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與分析:《孫子三論》

2007/12/31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選擇孫子三論加以評析,某方面來說是有點討打,畢竟鈕先鍾教授在國內地位崇高,至少在他過世前,國際關係學派以及偏政治輕戰略之三流學者,還不敢大剌剌的公然打壓戰略學界,但鈕先鍾教授人剛走沒幾年,國內戰略學界幾無生路可言,或是被壓縮到純軍事研究層次上,鮮少敢對政治事物與國際關係發表見解,這真的是鈕先鍾教授當年投身戰略所能想到?筆者不得而知。僅對孫子三論作個人簡評與分析。
========
孫子三論,雖然鈕先鍾教授強調其「新論」的重要,但從其研究方法上已經可以看出,他始終都沒有踏入所嚮往的哲學層次,甚至連藝術層次都只是略微踏入,這原因實不難理解,畢竟中國近代戰亂頻繁,知識份子地位江河日下,為求生存先是與日本殊死戰鬥數年,其後國共內戰多年,中國更陷入共產教條荼毒,知識份子先後凋零無幾,台灣略微好些,但仍然受制國民黨之思想要求。當一個人心靈陷入封閉與壓制,是不可能產出偉大的著作的,鈕先鍾教授的著作,從早先的翻譯書籍開始,到後期開始撰寫對孫子的評論以及戰略思想史,可以看出他逐步脫離歷史研究以及科學研究的層次,已經開始踏入藝術階段,但很可惜的這時候鈕先鍾教授已經老了,過不了幾年後就過世,留下國內戰略學界無限遺憾。倘若鈕先鍾教授已然進入哲學領域,並留有精深思想可供後人學習,那麼國內當不至於今天毫無「中心思想」的窘境。
筆者這麼說算是批判國內各學派,自然有被人鞭的心理準備,但這些是後話,以下將對孫子三論加以簡評。
孫子三論分為三大部分,若以現在的論文撰寫來看,則可以大致上說第一篇「原論」是論文的「文獻回顧」部分,雖然共計十三篇逐篇解釋,但這是他個人對孫子十三篇的基本看法,相當於我們寫論文的導論,意即「為何要寫這一篇論文」。其次的「校論」算是一種比較研究,可以用論文的「研究過程」來比擬,大量的各式學說加以比較,求同存異的研究方法,並以一個貫通的想法作比較基礎。最後是「新論」部分,用個人的思想作一個總結,就如同論文中的結論,簡短但重要。這些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鈕先鍾教授已經在他所言四個領域中,踏穩了科學研究的領域,其「新論」已經有藝術層次的水準。
但不可避免的,孫子三論的問題還是很多,其一為老調重談,多半的孫子評析以及諸子比較,東西方戰略比較,多半都是他曾經說過的東西,嚴格說只有細節的差異而沒有整體的變動,換言之他對於諸子百家以及西方戰略學者的看法,已經定型並難以改變,這是多半學者有的通病,不需要多加苛責,但讀者必需要留意,以免陷入相同的問題,用鈕先鍾的思想評判當成自己的思想評判,這比你從未看過這些書還要糟糕。
其二是過度推崇孫子,鈕先鍾教授雖然不斷提出,他是想要破除誤解孫子以及過度推崇孫子才寫這本書,但從他最早的譯著可以看出,鈕先鍾教授無時不流露出推崇孫子備致的態度。從評論戰爭論中,論斷孫子的思想較為廣泛,以及薄富爾的推薦中,又提到孫子早了兩千五百年這些話,都在在反映出鈕先鍾教授其實比任何人都還要推崇孫子,這會不會對其研究造成影響?這當然會,但從其時代背景來看,他個人經歷過中國最黑暗的年代,也逐漸看到中國的復甦與強大,那種潛藏心中的民族意識難道不會有所激動?近年來筆者常常聽到有人以此作為鈕先鍾教授之著作「有用」與「無用」的判斷,那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
大抵上國人多半推崇鈕先鍾教授,而對岸則詆毀者眾,這正如同富勒將軍曾經在戰爭指導中強力批判馬克斯一樣,中國今天有多少人會「推崇」富勒?至少表面上來說,筆者看到的都是一個樣,罵的人比較多。鈕先鍾教授對共產主義絕無好感,雖然沒有明確的宣示,但字裡行間常常提到其共產之誤,更可從其推薦的戰略家以及推崇的思想著作中,可以看出鈕先鍾教授對那種唯物史觀沒一點好話。
其三是分析方法前後落差頗大,這點很難看出來,大抵上從鈕先鍾教授的書作入門的,久而久之就對其研究方法習以為常,很難看出其個人觀點滲入研究方法的問題。這問題又跟他個人背景有關,一個親身經歷中國的衰敗的人,一心只想重見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學者,鈕先鍾教授也犯了他口中的「聖人之過」,他在薄富爾的書籍中就指出,薄富爾常常流露法國民族意識,而這正是難免的過失,但無損其研究價值。換言之,鈕先鍾教授的著作中,常常不自覺的用孫子作為評量西方戰略學者的標準,誠然孫子是古今世上排行第一的戰略家,但用另一個角度來說,那就是拿孫子評斷就是一種不公平,鈕先鍾教授先說西方戰略思想跟東方正好顛倒,西方的思想是越到現代越輝煌,東方思想則輝煌時代已經遠去,那麼後來補上「薄富爾的思想與孫子互相輝映,但前者卻晚了前者兩千五百年」這句話用意何在?筆者無意冒犯,但這跟動輒以「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遭受......所以我們應該要怎樣那樣」的中國腐儒,本質上實在差異不大。但鈕先鍾教授是一流的學者,一流的學者有意識型態歸有,但不會輕易將意識型態帶入研究中做為結論。
但不可否認,鈕先鍾教授在原論中引伸解釋了孫子很遠,在先秦諸子中的解釋也很多,但西方戰略學者的解釋就相對沒那麼多,但又要加以跟孫子比較?這當然會有落差。這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當你要拿孫子作一個比較的基準時,那麼這種比較研究的「深入」性質需要多強?若是要只照字面上作解釋以及簡單的擴張解釋,那麼鈕先鍾教授得出的許多結論就會變的無根據,因為他就是作了相當大的延伸解釋才得出其比較基礎,例如第五章「勢篇」中,就提到許多名詞界定,還用了修辭學解釋了治眾如治寡等說法,更進一步得出一個概念,他認為勢篇改成「奇正」篇較合邏輯,但鈕先鍾教授若能對其「分段」有所詳細分解,就可能不會產生這種說法。這邊先略提一下,鈕先鍾教授把孫子分成四段,第一至三篇為大戰略,第四至六篇為將道精華屬第二段,七至十二篇為層次低的戰術後勤問題,最後第四段為十三篇用間。這種分段法好處是易於分析,但缺點是過於武斷,就如上面所提,將勢改成奇正篇較為合乎邏輯?這會是因為鈕先鍾教授先設定了第二篇屬於將道、野戰戰略層次才有的結論?若把治眾如治寡、鬥眾如鬥寡,照他本人的解釋為管理、指管通信,那麼為何認為奇正這種算「兵之運用」概念當作本篇中心?難道「勢」不可作一種形勢解,判斷勢篇也屬一種大戰略的一環?
有對孫子研究的人,一定會對這段筆者見解有所疑問,這邊補充說明,孫子十三篇中,若用字面解釋,那麼鈕先鍾教授的分類最優,筆者認為這殆無疑問。但要延伸解釋其思想要義,那筆者會認為這不能分段解釋,分段解釋會產生極嚴重的誤解,筆者認為要用「光譜」的概念解釋,大戰略層次的概念從始計篇開始最重,然後逐篇遞減,直到軍爭、九變篇就幾乎不存在,相反的野戰戰略上則是始計篇最弱,然後依序地增到「虛實」篇最強,然後到地形篇結尾,戰術後勤等較低層次的運用則是在九地篇進入最高潮,而火攻、用間篇就是全文收尾與首尾呼應處,可以說是一種與始計篇一同「貫穿」全書的思想概念。鈕先鍾教授的分析與判斷,並不能說全篇錯誤,但是由於不能將解釋範圍限定,這造成了他個人解釋的空間過大的問題,也就是筆者不斷強調,沒有一定基礎的人看孫子三論,很容易變成忠實鈕先鍾信徒的道理。
為何說字面解釋最優,又說後面會產生無窮盡的問題?這可以從先秦諸子的分析看出,鈕先鍾教授對於中國戰略思想的研究還是要較西方為深入一些,這跟背景有關而無關個人意願。從儒、墨、道、法四子的比較上,可以看出鈕先鍾教授的分析,很著重於兩部分,其一是時代背景的考量,其二為重視戰略的程度與否,時代背景的考量可以說是他對先秦諸子的戰略比較中最好的一部份,國內不少學者只知道拿字面意思與片面歷史判斷,就斷定古人「有無」某種想法,這不僅是斷章取義,更會造成後人無窮的誤解。但重視戰略的比較就相形下有所問題,但他本人也有意識到這問題,因為儒家強調的是為政之道,孔孟都周遊列國希望見用,孫子比較像是拿著作的書籍自我推薦於吳王,當然不敢說太多政治上的意見,省得惹人猜忌招致殺身之禍。這也是比較戰略思想的重視程度,為何會很零碎的主因。先秦兵書的比較,以吳子為先,尉繚、六韜其後,比較研究上沒有問題,這也是孫子可以一同比較,而不會有太大落差的關鍵,鈕先鍾教授作了一個很精深又簡單的說明,春秋戰國時代,貴族都是文武兼備,所以孔子不可能不知兵,而戰國後期兵書氾濫,從韓非所說「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也可以判斷這時法家之說少言兵也是必然。
西方戰略家比較僅止於四人,克勞塞維茲、約米尼、李德哈特與薄富爾上,基本上的比較沒有問題,但有一點讀者要注意,時至近代已經有印刷技術的出現,他們的著作一被接受就廣為流傳,相反的也代表要追尋他們個人的心靈歷程也就簡單很多,這也是夠成判斷其思想基礎的關鍵。例如克勞塞維茲跟約米尼相對,一方德高望重另一方抑鬱而終,克氏都站在失敗的那一方,約氏則始終都是勝利者那一方,也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瞭解到,為何他們一人研究「什麼是戰爭」,另一人研究「怎麼打贏戰爭」。李德哈特則在一戰戰場上身負重傷,對那種不顧前線兵士生命,只知狂轟猛打濫用人命的高級將領深惡痛絕,會認為間接路線是制勝不二法門,這也是跟他個人背景有絕大關連。薄富爾一戰後在戰勝的法國中成長,接受到的都是勝利的必然,但二戰法國淪陷之快,對他的打擊不可謂不大,戰後美蘇超強核子對峙,大規模戰爭不可能出現,法國又屢在越南、阿爾及利亞鎩羽而歸,在這種悲劇的環境下又不得重用,不然也不會跟戴高樂不合而退伍去,眼見西方屢屢落後蘇聯的思想,間接戰略的運用,以及重視未來發展的傾向,這也是可以被我們所理解的。但東方呢?
孫子其人其事至今仍未有絕對定論,吳子則只知其見用魏王,最後在楚國被殺,其他兵書則多有偽作與假托先人之名,先秦諸子中墨子思想始終為得實踐,孔子也未能見用諸侯,但其廣收學生,其學生將其發揚光大於後千年,多少可慰其先師之靈,道家之說在今日則淪為神怪妖術,法家韓非李斯則多下場悲慘,這些又能說明什麼?說明什麼呢?這說明了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像瞭解西方戰略學者一樣,對他們的生平事蹟有相同的瞭解,換言之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先秦諸人到底在想什麼,我們只能從生活環境、歷史背景以及史書記載中片段的瞭解。若是如此,那麼鈕先鍾教授對這些中國古代戰略家的判斷,難道不會過度延伸解釋?這不僅僅是他個人問題,事實上近年來由於中國崛起,不管是台灣還是中國,都有這種過度推崇古人的傾向,好像不加以證明中國或是東方的智慧領先西方數千年,就不足以證明自己現在的成功一樣。鈕先鍾教授已經是當中最優秀的一人,雖然推崇先人但絕不盲從,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解釋與推敲,所有的延伸解釋都僅止於某種範圍。但即便如此,這仍然會對其比較研究孫子與西方戰略學家產生影響,讀者閱讀的時候千萬要記住,由於我們瞭解西方戰略家比瞭解東方先秦戰略家要深入的多,所以一定是西方戰略家的定論比較多,東方戰略學說的「判斷與推測」較重,不能理解這點,就不能釐清為何鈕先鍾教授的比較研究,在第一部份原論與第二部分校論,為何存有這種比較上的落差存在。
最後是對其新論有所簡評,坦白說筆者還沒那程度去批判,也不敢這麼做,但作為知識份子必須把一些觀念說清楚。鈕先鍾教授把孫子的哲學概念,用他說過的話來概括,也就是戰略等於「未來學」加上「行動學」,這是他對孫子的判斷,但誠如他本人所說,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正如孫子與克勞塞維茲都是用「二元論」來解釋一樣,因為天有日月、人有男女,這種自然上的二元論本就存在,只是後來有人加以「二元論」的名詞。那麼鈕先鍾教授是否也可以把西方戰略各家比照辦理,認為他們的思想都具有行動與未來傾向,而不獨是薄富爾有未來感而已?因為太陽下沒新鮮事,這些西方戰略哲人也一定具有未來感,也一定有行動學的概念存在。若非如此,約米尼跟富勒何以如此重視技術發展,李德哈特又何以強烈提出不能忘記戰爭是為了獲取和平,又為何富勒強力推行裝甲部隊,但這概念卻被古德林拿去運用?若讀者對歷史有所深入認知,則一定可以對這些狀況有所解釋。鈕先鍾教授一樣犯了聖人之過,但這無損其地位,只是讀者必須謹記在心。
至於孫子四求則是老話,他個人在其他的譯著以及著書中,都不斷的提到孫子注重的事情,這一章實無太多嶄新的想法。而後面將孫子延伸到未來戰爭,以及企管上的延伸運用,筆者不免要有所感嘆,這究竟是在「論孫子」還是在「以孫子論」?孫子在商場的運用,以及在資訊戰爭中的運用,只能說明孫子十三篇實在是很「意簡言該」,可以延伸解釋的範圍太廣,這更加證明孫子的偉大,實在是因為他能在兩千多年前就說了這些話,這些話都已進入哲學層次,進入哲學層次就代表這不僅存於某一範圍,而是人類的心靈與行為都可適用。鈕先鍾教授的這兩段新論,真的是具有新論之意,還是純粹因為新時代的進步太快,使他成為另一個約米尼?筆者不敢推敲,但這種可能性多少存在。
最後是其對孫子缺失的評論,大體上分為幾項,軍事跟政治的解釋闕如,大戰略與經濟關係的解釋不夠,只知治療疾病不知養身保健,以及不強調面對失敗,不重道義而重利益,並且未來趨向較為薄弱。這也是筆者對這本孫子三論沒有從一而終標準的批判原因。軍事與政治的解釋,大戰略與經濟的關係,鈕先鍾教授本人也說,因為孫子十三篇算是獻給吳王的自我推薦函,那麼孫子的目的是要吳王相信眼前這個「齊人」可以用,這時候講太多政治的東西,場面可能會蠻難看的,說不定推出斬首都可能,所以這與其說是孫子缺失,不如說是立書背景的問題。倘若如此,則鈕先鍾教授對孫子的延伸解釋似乎就有過度之嫌,這是第一項。只知治療疾病不知養身保健,這是書中引明末清初唐甄之言,意思是孫子講了很多怎麼打仗、怎麼打勝仗、打仗的得失等等,就是沒說怎麼樣富國強兵,這批判大體上正確,孫子不強調面對失敗,這也是正確的批判,但這是中國文人通病,直至今日國人仍然沒有一種「失敗學」,所有的書籍都在教你怎樣成功,至於怎樣避免失敗的書就更少,面對失敗的書簡直是鳳毛麟角,這是文化背景的關係,而這也是孫子十三篇的問題,因這是自我推薦函啊,你去面試的時候直接了當告訴老闆,「我來告訴你怎樣面對失敗,公司可以怎樣不倒閉...」,讀者有興趣下次面試的時候這樣說說看,所以這種評斷也有失公允。不重道義而重利益,這是現代戰略的根本,鈕先鍾教授雖然不斷的提出戰略要精於計算,而且不能婦人之仁,但很顯然的他對於那種儒家思想的嚮往,多多少少還存在於他的心中,這就跟我們從小到大念了那麼多年公民、生活倫理一樣,雖然實際作的都是很重現實利益的事情,但至少嘴巴上都講仁義道德。而且最後說未來趨向薄弱,這若是鈕先鍾教授的想法,那麼之前附加的「薄富爾的思想與孫子互相輝映,但前者卻晚了前者兩千五百年」這段話作何解?
筆者還是必須說,批判這本書與作者的思想,不代表筆者比較高明,只是身為戰略研究者,心靈上跟鈕先鍾教授亦然,太陽底下沒有盡善盡美的事情,今天我們走在二十一世紀的道路上,一昧崇古真的是好事?誠如富勒將軍所云,這也是本書中引用的話,若不能從歷史中得到教訓面對未來,那麼歷史不過就是一幕幕血腥的傳奇故事。筆者至此要停筆了(停手打字才對),鈕先鍾教授的孫子三論,筆者給予的評價仍然很高,因為國內能作此比較分析者實在沒幾個,可以做到這種程度分析的人更少,餘者若非過度推崇孫子到難分難捨,就是棄之不顧故意忽略,這都是不健康的作法,鈕先鍾教授的評論直至今日仍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讀者萬不可忘記,我們研讀這些大師著作,不僅僅是學習,更要學習其思想,還要學習批判,更加要學習批判其思想,這是為了我們昇華自己的思想,以期超越前人,達到更盡善盡美的境界。
筆者要說的很簡單,徒弟一定比師傅聰明,學生也要懂得比老師多,不然人類文明怎麼可能進步,如果人類是越活越回去,那今天我們應該連石斧都作不出來,早早滅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