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遙言:「你是理論派還是實務派?」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職場工作越久,就越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也就是理論與實務永遠都是困擾著每個新進人員,到底上個班剛開始什麼都不會,要注重理論還是實務?我剛進入大公司的製造部門時,因為是本科系出身,所以在學校已經上過一大堆知識理論的課程,而我出社會好幾年後才從服務業轉回本行做模具,一開始也是從現場的模具組立員開始,等於一切都算是重新開始。
  現場的工作對於有過學校工廠實習經驗的我而言,其實算是相當容易上手的,加上公司大部份資深的老員工作,有很多也是與日本的老師傅共事過,雖然公司經過改革後已經沒有與日本企業合作,但裏頭仍有許多留下來的台日經驗可以學習。
  日子久了,也逐漸發現,光是現場工作的人,基本上就分成二種,一種是會去了解問題根源的,一種是只會接受交辦事項的;這個狀況我日後才知道,其實在現場工作的很多都不是本科系的人,都是從各行各業為了進大公司上班,透過各種關係、方式才能來這裏上班的。以致於若是偏離機械、模具領域太多的人,在工作上就是一板一眼,往往要溝通一些修改案時,我總會聽到他們說:「你就直接跟我說要怎麼做就行了,不要告訴我發生什麼原因,那些我聽不懂……」
  在現場的我,也常常會發現加工完的零件孔位不對裝不上去的情形,我通常都會先核對一下圖面,若圖面的孔位與實物不符,就會通知股長看是加工單位還是外包出了問題;另一種狀況便是孔位與實物是符合的,如此就要通知設計人員過來了解狀況,查看看是否是設計時出了問題。
  那時有個碩士出身的設計,他從別的公司剛轉來這裏不久,常常聽他說一大堆理論的東西,而且他畫出來的模具圖線條、尺寸標註相當複雜,時常要看很久才能找到關鍵尺寸。有一回他畫的模框要裝油壓缸承板時,有二個孔位偏差相當大,導致無法安裝,對過圖後確定是模框螺牙孔位尺寸不對,於是便請他下來核對尺寸,這位老兄氣喘噓噓地跑了過來,東看看西摸摸之後,我本以為他要去借鐵尺之類的量具,結果他卻是拿了紙和筆,直接像小孩子一樣在模框上面描了螺牙孔的位置和形狀。而他這樣畫的時候,因為從來沒看過這樣的做法,我還問了一旁邊的老師傅這樣可以嗎?老師傅就說不要管……而這位碩士出身的工程師過沒多久就因為自己的問題離開公司了。
  時過境遷,我換了公司,從現場、設計、製程、開發到研發的工作,我基本上都已經有過相當程度的實務經驗了,然而直到現在,我仍然發現這個理論與實務的問題比十幾年前我剛出社會時,顯得更加嚴重了。
  這部份與近年台灣電子廠越來越多,產線的作業員需求也增加,然而產線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工作,其實已經簡化了很多人類思考的情形,大部份依照sop有人帶著做幾次,就可以馬上上手的工作。然而實際上生線的工序安排,都是需要工程師在事前模擬、拆解工序、定出各工位的設備、人員配置,這些工作說難也是不難,但還是需要花點腦袋去思考、解決問題。
  也因此在職場上偏向實務派的人,遇到問題就二手一攤說我不會的,說穿了就是根本就排斥理論東西的,在工作上根本就不想再學習和提升的人;而一味強調理論的人,也只是因為對實務不熟,面對要實務經驗的問題時,總是盡量逃避怕被人看破手腳。
  這種問題在規模越龐大的公司會越嚴重,不過很多中小企業也面臨著這個問題,也就是員工的思考越來越偏向直覺式,遇到問題只要稍微深入一點、偏理論範圍時,大部份的人往往第一時間就會選擇逃避,不想面對問題。而學歷較高的,又往往拉不下臉和現場的人討論,因為空有理論無法說服現場的主管,較年輕的工程師不熟悉實務又加上能力本來就不強的,往往被洗臉洗久了就待不下去了。
  經我觀察多年,其實不管是理論或實務,在面對問題時都很重要,端看自己所處的位置,上游單位和下游單位的工作內容都必須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如此才能在處理問題上有所謂的“同理心“,若無則就是我們常見的“捅你心“,各單位互相扯對方後腿,對問題的解決根本一點幫助就沒有。
  也就是說,不要把自己定義成“理論派““實務派“,工作上面對問題時需要具備的能力,若是超出了現有的實務經驗時,當然要研究相關理論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時又需要反映到實務上頭,其實就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狀態。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不管是理論派還是實務派,碰到了問題請不要逃避,好好地與問題“正面對決“,向有經驗的人請教、新的技術就找資料來研究一下,最後成長受益的還是會是自己,整體都能如此的話,就能提升台灣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0會員
    283內容數
    講述一個從職場小白,成長到資深工程師的故事,歷時二十年工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料理故事】法式吐司_你是肉鬆派還是煉乳派?感情是否能夠長久的關鍵,並非當時候的山盟海誓或者比較誰愛對方比較深,而是能否一同面對往後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Thumbnail
    avatar
    格格
    2021-08-24
    【 你是急性子?or 行動派? 】【 你是急性子?or 行動派?  】 急性子是個性上問題 , 行動派是行為上問題 , 急性子的人是因為耐不住性子而去行動 , 行動派的人是因為思考計畫之後馬上去執行 , 基本上這根本是兩回事 很剛好的我又是一個典型的急性子 , 事情不做完睡不著 , 跳耀式又讓我想法非常多 , 所以常常想到不做又很痛
    Thumbnail
    avatar
    【 無相先生 】陳楷澄催眠療癒離苦得樂
    2021-06-16
    EP.04|你是打洞派?還是堅持不打洞的那一派?現在,你身上還有幾個環呢?曾經有穿過十個環以上的朋友,可以留言告訴小本,不得不佩服你們的耐心,畢竟只要戴耳環的話,每天就要清理好幾個有打洞的位置,光想到就覺得好累。 打洞穿環是一件很容易上癮,並且容易傳染給周遭朋友和同學的一種文化,國中的時候,只要班上有一位同學打過耳洞,就非常容易受到同學的矚目。甚
    Thumbnail
    avatar
    小本的活頁簿日常
    2021-04-11
    熊先生的微妙日常2-2:吃美食,看評價,你是避雷派,還是踩雷派呢? 人生地不熟,去初次用餐的店家,在入店前也會先網路搜尋看看相關食評吧。但是,網路上的每則評價都是真的嗎?可信度有多高呢?究竟,判斷標準在哪呢? 如果出門在外……
    Thumbnail
    avatar
    法洛彌
    2020-12-08
    宣道小學教師因討論言論自由被釘牌,教協和本土派沒有告訴你的是……原來,宣道小學老師被釘牌,教協和本土派沒有告訴你的真相是,他們追求民主運動的終點或許只是恢復港英舊貌,是非追求廣大民眾的生活改善?宣道小學的老師是業界的清泉,有部分老師的教學十分不堪?如何不堪?宣道小學的老師和一般人之患相比,教學方法有何不同?教協沒有以教學願景團結......
    Thumbnail
    avatar
    胡啟敢
    2020-10-12
    荳派教學。你是老師還是教練? 如果師徒制,你說自己體會我還可以接受。 如果是上課,你今天開一堂課要學生自己體會,最少最少要給方向。 是要體會甜的還鹹的,總先幫學生分清楚, 而不是給一口料理吃,就要學生吃出調味來。 📕教練、老師、示範。 應該這樣的順序⋯⋯
    Thumbnail
    avatar
    小荳
    2018-12-27
    工作焦慮時,你是咬指甲派,還是拔頭髮派?艾兒莎跟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和社會新鮮人談他們的職場壓力,發現一個驚訝但也算普遍的事:面對壓力時,有些人會不由自主地咬指甲或抓頭髮,甚至拔頭髮,這好像能讓他們的壓力比較舒緩,心情也比較爽快。面對職場和生
    Thumbnail
    avatar
    艾兒莎
    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