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Will》:好作家與惡作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1 / 16

a ____

找來這部三年前不算太紅的英國影集看,主要是為了 Laurie Davidson 的顏值。那天我和友人ㄈ去看了部電影《大說謊家》,Laurie Davidson 飾演男主角在二戰時期的年輕版本,出場鏡頭的總時數大概才不到三十秒,但地方太太如我倆一見鍾情立刻回家谷歌這人到底是誰,結果ㄈ告訴我:崩壞了,不行啊。她喜歡極端抑鬱的設定,他一笑她就覺得不帥了,但我沒關係,我喜歡喔。所以去找了他的代表作:《青年莎士比亞》("Will",又譯《莎翁前傳》,如果我來翻的話就會是:當莎翁還是沙士的時候)。故事講述年輕時期的莎士比亞,離鄉背井、滿懷抱負地來到倫敦,尋求才華施展的空間。在危機四伏的城市裡,如何革新劇場藝術,並在陰謀的戰亂中保護心繫之人。

b ____

本來只想看臉,但這部影集的劇本水平真是超乎意料得好。真的。唯獨節奏過快是個小缺點,但那也只是我私心想多看一點細節、可惜那些被剪掉的鏡頭而已。它將角色的掙扎處理得有血有肉可是不亂噴,不天將神蹟也不彼此糾纏:每個人都有他的毛要梳。邪惡的反派有他的舊撕裂傷要隱密,江郎才盡的一代劇作家有他對死亡與地獄的瘋狂失落,新女性(受過教育、擁有經營劇場才能的女主角)有她的經濟現實和愛情要去平衡,不得志的喜劇配角演員有他的雄性羞恥要去撫慰,孩童扒手有一整個小世界要去挽救儘管他明白那是一無所有 ── 至於男主角,自然毛是最多:情婦 aka 謬思與家庭之間的抉擇;獨自闖蕩、貧困、各種懷才不遇所遭逢的打擊;身為天主教徒的使命,其伴隨一生的性命堪憂(當時英國信奉新教為國教,異教徒沒有宗教自由)與事業成就的兩難;最重要的是,他如何安放他的創作慾,說服自己這一切妥協的寒窗式寫作式有意義的,並實現他對通俗劇場改革的期待,在那個劇場被視為低俗、愚民娛樂的年代?

好的劇本是去敘述生存的艱難與幻覺。而優秀的表現手法,是直面那個「虛構於其中」的當代性。必須有身處那個年代的虛構故事的本領,再回到如今以如今如何角度視之,才能真正穿越。所有的不得不怎樣,是要能被閱聽者想像進而理解的。一個角色的出現並不是為了搞死或成全另一角色,而是藉由事件的有機安插,提醒彼此:問題和解答由自身而始最終會回到自身,我們必須帶著這些掙扎上路。

主角的信仰也緊扣著這個概念 ── 原罪,自我犧牲,和道德「使命」;以抵抗浮世慾望:錢財,名聲,權力。然而他在一夕成名的那天大喊:我全部都要,但我最想要的,是自由。所以他承認人性的天真爛漫,妄想與忘懷,所以他造新詞,寫文青劇,放縱所愛,把上帝腳本丟到床底。

raw-image

c ____

拍攝手法亦相當特別:快節奏的音樂錄影帶式剪接,流暢旋轉的長鏡頭,雖是十六世紀的古裝劇卻大膽使用龐克風格的現代樂派 ── 滿懷願景的年輕劇作家奔入刺激而危險的倫敦霧城 ── 迷亂、狂野、榮耀與頹廢並存,不經意就跟著揮霍起來,成功營造一種深陷漩渦的感覺。

d ____

某一幕,男主角與女主角提分手是這樣寫的:

Will:「我的心只屬於你一人,但我必須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Alice:「正確?『愛不因瞬息萬變而一變,而忍心以證,甚至殞滅的盡頭。愛是恆久長駐的記認。』這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寫的。」
Will:「不。只是一個在漆黑中摸索的可憐人而已。」

"Love does not alter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nd of doom.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這是 Will 寫給 Alice 的十四行情詩,迎來目前最簡潔的傷心,卻層次豐富:愛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可以同時存在嗎?質疑愛的時候,其實也動搖了作者之心。有愛的時候,我們偉大,並且甘願平凡,寫出最美麗的詩與劇。失去愛的時候,大概和村上春樹說的一樣:「連同那珍貴的火炬也一併熄滅了。」


1 / 17

raw-image

Will 與妻子 Anne 的對話:

Anne:「我很擔心你,Will。擔心我們。」
Will:「你沒必要擔心。」
Anne:「聽我說。我看你這麼努力工作,但如果這不能滿足你的夢想怎麼辦?有多少劇作家 ── 無論多麼才華洋溢 ── 能養家糊口的?就算你不想做手套,總能找到比寫劇本更能安生的工作。」
Will:「相信我吧,Anne。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而所有值得去做的事情都費時且艱辛。」
Anne:「可是你從來不跟我談論你的艱辛。」
Will:「我不想給你負荷。」
Anne:「我來這裡就是為了聽你傾訴、讓你放鬆的。作為妻子,我理當如此。只要你願意和我分享。」
Will:「我...... 我很抱歉,Anne。但我做不到。」
Anne:「你是做不到,還是你不想?你從不告訴我你心中所想啊。」
Will:「我說不出我心中所想!這是為什麼我寫作。」
Anne:「但我不識字,Will。」

關於掙扎的頂級示範 ── 夠厲害的了太太。幾個前情提要:男主角 Will 獨自來到倫敦追求發大財,妻子放不下心(也是因為錢寄得不夠),帶孩子來探望他,卻發現丈夫外遇。Will 與女友分手後,家庭風暴短暫平息,卻沒有真正化解。

這段對話的脈絡是:她意識到丈夫工作過勞(成就偉業的代價?),苦惱於不能分擔;她不適應倫敦,想勸他放棄夢想回鄉安穩生活 ── 但藝術家都是混蛋,不可能同意。否定答覆可被預期卻仍然提問的原因是:深層上,她發現丈夫早已「邊緣」了她,要是不即時挽救,便永遠只能待在郊外。關於文學的樂趣、藝術價值、自由的實際存在,她無法談論。她是如此普通,從一開始就接受自己的人生只能是一種黯淡模樣。

幸好 Will 的劇本是能夠被演繹和說唱的,她去看了劇場,在聚眾歡騰喧鬧裡沒有激動喜悅,只見謝幕時他的憂傷和痛苦實在與她無關。她受夠了 ── 並未動搖於任何虛情假意,只要了解一件事就夠了:他們之間沒有愛只有情份,由愧疚和憐憫所組成。於是她向他道別,和來時一樣,帶著三個孩子離去,只要他寄錢回家供他們讀書認字:「我不要他們成為和我一樣的人。」並告訴 Will:「我希望你自在地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這是你的世界,我也有適合我的生活要去過。」

Anne 寬恕他對家庭的不忠 ── 可惜,那個年代的女人多是偉大男人的背後靈。但另一方面,她是在「停止讓自己傷心下去」。她一定懂,他不會為她寫下任何一個字。意思是:他將不會寫給自己,有關她的字。他不會告訴她書寫的信念、一切起起伏伏的情緒,並等待她的回應。「劇作家都是騙子」,而她和其他所有人一樣,無法讓她真誠。

於是她不想對他依賴,也不想讓他有所退路。這是唯有她能夠為他做的:大家各自珍惜,好自為之。一個角色能表露的最動人之處莫過於此:看透卻不說破。那份寂寞。


1 / 21

raw-image
raw-image

終於把全集看完了,再浮上來信口開河一下。總之很可惜,後半散架了,有種萬物皆有時的感慨。其實邊看邊覺得有點慚愧有點氣:幹這好像也是我小說的問題。當你希望把每一件事情都講好的時候,很容易失去焦點。角色過多,轉折過密,節奏過快,卻沒認真做提示,就會導致災難。基本故事和角色鋒芒仍是非常有意思的,組合了一場又一場衝突、冒險、真情流露,然而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某角從某狀態轉移到另一狀態的「漸層效果」處理失常,每一幕功能明確、點到為止卻散落一地,「起伏感」無法被充分體驗。像是削鉛筆:觀眾看見的是刀子切過、割面傾斜交錯的樣貌,但拉遠了鏡頭才能呈現真正的尖。次要的錯誤是,為了說服觀眾劇情走向的合理性,安排太多重複場面講解同一件事,例如她就是恨他或他就是偽善,意即:手段不高明的暗示 ── 嗯忽然又高興起來,至少我不會幹這種浪費的傻事。

漸層是必要的敘事手法不容草率,而擊破點 / 飽和處是最難撐出顏色的。該劇的優勢就是這些端點都安放得宜,仰賴厲害得要命的對白,和主角以寫作意識應付現實之「劇中劇」、「為寫而活為活而寫」等反轉概念。包括之前所談的掙扎 ── 堪稱該劇的絕門驚艷也是致命傷。人物複雜化導致結構難均,頻繁切換數道人生真的不是辦法,又不是檢視收藏品;戲份的比例各種欠微調:神父應該閉嘴,馬洛應該更常出現(以色誘眾人),小男孩如果後期這麼隨便淡化剛開始就不該搶眼。之類。而若最後一場高潮戲 ── 匯聚所有端點以突破常規音牆 ── 編排得成功便足以挽救上述敗筆,偏偏就沒有。母湯啊,所有角色齊聚一堂,刀刃與心志相向,卻偏偏渲染不出張力:不夠盛大、激動、痛苦、娛性。也就不存在隨之而來的長嘆。

Will 在劇裡寫的每一齣戲都有各自效果,反映他的情懷,投射於瘋狂世間,讀懂之人便能隨音韻起舞。但最後這一部政治諷諭劇,必須做得更深刻更強而有力,要能撼動城市裡根植人心的最邪惡,不能僅僅冷淡實況,而是讓劇裡的觀眾與劇外的觀眾疊合同樣恐慌與新鮮感。劇中劇。它們從來不該平行疾走。

結論是寫劇本很難,大家不要嘗試以自毀。雖然對後半段的技術問題感到失望,但《Will》還是我目前看過最喜愛的影集之二,之一是《Sherlock》,呵。劇中有許多值得一看再看、細細思量的對白:愛與地獄、平靜與瘋狂、生命與自由的辨證(某些小段落真是受教啊立刻筆記)。何況還有莎翁本人遺作的加持:數首唯美到瘋十四行詩,數部在當代歷離經叛道、非典型、充滿實驗性質的劇目。十六世紀的前衛風格帶來各種文學化的感官享受,而且看主角撇鵝毛筆到處投稿接案聰明賺錢真的很快樂。英文字裡戲劇 play 就是遊戲就是玩弄語言,劇作家就是待在後台的紙面演員,天花亂墜地騙取注意。


1 / 31

raw-image

最後說一下馬洛這個人。他是個頗負盛名的劇作家前輩(在那個年代他確實比莎士比亞混得好,後者反而是十九世紀才比較有名),影集將他設定為同性戀與無神論者,為國家機器擔任類似情報員的工作。困擾於自己的寫作沒有「核心價值」:這是現在的說法,但簡單來講其實就是「不信」:他看不見任何一種天堂與任何一種地獄,看不見愛的真實,死亡的意義,遠處的平靜。只有空虛,讓他無端恐懼。他想信,但沒有一個自我可以忠於。追究起來就是同性戀者書寫了幾百年的宿命式災難:象限相反的悖德與變節。狠狠失去。

馬洛是個很棒的角色,可惜在影集裡的戲分剝奪感嚴重。一個癲狂的藝術家,索求那些人們根本不敢要的;甚至在昇華了痛苦之後寫出了《浮士德》:與魔鬼交易靈魂的故事(歌德表示:那我寫的欸,哈囉?)。如此編排,給予觀眾一個新鮮的詮釋,只需回看他的舊情人(aka 包養乾爹)臨死前說過的話:「我所知的唯一天堂就是在這世間與你共度的時光,為了愛你,我已出賣靈魂,並且不會為了什麼永恆的救贖而有所動搖。」要知道那是個信主得永生、不信主死不得其所的年代,關於死亡與惡魔的文本竟然變生於無懼的愛情。

《浮士德》完稿的那天,莎士比亞的新劇《理查三世》正在上演,馬洛的男友告訴他,那是個以惡魔為主角的劇作,要去看嗎?他想:去看舞台上的惡魔啊 ── 那不就是所有人每天都在做的事嗎?演出大獲成功,馬洛在後台找到莎士比亞,讚賞他嶄新的命題與創作手法,詢問接下來會寫些什麼。他沒回答,表示還不知道。這個反應在此有極重要的象徵,表示他們都找到身為劇作家的獨特使命了:不是服務上帝的信徒,而是一個現實分子,一個作者。去觀察與推理那些人情世故的連動,抵抗既定信條,爭錢爭自由 ── 一切貨真價實。最後,馬洛走到空曠的前台,看著前一分鐘還滿載人潮、如今僅存光暈的觀眾席,說道:「當一個作家,是多麼糟糕透頂的事啊。」沒錯,因為從今而後,你不只要想辦法在這個肢體的世界存活下去,還得讓那虛構的房屋持續延燒、崩塌、冒煙,而不方寸大亂。你不知道過去與未來,卻必須寫,在這個現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午夜先生的沙發
238會員
172內容數
雙層棉被搭配記憶枕
午夜先生的沙發的其他內容
2024/09/07
《賴活》預設了死亡,讓娜娜的一生宛若曇花一現。她的日常困境與悲喜流動,觀點和話語,在觀看者的意識中因而改變了時態,移除了未來意義的可能性,一切僅能是當下的、瞬刻的真實快照。她走路、大笑、寫信、跳舞、抽煙,魅力無窮卻只見表面;兩千法郎、香頌情歌、雨日相擁,所有事物與行動的意義也並不延續到未來成為結果。
Thumbnail
2024/09/07
《賴活》預設了死亡,讓娜娜的一生宛若曇花一現。她的日常困境與悲喜流動,觀點和話語,在觀看者的意識中因而改變了時態,移除了未來意義的可能性,一切僅能是當下的、瞬刻的真實快照。她走路、大笑、寫信、跳舞、抽煙,魅力無窮卻只見表面;兩千法郎、香頌情歌、雨日相擁,所有事物與行動的意義也並不延續到未來成為結果。
Thumbnail
2024/04/28
埃及沙漠和肯亞草原,以地理上的邊陲姿態,許諾著一種界外的、危險卻自由的生活方式。曾經不被承認、社會視之為禁忌的慾望,在此地得以越線探索。
Thumbnail
2024/04/28
埃及沙漠和肯亞草原,以地理上的邊陲姿態,許諾著一種界外的、危險卻自由的生活方式。曾經不被承認、社會視之為禁忌的慾望,在此地得以越線探索。
Thumbnail
2024/02/10
想去一個下雨也很美的地方,於是來到北投溫泉溪。
Thumbnail
2024/02/10
想去一個下雨也很美的地方,於是來到北投溫泉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或實驗室管理中,會遇到不同特質的組員:能力強的、積極的,或既不會做又沒動力的。這時,不妨用 Skill/Will Matrix (能力/意願矩陣),幫助你判斷組員的特質,並採取適合的策略。 ▌1. Can + Will (能力高 + 積極度高:高效型組員) • **特徵:**能力
Thumbnail
在學術研究或實驗室管理中,會遇到不同特質的組員:能力強的、積極的,或既不會做又沒動力的。這時,不妨用 Skill/Will Matrix (能力/意願矩陣),幫助你判斷組員的特質,並採取適合的策略。 ▌1. Can + Will (能力高 + 積極度高:高效型組員) • **特徵:**能力
Thumbnail
What the Western powers have don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has become outrageous. Trampling o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gnoring
Thumbnail
What the Western powers have don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has become outrageous. Trampling o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gnoring
Thumbnail
今天去產檢。 產檢的時候內心總是特別複雜。 孕早期的時候,擔心胎兒長不大,到孕晚期,看著嬰兒進度感覺都在前段,竟開始害怕他長太快、太大,擔心到時候不能自然順產。 內心真是矛盾,什麼都可以擔憂。 離預產期還有一個多月。 時間過得非常快,沒想到原本籌劃的黃金三個月就這樣過去了。
Thumbnail
今天去產檢。 產檢的時候內心總是特別複雜。 孕早期的時候,擔心胎兒長不大,到孕晚期,看著嬰兒進度感覺都在前段,竟開始害怕他長太快、太大,擔心到時候不能自然順產。 內心真是矛盾,什麼都可以擔憂。 離預產期還有一個多月。 時間過得非常快,沒想到原本籌劃的黃金三個月就這樣過去了。
Thumbnail
因為性,而產生愛意?若是沒有性,是否能夠有愛?愛,會以怎樣的形式出現?這是一個關於從性到愛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從善到惡的故事,這是一個從過去到未來的故事,這是一個圍繞著人工智慧的犯罪奇想故事。遺憾、災難、與圓滿,都從這個篇章開始。
Thumbnail
因為性,而產生愛意?若是沒有性,是否能夠有愛?愛,會以怎樣的形式出現?這是一個關於從性到愛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從善到惡的故事,這是一個從過去到未來的故事,這是一個圍繞著人工智慧的犯罪奇想故事。遺憾、災難、與圓滿,都從這個篇章開始。
Thumbnail
故事橫跨山姆和莎蒂超過三十年的人生,透過作者高超的故事敘述技巧,彷彿看見一個精細描述的真實世界,透過故事的角色,看見人性、看見有關友誼、愛情與成長,甚至是生離死別的感動。一路上有愛、有誤會、有爭吵、有和好、有妥協、有競爭、有陪伴。而主角兩人在多年曲折與掙扎中,仍一同創作遊戲、並在人生之路上互相扶持。
Thumbnail
故事橫跨山姆和莎蒂超過三十年的人生,透過作者高超的故事敘述技巧,彷彿看見一個精細描述的真實世界,透過故事的角色,看見人性、看見有關友誼、愛情與成長,甚至是生離死別的感動。一路上有愛、有誤會、有爭吵、有和好、有妥協、有競爭、有陪伴。而主角兩人在多年曲折與掙扎中,仍一同創作遊戲、並在人生之路上互相扶持。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莎士比亞 神不在場發現一本突如其來、年代久遠的書,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每60分鐘才會開啟一次。 僅知道它一直在邀請不同的人進入,期待有人能改變什麼…這本書我們所知甚少,進去過的人,對它的說法眾說紛紜,你願意冒險進到魔書裡,接受它的邀請嗎?
Thumbnail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莎士比亞 神不在場發現一本突如其來、年代久遠的書,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每60分鐘才會開啟一次。 僅知道它一直在邀請不同的人進入,期待有人能改變什麼…這本書我們所知甚少,進去過的人,對它的說法眾說紛紜,你願意冒險進到魔書裡,接受它的邀請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