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卡司堅強:Anne Hathaway、Andrew Scott、Dev Patel
導演
John Carney 代表作就是三部超強音樂愛情電影《once》、《Begin Again》、《Sing Street》
第一季總共有8集,每1集約20-30分鐘,不同的故事穿梭在紐約市,像是聖誕節前夕會上映的美國電影,不同的角色講述著不同的愛,但一定會是溫暖的結局,不管最終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你總會在故事最終豁然開朗。
8個故事中,我最喜歡3個故事。
不是愛情故事:When the Doorman Is Your Main Man.
第一個門房的故事,隨著劇情的發展讓我一直很擔心,該不會女主要跟門房在一起!?沒有歧視的意味,只是覺得如果故事這樣下去會很俗套跟無聊,一種可想而知的劇情,如果門房陪女主去醫院也是很不切實際的劇情。
因為這個故事都沒有發生上面的事情,以一種溫馨一路相伴的節奏發展下去,所以我很喜歡。
女主帶男朋友去看門房比帶男朋友去看爸爸還緊張,可想而知門房對女主是多麼重要的存在。
當你在做一些你覺得人生很重要的決定時,誰陪在你身邊?即使不能指點迷津也提供你不同的想法。而你,願意跟那個人述說或討論的同時,也顯得那個人的重要性了。 能夠擁有像是門房這樣比家人更close的存在的人,真的很棒。
我還想知道,如果你是女主,你會生下小孩嗎?
如果是現在的我,我會。
接受自己:Take Me as I Am, Whoever I Am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躁鬱症」,但你了解嗎?
我原本以為「躁鬱症」是「憂鬱症」的相反,就是會很容易暴躁,但很顯然我的觀念是錯誤的,我忽略了「鬱」這個字。
「躁鬱症」的症狀就是像女主這樣抑郁和激情的心境交錯,不斷的交錯,讓你根本無法專心上課或上班。
有時候你會像女主這樣亢奮到不行,覺得世界美好的極致;有時候你會覺得世界末日到了,陷入無限憂鬱的螺旋中。
每當憂鬱襲來,女主就會窩進被窩中,不一定是在睡覺,但就是這樣一直窩著幾天幾夜。
女主沒有跟別人提過自己的狀況,也會擔心別人的異樣眼光,總在建立起關係前選擇切斷,在還沒有得到之前就切斷比較不會難過。
獨自承受,再這樣下去,女主很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這條路。
在這短短的30分鐘左右的故事中,有兩個令人動人的片段。
第一個是女主的掙扎與對自身的厭惡
當女主滿懷期待、盛裝打扮準備迎接最棒的晚餐時,憂鬱來襲,而她所期待的男人就在門口,但她一點力氣都沒有,坐在馬桶上開始哭泣,又跌到地上躺在地上無法自拔的大哭,情緒就是來的這麼突然,等她哭完後,男人已經離開,她痛恨自己創造的「沉默」,她說,像是一個忌妒的瘋子媽媽攔著青春期的女兒走下台階,然後把女兒鎖在樓上。
她關了電燈從浴室走到床上,想著 「他會留下來嗎?如果他知道的話?如果我那次在超市裡完全坦白『oh BTW,我有躁鬱症,我正在對付它,你也會嗎?』他會趕緊跑走,還是站在冷凍食品區帶著禮貌地微笑說『okey-dokey 』?他可是個不想桃子上有傷痕的人,他該怎麼面對一個受傷的靈魂?Please come back, don't come back. Please come back, don't come back. Please come back.
please come back, don't come back.
然後,躺在這裡,眼看著一個完美甜蜜的人走出我的這扇門,有聲音告訴我該停止了,不是這個疾病,這個病永遠無法停止,而是不要再讓別人猜測我了,要透露給他們一些線索,肯定會有接受我本來的樣子,會有人接受你體內存在兩個靈魂,你不能只對別人展示一部分,那是好萊塢,那是吉爾達,那很美麗卻也很短暫。」
第二個是女主與女上司的坦白,非常感人。
她說像是一隻大象從她的胸口踩出了一隻腳一樣。
透過這部戲,我更了解了「躁鬱症」,不管是什麼樣的精神疾病,我們都應該要拒絕精神疾病污名化,撕去社會上異樣眼光的標籤。
當你了解一個疾病,你就不用感到害怕,不管是你有或是你周遭的親朋好友有了這樣的狀況,我們都應該正視而不是歧視。
不在乎麵包只在乎愛:Hers Was A World of One
女主是一個可以在自我介紹時把「無家可歸」說得理直氣壯跟淡如水的女生。
顛沛流離的生活曾經是我的嚮往,年輕時的嚮往,尤其看了《
只是孩子 》這本書後,更羨慕Patti Smith 在書中提及的過往生活。那些生活,成就了現在的她。
而我之所以想要這樣的生活,不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有豐富故事的人?有信手拈來讓人覺得很厲害的人生經歷,那曾經是我嚮往。
像女主一樣,世界各地旅遊,居無定所,四處流浪,既自由又沒負擔。如果哪天世界末日了,她應該會是最後一批死亡的人類。而像我這樣的都市雞(飼料雞),就會是在第一批死亡的人。
2019年開始斷捨離後,減少對物質的執念,提升對生活的講究,增加些許的儀式感。即使降低了物慾,即使我曾經睡在地上過(18年的國際志工經歷),也不代表我可以活得像女主這般自由自在。
像女主這樣,代表著切斷與人之間的關係嗎?
我覺得不全然是。
因為她流浪世界各地,反而讓她更容易親近,她也很願意親近人群。
即使她覺得世界很爛、資本主義很爛、川普很爛,但,女主的行為總是透露著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希望。
或許,這也是她持續旅行下去的原因。
我們總會看見人善良的一面,即使我們多麼醜陋不堪。
整部戲中吵架的畫面很精采,吵架後的和好對話也很精彩。
被別人戳破的表面,因為顯露出真實而感到丟臉轉生氣,互罵彼此為「虛偽者」,卻在和好的對話中接受了對方的批評,坦承自己的害怕與不安,那個畫面太過現實,雖然他們輕聲細語輕描淡寫,但我知道他們都在自己的內心對自己說吶喊著「那就是我,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們總要看清一些事情,尤其是看清自己,然後,接受自己。
生產完後,男主坐在女主的病床旁,真心地詢問女主是否真的願意把小孩給他們領養?經歷剛剛的生產過程,他深刻地感受到女主的偉大,如果女主想要改變主意他是可以理解的。
當你很想要小孩時,你歷經了10月的等待以及最後2個月的相處終於等到小孩了,你有可能說出這樣的話嗎?
這畫面真的太過美好跟溫馨了!
那是愛。
有時候,愛在我們不知不覺的時候萌芽,在這個時刻開花結果,讓我們見證人類最美好的一面。
男主問出那句話時,我真的很感動,因為我有感受到男主的真心。
這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故事。
裡面充滿了歧視及刻板印象,一對同性戀伴侶領養小孩的故事,包含了對同性戀、流浪漢的歧視,但,這三個人用一個故事傳達了所有的政治正確。
我不想放大他們如此正確的三觀,我應該要視為理所當然,我應該要覺得本來就應該要這樣想,只是,很多人都不是這樣看待這些人跟這些事情。
過年前,朋友正在準備提離職,那時的我,跟他說「不管如何,未來會是美好的,令人期待的」。
我是這樣相信的。
世界再怎麼亂、人類再怎麼骯髒,我都是這樣相信的。
雖然我只選出了三個最喜歡的故事,但不代表其他五個故事不怎麼樣,其實我也挺喜歡其他故事,準備離婚的夫妻、重修舊好的情侶、複雜的父女戀(?)、搭訕後上醫院的陌生人、以及最後對我而言超級新鮮的白髮戀情,老實說八個故事都值得一看!
尤其最後使用一鏡到底的方式讓所有故事的人物大集合,真的好city啊!紐約,就是這般迷人,即使下著雨,亦是如此。
故事繼續,平行時空中,你選擇什麼樣的未來呢?
導演John Carney is awe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