有幫助,但久坐族脂肪多肌肉少...
Thumbnail
糖尿病年輕化|熬夜.壓力和創傷都是風險因素 多數人以為飲食禁糖或少吃精緻飲食就不會得糖尿病,其實熬夜和長期慢性壓力都可能讓我們的血糖居高不下,都是罹患糖尿病的常見風險因素!身體靠肌肉代謝血糖,所以練肌耐力當然有幫助,但久坐族脂肪多肌肉少...
Thumbnail
        根據台灣流行病學調查,臺灣每年新發生的糖尿病個案數約 16 萬人。目前臺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0.1% (男性10.9%、女性9.4%),換算實際人數大約220萬人。糖尿病與其併發症仍然佔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五名,儼然成為現在及未來基層醫療照護的
Thumbnail
        根據台灣流行病學調查,臺灣每年新發生的糖尿病個案數約 16 萬人。目前臺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0.1% (男性10.9%、女性9.4%),換算實際人數大約220萬人。糖尿病與其併發症仍然佔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五名,儼然成為現在及未來基層醫療照護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