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路線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今天幾個新聞:小英在BBC專訪說我們是名為「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國民黨青年在黨部外喊「反紅統」、國民黨台南議會召開記者會要求小英改國號宣布台灣獨立。

其實國民黨老中青三代都很清楚,與其說台獨是民進黨神主牌,不如說,在蔡英文執政「拼經濟」能力明顯超越馬英九後,中華民國四字就是國民黨碩果僅存的招牌,當民進黨也開始喊中華民國,而且反共愛國做得比國民黨還好,那等於是奪走國民黨賴以集結眾人的信仰。

許多死忠獨派無法接受蔡英文路線,無法接受民進黨從台獨黨綱的「建立台灣共和國」,變成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再到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因為這等於是一路往中華民國靠攏。

而我寧願把這看成是解裂國民黨的過程,也是目前我認為最好的方法,畢竟在國民黨統治下完成獨立建國幾乎是不可能的。比起中國國民黨改名為台灣國民黨,或是被其他類似性質的政黨如過去親民黨及現今的民眾黨取代,把這工作交給台灣本土的民進黨才有實質意義。

因為無論是改名後的台灣國民黨,或是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都內建著大中華民族主義、威權崇拜及反對轉型正義的思想,這些都不只是影響政治判斷,例如:大中華民族主義會讓你在中、美貿易持久戰的過程中進退失據;威權崇拜、或者客氣點說成是對「務實、效率」的過度崇拜,終究會導致對弱勢人權的侵犯及社會動盪;而反對轉型正義的咎責,會使我們下次面對獨裁威脅時,人民寧願選擇服從而不是反抗,因為服從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也不會在未來面對轉型正義的責任追究。

回顧人類的歷史,就會知道這些都是我們會反覆面對的問題,但國民黨與民眾黨卻不斷麻痺我們對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求,把這些過去台灣人用血淚爭取的權利,說成是不需要保護的自然存在。2018年的選舉民進黨就曾以「民主價值保衛戰」為主軸,結果被當成「假議題」換來一場大敗,2020年總統大選,若不是香港人用生命提醒我們,也許我們還是會繼續受騙上當,真的以為民主是理所當然。

當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路線開始奏效,那些在國民黨黨部外高喊「反紅統」的青年就顯得不理性,因為通過《反滲透法》的民進黨才是檯面上最守護中華民國的政黨,愛國青年們早該放棄國民黨;那些在議會要求蔡英文宣佈獨立的聲音也變得不痛不癢,因為民進黨早就沒有獨不獨立的問題,他們就是名為中華民國台灣的獨立國家。

當然,更明顯的重點是,當你輸給一個大中華民族主義的政黨,你可能就被迫要變成中國人,但如果這個黨被強調台灣價值的民進黨取代,那你即使暫時無法獨立,大不了也就是個中華民國台灣。

唯有先消滅國民黨,我們才能擺脫統獨議題,才能開始討論「該怎麼獨」。

對我而言,中華民國是不義的象徵,他們對台灣的統治不但沒有法理、也沒有民意的基礎,他們是透過屠殺、戒嚴、語言文化滅絕等手段,最終成為了蔡英文口中的「最大共識」。

接受中華民國,其實跟柯文哲說的「現在好好的管過去幹什麼」一樣,除了罔顧歷史脈絡,更嚴重的問題是失去未來的自主性,如果中華民國這種殖民統治手段你都可以接受,那等於所有的暴政都可以被合理化。維吾爾族人何必哀號,過去台灣人也有自己的語言文化,但現在使用中國人的語言不也好好的?香港人何必爭取民主?過去台灣人曾經歷更慘烈的屠殺及世界最長的戒嚴,但那不都是為了未來的長治久安嗎?

如果你能體認到其中的荒謬,那應該也會認同,中華民國台灣只能是一種暫時的、用來消滅國民黨的武器,而不該是我們最終的歸宿。選舉過程中,獨派前輩們的指點我都有聽見,只是我選擇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中華民國是國民黨最重要的黨產,只要蔡英文跟民進黨沒收了中華民國,國民黨就撐不了多久。

一路反對中華民國、堅持台灣獨立建國的民進黨支持者們,必定會對目前民進黨的路線不滿,但如果把台獨跟民進黨脫勾,那誰能說現在是不好的時刻呢?我們希望的是獨立建國,而民進黨現在做的就是除掉建國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只是消滅中華民國及中華民族主義這一步,必須交棒給其他人完成。

想想那些穿國旗裝的瘋狂韓粉們,中華民國的歷史定位,終究必須在沒有國民黨的前提下才能理性討論,而台灣要擺脫四年一度的亡國感好好討論政見,也只有在沒有國民黨的情況才有可能,我不是民進黨員也不是英粉,成為那817萬分之一我並不驕傲,但我仍相信這是正確而踏實的一步,也許看似迂迴,也許離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還有距離,但重要是,我們真的有在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Thumbnail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Thumbnail
幾個月前,在一位政治評論者的臉書粉專上面看到一篇文章,大致上在表示:若趙少康當上國民黨主席,國民黨走向會更加極端保守,包含親中、消滅台灣本土派,至於經濟、文化、教育、性平、各領域都會回到過去的官僚制度,講求血脈與派系,慢慢讓中國文化入侵台灣,最終併吞台灣,兩岸統一,不過我們不必擔心國民黨遲早都會退出
Thumbnail
幾個月前,在一位政治評論者的臉書粉專上面看到一篇文章,大致上在表示:若趙少康當上國民黨主席,國民黨走向會更加極端保守,包含親中、消滅台灣本土派,至於經濟、文化、教育、性平、各領域都會回到過去的官僚制度,講求血脈與派系,慢慢讓中國文化入侵台灣,最終併吞台灣,兩岸統一,不過我們不必擔心國民黨遲早都會退出
Thumbnail
蔡英文總統在初選作弊勝出之後,近期民調呈現慶祝行情。而柯文哲則因為一句:「國家主權意識都是屁話」,拉低了支持度。精準的來說,柯文哲這句話是針對雙子星被投審會駁回的理由而說的。不能完全代表他對台灣主權的看法。但如果套用在台灣現況上,我個人卻覺得意外的中肯。
Thumbnail
蔡英文總統在初選作弊勝出之後,近期民調呈現慶祝行情。而柯文哲則因為一句:「國家主權意識都是屁話」,拉低了支持度。精準的來說,柯文哲這句話是針對雙子星被投審會駁回的理由而說的。不能完全代表他對台灣主權的看法。但如果套用在台灣現況上,我個人卻覺得意外的中肯。
Thumbnail
民進黨已不能代表台灣本土台派 --2018年將是華獨民進黨和本土台獨的首戰 2017年9月27日,從台南市長被叫進中央擔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在面對媒體提問他的務實台獨說時,再一次重申他認為:「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
Thumbnail
民進黨已不能代表台灣本土台派 --2018年將是華獨民進黨和本土台獨的首戰 2017年9月27日,從台南市長被叫進中央擔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在面對媒體提問他的務實台獨說時,再一次重申他認為:「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
Thumbnail
撰寫:楊騰凱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對兩岸論述提出的報吿內容,諸如加強台灣的國際參與,以及洽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確實都是值得推展的政策,不過整體看來,這些事項仍停留在「術」的層面,不僅旁人看不清國民黨想帶領枱灣「去向何方」?甚至連國民黨「從何而來」,也近乎一筆釐不清的爛賬。 國民黨長期以來便以「缺乏
Thumbnail
撰寫:楊騰凱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對兩岸論述提出的報吿內容,諸如加強台灣的國際參與,以及洽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確實都是值得推展的政策,不過整體看來,這些事項仍停留在「術」的層面,不僅旁人看不清國民黨想帶領枱灣「去向何方」?甚至連國民黨「從何而來」,也近乎一筆釐不清的爛賬。 國民黨長期以來便以「缺乏
Thumbnail
撰寫:楊騰凱 前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在5月12日透過Facebook表示,如果“中華民國”與“中國”無關,中華民國也就沒有台灣主權,這樣就被蔡英文說中,“中華民國是流亡政權”。蔡正元指出,民進黨就是一個主張台獨建國的政黨,並讓台灣痛恨中國,台獨才可能成功,但弔詭的是,當兩岸民眾相互痛恨,台獨也
Thumbnail
撰寫:楊騰凱 前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在5月12日透過Facebook表示,如果“中華民國”與“中國”無關,中華民國也就沒有台灣主權,這樣就被蔡英文說中,“中華民國是流亡政權”。蔡正元指出,民進黨就是一個主張台獨建國的政黨,並讓台灣痛恨中國,台獨才可能成功,但弔詭的是,當兩岸民眾相互痛恨,台獨也
Thumbnail
撰寫:黃瀾思 在民進黨立委蔡易餘、陳亭妃等人的共同提案下,立法院於5月8日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下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要求將條例中的“國家統一前”刪除,修改為“因應國家發展”、“國家管轄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時”等字眼。 提案立委蔡易餘在受訪時指出,他另
Thumbnail
撰寫:黃瀾思 在民進黨立委蔡易餘、陳亭妃等人的共同提案下,立法院於5月8日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下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要求將條例中的“國家統一前”刪除,修改為“因應國家發展”、“國家管轄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時”等字眼。 提案立委蔡易餘在受訪時指出,他另
Thumbnail
其實國民黨老中青三代都很清楚,與其說台獨是民進黨神主牌,不如說,在蔡英文執政「拼經濟」能力明顯超越馬英九後,中華民國四字就是國民黨碩果僅存的招牌,當民進黨也開始喊中華民國,而且反共愛國做得比國民黨還好,那等於是奪走國民黨賴以集結眾人的信仰。
Thumbnail
其實國民黨老中青三代都很清楚,與其說台獨是民進黨神主牌,不如說,在蔡英文執政「拼經濟」能力明顯超越馬英九後,中華民國四字就是國民黨碩果僅存的招牌,當民進黨也開始喊中華民國,而且反共愛國做得比國民黨還好,那等於是奪走國民黨賴以集結眾人的信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