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共和國小音樂教育 觸動孩子「認真的弦」

2020/01/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共和國小音樂教育 觸動孩子「認真的弦」。岳翔雲
文/張新宸 攝影/岳翔雲
春暖花開的4月天,青山綠水格外耀眼。南投縣魚池鄉共和國小的師生作息一如往常,校園裡卻透著一股既緊張又興奮的氛圍。
原來,學校即將在4月24日為社區居民舉行一場「音樂會」,所有社團的小朋友都利用課餘時間加緊練習,期待自己參與的節目贏得最多掌聲......
放學後,電腦教室兼圖書室的「多用途」禮堂裡,「共和國小師生弦樂團」正在加緊團練,偶爾還要利用晚間前往埔里和「水沙連弦樂團」練習合奏,因為他們要來「友情贊助」音樂會演出。這是這個成軍不到兩年的小小樂團第二次走出校園與社區居民同樂,雖然已有多次登台演出的經驗,大家仍然認真演練,要將最好的琴藝獻給鄉親。

音樂會當天,風和日麗,夕陽西下後,山區的夜晚靜謐安祥。共和村社區活動中心燈火通明,村長王永足和社區居民陸續進場,縣議員許阿甘也特地前來觀賞。音樂會隆重開演,台下觀眾雖然沒有「爆滿」,小朋友仍然賣力演出。直笛、陶笛和弦樂團優美的演奏,樂聲悠揚;台語和英語的話劇演出,多采多姿,為社區居民帶來一個難忘之夜。
校長巧遇音樂家,攜手成立弦樂團
共和國小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迷你小學,目前只有25名學生,站在學校門口,小而美的校舍一覽無遺。2006年陳麗惠奉派接任第九任校長時,正面臨裁校危機,她開始思考如何發展「與眾不同」的特色,讓學校得以永續經營。
在一個機緣巧合的活動中,喜歡音樂的陳麗惠,遇到同樣熱心音樂教育的彰化縣巴布薩樂團總監蔣永溪,她告訴蔣老師,對這麼小的學校,她的擔憂與希望。陳麗惠的熱誠感動了蔣永溪,願意只收取可以補貼油錢的鐘點費,協助她成立弦樂團,甚至學生交不出指導費就自己吸收了。「只要孩子肯學,我們就給他機會,至少讓他們在共和國小時能陶冶出喜愛音樂的特質。」蔣永溪還承諾,即使將來陳麗惠離開共和國小,只要有一、兩個小朋友想學他就會進來教。
經過一個學期的籌劃,陳麗惠和蔣永溪達成共識:「為了讓弦樂團能夠持續,蔣老師堅持要先培訓種子教師,我們請老師們先嘗試做興趣探索,寒假開始培訓。」經過一個學期,七位參與培訓的老師剩下兩位,成為種子教師。
2007年9月,「共和國小師生弦樂團」正式成立,蔣永溪每週兩次遠從彰化來教學,校長陳麗惠親自擔任大提琴手,團員包括四位教師及十名學生。一群從未接觸過大、小提琴的「雜牌軍」,在蔣永溪的細心調教下,當年12月就舉辦了社區音樂會,讓社區居民「驚豔」,獲得很大迴響。
「我們在社區辦音樂會,就是要讓社區的村民看到小朋友的表現,瞭解學校在做甚麼。」陳麗惠謙虛地表示:「回想起來當時演奏得並不好,因為剛學沒多久,每個人都很緊張,可是那個經驗讓小朋友印象深刻。」
募款買琴,營造音樂藝術學校
回憶起草創階段,可是經過一番考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成立弦樂團,首先要有樂器。對務農的山村家庭而言,大、小提琴可是「沉重的負荷」。陳麗惠希望能由學校提供樂器,讓孩子們沒有後顧之憂。「剛開始我們連一支提琴都沒有,當時心想,提琴是這麼昂貴、高不可攀的東西,我們能擁有嗎?蔣老師鼓勵我,自助、人助、天助,看你要不要做而已,除非你不想做,只要你想做就有可能!」
陳麗惠試著對外透露為弦樂團籌款買樂器的訊息,她和老師們對學校的用心與投入感動了當地的民代和熱心人士,例如台電電力發展協會提供基金補助款;埔里選區的許阿甘縣議員認為能夠讓偏遠地區的弱勢孩子學習「有錢人才學得起的樂器」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因而「越區」協助爭取經費。陳麗惠說:「在各方的熱心協助下,我們把所有的琴和表演的服裝都買齊了!當初要成立樂團時的害怕和擔憂都消失了!」談起這段弦樂團成立的過程,陳麗惠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共和國小師生弦樂團」站穩腳步後,多次應邀到各種活動中登台表演,逐漸在地方上打響知名度,讓陳麗惠感到很自豪:「鄰近地區都知道共和國小是一個以音樂培養孩子氣質的學校,只要談到音樂教育就會想到共和國小!」
接下來,弦樂團的目標是「用音樂去做助人的工作」,陳麗惠說:「因為我們的資源來自四方,有能力後就要回饋,所以老師和小朋友們有一個念頭,希望為需要幫助的人演奏。」她歡迎愛心機構或弱勢團體來邀約。
光環給孩子,現在所作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除了弦樂團,共和國小還有直笛和陶笛隊,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一種以上的樂器。「學音樂的孩子在學習上會比較專注,變得比較穩重,而加入樂團需要互相配合,從中學會禮讓和妥協,也可以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素養。」
常聽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走進共和國小,山村裡的孩子顯得十分純樸,但確實多了一分沉穩安靜的特殊氣質。
問起孩子們學音樂好不好?害羞的孩子們大都不多話,緬靦地答說「喜歡」後就沒有甚麼多餘的表達。二年級的曹聖杰天真地說,看到大哥哥、大姊姊拉小提琴,他就很想學,而且校長都會鼓勵他、送他禮物,他覺得很快樂,希望「以後要永遠學下去」。曹媽媽也表示,這裡的環境不比大都市遜色,孩子不用上補習班,老師課後輔導一樣照顧得無微不至。相比之下,她覺得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也不輸台北親戚的小孩。
一路伴隨弦樂團成長,陳麗惠看到孩子學琴後改變氣質、建立了自信,讓她覺得選擇以音樂教育作為學校發展的特色是正確的,她認為「特色」要和孩子的學習成正比,如果推廣特色,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相對的提升,那就是本末倒置,忽略了教育的本質。
「我覺得不管做甚麼特色,光環要在孩子而不是校長,這個很重要。」陳麗惠誠懇地表示:「學校是一個教育的環境,現在所作的一切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也許是一個環節、一個學習的片段、一個閱讀的故事章節或是分享的過程,就影響了那個孩子,可能到了二、三十歲,還能觸動他很認真的那根弦,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成為影響孩子、讓他正向發展的因子。」
看雜首發2009年5月7日
岳翔雲(花甲玩童)
岳翔雲(花甲玩童)
「 不惑而筆」因緣際會擔任大紀元時報記者。這時才靠「一指禪功」打字不會太LOW嗎? 「沒法度」!媒體有夠亂,為了社會真實報導良善訊息,唯有「撩落去」。繼而擔任新唐人電視卓越營家節目製作,「看雜誌」特約看板頭家、 夢想足跡作者,企劃出版頂真工藝、觀光工廠專書。時下文青當道,「花甲玩童有蝦米無港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