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樣是剛出社會的階段,因為在電腦賣場有累積了幾年的電腦硬體知識,以及一些軟體的應用,結束了前一個在小電腦公司當業務的經歷後,過了一陣子我便又面試到一間大賣場資訊管理人員的工作,雖然是份約聘的工作(時薪人員),而且我也沒有這類型的工作經驗,但主管很肯給我機會,於是在錄取之後幾天,我就正式去上班了。
想不到第一天上班我就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因為經過主管的介紹(主管其實是另一個部門的,只是因為資管沒有人,就先代理),這間大賣場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只要是跟電腦相關的軟、硬體,未來都是要由我管理,即使我是有很強的硬體知識和銷售知識,但一整天確認下來,整體上還是約有60~70%以上屬於陌生且需要重新學習的內容。而且在大賣場各個單位確認電腦設備時,接觸到的員工們大部份都是處在很忙碌地狀態,稍微對談一下都充滿著極為負面的口氣,好像多講幾句就會影響工作,拖到他們的下班時間。

是的,這裏間大賣場當年還是外商管理,但整間從上到下的工作人員,都是台式管理,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尤其是我聽到他們的正職人員,幾乎都是在超時上班,事情沒做完就不能下班,這還是平常日而已,若是遇到年度盤點那種重要日子,熬夜待在公司到隔天的狀況都是時有所見。
這和我在先前的電腦賣場的工作氛圍就差異很大了,我原先的電腦賣場平時和假日雖𫆘有時忙碌,但可不會忙到這種到充滿著焦慮感的狀態,即使在年度大盤點的時候,也頂多做到晚上11~12左右,很少會搞到隔天還弄不完。
在上班的二、三天之間,我也觀察到了主管總是最後才下班,應該是說我下班時間是七點,我大約留到了七點半多,準備回家時,這位主管仍然是處在忙碌的狀態,從他工作的情形,我幾乎是預見了自己未來的樣子。

見到這裏上班的人大部份都是事情做不完,然後充滿著焦慮與不安的神情,也有些現場的主管,甚至跟我說“這裏很操耶!你竟然敢來這裏上班…“,聽到這番話的我,內心其實是有點不舒服,畢竟那時我出社會工作已經四、五年了,這麼令人感到負面情緒的場面,幾乎是每天都在上演。
加上這裏的工時很特別,記得那時應該是早上九點上班,然後中午十二點休息到下午二點,然後再上到晚上七點。因為中午休息時間太長了,我那幾天都是開車回家,上一天班我要開二趟往返,和之前的電腦的大賣場工作,只要騎機車不到十分鐘就到公司,中間休息時間也沒拉那麼長,這樣的反差實在太大,幾天下來總覺得不大習慣。
所以在之後幾天,雖然工作也大致開始掌握,但心裏總是不斷地在衡量,問自己是否喜歡這份工作?那時最後決定離開這份工作,我認為現場主管的那些話刺激到我了,都已經當到主管的人,不是講出讓員工安心的話語,而是相當負面、不安,相當強調他們經常要沒日沒夜地工作,諸如此類的情緒也感染到我。

我之所以剛出社會都是在服務業工作,是因為我覺得服務業的工作在掌握了工作內容之後,我是可以感到一些愉裕的時段,也就是說有忙碌也有輕鬆的時候,不會時時刻刻處於工作做不完的狀態,在這份工作我沒有一天感到輕鬆,反而壓力是逐日地上升,這是以前都沒碰到過的事情。
於是我做了一個星期之後,就跟主管提了離職,而主管也似乎是了解我的想法,也沒特別跟我約談離職的原因,就讓我辦理了離職的流程。
幾年後我依然對這個工作經歷印象深刻,畢竟那是一份難得的機會,我得到了這份工作,但我卻選擇了離開。
不過即使讓現在的我回到當年,我認為我至少會做滿一個月,但還是會很快地離開這份工作,畢竟這種職場直到現在我都還沒碰到第二個,所以再面對一次的話我依然不會留戀。
除了上述那些不愉快的經歷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工作是我年輕時,在花蓮工作少數符合勞基法的公司,即使我才工作了一個星期,這間公司仍然有幫我保了勞健保、有上班的天數都有給薪。
這篇就是這次的短暫的工作經歷,分享給各位朋友,人生總是不會一帆風順,在轉職的過程總是起起伏伏,在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前,總是會面臨這樣的考驗,不知大家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