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離散年代最深情的情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翻開這本書,彷彿打開一幅卷軸,在你眼前展開的,是一段歷史的記憶,也是事件的紀錄。然而,這幅卷軸的份量太厚重,那裡頭所透出的情感重量,會滲入你內,再化為淚水,卻仍在內心震盪。
為了回答兒子的提問,為了讓那個時代的模糊面貌真正被看見,而不是教科書裡一小段簡單又沒有溫度的敘述,作者花費了四百天的心力,和團隊上天下海,千里迢迢,查閱了無數的文件、史料、老照片、絕版雜誌、私人手記,訪談了許多許多的倖存者,為的,就是盡可能還原那個時代的真相。
真相,時常是充滿矛盾的,有著許多灰色地帶,並且荒謬與無解,至少,1949是如此。
我很幸運,是這個動盪不安年代後的下一代,然而,比起我的下一代,我和上一代人的距離還不太遠,對我的下一代來說,上一代的故事,就好像是遙遠傳說了。
本書從1949之前對日抗戰期間一路寫到接收台灣,影響幅員遍及兩岸三地及世界其他國家,每篇文章,說的都是關於離散的無奈、戰事的慘況。抓來的兵被俘虜了,轉身就得當敵方兵源回頭打原來的自己人,遍地都是無人收埋的屍首,每場戰事都是幾萬幾十萬的戰死,幾百萬幾千萬民眾因戰亂和圍城餓死,母親拋棄懷抱的嬰兒,貓狗鼠吃完了啃樹皮樹葉,戰死的馬也挖出來吃,最後吃死人。
她讓我看見戰爭的殘酷,人浮於世的渺小無奈,也讓我看見文化的光輝。各地因戰爭無法運作的各級中學和大學,組成了幾個流亡的聯合中學、聯合大學,師長們母雞帶小雞似的領著幾千個學生往較安全的地區遷徙,一能有喘息機會便就地上課。然而幾千個孩子,最後活著到達的,有的只剩一半,有的只剩幾百個‧‧‧
書中提到當初奉命來台接收台灣的七十軍,在和日本打完松滬會戰,緊接著又參加武漢會戰、南昌會戰、前後兩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閩浙戰役,每場戰事都有大量死傷,都要不斷補充兵源,先是熱血的軍人,然後是愛國學生,消耗完了,抓農家子弟,很多還是少年兵,物資克難。頭戴用竹片拼成的頭盔不是鋼盔,背著鍋碗瓢盆,穿著骯髒破爛臃腫棉衣軍服,腳穿草鞋,缺手斷腳的、削去半邊臉的⋯
當街道兩邊興高采烈來歡迎「祖國的軍隊」的台灣民眾,看到的是疲憊不堪、隊伍凌亂、彷彿乞丐的七十軍,心中是錯愕與嫌棄的,甚至還夾雜著丟臉的恥辱:在場的除了民眾還有運送七十軍來台的美國大兵⋯
曾聽媽媽提起看到歡迎國軍的經過(算算年紀,她當時只是十七、八歲的少女),她也是一臉嫌棄,說看慣了軍儀整潔的皇軍,再看像乞丐一樣的國軍,覺得真丟臉,真是枉費大家這麼引頸期盼的心。
這些中國兵,既是走過兵荒馬亂,素質自然不一,沒有機會接受教育與訓練,有的甚至就是地痞流氓,無處可去便隨了軍隊,行為便顯得可憎可厭,台灣人習慣了日本細心經營的殖民統治,從整潔的「日本的台灣」到骯髒混亂的「中國的台灣」,內心多少是有衝擊的。想起以前看過的老兵伯伯,有些行為和習慣確實讓人不想接近,然而,他們的一生是坎坷波折的,每一個都是躲過了戰爭砲火的倖存者。
太多太多因為當下一個選擇就此決定一生的小故事,每個故事背後都藏著無聲無盡的淚水⋯
在台灣安穩生長的我們,除了慶幸外,也請慈悲地看待那一代人的遭遇,幸而有龍應台女士,替那些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數千萬沉默犧牲、含冤死去的不知名者發聲,不讓他們被時間抹去痕跡,把他們可能經歷的情境呈現在你我眼前,因而讓我們更珍惜和平與平安的可貴。
﹝書籍圖片截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手繪、手寫作品,以及各類讀書心得,和早期部分極短篇,鋪展出極個人的創作及閱讀之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星期看完了《第十三個故事》,實在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快到結尾時,還能帶給讀者意外,故事節奏由剛開始的平緩,到中段開始高潮迭起,直至落幕,讀完還讓人沉浸在作者建構出的虛擬故事裡,如同看了一場絕妙的電影。 故事的主軸是一對雙胞胎,但卻要從整個家族開始說起,女主角瑪格麗特則是一名一出生就失去雙胞胎妹妹的古
    上星期看完了《第十三個故事》,實在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快到結尾時,還能帶給讀者意外,故事節奏由剛開始的平緩,到中段開始高潮迭起,直至落幕,讀完還讓人沉浸在作者建構出的虛擬故事裡,如同看了一場絕妙的電影。 故事的主軸是一對雙胞胎,但卻要從整個家族開始說起,女主角瑪格麗特則是一名一出生就失去雙胞胎妹妹的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五   正當父親少年時期,中日戰起,初期砲火從瀋陽、華北、上海而至華中,國民政府已將首都遷往重慶。國共不管政治主張如何分歧,在西安事變後表面上已經是全民全面抗日。在台灣方面日方於西元1937年開始徵用台民當軍伕。   根據家鄉【九都鎮誌】(南安市九都鎮):「民國27年(西元1938年)5月廈門淪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五   正當父親少年時期,中日戰起,初期砲火從瀋陽、華北、上海而至華中,國民政府已將首都遷往重慶。國共不管政治主張如何分歧,在西安事變後表面上已經是全民全面抗日。在台灣方面日方於西元1937年開始徵用台民當軍伕。   根據家鄉【九都鎮誌】(南安市九都鎮):「民國27年(西元1938年)5月廈門淪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