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道時前所未聞的四聖諦,即苦、苦的起因、苦的息滅及趣向滅苦的道路。
關於四聖諦,佛陀說:
所應知我已知苦諦,
所應斷我已斷集諦,
所應證我已證滅諦,
所應修我已修道諦,所以我是覺者。
四聖諦義釋 第一聖諦——苦諦(dukkhasacca)在《大念處經》四聖諦品中,佛陀如此解釋:
諸比丘,何謂苦聖諦?生是苦,病是苦,老是苦,死是苦,
愁、悲、苦、憂、惱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所求不得是苦。
簡而言之:五取蘊即苦。
諸比丘,什麼是生呢?無論任何的有情,即於其有情的部類中,誕生、出生、入胎、再生、諸蘊的顯現、諸處的獲得。諸比丘,這稱為生。
諸比丘,什麼是老呢?無論任何的有情,即於其有情的部類中,年老、衰老、牙齒損壞、頭髮斑白、皮膚變皺、壽命減損、諸根成熟。諸比丘,這稱為老。
諸比丘,什麼是死呢?無論任何的有情,即於其有情的部類中,死亡、滅歿、破壞、消失、逝世、命終、諸蘊的分離、身體的捨棄、命根的斷絕。諸比丘,這稱為死。
諸比丘,什麼是愁呢?諸比丘,若是由於具有任何一種的不幸、遭遇任何一種的苦法而愁慮、憂愁、哀愁、內心憂愁、內心悲哀。諸比丘,這稱為愁。
諸比丘,什麼是悲呢?諸比丘,若是由於具有任何一種的不幸、遭遇任何一種的苦法而哭泣、悲歎、悲泣、悲哀、哀號、悲痛。諸比丘,這稱為悲。
諸比丘,什麼是苦呢?諸比丘,身體的苦,身體的不適,由身觸而生的痛苦、不適感受。諸比丘,這稱為苦。
諸比丘,什麼是憂呢?諸比丘,心的苦,心的不愉快,由意觸而生的痛苦、不適感受。諸比丘,這稱為憂。
諸比丘,什麼是惱呢?諸比丘,若是由於具足任何一種的不幸、遭遇任何一種的苦法而鬱惱、憂惱、憔悴、絕望。諸比丘,這稱為惱。
諸比丘,什麼是怨憎會苦呢?於此,凡是那些不可喜的、不可愛的、不可意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那些意圖不利者、意圖無益者、意圖不安樂者、意圖不安穩者,若與他們一起交往、會合、共聚、結合。諸比丘,這稱為怨憎會苦。
諸比丘,什麼是愛別離苦呢?於此,凡是那些可喜的、可愛的、可意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那些希望有利者、希望有益者、希望安樂者、希望安穩者,母親、父親、兄弟、姐妹、朋友、同事或血親,若不能與他們一起交往、會合、共聚、結合。諸比丘,這稱為愛別離苦。
諸比丘,什麼是所求不得是苦呢?諸比丘,有生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 「啊!願我們將沒有生法,希望生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丘,有老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願我們將沒有老法,希望衰老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也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丘,有病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願我們將沒有病法,希望疾病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也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丘,有死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 願我們將沒有死法,希望死亡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也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丘,有愁、悲、苦、憂、惱諸法的諸有情生起如此的欲求:「啊! 願我們將沒有愁、悲、苦、憂、惱諸法,希望愁、悲、苦、憂、惱不要到來!」然而卻不能達成這樣的欲求,這也是所求不得苦。
諸比丘,何謂「簡而言之:五取蘊即苦」呢?這就是: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諸比丘,這些稱為「簡而言之:五取蘊即苦」。。
諸比丘,這稱為苦聖諦。
苦聖諦裡的老、病、死顯然是最痛苦,但是老病死是源於生。 生又源於對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的執取。
蘊的意思是組、堆或聚集。任何過去、現在或未來、內或外、粗或細、劣或勝、近或遠,一切色的聚集皆屬於色蘊,一切受的聚集皆屬於受蘊,一切想的聚集皆屬於想蘊,一切行的聚集皆屬於行蘊,一切識的聚集皆屬於識蘊。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構成眾生的身心,屬於究竟諦。
五蘊是眾生執取的目標,眾生通過貪愛執取五蘊為我的,通過我慢執取五蘊為我,通過邪見來執取五蘊為永恆的自我。
有執取,心識便會建立起來,心識被建立起來,便會有新的出生(五蘊),有出生就會有老、病、死、愁、悲、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之種種苦。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