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什麼?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法國人不戴口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計劃到法國遊玩之前,真的必須要了解法國人對於戴口罩的觀點,畢竟法國和亞洲在各種文化、民情及習慣上,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這樣才能避免在武漢肺炎疫情的非常時刻,因民情不同而產生的逐多衝突和誤解



2019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全球風險列為「高」-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2019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全球風險列為「高」-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蔓延之下的口罩之亂

武漢肺炎在全球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為 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全球風險列為「高」。根據來自中國國內官方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1月31日21點30分,中國通報確診患者為9811名,疑似病例15238個,死亡人數是213人,治愈183人。

而法國直到元月31日為止,己增至六個病例確診,前五位都是華裔,第五病例是第四病例中國遊客的女兒,而第六病例是給亞裔看過病的醫生。義大利在元月30日發現了兩名武漢肺炎病例,馬上宣佈暫停所有往返大陸航班,目前多個國家包括法國,都暫停所有往返中國的定期航班。

根據台灣疾管署在元月31日晚間召開的記者會上說明,目前台灣累計確診病例達到10例,造成許多人瘋搶口罩。

台灣經濟部已於元月23日公告,自109年1月24日起至109年2月23日止,禁N95與醫療用口罩出口一個月,所有台灣出境旅客每人限帶五盒,結果因這個暫停口罩出口的規定,很多人開始大作文章,把它提升到一個道德的高度,一堆名嘴、藝人、網紅吵成一團。

回到搶購口罩的背後原因,其實都是對武漢肺炎未知的恐懼,武漢病毒因為是新的病毒,所以大家的身上都沒有抗體,目前沒疫苗和特效藥,若不幸感染武漢病毒的嚴重程度,當然會比流感病毒更高。

若是身體較弱、免疫系統差的人,感染後才會容易引發成重症,目前武漢病毒重症死亡個案,大部份都是老人與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少數幾位兒童個案。

但別忘了人體感染病毒後,自身也會對其產生抗體去對抗病毒,當然勤洗手、避免到公共場所,不要到疫區旅遊,感染者趕快就醫治療,有和感染者接觸的人做好居家隔離,讓疫情不要持續擴散才是當務之急。

巴黎Cochin醫院,傳染病專家Odile Launay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醫學研究主任,傳染病專家Bruno Hoen教授,回答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問題。

其中有人問「孕婦應該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嗎?」兩位教授的回答是不需要戴口罩,因為口罩是生病的病患的屏障措施,防止病人感染他人,但口罩在另一個方向上無效,所以健康的人戴上口罩無害,但也毫無意義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這篇文章中,看看兩位法國傳染病專家教授,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所有問答。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在元月31日發佈的最新資訊,台灣國內專家建議一般學生無需戴口罩。

臺北區醫療網張上淳指揮官,以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黃立民教授強調,一般學生無須戴口罩,並建議地方政府加強宣導使用口罩之三大時機,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要戴,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戴口罩,有慢性病者外出建議戴口罩。

【大家可在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針對最新「新型冠狀病毒」的資訊,查詢最新的疫情狀況】

在法國公共場所,戴不戴口罩-圖片來源:Pixabay

在法國公共場所,戴不戴口罩-圖片來源:Pixabay

在法國公共場所,戴不戴口罩

這幾天在個人的粉專收到一些私訊,詢問來法國旅遊可以戴口罩嗎?所以想撰寫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台法民情的不同,即使在這個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當下,法國的衛生部長 Agnes Buzyn 說:「大家不用戴口罩,因為口罩是給病人戴的,是避免病人傳染給其他人」!

為什麼面對武漢肺炎,法國人不戴口罩?這實在是因為法國人的觀念認為,【只有得重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這和我們台灣人或亞洲人的民情非常不同,我在之前寫的這篇「在旅行中看見文化差異:法國好友的亞洲行」的文章中也有稍微提到。

首先法國人的就醫習慣和台灣人不同,法國人認為輕微感冒是可以自行治癒,根本不會去看醫生,若是生病去看醫生,你可以看到這些醫院診所的醫生護士,都不會戴著口罩。

而生活在法國的亞洲人也都入境隨俗,我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時,仍是和這些法國朋友、鄰居、孩子的同學媽媽們親臉頰問候,但若是對方感冒生病了都會主動告知,彼此就不用親臉頰,只要口頭問安,所以即使大家生病了,只要不是非常嚴重的重症,這些法國人是不會戴上口罩的。

在法國的公共場所,看不到有人戴口罩,這點和台灣非常的不同,所以若你在法國公共場所戴口罩,真的會引起側目被誤認為生重病

2019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圖片來源:Pixabay

2019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圖片來源:Pixabay

台法民情差異下可能發生的誤解

了解了台法對戴口罩觀念上的極大差異之後,接下來要提醒大家在法國公共場所戴上口罩後,非常有可能會發生的一些情況,避免大家高高興興規劃了來法國旅遊,卻因台法民情不同而產生的逐多誤解,而掃了來法國遊玩的遊興。

其實大家不妨試著「換位思考」,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民情和習慣,這些法國人也會怕武漢肺炎,看到一張亞洲面孔戴著口罩,法國人也分不清是中國、日本、台灣或韓國…,這在所有法國人的眼裡,等同於貼上患病者、重症者的標籤

加上彼此語言上溝通的障礙(除非跟團有導遊照顧,相信不是每位準備來法國遊玩的人,都能說的一口流利的法語或英語,而且萬一剛好遇到的法國人不太會說英語呢?)

很有可能會遇到許多異樣的眼光,讓人不舒服的竊竊私語、指指點點,也可能會因此讓自己感到被歧視,甚至這些法國人因為害怕和恐慌,可能會拒絕戴口罩的人上地鐵或巴士…,因為這些法國人會合理的懷疑戴口罩的人患有重症。

因為這幾天在巴黎的地鐵上,就有發生一名戴著口罩的亞裔婦女,被其他乘客拒絕上車的事件,而引發了網路上許多亞洲人的憤怒言論,並將此類事件放大,看成是一種排外的種族歧視。同樣的一個事件,在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民情的觀點看法上,會引發出不一樣的結論。

這位亞裔婦女怕感染疾病在公共場所戴著口罩,這個行為放到台灣或其它亞洲國家中,絕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場景換到法國就不同了,法國人看到亞裔婦女戴著口罩,心中懷疑害怕她患有重症,而拒絕讓她搭乘地鐵這類大眾交通公具,這在其它法國人的眼中也是情有可原的行為。

歐洲國家的「禁蒙面法」

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有些歐洲國家有禁蒙面法,像是奧地利、丹麥、法國、比利時、保加利亞、德國、義大利、俄羅斯、西班牙、荷蘭,都有各自明定「禁蒙面法」的法律規範。

奧地利自2017年10月1日起推行「禁蒙面法」(Anti-Gesichtsverhüllungsgesetz),在奧地利公共場所,包括地鐵、公車、戲院、馬路上等,沒有合理理由,不能戴口罩等遮住臉部的物品,否則警察人員看到可能會開罰至150歐元。

法國在2011年4月11日,禁止蒙面的法例開始生效,明訂於街道、商店、博物館、車站以及公園禁止穿戴面紗以及面罩等任何可以將面部遮蔽之物。但摩托車騎士、從事有危險性之工作者所穿戴頭部保護器具,則不在該項法律規範之中。若違反可處以150歐元罰款或公民教育。

其實不要說法國人會怕,連亞洲人也因武漢肺炎,在香港五間酒店都拒接湖北人。韓國總統府青瓦台官方網站在元月23日,出現一則題為「請禁止中國人入境」請願書,並獲得逾五十三萬國民簽署。而日本神奈川縣一家零食玩具店在門口直接貼出「禁止中國人進入」的告示。

我相信大家都希望武漢肺炎疫情能趕快控制住,若是計劃到法國遊玩之前,真的必須要了解法國人對於戴口罩的觀點,畢竟法國和亞洲在各種文化、民情及習慣上,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這樣才能避免在武漢肺炎疫情的非常時刻,因民情觀念的不同,可能產生的逐多衝突和誤解。

★【所有發表文章,未經本人授權,請勿在任何公開平台、媒體、網路、或移動載具平台上,將文章中內容節錄或全文轉貼發表】

系列文章:

為什麼?法國沒有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商店

為什麼?法國考試沒有選擇題和是非題

為什麼?法國媽媽總是那麼時髦優雅

為什麼?法國人假期那麼多

為什麼?法國沒有那麼多的臥床老人

為什麼?大家都說法國人很浪漫

為什麼?在法國購物不給塑膠袋

為什麼?法國人那麼愛抗議和罷工

為什麼?法國沒有免費這件事

為什麼?法國人愛看書勝過滑手機

為什麼?在法國生病要挑時間

為什麼?種族議題在法國是禁忌地雷

延伸閱讀:

也歡迎大家加入「法國宅媽der不負責觀察手扎」臉書專頁,更多精彩資訊、繽紛影片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法國宅媽的沙龍
1.1K會員
345內容數
我想寫出能溫暖人心,或是可以帶來些許啟發的文字,包括身處在異國女性的迷人故事、法國文化符碼、社會生活時事觀察、法國教育側寫、斜槓世代的學習。將融合兩種文化做更深入的探索,和大家分享包羅萬象的生活經驗,觀察眼中閃現的光影片斷。🌹
法國宅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6
巴黎奧運會期間,多達 44,000 個用圍欄圍起的禁止區域,讓巴黎變成了一座大型迷宮,使通往塞納河和古蹟的通道變得更加複雜…
Thumbnail
2024/07/26
巴黎奧運會期間,多達 44,000 個用圍欄圍起的禁止區域,讓巴黎變成了一座大型迷宮,使通往塞納河和古蹟的通道變得更加複雜…
Thumbnail
2024/06/14
這些問題並不會因為【左派】或【右翼】而改變,反而是要撕去左派或右翼的標籤,看看誰能提出有用的方法,如何有效的去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2024/06/14
這些問題並不會因為【左派】或【右翼】而改變,反而是要撕去左派或右翼的標籤,看看誰能提出有用的方法,如何有效的去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2022/08/05
關於花朵、甜點、夏日飲食、還有法國近年來的夏天熱浪下,為何沒有人人都裝冷氣,沒裝冷氣的法國人要如何度過酷暑?種種法式生活的日常觀察…
Thumbnail
2022/08/05
關於花朵、甜點、夏日飲食、還有法國近年來的夏天熱浪下,為何沒有人人都裝冷氣,沒裝冷氣的法國人要如何度過酷暑?種種法式生活的日常觀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關於我在巴黎所知道,我在意的新冠肺炎的重要政策隨時間點紀錄,從最近的開始寫,會隨時補充資訊。
Thumbnail
這是關於我在巴黎所知道,我在意的新冠肺炎的重要政策隨時間點紀錄,從最近的開始寫,會隨時補充資訊。
Thumbnail
從大環境及自身視角來看疫情影響,各種不同立場角度下的思考路徑,在疫情仍不能結束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得不學著去適應這個新冠病毒可能會一直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從大環境及自身視角來看疫情影響,各種不同立場角度下的思考路徑,在疫情仍不能結束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得不學著去適應這個新冠病毒可能會一直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從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兩年間,生活在疫情下的歐洲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Thumbnail
從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兩年間,生活在疫情下的歐洲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Thumbnail
戴口罩或不戴口罩,問題就出在這裡! 法國的一個旅遊見聞節目介紹台灣。片中有這麼一段: 記者問車上的女乘客為何帶口罩把臉遮住;他說看不到人的微笑也不知道人們在想什麼;問會不會難受? 是不是規定? 他不以為然的聽著講解,一臉“這甚麼邏輯!”的表情....
Thumbnail
戴口罩或不戴口罩,問題就出在這裡! 法國的一個旅遊見聞節目介紹台灣。片中有這麼一段: 記者問車上的女乘客為何帶口罩把臉遮住;他說看不到人的微笑也不知道人們在想什麼;問會不會難受? 是不是規定? 他不以為然的聽著講解,一臉“這甚麼邏輯!”的表情....
Thumbnail
雖然我並沒有每天看法國的疫情匯報,但是從8月中單日破3000人確診,8月20日單日【4771】人確診,8月23日單日【4,897】人確診,8月26日單日【5,429】人確診,8月27日單日【6,111】人確診,8月28日單日【7,379】人確診,9月2日單日【7,017】人確診,9月3日一天確診
Thumbnail
雖然我並沒有每天看法國的疫情匯報,但是從8月中單日破3000人確診,8月20日單日【4771】人確診,8月23日單日【4,897】人確診,8月26日單日【5,429】人確診,8月27日單日【6,111】人確診,8月28日單日【7,379】人確診,9月2日單日【7,017】人確診,9月3日一天確診
Thumbnail
5月7日晚上公佈法國封城解禁地區,除了海外屬地馬約特大區仍維持封城之外,法國本土其餘地區依紅綠指標程度,即將從5月11日開始不同程度的解禁,在如此春暖花開、陽光閃耀的季節裡,法國人的心早就飛出門了…
Thumbnail
5月7日晚上公佈法國封城解禁地區,除了海外屬地馬約特大區仍維持封城之外,法國本土其餘地區依紅綠指標程度,即將從5月11日開始不同程度的解禁,在如此春暖花開、陽光閃耀的季節裡,法國人的心早就飛出門了…
Thumbnail
自去年6月香港修訂逃犯條例所引發的返送中運動以來,香港政治氛圍兩極化,作為溫和派,為了避免上演家庭朋友鬧劇等老生常談,早已習慣家庭飯桌上謝絕政治議題,朋友圈子只談風生,意想不到千算萬算,算漏了一個外科口罩。
Thumbnail
自去年6月香港修訂逃犯條例所引發的返送中運動以來,香港政治氛圍兩極化,作為溫和派,為了避免上演家庭朋友鬧劇等老生常談,早已習慣家庭飯桌上謝絕政治議題,朋友圈子只談風生,意想不到千算萬算,算漏了一個外科口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