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完美取向的愛情

2021/03/2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有一個住在愛爾蘭鄉下的女孩,從小就喜歡住在隔壁農場的男孩,那男孩有點呆,直到30多歲了,仍是無法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處男,女孩子雖然看似不傻,但是有點怪,例如她無法自拔地喜愛著無法回應她感情的隔壁男孩,直到30多歲了,爸媽紛紛離世,身為獨生女的她被留在家族傳承的農場裡,面臨了接下來該何去何從的大哉問。
以上故事是電影「真愛鄰距離」的前段劇情。最近電影、影集的主角紛紛從「正常人」的範圍出走,開始描繪「精神狀況在正常範圍以外」的人,例如韓國的「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台灣的「怪胎」,還有這部「真愛鄰距離」等等,男女主角都是怪胎,有某種精神上的問題,不再走以往愛情片中「男女主角性格與外表很有魅力」的傳統設定。
其實這也暴露了人心的趨向,與其看模範人類談美麗而遙不可及的戀愛,不如看比較貼近於現實生活中男女的平凡愛。現實生活中,怪胎與精神出狀況的人難道愈來愈多了嗎?但也有可能,當有更多的人類脫貧、無須再為溫飽而從早忙到晚後,下一個迎面而來的問題是:我是為什麼而活?
這個問題可能會讓人陷入不安,無法享受眼前足以溫飽的生活情境。就如「真愛鄰距離」中所描繪的,男女主角的爸媽紛紛過世了,這讓兩個都繼承了農場的獨生子女陷入迷惘與紊亂中,一方面是因為孤獨,一方面是爸媽走後生活中釋放出的大量留白:如果他們無法建造自己的家庭,接下來將為什麼而活呢?畢竟經營一個農場,對從小在農場裡打滾長大的他們倆來說,早就是游刃有餘、不太費腦力的工作了。
正常與失常只有一線之隔?
開悟大師薩古魯說,正常人跟精神失常的人並非距離遙遠,而是只有一線之隔。我們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有時是對自己、有時是對別人,可能是大發雷霆、或是陷入極度的憂傷與悲痛、或是極大的恐懼中,這時就是「越線」了,正常人跟精神失常者的差別是,前者可以在情緒釋放後回來,後者沒辦法。但當正常人常常讓自己情緒失控、常常越線時,有一天,他會發現自己回不來了。
薩古魯的這段解釋,我深感認同,我年輕時曾因嚴重的慮病焦慮而導致身心症,其感受恰是如此:我越界了,我的想法導致自己生病。其實當下也有自覺:再繼續這樣想下去的話,就會讓自己無法回到「正常」、無法活下去。但當人已形成負面思惟的習慣時,這時要踩剎車,是相當費力的事。
還好當時的我很年輕,有足夠的生命能量,加上想要救自己的決心,花了2個月左右,我終於把越界的自己又喬回來,才得以繼續接下來的人生。
另一位開悟大師艾克哈特托勒則形容,人或多或少都是「精神失常者」,因為多數人都會在自己的腦中編造故事、自我對話,而且對這個故事與對話深信不疑。我們曾經意識到自己正不斷地喃喃自語嗎?
腦海中的故事在我們周遭形成了「結界」,關閉了我們的五感與意識的能力,讓我們更沉浸在「故事」裡無法自拔,而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如果情節嚴重到會干擾日常生活,就會被醫師診斷為罹患了精神疾病。
這些開悟大師如此訴說的目的,並非要讓大家慮病,擔心「哪一天憂鬱症會找上我」,這些說法的目的是要人們保持醒覺,對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有覺知」。現代人對於身體健康、養生、健身都很有感,許多人也身體力行地這樣操作。但對於心理健康,我們是否有付諸同樣的關注與努力呢?
似乎,多數人對心理健康的關注並不普遍,往往是到了憂鬱症的等級了,才意識到自己或家人心理健康出狀況。或者有人已經關注到心理健康很重要,但卻沒有採取有效的做法。其實,心理健康是比身體健康更需要耐力與決心的事,因為身體比心理要單純、聽話得多,心理更難降伏、更為狡猾。一個人要扭轉從小到大(甚至是累世)形成的習氣並不容易,當我們發現自己陷入負面循環中,不改變想法、改變習性,改變作為,心理要回復健康狀態,幾乎不可能。
不拖延,創造抗憂鬱的正能量
當發現自己心理健康出狀況時,薩古魯跟托勒等開悟大師有他們的建議方法。不過現在我想推薦自己在章成老師課堂上學到的方法,我覺得這更適合一般人來執行。
章成老師指出,現代人得到憂鬱症的其中一個原因,跟拖延了太多事沒立即處理有關。小自家中的清潔打掃,大至重大的人生課題。
對照到我的生活裡,發現的確有道理。例如我看到浴室地板髒了,覺得礙眼,但又懶得立即清掃時,這時腦中浮現了「真懶」、「改天再做吧」的天人交戰,接下來可能會出現另一種受害情緒:「為何家裡想到要打掃的只有我一人?其他人不是也在用浴室嗎?」
如果我此時無法踩煞車,相關的腦內劇場會繼續演下去,產生的通常是負面的思維與情緒。單單是「覺得浴室髒又沒立即掃」就可能產生一堆情緒黑煙,如果生活裡遇到任何事都習慣「等一下再做」,那累積的暗黑有多高呢?久而久之就生病了。
但並非所有的精神問題都是「沒立即打掃」造成。台灣也有一部以精神出狀況者為男女主角的電影「怪胎」,男主角可是很勤快的隨時打掃,但他卻是病態的「強迫症」。
人會拖延的不只是打掃、做飯、洗衣、買菜、工作這類事情,也有人是很勤快地面對生活,但對自己的情緒問題、人生課題、有毒關係,拖延不管、拒絕面對。但是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感受並不會消失,它們沉積到意識深層,等到有一天因緣成熟,這片烏雲自意識底層大舉浮出時,已經累積得相當巨大、看似結構紮實,這時可能就會被診斷為「хх症」,不是自己有辦法處理得了的,要調整回來得花費更多精力與時間。
章成老師的建議是,人永遠要對自己的心靈狀態保持「有覺」,發現有不舒服、難解的問題時,須認真看待,好好處理。不知道如何處理就要去學習「善知識」,學會看事情的新角度、處理事情的新態度跟新方式。因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累積的是正能量、對自己的正面價值感,這可以抵消問題帶給我們的負面感受。當這樣的行為模式建立起來,就像常常養生、健身、做健康檢查一樣,「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的好習慣能讓心理保持健康。
所以當發現自己陷入低潮,不想動時,請嘗試「隨便動一動」,例如去澆一下花、刷個馬桶、打掃一下久沒清理的櫥櫃、冰箱等等。掃完時感受一下,剛剛那不想動、烏雲罩頂的負面感覺,是否淡化了許多?如果是本來就有潔癖、打掃強迫症的人,這時或許可出門走一走,遠離「家中一定要保持清潔」的執念。
Ps.憂鬱症是個成因複雜的疾病,以上說的情境與解方僅供參考,未必適用所有患者。
有時,需等待天意
「真愛鄰距離」中有個蠻有啟發性的情節。男主角安東尼因從小過度木訥,讓爸爸認為他一輩子都不可能結婚,無法成家,就不能把農場經營好,或是導致這個農場未來沒有傳人,因此動念把農場賣給在紐約工作的多金姪子。
女主角蘿絲瑪莉跟媽媽都反對鄰居老伯的這項決定!當眾人都不看好安東尼、覺得他頭腦有問題時,只有蘿絲瑪莉了解安東尼~~他是為農場而生的人,就像農場土地裡生根的大樹,這也是安東尼之所以吸引蘿絲瑪莉的原因,他們也許對農場生活有時感覺厭倦、想要逃離,但農場是他們的「天命」,他們也是唯一適合彼此的人,這點蘿絲瑪莉早就明白了,而安東尼卻被奇怪的邏輯卡住,遲遲無法回應蘿絲瑪莉的愛,看得觀眾好不著急。
其實安東尼會這麼呆與麻木,並非自己獨創,而是繼承自老爸,這也是老爸曾堅持要把農場賣給姪子的原因,他自認為很了解兒子。姪子雖是紐約客,但看起來靈活多了,把農場交給精明的、一定會成家的姪子,似乎比交給呆頭鵝、應該會光棍一輩子的兒子,要更有發展。
但是後來,老爸終於「聽到上帝的旨意」,打消了賣農場的念頭,決定將農場留給兒子。他想起自己,也曾跟兒子一樣呆、缺乏感受力,對妻子毫無感覺。是在某個「天啟」的時刻,他原本遲鈍麻木的感受力,突然全部「甦醒」了,他就像個突然意識到自己是「活著」的人一樣,驚喜地環顧自己的農場、自己的家、自己的太太……,他不能因為擔心農場被搞砸,而剝奪兒子接受「天啟」、與羅絲瑪莉共結連理的機會。
老爸後來安然過世,在他過世前,兒子始終是那個老樣子,看不出來有改變的可能。但是爸爸把對農場未來的擔憂留給自己。是的,這是為人父母該為成年孩子做的事,把人性裡的陰影留給自己消化與代謝,把最大的可能性與留白畫面交給孩子,相信他們,最終會實現自己命運的最佳版本。
最後,安東尼有沒有辜負老爸的期望呢?這邊就不暴雷了,有興趣的人,可以來觀賞這一部有點怪、但又洋溢著清新自然風格的愛情小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異能少年系列》作者經營的專題,會在這裡把系列小說中無法細寫的情節與人物設定補強。想要更了解這套東方奇幻少年文學的世界觀嗎?來這個專題找到想要的拼圖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