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一個人的藝術祭】~16~朝著圓滿落幕前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法國攝影家Georges Rousse在小豆島的舊民宅中,和岡田萬治金箔加工美術一起協力展現了擅長的攝影幾何學。將2D影像轉變為3D,再將3D化成2D的獨特手法,打破民眾原先對裝置藝術的想像。若透過紙面的攝影作品觀賞,只會獲得一頭霧水。觀賞者必須要進入攝影家的作品空間,才能讓身心充分感受到其中奧秘。
Georges Gallery Georges Rousse 2019
為了一個圓滿,需要花上多少力氣,無論是人際關係、情緒處理,還是危機對應,或是一個難以模仿的作品;在這緊張的社會氣氛下更是心有深感。
法國攝影家Georges Rousse在小豆島的舊民宅中,和岡田萬治金箔加工美術一起協力展現了擅長的攝影幾何學。將2D影像轉變為3D,再將3D化成2D的獨特手法,打破民眾原先對裝置藝術的想像。若透過紙面的攝影作品觀賞,只會獲得一頭霧水。觀賞者必須要進入攝影家的作品空間,才能讓身心充分感受到其中奧秘。
將黃金圓的影像投影在房間,一一拆下被填滿色彩的物品,每個角度都仔細地貼上金箔,只要有一個角度不對,就得重新再調整拼圖的模樣。觀賞時也一樣,只有唯一的絕對角度,偏差一厘米,就無法成圓。
一開始在各種雜誌、網頁上看到這顆大圓時,「為何在房間放張黃色玻璃,要我看這個日式房間就算是作品了?」腦裡浮現這樣的疑問(難道只有我有這樣的想法?)後來發現原來Georges Rousse的作品都如魔術般的奇幻,欺騙人類的眼睛,換得無以言喻的驚嘆。
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拼圖的一小塊,每一塊拼圖的動向都足以影響事物的發展方向是否如己所願。我們費近工夫地磨合,修正,附和或伸張自我,無論花上多久時間,雖然偶爾也會半途而廢,但其實只想畫得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圓。
現在,我們都在為了畫出一個最美好的圓滿的路上。
黃金大圓事先在另外一家舊民宅中,原尺寸地在這裡先試作後再到現在的藝廊呈現。
不在絕對角度上,無法進入黃金世界。
總覺得通過這個圓可以進到另一個世界
=====
★歡迎訂閱《日本旅後,喃喃隨筆》專題→https://vocus.cc/japan_travels_essai/hom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會員
132內容數
首次海外旅行之地即是日本,在東瀛各地所留下的記憶仍舊溫熱。 每年持續累積里程,每次必努力留下任何喃喃所感之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迷戀青春的老少女 的其他內容
老實座落在小路裡的舊醬油公會辦公室,在2019瀨戶內海藝術祭時由比利時藝術家Hans Op Beeck改變了它存在的方式。他將無以言喻的低調裝進純樸的建築裡,成為了我的心頭好之一。
從第一屆瀨戶內海藝術祭開始,台灣藝術家王文志即透過擅長的龐多竹材,在小豆島的山村裡發表了大巨蛋般的「小豆島之家」。巨蛋和當地「盤撋」了近十年,對藝術家而言,「中山」這個讓台灣人感到相當熟悉的地方,如同第二個故鄉般親切。這次在同一個地點上,從蓋一個「家」的裝置藝術空間,進階到在這塊土地上留下愛戀...
現代藝術團體「目」於2016年的瀨戶內海藝術祭時將以一戶廢棄民宅做為創作基地,作品「迷路之街~自在變換的巷弄空間~」就此誕生。這個設置在在家屋密集處,外觀以無害的普通古民宅為掩飾的大型裝置藝術,實際上卻是個令人癡迷、會莫名被吸入的迷幻地上蟻窩。
2013年韓國藝術家崔正化在以橄欖聞名的小豆島、堪稱小豆島玄關的土庄港旁,以橄欖葉狀的鐵片組成小豆島的專屬桂冠,巨大且耀眼。閃著金光的桂冠凜然地眺望大海,像是將世界目光聚焦在小豆島的定焦鏡,讓人專注於小豆島的美好。
以頹圮不勘的民宅為個人劇場,從屋內天花板湍流而下一道水柱,儘管屋外艷陽傷人,但在屋內多停一秒,任誰都會不寒而慄。大部分的空屋多少仍會給人一股這裡曾是某戶人家的稀薄氛圍,但是遠藤利克的劇場卻無法讓人感覺到前屋主在此留下的情感和氣息,就只是孑然一身地矗立在那裡。
2010年,男木島上的一戶空屋裡蔓延出一片浪漫花海。日本藝術家高橋治希藉由空屋窗外的海色,將作品表現出浪花打進屋內的風景。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祭時,高橋治希重新更換了垂吊的瓷花,加強了風搖曳海浪的波動效果,更顯出浪漫與脆弱的本質。
老實座落在小路裡的舊醬油公會辦公室,在2019瀨戶內海藝術祭時由比利時藝術家Hans Op Beeck改變了它存在的方式。他將無以言喻的低調裝進純樸的建築裡,成為了我的心頭好之一。
從第一屆瀨戶內海藝術祭開始,台灣藝術家王文志即透過擅長的龐多竹材,在小豆島的山村裡發表了大巨蛋般的「小豆島之家」。巨蛋和當地「盤撋」了近十年,對藝術家而言,「中山」這個讓台灣人感到相當熟悉的地方,如同第二個故鄉般親切。這次在同一個地點上,從蓋一個「家」的裝置藝術空間,進階到在這塊土地上留下愛戀...
現代藝術團體「目」於2016年的瀨戶內海藝術祭時將以一戶廢棄民宅做為創作基地,作品「迷路之街~自在變換的巷弄空間~」就此誕生。這個設置在在家屋密集處,外觀以無害的普通古民宅為掩飾的大型裝置藝術,實際上卻是個令人癡迷、會莫名被吸入的迷幻地上蟻窩。
2013年韓國藝術家崔正化在以橄欖聞名的小豆島、堪稱小豆島玄關的土庄港旁,以橄欖葉狀的鐵片組成小豆島的專屬桂冠,巨大且耀眼。閃著金光的桂冠凜然地眺望大海,像是將世界目光聚焦在小豆島的定焦鏡,讓人專注於小豆島的美好。
以頹圮不勘的民宅為個人劇場,從屋內天花板湍流而下一道水柱,儘管屋外艷陽傷人,但在屋內多停一秒,任誰都會不寒而慄。大部分的空屋多少仍會給人一股這裡曾是某戶人家的稀薄氛圍,但是遠藤利克的劇場卻無法讓人感覺到前屋主在此留下的情感和氣息,就只是孑然一身地矗立在那裡。
2010年,男木島上的一戶空屋裡蔓延出一片浪漫花海。日本藝術家高橋治希藉由空屋窗外的海色,將作品表現出浪花打進屋內的風景。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祭時,高橋治希重新更換了垂吊的瓷花,加強了風搖曳海浪的波動效果,更顯出浪漫與脆弱的本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攝影師江國團在最近的攝影展中展示了將壓克力顏料與攝影作品結合的創作,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種創作方式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展現出更自然的質感和獨特的筆觸。將手繪與照片完美結合,將本身最愛的兩件事情-繪畫和攝影,結合在一個作品當中。
Thumbnail
小津先生的構圖少有搖晃,到晚年時鏡頭幾乎不動,以靜觀的方式疊捏如能樂的節拍,我們大多時察覺不出自身的凝滯,對於世界的齟步倦厭,如不能動彈前行的孤道,以身做界,在我之上,一片旑婗,在我之下,荒草一片...
Thumbnail
攝影師透過紋理玻璃拍下的植物影像,呈現出魔幻般的視覺效果,讓人感受到動態、溫度、時間和情緒的多樣面貌,充滿意想不到的美。
Thumbnail
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三度空間、三次元空間。   我們眼睛看出去,是三度空間,是立體的,有長、寬、高。   畫家在畫畫時,就有個麻煩問題。 圖畫紙是平面,只有長、寬,只有二度空間。   如何將眼睛看到的立體東西,完整畫到紙上,是很難的問題。  
多年前因為封面那張名作,買下這本 Robert Doisneau攝影集,當時只是一遍一遍地翻看照片。又到了 Robert Doisneau(1912.4.14-1994)冥誕,又把書拿出來,順便略讀文字說明,感受不同。 Doisneau 擅長呈現日常生活。
Thumbnail
“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紀仍有「聖物」……有所謂類似「電影物」的話,那對我而言指的必定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小津的電影總是運用最簡約的資源,將一切用度減到最低,然後一次又一次講述著同樣簡單的故事,講述著同樣的人們,同一個城市——東京。”——溫德斯談電影:《尋找小津》|p331 唉呀!看完後我就在
Thumbnail
去看了一場攝影展。 二十幾位攝影師的聯展,每個人只有幾幅作品 風格、素材、手法各異其趣,雖然多彩多姿,但也很考驗觀者的審美與耐性。 這場攝影展有位知名的資深攝影家掛頭牌 他的作品風格強烈,但始終秉持攝影藝術的傳統定義,以鏡頭捕捉真實世界的某些迷幻瞬間。迷離之中,仍有著現實世界的存在影跡。 或許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攝影師江國團在最近的攝影展中展示了將壓克力顏料與攝影作品結合的創作,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種創作方式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展現出更自然的質感和獨特的筆觸。將手繪與照片完美結合,將本身最愛的兩件事情-繪畫和攝影,結合在一個作品當中。
Thumbnail
小津先生的構圖少有搖晃,到晚年時鏡頭幾乎不動,以靜觀的方式疊捏如能樂的節拍,我們大多時察覺不出自身的凝滯,對於世界的齟步倦厭,如不能動彈前行的孤道,以身做界,在我之上,一片旑婗,在我之下,荒草一片...
Thumbnail
攝影師透過紋理玻璃拍下的植物影像,呈現出魔幻般的視覺效果,讓人感受到動態、溫度、時間和情緒的多樣面貌,充滿意想不到的美。
Thumbnail
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三度空間、三次元空間。   我們眼睛看出去,是三度空間,是立體的,有長、寬、高。   畫家在畫畫時,就有個麻煩問題。 圖畫紙是平面,只有長、寬,只有二度空間。   如何將眼睛看到的立體東西,完整畫到紙上,是很難的問題。  
多年前因為封面那張名作,買下這本 Robert Doisneau攝影集,當時只是一遍一遍地翻看照片。又到了 Robert Doisneau(1912.4.14-1994)冥誕,又把書拿出來,順便略讀文字說明,感受不同。 Doisneau 擅長呈現日常生活。
Thumbnail
“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紀仍有「聖物」……有所謂類似「電影物」的話,那對我而言指的必定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小津的電影總是運用最簡約的資源,將一切用度減到最低,然後一次又一次講述著同樣簡單的故事,講述著同樣的人們,同一個城市——東京。”——溫德斯談電影:《尋找小津》|p331 唉呀!看完後我就在
Thumbnail
去看了一場攝影展。 二十幾位攝影師的聯展,每個人只有幾幅作品 風格、素材、手法各異其趣,雖然多彩多姿,但也很考驗觀者的審美與耐性。 這場攝影展有位知名的資深攝影家掛頭牌 他的作品風格強烈,但始終秉持攝影藝術的傳統定義,以鏡頭捕捉真實世界的某些迷幻瞬間。迷離之中,仍有著現實世界的存在影跡。 或許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