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學佛群疑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原則上說,不殺生戒的重心在不殺人(知是人、預謀而有殺念、殺死)。
    有情眾生:有活的細胞、有神經的反應、有思想及記憶。有神經就有痛苦,就會怕死。動物。
    無情眾生:有活的細胞,沒有神經和記憶,雖有生死的反應,沒有苦樂的感覺,更沒有思想及記憶。植物。
主張不殺生,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
  •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佛教徒有個原則,即凡是殺業、淫業、盜業、賭博和妄語、酒類等的買賣,都應避免。
  • 如何做佛事?
    焚燒竹紮紙糊的房屋、家具、交通工具等冥器,以及經咒、紙錢、銀箔,乃至生前的衣物,都是民間信仰的習俗,與佛法的佛事無關。唯其有慰靈、祭典的作用,也不能一概否定。
    喪葬宜力求莊嚴、肅穆、簡單、隆重,否則不是佛事,而是藉亡者的喪葬儀式來顯示葬家的虛榮而已。當然也不宜用貴重的衣物及珍寶陪葬,此對亡者沒有實際的利益,同時也浪費了有用的物資。
  • 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
    以佛教的觀點而言,開光儀式並不一定是必須之舉。個人在家供養佛菩薩的聖像時,並不需要昭告社會大眾,所以也不一定需要舉行開光儀式。
    因為佛菩薩只是用來當作修行的工具,最重要的是在於信心、虔誠心、恭敬心的感發,不在於聖像本身。
  •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坐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願、迴向等。
  • 消災、延生事可能的嗎?
    佛法所講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災難現象的發生或幸福的來臨,就是因果的酬償。所以佛法的觀點而言,消災、延生的最好辦法,是為善去惡。
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迴向諸眾生,解脫三界苦,皆發菩提心。
  •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不執著有無、善惡、嗔愛、得失等任何一邊,故稱為佛法無邊,稱為究竟自在;所以,也就無需求取加持或給予加持。加持雖非佛法的究竟,佛教為了接引方便,和適應大眾的需要,並不否定和反對加持的信仰和作用。加持只是一種方便,不是根本辦法。
  •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現在的今生就是未來的過去;現在的未來,就是未來的現在;現在的過去,就是過去的現在。清楚地了解、掌握現在這一刻,那就已經包括了三世因果的現象。
  • 什麼是中陰身?
    凡是眾生,若在欲界與色界,除了大善大惡能於死後直昇直墮之外,都會經過中陰身的階段。他不屬於任何一道,當他所待投生的因緣成熟,就會以入胎和化生的方式確定投生的類別。
  • 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麼? 授記是佛教的專有名詞,是十二部經的一種,它的意思是預告,是佛對於已發心的眾生,預告其必將成佛者。 佛能見一切眾生心行和修行的歷程,並暸若指掌。等修行者已經位階不退,他的前程已經很明白。像是一位導遊為旅行者從地圖上指出到達目的地的路線,這其中沒有神秘色彩。
  • 先度眾生還是先成佛? 早成佛道救度眾生與度盡眾生方成佛道,二者係出於諸佛菩薩不同的悲願。
  • 廣結善緣怎麼講? 自利利他的關係稱為善緣,不涉私欲的關係稱為淨緣,造成眾多的善緣和淨緣,稱為廣結善緣。 若從三寶的立場來講,廣結善緣是指無差別的平等布施。
  • 佛教的無神論的意思是什麼?
    佛教的無神,並不否定多神、二神、乃至於一神的信仰和作用,只是把它們當作眾生的類別。
  • 一神教的上帝是假的嗎?
    上帝有沒有創造宇宙、信徒有沒有受騙,都不是問題。如果未曾創造宇宙而願意承擔宇宙間所有眾生的痛苦,給他們恰如其分、適得其時的救濟,那不就是菩薩嗎?如果信徒真的受騙,可是他們終究得到安慰和鼓勵,那種受騙還是值得的。
  • 密教是什麼?
    密教的起源是印度的民間信仰,最後發展成密教或密乘,則屬於印度晚期大乘的事。它以佛教大乘思想的理論為基礎和根本,引進了印度教的觀念和修法。
    密教的上師,就是法的傳承者,是直接從金剛薩埵,或者是佛的法身,傳承下來的,不能自稱為上師,必須師師相乘、口口相傳,必須修完一定的坦特羅,而有傳承者承認他已得了大成就,才可以成為上師。
    中國天臺宗講到成佛有六種層次
    理即佛:若說一般眾生就是佛。
    名字即佛:學佛之後,已經知道自己是佛。
    觀行即佛:開始修行,稱為觀行佛。
  • 佛教對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佛教把此世界的生滅,分作成、住、壞、空的四個階段。空是無中生有,有的階段又分為成、住、壞,壞的結果,又歸於空無。我們的世界只有在住的階段可以有生物及生命的活動。
    最初的生命,是由他方世界化生而來。
    佛教另有一個名詞稱為末法時代。原則上,世尊在世的時代,稱為正法,世尊涅槃之後,稱為像法,此時只有形象作為代表;再過一段時間之後,稱為末法。但對你個人來講,只要努力不懈,可由末法時代的環境,進入像法時代乃至正法時代的環境。
  •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若能厭離煩惱,就能逐漸離地離開煩惱;多離一分煩惱,便多得一分解脫與自在。厭離是知苦、避苦因而學佛脫苦,乃是為了疏導問題。首先是厭離世間,結果既然已知道諸法空幻,也就不起煩惱和執著,也就不需要厭離。
  • 如何選擇明師?
    大智度論,四依法:
    一、依法不依人,因緣法、因果法。
    二、依義不依語,正法應注重義理的相通。
    三、依智不依識,從無我的大智、同體的大悲中產生。
    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六祖壇經》無念、無相、無住,不為什麼,也沒有什麼,只是照樣地吃飯、穿衣、過生活、自利利他、精進不懈。
  • 蓮花在佛教表示什麼?
    三界的眾生,以淫欲而托生,淨土的聖人,則是以蓮花而化身,因此,蓮花表示清淨的功德和清涼的智慧。對於聖人而言,是無形的,顯現於凡夫之前,便以人間所熟悉的形象來表現。
  • 佛教對神秘現象的看法如何?
    假如有人,不論僧俗、不論佛教徒或外道徒眾,自稱是佛菩薩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語來博取利養、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顯異惑眾。
    從佛教的使傳所見,只有釋迦世尊是佛。如果自稱是佛,不論是佛的什麼身,都是大妄語,要不便是鬼神附身的現象。表面看,他們是行道救人,事實上是惑亂人心,鼓勵大眾不從事實際的努力,只求倖致的福佑。
    至於菩薩也是一樣,歷史上的菩薩,在佛的時候,只有彌勒,說他是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在此世界第二位成佛。其他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並非歷史人物,而是由佛介紹而知的大菩薩。
  • 應該用科學觀點解釋佛法嗎?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道家是自然主義者,是屬於物質的真正瞭解者,而佛法認為瞭解自然也是多餘的,若得心明,自然就在其中;了解自然而融於自然,也不等於自我中心的執著獲得解脫。
  • 佛法說得「聖言量」經得起考驗嗎?
    1. 現量:用事實證明。
    2. 比量:用邏輯推論。
    3. 聖言量:佛在經中所說。
    佛教的聖典,在釋迦世尊的當時,並沒有留下成文的經典,最早的經典傳誦,也不是成文的書籍,是憑以口傳口,代代相傳。
    佛說的聖言量,應該貼近到佛法的根本教義,「三法印」「四依法」為基準。以此標準,即可明辨那一些是佛的基本教義,那一些是隨順是俗要求而說的方便教義。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書名:學佛群疑
作者:聖嚴法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從因果的觀念來說,佛教是鼓勵我們積極向上的; 從因緣的觀念來說,佛教是主張放棄我見的。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現代出家人如何弘法? 聖嚴法師提醒:必須立足於化世,而不是戀世及厭世的基本觀點上來為世俗的社會服務,仍然要保持佛教的基本原則,以持戒、修定、發慧的三無漏學為先決條件,用佛法來拯救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為目的,否則,便會脫離佛法的淨化功能,而易於變質或成為流俗的攀緣行為,那就不是佛教的精神所在了。
出家人的生命目標在追尋什麼?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是自覺,修學佛法讓自己能斷煩惱。 下化眾生是覺他,慈悲利生讓眾生能斷煩惱。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從因果的觀念來說,佛教是鼓勵我們積極向上的; 從因緣的觀念來說,佛教是主張放棄我見的。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現代出家人如何弘法? 聖嚴法師提醒:必須立足於化世,而不是戀世及厭世的基本觀點上來為世俗的社會服務,仍然要保持佛教的基本原則,以持戒、修定、發慧的三無漏學為先決條件,用佛法來拯救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為目的,否則,便會脫離佛法的淨化功能,而易於變質或成為流俗的攀緣行為,那就不是佛教的精神所在了。
出家人的生命目標在追尋什麼?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是自覺,修學佛法讓自己能斷煩惱。 下化眾生是覺他,慈悲利生讓眾生能斷煩惱。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一夜之間白了頭髮」是有可能的,當我們壓力大到、思緒焦慮到無法自拔時,以營養學來說,B群持續消耗,蛋白質也持續被用掉,卻是白髮、掉髮是會的! 這章節特別重要, 吃B群抗壓,情緒不再逼逼逼,不再被說小嫩B。髮際線的警報,可能也因此而倖免。
Thumbnail
大家都害怕脂肪,但是脂肪有它存在的必要。粗糙的面,也需要用油,光滑打亮,吃足量的油脂,可以幫助我們有滑順的皮膚,減少頭皮屑產生,以免大家都唱髮如雪,淒美了離別。 過度的減少油脂的攝取,身體會有些狀況產生。
Thumbnail
子彈筆記特有的四個群組就像收納箱一般-清楚歸納不同項目、急迫性、耗費時長的事件;並且使用者能有彈性地決定每個收納箱的大小、排列位置,以符合每個人的真實需求。 這篇文章將會詳細說明子彈筆記四個群組-日誌、月誌、未來誌、索引的功用與特點
Thumbnail
插秧後第五十天,學堂共同田進入曬田階段,早上趁著氣温尚未升高,學員們下田先清除零星長出來的稗草,讓整塊稻田看起來清清爽爽的。回想起來,那天日頭有點過於毒辣,不像往常的五月天,同時陸續幾天零星冒出的Covid-19本土案例,也令人有些不安。然而,按課表,學員們在周末又再次暫時離開了都市,來到田邊學習。
Thumbnail
我看《跟著考霸記筆記:教你在考試中通關的筆記學習法》:與其理解,不如記憶 身為臺灣規模最大的筆記社群「我愛寫筆記」創辦人,常有人會問我有關寫筆記的問題。特別是如何透過做筆記的方式,來順利通過各種競爭激烈的考試?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問題或困擾,那麼且讓我跟你推薦一本輕薄短小的好書《跟著考霸記筆記:教你在
Thumbnail
佛教、佛學是什麼?不同人可能有極為不同的答案。從印度的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部派佛教傳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的南傳佛教;大乘佛教傳到中國且一路向東造就出韓國、日本佛教的漢傳佛教;密教傳到西藏的藏傳佛教,各有相同及相異處。
Thumbnail
是一篇有關期中評圖的紀錄,內容包含: 期中評簡報內容、簡報策略、事後修正檢討,評圖老師的意見還有跟黃金六一的討論內容,最後寫了之後要做的事情。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一夜之間白了頭髮」是有可能的,當我們壓力大到、思緒焦慮到無法自拔時,以營養學來說,B群持續消耗,蛋白質也持續被用掉,卻是白髮、掉髮是會的! 這章節特別重要, 吃B群抗壓,情緒不再逼逼逼,不再被說小嫩B。髮際線的警報,可能也因此而倖免。
Thumbnail
大家都害怕脂肪,但是脂肪有它存在的必要。粗糙的面,也需要用油,光滑打亮,吃足量的油脂,可以幫助我們有滑順的皮膚,減少頭皮屑產生,以免大家都唱髮如雪,淒美了離別。 過度的減少油脂的攝取,身體會有些狀況產生。
Thumbnail
子彈筆記特有的四個群組就像收納箱一般-清楚歸納不同項目、急迫性、耗費時長的事件;並且使用者能有彈性地決定每個收納箱的大小、排列位置,以符合每個人的真實需求。 這篇文章將會詳細說明子彈筆記四個群組-日誌、月誌、未來誌、索引的功用與特點
Thumbnail
插秧後第五十天,學堂共同田進入曬田階段,早上趁著氣温尚未升高,學員們下田先清除零星長出來的稗草,讓整塊稻田看起來清清爽爽的。回想起來,那天日頭有點過於毒辣,不像往常的五月天,同時陸續幾天零星冒出的Covid-19本土案例,也令人有些不安。然而,按課表,學員們在周末又再次暫時離開了都市,來到田邊學習。
Thumbnail
我看《跟著考霸記筆記:教你在考試中通關的筆記學習法》:與其理解,不如記憶 身為臺灣規模最大的筆記社群「我愛寫筆記」創辦人,常有人會問我有關寫筆記的問題。特別是如何透過做筆記的方式,來順利通過各種競爭激烈的考試?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問題或困擾,那麼且讓我跟你推薦一本輕薄短小的好書《跟著考霸記筆記:教你在
Thumbnail
佛教、佛學是什麼?不同人可能有極為不同的答案。從印度的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部派佛教傳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的南傳佛教;大乘佛教傳到中國且一路向東造就出韓國、日本佛教的漢傳佛教;密教傳到西藏的藏傳佛教,各有相同及相異處。
Thumbnail
是一篇有關期中評圖的紀錄,內容包含: 期中評簡報內容、簡報策略、事後修正檢討,評圖老師的意見還有跟黃金六一的討論內容,最後寫了之後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