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少數意見》韓國法律社會職人劇範本課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少數意見》是以韓國2009年的「龍山悲劇」改編的法律戲劇類小說,這是一樁因為政府強迫拆遷案,造成民警共六死的慘案。適逢最近《寄生上流》在奧斯卡橫掃,這部作品讓我感到我們與韓國的距離的確非常遙遠。
《少數意見》不是法律人寫的小說,卻讓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都讚不絕口
作者孫亞瀾為首爾大學美學系,但這部小說的內容猶如出自真正的律師之手,法條怎麼引用、律師怎麼擬定訴訟戰略、怎麼打法律輿論戰、檢察官怎麼運用國家之手與主角們對抗……各種細節甚至是法律界的潛規則,都融入這個結構完整的三幕劇故事,過程高潮迭起,像是追一齣好萊塢式影劇,但書頁旁各種法條的備註與科普,總像作者在提醒我:這是一樁真實的社會不公義慘案,如果讀者你一時沒辦法接受真相,那先吞下我虛擬的小說溫和版吧?
韓國的創作者處理社會性題材,除了勇氣之外,還有深不見底的研究與實力為基礎,可以將艱澀困難的議題,完整融入具有高張力娛樂性質的戲劇結構,從創作核心到細節經營,嚴謹程度不會輸給日本的職人概念,而對於主題如鑽牛角尖般的刁鑽深究後,回到戲劇張力還是保持觀眾想看的鉤子與情感,不會因為議題艱澀而打折;而深入淺出的比喻,更能讓一般讀者都拉進這個法律職人的世界。
若用棒球來比喻的話,律師是打擊手,律師走進打擊位置進行攻擊,當攻守交替過後,就會成為防守的一方…(略)…檢察官是投手,不論是誰走進該打擊區,只要丟好球即可。就算投手的價值比打者高,但最佳打擊手往往都能夠拿到最高待遇的這點,不論棒球還是法院都是一樣的。(p21.)
若是真有棒球實力的人的話,為何不想辦法成為投手或是打者,而是要成為鑽研比賽規則的研究者呢?(p21.)
以上是某位關鍵的「法律系教授」角色出場時,作者用了這樣大篇幅的比喻,來解釋了法律學者與法律從業人員在本質上不同的價值觀為何。這本著作中,我常會感到是一位已退休的優秀法律人口吻,使用簡單的語彙,對著不懂法律的觀眾循循善誘,讓我們在觀賞劇情的同時,能吸收很多法律學上的常識。
但實際上,本書的作者是美學系畢業、1980年生的年輕作者,其田調之深、研讀之廣,筆觸之深刻,全都是下足了苦工,鑿於無形之間,融合為一體,才能產出這種「比特定專業還專業」的觀察創作。
倒吃甘蔗的瀑布型閱讀 — — 前半部享受緩慢爬坡的法律人風景
本書大體就簡單分前後兩個部分:主角準備打官司、主角打官司。
準備期間有非常多人物情感、法律戰略、社會價值衝突交織,讓我們理解主角是怎樣的人、主角群是怎樣的律師團隊,而在這複雜的拆遷案中,國家機器又是用怎樣的手法介入,媒體人用什麼角度參與這樣的不公義事件……總之上半部的小說,我閱讀的速度很緩慢,因為有太多需要停下來審視理解的法律觀念,尤其作者將法律人在圈子中很核心的掙扎也拿出來呈現給我們,結實地讓我們理解國家與法律的極限與困境,讓我們能體驗有如自己也是律師那般的糾葛掙扎。下段是主角在對於訴訟前和解制度和憲法訴訟自由權之間的掙扎:
訴訟前和解是學說與判例、學界與法院、理論與實務中爭論最大的部分,也是法律正義與法感情最無力空虛的重大關卡。請求權是憲法賦予的神聖權利,原則上個人訴訟權是不能,不,根本是不能阻擋的!……所謂訴訟前和解,就是鑽了這個漏洞。p58.
前半部的小說中,四處都是類似這樣的法理推論支撐著劇情,雖然對非法學背景的觀眾較為艱澀,但若有好好消化註釋的法條,對於法律科普的理解會更深入,自然就對書中人物處境有更深刻的體會。
而最吸引我的是主角群在擬定訴訟戰略時的部分 — — 自以為正義的記者、慧黠不墨守成規的法律教授、愛招風作秀的民事律師、以及缺乏自信的公設辯護律師主角,這些角色交織成一群衝突張力十足的主角群,面對檢方、警方這等國家機器的大敵,在一個備受陰謀掩蓋的拆遷慘案中,要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我有講過小奧利佛・溫德爾・霍姆斯美國前聯邦大法官的故事嗎?那個人在任職大法官期間,累積了許多少數不同意見。有一段時間人人都說他是神經病,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當初他的少數意見都成為美國聯邦大法院的主流意見。」p93.
這段是主角群在擬定訴訟戰時,考慮把事件搧為輿論戰與法律業界風向戰時的討論,這一頁有許多精彩的分析,讓我在閱讀時就像自己也化身為其中一位律師的熱血感,我想這就是職人劇最富魅力的地方,藉由對一個專業領域循序漸進地呈現後,讓觀眾體驗到這輩子幾乎沒有機會體驗的職業感受。
倒吃甘蔗的瀑布型閱讀 — — 後半部一躍而下的暢快感
後半的訴訟劇情高潮迭起,大致感受就會像我們看好萊塢法律劇那般,該有伏筆的證據會出現、該轉彎的證人會轉彎、該變強的主角也會變強,總之撐過前半部的大量資訊與法律細節鋪陳,後段的訴訟情節就是一口氣爽快地看完。以一天三小時的閱讀時間來說,前半部我斷斷續續看了三四天,後半部一天內讀完,前半部吸收地愈詳細,後頭的代入感享受也就愈高。
主角與利益團體協商的某一段,很切中我的感觸,這不只發生在法律上,日常生活我們也會遇到這種對象,因為對方的偏見或世代觀造成的無法溝通,讓我們痛苦萬分:
「是的,我們非常不一樣。而且連這個不一樣都非常的不一樣。我理解老人家您的立場,我與老人家您不同之處在於我有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忙,老人家您根本不願意理解我在法院做的事情有什麼意義。您懂我在說什麼嗎?我不同意老人家您的看法,但是老人家您根本不想理解我,這就是我們的差異!」p181.
我想這樣的溝通,大家或多或少都在生命中遇過,書中這樣的內容,同樣也是勾起主角和父親這兩代之間的矛盾,主角所吵的對象就像是他的父親,古板、固執、無法理喻,但你就是必須和他在同個屋簷下處理同一件事,吵了傷害感情,不吵委屈自己,該怎麼辦?
雖然這部小說專心經營法庭上的所有細節,但在父子情感、兩代裂解的主題上,也深深地刻入了故事線中,為所有理性思維的文字,鋪上一層細膩的敏感思緒。
***
若有一點點缺點,就是作者若有似無還是放了一條潛在的男女主角愛情線,並且擬定了虛構的happy ending。
愛情線我想這故事架構應該是已經塞不進去,所以放在邊邊角角,讓觀眾加減感受,去自行填補主角情感上略帶存在主義的傷口,這就不多提;但happy ending則是清楚的知道現實的龍山慘案不是這般的結束,所以作者選擇一種比較輕的重量幫助觀眾緩緩降落。畢竟最真實的真相,往往荒謬到比小說還扯,令人難以相信、無法接受,所以才要靠小說來縫補傷口。
要知道,正義最大的敵人不是不正義,而是無知與無能,過往歷史都這麼告誡我們。p342.
在末段的訴訟戰中,這段話幾乎點出了全書的觀點,而為了這句話,作者下足了功夫,對法律、社會學有通盤的理解,把社會議題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寫出一般觀眾都能理解的故事,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對於正義的詮釋也更具說服力。
看完了《少數意見》,再想到最近的《寄生上流》,同樣圍繞在與我們密切相關的社會題材,不禁讓我開始思考,是否生在台灣,和諧與溫情的掩飾下,讓我們常可以用無知來裝飾幸福,以至於我們會常讓自己的狹義正義爆棚,發洩在不正確的地方,傷害到了錯的人?真正的正義,是否該像這樣的作品,不去傷害特定的人,而是去提升隨機的少數人,然後大家這麼做,撐到少數意見成為主流意見的那一天,社會就會相對地正義一些了?
作者: 孫亞瀾
譯者: 陳聖薇
出版社: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2018/05/1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613620
規格:平裝 / 394頁 / 15 x 21 x 1.9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21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男女之情借重的是恩惠與虛榮,隨緣是不會有結果的。雖然說最初憑的全是緣分,畢竟感情也不能湊合勉強,但若是不這麼順手推舟一下,又有誰敢貿然追求呢?女孩子十之八九還是坦率的好,喜歡一分不如就表現兩分。 ——珍・奧斯汀
我過去總把從書裡讀到的惡行和不公不義,當成古代的傳說或杜撰的惡行,至少那些事感覺起來很遙遠,雖然聽過、看似理解,但無法想像。但如今慘事發生在家中,人在我眼裡都成了嗜血的怪物。——瑪麗・雪萊
※此文首刊於思想坦克,為筆者首篇媒體公開刊載之書介。
※此文刊載於皇冠雜誌778期
男女之情借重的是恩惠與虛榮,隨緣是不會有結果的。雖然說最初憑的全是緣分,畢竟感情也不能湊合勉強,但若是不這麼順手推舟一下,又有誰敢貿然追求呢?女孩子十之八九還是坦率的好,喜歡一分不如就表現兩分。 ——珍・奧斯汀
我過去總把從書裡讀到的惡行和不公不義,當成古代的傳說或杜撰的惡行,至少那些事感覺起來很遙遠,雖然聽過、看似理解,但無法想像。但如今慘事發生在家中,人在我眼裡都成了嗜血的怪物。——瑪麗・雪萊
※此文首刊於思想坦克,為筆者首篇媒體公開刊載之書介。
※此文刊載於皇冠雜誌778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昨天國外文化界裡最引人矚目的新聞之一✨就是3位研究人員在不打開2000年前被火山灰燼燒得焦黑碳化又脆弱的古代卷軸下,成功辨識了其中一份古卷的四個段落,超過2000個字元!
現在人人手上都一支手機,無時無刻都可以連上網路,社交軟體、工作、計劃行程、娛樂,通通離不開手機,好像有一種生活被手機綁架的感覺,失去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過多的數位生活會壓垮我們,但是只要精挑細選那些數位內容,就能提昇自己生活,也不至於被過多數位淹沒
Thumbnail
我們在之前有介紹過社群工具的使用方法,這邊就來做一個進階版的X使用方法介紹吧!由於X是獲取幣圈第一手資訊的集中地,但我們追蹤了這麼多的帳號一定無法有效地閱讀所有推文,Lists列表的功能雖然有效的幫助我們將帳號分類,但卻一定程度的限制了X的使用性,但現在有了X pro一切都不一樣了!
Thumbnail
【少做一點不會死!】 越少越厲害的超簡單工作生活雙贏法則 ◎ 李奧.巴伯塔 #書摘 如果你今天只能做一項改變,而這個改變必須對產能、效率、想做的事情產生最大程度的影響,那你該做的就是減少生活中許下的種種承諾。 「人生不是不斷累積,而是去蕪存菁;並非每天增加,而是日日減少
Thumbnail
在開始極簡生活之前,作者建議我們從了解自己開始。 有哪些好的或不好的經驗,形塑了你的人生? 你一生最重大的幾項成就,它們有什麼相似處?
Thumbnail
《獲利的法則: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的書名非常特別,冒號的左邊「獲利的法則」看似是要分享賺錢的方法,但冒號右邊「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卻是要教怎樣才能不要賠錢。 為什麼虧損了還不認賠? 「我現在不能棄守,因為已經虧太多」--賠錢者最常說的話 風險的心理謬誤 我們可以從作者的慘痛教訓得到什麼?
Thumbnail
「成果=付出努力x時間」,大家應該都認同。 但如果一樣努力,卻可以花更少時間,產製出更好的成果呢?看著同樣跟自己被交付類似專案同事,卻總能屢屢命中紅心,獲得長官的好評,在納悶自己是否不夠努力的同時,可能要再思考,是否努力錯了方向。 要Work hard,也要Work smart。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昨天國外文化界裡最引人矚目的新聞之一✨就是3位研究人員在不打開2000年前被火山灰燼燒得焦黑碳化又脆弱的古代卷軸下,成功辨識了其中一份古卷的四個段落,超過2000個字元!
現在人人手上都一支手機,無時無刻都可以連上網路,社交軟體、工作、計劃行程、娛樂,通通離不開手機,好像有一種生活被手機綁架的感覺,失去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過多的數位生活會壓垮我們,但是只要精挑細選那些數位內容,就能提昇自己生活,也不至於被過多數位淹沒
Thumbnail
我們在之前有介紹過社群工具的使用方法,這邊就來做一個進階版的X使用方法介紹吧!由於X是獲取幣圈第一手資訊的集中地,但我們追蹤了這麼多的帳號一定無法有效地閱讀所有推文,Lists列表的功能雖然有效的幫助我們將帳號分類,但卻一定程度的限制了X的使用性,但現在有了X pro一切都不一樣了!
Thumbnail
【少做一點不會死!】 越少越厲害的超簡單工作生活雙贏法則 ◎ 李奧.巴伯塔 #書摘 如果你今天只能做一項改變,而這個改變必須對產能、效率、想做的事情產生最大程度的影響,那你該做的就是減少生活中許下的種種承諾。 「人生不是不斷累積,而是去蕪存菁;並非每天增加,而是日日減少
Thumbnail
在開始極簡生活之前,作者建議我們從了解自己開始。 有哪些好的或不好的經驗,形塑了你的人生? 你一生最重大的幾項成就,它們有什麼相似處?
Thumbnail
《獲利的法則: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的書名非常特別,冒號的左邊「獲利的法則」看似是要分享賺錢的方法,但冒號右邊「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卻是要教怎樣才能不要賠錢。 為什麼虧損了還不認賠? 「我現在不能棄守,因為已經虧太多」--賠錢者最常說的話 風險的心理謬誤 我們可以從作者的慘痛教訓得到什麼?
Thumbnail
「成果=付出努力x時間」,大家應該都認同。 但如果一樣努力,卻可以花更少時間,產製出更好的成果呢?看著同樣跟自己被交付類似專案同事,卻總能屢屢命中紅心,獲得長官的好評,在納悶自己是否不夠努力的同時,可能要再思考,是否努力錯了方向。 要Work hard,也要Work 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