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藝術評論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2012/09/20

raw-image

「評論」非「批評」

關於藝術的評論,我較偏好用「評論」取代「批評」。因為「批評」一詞給人的感覺是比較負面的,而「評論」則是比較中間立場的用詞。評論是有褒、有貶的,包括好的評語與負面的評價。


藝術評論是主觀的

藝術的評論是帶有主觀成分的,只是主觀與客觀的比例組合有所差異。沒有什麼是「完全客觀的藝術評論」,因為藝評人本身的喜好、價值觀、思維與知識所有,主導了評論方向。而世人的偏好、判斷價值、思考及所學皆不相同,想法便不同,又如何能客觀了呢?

因此,我想評論本身也沒有是非對錯,因為評論是主觀的,尤其是對藝術作品所做的評論,沒有統一標準。


當我身為藝評撰寫人──欣賞藝術之人必須學會藝術評論

很多人以為,評論藝術是那些藝術學院派的人才有資格做的事,其實並不然。每一個人在觀賞藝術作品時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及主觀的看法,這樣就具備了撰寫藝評的基礎。但我們若沒有立刻捕捉思緒跳躍的時刻、靈感閃過的瞬間,也沒有將其記錄下來,就錯過評論藝術的機會。

藝評以正式的寫法來說,大致上分為四個要素,分別是「描述」、「分析」、「解釋」、「評價」,但我想站在一般非專業藝術學院的大眾學習者立場上,放寬對於「藝評」的格式拘謹。只要能夠檢視自己面對藝術時的內心變化、整理對作品的想法、吸收藝術作品背景的相關資料,彙整成一段帶有評論色彩及自我見解的論述文章即是藝評。

撰寫藝評能夠累積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敏感度。很多時候我們面對藝術不是「沒有想法」或「沒有感覺」,只是沒有放慢步調去把內心層面的東西給「掏出來」──用口說或是寫作的方式進行。

藝評因為經過彙整,修改、刪減,在與他人分享時能夠精簡扼要且完整地達到較佳的交流效果。

撰寫藝評能夠提升自己對藝術的敏感度、加深自己對作品的透徹力;同時也有了交流的機會與空間。因此我認為欣賞藝術之人必須學會評論藝術。


當我閱讀他人的藝評──閱讀藝評之人必須建立價值判斷

一個人的個性與思想往往會影響他對事物的看法。而評論性質的文章尤其與筆者學術涵養類型的關係影響密切。不同學術背景的藝評人所重視的層面不同,也就造成評論藝術作品的觀點及切入方向有所差異。

當我們閱讀他人的藝術評論時,最好去瞭解撰寫人本身的學術背景,如此一來,在閱讀藝評的過程中較能理解筆者的論述脈絡及其論點的成立原因、注重面向為何。

最重要的是,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與判斷力。不論是音樂、繪畫、文學……等,任何藝術作品的評論都帶有主觀成分,不必因為他人的藝評論點與自己的想法相違便開始懷疑、甚至否決自己。

不同的意見,是給我們新的思考空間。正因每個人的內在涵養、學術背景的差異,評論之中所會考慮到的層面不同,導致結論相異。透過藝評的交流正提醒了自己能用另一個方向去欣賞藝術作品。

將「建立自我價值判斷」的重要性強調在「閱讀他人的藝評」而非「身為藝評撰寫人」乃是因為我常在別人的意見與評論之中迷失自我,改變原有的價值判斷與最初的看法。當別人一臉肯定且配合著堅定語氣地評論,我的價值判斷一如左右搖晃的天秤,傾斜失衡。必須提醒自己回到前面提到的重點──「藝術評論是主觀的」。

聽見與自己想法相同的論點,有一種遇見知己的喜悅;看見自己沒想過的切入方向時,就從那裡去思考一遍;完全不認同的觀點不需要強迫自己接受,也沒必要出現「我要改變那評論人的看法」或是「他的觀點錯誤了」的想法,只因藝術與哲學的範圍太深太廣,而思想與價值判斷是自由的。我們只要能在交流之中擴大視野,讓自己的觀點及論述越發純粹與精煉,得到進步與成長即可。


當我的創作接受評論──藝術創作之人必須虛心不失自信

有過創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在創作過程之中,難免會產生盲點。作者面對自己的作品,有些缺失重複看了幾遍卻怎麼也不會發現,這時我們必須透過他人的視點來點出。

而欣賞一份藝術作品,接著彙整一段評論,是需要時間的。有人願意為我們的創作花費時間與精神時,請帶著感恩的心去吸收意見、接受評論。

得到讚美時,將喜悅累積成自信、記住優點繼續維持,保持「自信」但不能變成「自滿」;而得到負面的評價時,去思考如何改進缺點,虛心接受批評。此時自信容易被打擊,所以信念很重要。

所謂「自信」不是「被稱讚時真的覺得自己很棒」,而是接受批評時知道改進以外,仍欣賞自己這份有缺點的作品──「你還是很棒的!」能夠對自己這麼說。

最後還是那一句──「藝術評論是主觀的」,除了技巧、技法或一些人類感官上的慣性真理之外,審美方面的負評,當你完全理解對方所想表達的意思,也認真思考過後,還是認同自己原先的做法,那就繼續堅持吧!因為藝術創作是完全自由、自主的。

屬於你的創作,這一劃該到哪?那一塊該上什麼色?全都由你決定,這也是我愛上創作的原因之一。

結語

每個人的內在情感、思維模式、學術知識不相同,沒有什麼是「完全客觀的藝術評論」。

藝術評論加速了藝術作品的傳達、提升觀者對藝術的敏感度及大眾的交流深度、廣度。

身在處處是設計、處處是藝術的現代,同時身為文化人、創作人的我們,不論是閱讀藝評、撰寫藝評或是自己的作品被評論,用對的心態去學習,都將提升自我甚至是社會整體的藝術素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媱的沙龍
5會員
1內容數
我是日媱。想用最樸實的影像與最真摯的文字,記錄思緒跳躍的每一個瞬間。 願在這裡佇足片刻的你,有所共鳴。是你我不同生命旅程中,相似的心跳節奏。 期待一種共鳴,交會兩個靈魂在平行時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藝術以書寫自我包裝,藝術創作的元素可以包含書寫在內,也可以是為了回應書寫而作。但無論如何,不管是發表在報章雜誌、部落格與同人誌、新聞稿或學術專刊上,藝術都提供了一個寫作的機會。
Thumbnail
藝術以書寫自我包裝,藝術創作的元素可以包含書寫在內,也可以是為了回應書寫而作。但無論如何,不管是發表在報章雜誌、部落格與同人誌、新聞稿或學術專刊上,藝術都提供了一個寫作的機會。
Thumbnail
近來多以英文寫作,本也沒有要在寒假來臨前再以華文撰文的,無奈近日實是有專門面向華文使用者必須得傳達的事物,故此暫作此文以駁斥好些言論。
Thumbnail
近來多以英文寫作,本也沒有要在寒假來臨前再以華文撰文的,無奈近日實是有專門面向華文使用者必須得傳達的事物,故此暫作此文以駁斥好些言論。
Thumbnail
一位好的藝術鑑賞家,並不一定是為創作家,只要人人有起碼的美感知覺,便能吸取藝術的精華,達到移情默化的功能。「藝術品」基本上是有五個部分組成:
Thumbnail
一位好的藝術鑑賞家,並不一定是為創作家,只要人人有起碼的美感知覺,便能吸取藝術的精華,達到移情默化的功能。「藝術品」基本上是有五個部分組成:
Thumbnail
你寫過評論嗎? 先說明這一篇只是說明我眼中的評論,不管你是擅長評論,或是秉持Dont judge精神,我想這篇都不會提供你實際的操作方法。 這篇最主要想提的想法就是,一篇評論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Thumbnail
你寫過評論嗎? 先說明這一篇只是說明我眼中的評論,不管你是擅長評論,或是秉持Dont judge精神,我想這篇都不會提供你實際的操作方法。 這篇最主要想提的想法就是,一篇評論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Thumbnail
評論有分很多種,然而無論是無劇透的推薦文、導讀,或有劇透的解說、評析,都應該有做為作者和讀者橋梁的認知,應適當地去理解作者(作品),並傳遞給讀者,也就是說,該文章至少要寫得讓讀者看得懂,進而讓新讀者想去讀原作、讓舊讀者對原作有更深的體會;若能圓滿原作、或提升原作層次,又是更上乘的境界。
Thumbnail
評論有分很多種,然而無論是無劇透的推薦文、導讀,或有劇透的解說、評析,都應該有做為作者和讀者橋梁的認知,應適當地去理解作者(作品),並傳遞給讀者,也就是說,該文章至少要寫得讓讀者看得懂,進而讓新讀者想去讀原作、讓舊讀者對原作有更深的體會;若能圓滿原作、或提升原作層次,又是更上乘的境界。
Thumbnail
美醜很主觀拉。 是這樣子的嗎?
Thumbnail
美醜很主觀拉。 是這樣子的嗎?
Thumbnail
(一)書評強調持平精神 書評,顧名思義,就是針對一本或一本以上的書,介紹其內容大概,描述其主要特質,並予以評價。換言之,書評的功能在於以公正客觀的立場,指引全書大意,以及批判其內容與形式的高下。所謂指引,是描述性的介紹,批判則是價值性的鑑別,兩者兼而有之,方得稱之為「書評」。
Thumbnail
(一)書評強調持平精神 書評,顧名思義,就是針對一本或一本以上的書,介紹其內容大概,描述其主要特質,並予以評價。換言之,書評的功能在於以公正客觀的立場,指引全書大意,以及批判其內容與形式的高下。所謂指引,是描述性的介紹,批判則是價值性的鑑別,兩者兼而有之,方得稱之為「書評」。
Thumbnail
不久之前,我也曾認為作者應該虛心接受建議,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創作更好。 可是隨著時間的經過,進入職場並且將創作視為一種省錢娛樂、興趣交流之後,我的心態完全改變了。 我察覺自己不需要任何純粹的負評。 有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作者不思進取,尤為可悲,是作為創作者的死亡更是整個產業的淪喪——並不誇張,有很多讀者
Thumbnail
不久之前,我也曾認為作者應該虛心接受建議,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創作更好。 可是隨著時間的經過,進入職場並且將創作視為一種省錢娛樂、興趣交流之後,我的心態完全改變了。 我察覺自己不需要任何純粹的負評。 有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作者不思進取,尤為可悲,是作為創作者的死亡更是整個產業的淪喪——並不誇張,有很多讀者
Thumbnail
關於藝術的評論,我較偏好用「評論」取代「批評」。因為「批評」一詞給人的感覺是比較負面的,而「評論」則是比較中間立場的用詞。評論是有褒、有貶的,包括好的評語與負面的評價。藝術的評論是帶有主觀成分的,只是主觀與客觀的比例組合有所差異。沒有什麼是「完全客觀的藝術評論」...
Thumbnail
關於藝術的評論,我較偏好用「評論」取代「批評」。因為「批評」一詞給人的感覺是比較負面的,而「評論」則是比較中間立場的用詞。評論是有褒、有貶的,包括好的評語與負面的評價。藝術的評論是帶有主觀成分的,只是主觀與客觀的比例組合有所差異。沒有什麼是「完全客觀的藝術評論」...
Thumbnail
當藝術與美學、哲學、玄學、社會倫理學有了關聯,藝術領域不再能獨立於邏輯之外了。今日藝評,已從詩人、文學家、品味者、觀察者的角色,跨越到使用美學、哲學、藝術史、社會學科材料的判斷角色。藝評不再只是一種感知的鑑賞工作,藝評工作更開始要求,要具有從抽象思維邁向邏輯判斷的訓練。
Thumbnail
當藝術與美學、哲學、玄學、社會倫理學有了關聯,藝術領域不再能獨立於邏輯之外了。今日藝評,已從詩人、文學家、品味者、觀察者的角色,跨越到使用美學、哲學、藝術史、社會學科材料的判斷角色。藝評不再只是一種感知的鑑賞工作,藝評工作更開始要求,要具有從抽象思維邁向邏輯判斷的訓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