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度向中國傾斜的利弊」座談會 - 與會感想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這場座談會的標題,一看就知道很「獨」,再加上新世紀文教基金會的舉辦,基本上是可以預見座談會的狀況是怎樣,故筆者也無太多期待,比較讓人意料的是,辜寬敏也參加了,坐在第一排,所以筆者在中場休息的時候看到中天幾家電視台來架攝影機,人就先閃了,讓老闆看到星期天跑去參加這種座談會,應該會被「幹橋」得很凶。
圖片來源: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80706/index.htm
筆者不意外,是因為座談會的與會者與標題,有興趣的可以參照這裡。基本上讓人有很多感想的,還是在於拿到那一本座談會資料,主要是與會者寫的一些文章。說實在話,內容大概可以預料的到,所以筆者後面只提一些有趣或是重要的東西。

1. 與會人士

筆者對這種座談會的興趣其實不大,但基於姜皇池、徐永明與王逸峰,還是去聽看看了,筆者卻發現到一個很大的問題。首先就是參與人士,幾乎一半以上都是白頭髮的伯父,看起來四十歲上下的人數就不到五分之一,看起來像學生的少之又少,讓筆者不禁認為這些人其實是報告人的學生,不得不去參加老師的座談會。再加上幾乎全程使用閩南語,讓人覺得這種座談會根本就達不到其宣傳的效果,不如不辦。
這其中有兩個問題。
第一,這種類型、議題的座談會根本就沒有年輕人參加,顯見這類議題對於年輕族群「毫無吸引力」。
第二,使用語言並非是官方的國語,雖然筆者聽的懂閩南語,但這仍然給人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好像這種場合全部都是特定族群才會參加的。
綜合以上幾點,可以得到與會人士的一個結論。年紀高、族群偏福佬,而且有很濃厚的先入為主偏見。

2. 議題內容

議題的內容光從標題雖可知道各大概,但沒拿到座談會資料前,還是不知道各位報告人、與會者到底是基於什麼想法。筆者拿到這些資料後發現,其立論基礎多半圍繞在「中國不可信賴」上,在此大原則前提下內容自然乏善可陳,多半都是已知的資料,而且從各篇報告就可看出,各報告人所涉獵的知識範圍不夠,很多議題上都專業度不足,讓人感到很錯愕。雖說如此,仍然有不少觀點令人一振,值得探討。
這顯示出三個問題。
第一,軍事、國安方面,各講演人專業度不夠,引用的證據薄弱且無共通性,很難說服今日有大量資料可參考的年輕世代。
第二,論證基礎過於主觀,顯示與會者對於議題本身沒興趣,有興趣的是定義而非問題。
第三,專業程度夠深但不夠廣,廣則欠缺厚度,讓人常常不知其所謂。若這些與會者已經是台灣人的精英,那麼未來如何可想而知,令人不寒而慄。

3. 使人注目的觀點

以下幾點是筆者參考座談會資料整理的一些觀點,一些筆者認為值得多想想的觀點,或是相當不錯的切入角度。
1. 姜皇池教授:將近一百萬台商在中國,這些原本屬於台灣高消費能力者前進中國,使得台灣內需萎縮。

這個觀點的確有說服力,若以自由市場的精神來說,台商在中國消費,台灣本身也可以受惠是沒錯,但許多食衣住行的民生產業,是否因為大量台商在中國長住,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消費族群?這需要進一步研究,畢竟這種直接性的論證雖強力,但是否有間接性的影響其實對台灣本體有益,則沒有多以比較,無從得知。
2. 姜皇池教授:馬政府「兩岸高於外交理念」,自陷困境。

這個觀點很有力道,因為小馬哥現在看起來就是在幹這些事情,更別提一早起來就看到報紙標題寫著國統會復活,這其實隱含著一些基本的施政概念,其實是「定義」而非是「問題」。政府把兩岸交往的問題看成已經解釋的定義,這當然會得到不得不作的結論。
3. 王塗發教授:觀光局副局長宣稱的每年800億元觀光收益,等於522美元的每日消費額,比消費力最高的日本觀光客每日264美元還高兩倍。
這是一個真實議題,就算台灣自己人出去玩,要一天就消費掉一萬多元,實在不大可能,就算扣掉旅館費用,誰出門去會一天花個八千塊的?這等於是說,馬政府認為來台觀光的大陸客,全部都是豪門子弟,日擲千金的富有人家,而且都很笨,願意掏錢出來。
4. 徐永明教授:長期親中的建構。我們不會探討台灣對每日的經濟依賴,或是關注日本觀光客的數量,因為這些國家對牢牢控制台灣沒有這麼大的興趣。
這個議題,其實才是今天我們要不要研究經濟依靠中國的關鍵,不然以國民黨的邏輯,有錢賺當然要賺來說,依靠中國若可以賺大錢為何不賺?重點就在於中國對台灣的掌空,長期來說是要「統治」而不是「控制」,老美也許會想控制台灣成為乖乖的傀儡,但並不會、也不允許他們自己的軍隊、政府來接管台灣。
5. 王逸峰教授:台灣觀光業對中國觀光客的期待心理。應該是指週末與週間的旅客數目差異太大,希望利用中國觀光客來填補週間與週末的落差。

這個說法很有力,重點在於點出了觀光業的一些狀態,更重要的是他說明了觀光業這種作法一樣等於沒改善。其論點大致上是這樣,以中國觀光客平均十天的行程,一定會涵蓋到週末時段,台灣觀光業沒意外的話也會針對週末時段旅客的增加,來大幅增加其旅館、週邊設施,這到頭來又會變成老問題,週間又會填不滿。這說明的是,台灣觀光產業,看來都沒再做真正的成本收益管理。
6. 王逸峰教授:觀光市場的排擠效應。觀光商品的特色是「生產與消費不可分割」,可能產生排擠效應。
這其實就是在說,觀光產業的「生產鍊」很短,不管是觀光產品還是賣服務,基本上都是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沒有人會去住一家飯店,是老闆跟客人之間聯繫管道要「下單三天」的。以王教授提出的模型(Doxey,1975)來說,觀光客來台會有幾個階段,「陶醉→冷漠→厭煩→敵對」。這其實不難懂,只要看看台灣新開幕的遊樂設施,一開始的周邊小販態度親切,但過幾年再去一次,可能發現同樣的小販,但卻擺一副晚娘面孔給你看。這顯示出台灣觀光業的根本困境。
7. 彭百顯教授:觀光火車多軌運作。職司台灣全國觀光的交通部觀光局層級太低,專業人才不足,推對觀光無法全面動員。
8. 簡單的說,就是台灣根本就沒有觀光人才,事實上政府也不重視,就跟傳說的「海洋部」一樣,說的是一套,作的是一套。歸根究底還是教育問題,你會把你小孩送去補習、上大學,只是為了要他以後當觀光導遊?一般來說都希望變成工程師、醫師、律師,總之就是別當那種到處跑的。

4. 令人搖頭的觀點

1. 多數與會者教授:中國利用直航進行木馬屠城。
首先,要先反駁一下其中一位與會者的說法,他認為木馬屠城有前例可循,例如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就是被蘇聯用民航機載運的特種部隊給擺平的。還有阿富汗政府被蘇聯推翻後,另立傀儡政權。這些都是看來有道理,其實鬼扯一通的東西,首先就是布拉格之春,當初有多少捷克的官員、將領是親蘇的?這不過顯示兩個可能,第一是捷克的高層分裂,根本無力應對危機,以致於蘇聯部隊進駐抓人,指揮體系麻痺無法應付。第二,在當年冷戰的氛圍下,蘇聯特種部隊來抓人,意味著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大軍,很可能隨之壓境,在這種可能徹底亡國的危機下,西方各國又不願意為了捷克跟蘇聯大打出手,換做你是捷克將領,你會選擇把部隊開進機場,對蘇聯特種部隊掃射?然後組織軍隊反擊?這可是亡國大事啊,拿來比較台灣?簡直是不倫不類。更別提阿富汗當年還在部族內戰,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指揮體系,這又是一個老問題,就算你拿飛彈打下來蘇聯特種部隊的民航機好了,蘇聯會不會因此大怒,然後大軍開進大開殺戒?這可是後來真實發生的狀況,台灣可以相之比較?
這顯示台灣不少教授,尤其是親綠色彩,幾乎沒有專業的軍事人才,這不意外。軍事專業通常是軍方背景才會比較紮實,就以台灣軍隊的特性來說,多半都不親綠。要以學界的觀點,淡江戰研所絕大多數都是親藍,目前看的到比較有背景的不過就一個李文忠,還被罵個半死。這表示親綠色彩的學者,若不是本身對軍事專業極端欠缺概念,就是因為反對中國反對到發燒,根本不知道這些狀況的比較。
要問筆者,筆者擔心的不是民航機載運特種部隊的問題,筆者若是國防部長,了不起在機場附近建立連級的快速反應部隊就好,搞一些單兵對空飛彈(例如刺針)或是火箭彈(RPG)裝備,這就夠讓中國特種部隊吃盡苦頭。筆者擔心的是兩點,第一點是台灣政府的指揮體系因為這種突襲陷入紛亂,那麼有沒有可以快速接手的單位?例如龍潭陸總司令部可以在第一時間內調動所有可用的部隊,在重要據點上進行攔截、防守,並適時的保護重要首長?例如把桃園縣長請去司令部,防止台北指揮系統與政府高層全被斬首,國家需要暫時性的政治首長穩定民心?這點比較值得擔憂,因為看來這些民選首長對這種安全問題都很有自信。第二是有多少將領被中國收買了?打開歷史來看,共產黨搞滲透可是一流的,更別提現在中國經濟起飛後,有大把鈔票可以當誘餌。筆者擔心這的理由很簡單,只要看看九二一大震,動員令一下達,民間單位的配合度都很高,軍方可以說暫時接管了一時癱瘓的地方政府體系,那麼在發生這種木馬屠城事件時,民意代表還會像現在這麼囂張?那時候有槍的最大,軍方將領具有調動軍隊與開火的實權,若是將領已經被收買,那狀況比你民代被收買嚴重一百倍。
以上只是很「初步」簡單的分析,但這些與會者,顯然完全對此沒概念,或是不想要有概念,筆者坦言,這種作法不健康,對實際事情解決毫無助益。換個方式想,若開放中國直航台灣是趨勢,那麼你逆流反對,意義何在?先想想應對方法比較實際點。
2. 與會者教授:與中國交往使台灣產業邊陲化。
說難聽一點,台灣什麼時候不是邊陲了?以前台灣自以為代表大中國,做事有大國風範,現在小台灣上的親綠社團,還保留這種糨糊思維?台灣產業從來就沒「核心」過,我們一直都在邊陲,頂多是「半邊陲」,從沒有成為核心過,之後看來也很難成為核心。這關鍵因素在哪?
核心的特點是什麼?品牌不是重點,一流的品牌才是,不相信的話去看看電腦在歐美國家的市佔率,就知道台灣的電腦要成為一流品牌,才會具有國際競爭力。品質優良不是重點,獨步全球的品質才是,就好比台灣「螺絲」的品質世界一流,就算螺絲這種「卡小」沒幾毛錢,但要搶下世界市場談何容易,光便宜就好嗎?知識產業要行的通,就不能還在搞代工,產業轉型要成功,就不能只看眼前的蠅頭小利。
筆者必須很沈痛的說,台灣到現在為止,有多少產業真的做到「一流」?除了「巨大」的劉董很成功,益通光的吳董有眼光,La New還可以為了愛去搞棒球,其他的呢?管你傳統還是高科技,全部都在搞代工,說難聽一點,代工這種產業找高中生就可以作,不需要用到碩士生,那是徹徹底底的浪費。事實上,我們在這十幾年中,擁有歷年來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批人才,但我們在作這種產業規劃的時候,何時把「醫師、律師、工程師」這些台灣的「精英」納入考量?這很離譜嗎?
別以為醫師只能行醫,也別以為工程師只能懂技術,那都是「專制」思想,管理、行銷很多能力,都是需要聰明人去慢慢培養的,讓最聰明、最有創意的一批人去搞技術,其他人搞創意,這種顛倒的作法不出問題才有鬼。現在更糟糕的是,苦撐十年終於熬出頭的三十世代,你要他去接受這個世界已經改變,要接受二十世代比較有創造力的說法,根本就是「不可能」。但如果這是事實呢?別忘記彼得杜拉克這位管理大師,他自己都說他最好的理論是他四十幾歲創造出來的,後面全都是剩餘價值。一個人最精華的歲月就是二十、三十世代,許多得大獎的知名學者,都是在四十歲後開花結果,之後就逐漸失去其創新能力,我們現在的搞法,是讓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搞創意,想新玩意,然後讓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拼死拼活去實行,但偏偏那些「新玩意」基本上都不新,拼死拼活都不會有結果。
更慘的是,這些老闆會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成這些「草莓族」辦事能力不佳。
3. 與會者教授:台灣觀光業只是欠缺管理。
老實說,台灣的觀光根本就不行,不行的原因不僅僅是先天不良,還有後天失調,但與會者的論點似乎只注意後天失調而已。已去過中國觀光的人來說,問問他們「風景壯麗」的話,台灣大概沒有什麼可以比的,除了太魯閣、中橫公路這種真的是鬼斧神工的奇景,到底還有什麼可以比的?
比景色壯闊,太魯閣不如美國大峽谷;比休閒風情;墾丁遠不及巴里島;要比遊樂設施,也沒有迪士尼樂園等級;比人造奇景,台北一零一能比艾菲爾鐵塔有吸引力到哪?這不是純在唱衰,而是台灣要認清自己觀光業,其實沒什麼吸引力的重點,光靠一些什麼故宮等遊覽,筆者自己去過一次就沒興趣去第二次,這並不是說這些東西不好,這只是觸及觀光的一些本質。
觀光觀光,你沒事休假要去觀光旅遊,目的何在?一般來說目的不外乎幾點,休閒之旅、文化之旅。
要休閒的人,需要的是無微不至的服務,畢竟你出去玩花錢就是要當大爺,你想一下如果你去普吉島,飯店服務人員愛理不理,商店小販把你當肥鵝宰,你下次還會想去嗎?就以此點來說,台灣能比的地方,水上休閒就是墾丁,難道白沙灣或是福隆海水浴場可以吸引歐美遊客?風景秀麗就是東部地區,在宜蘭花東找間民宿享受大自然,具有治癒心靈的作用。我們可以先好好想想,自家人先不提,這些地方要吸引歐美遊客,有多大的吸引力?
要文化之旅的,就跟我們會想去日本看看奈良大佛、清水寺,去北歐來一趟異國風情之旅,這種旅程規劃,重點是文化上的新鮮感,而且還要能夠讓人回台灣後,有可以「炫耀」的地方,請問台灣可以拿去見人的有什麼?你說故宮國寶?多是多但都不能說是台灣特色,我們自己都會說是中國風情了,更別提還有人為了切割中國,主張把故宮文物送去北京,說難聽一點,大英博物館都不見得想把圓明園古物還給中國了,我們是在喊燒什麼?
觀光業的特點,還是跟產業發展一樣,你要嘛就是弄一個台灣環島文化旅程,規劃一些有深度的行程,讓歐美觀光客來台灣後可以深切的體驗到台灣各階層的文化衝擊,如果配合鹽水蜂炮跟媽祖繞境等特有文化活動,其實會有加乘效果,這說了幾年了,我們作了多少了?在不然就是把墾丁搞的比巴里島更棒,配合高鐵的便利,讓來台旅客可以早上在台北一零一吃早參觀賞大台北都會區,下午就到墾丁去進行水上活動,晚上安排一下海灘行程,隔天早上再去浮潛(不過我們還有多少珊瑚可以看?),這種行程規劃的好,絕對不輸巴里、普吉島,問題是我們作到哪?
老話一句啦,行銷不是重點,一流的行銷才是,服務不是重點,一流的服務才是重點。只會搞那種坑殺觀光客的老步數,中國觀光客每年來一千萬人次都救不了台灣觀光。
4. 個人小感
說真的,筆者看到幾個問題,深深的覺得.........絕望啊~~~~我對台灣未來感到絕望啊~~~~~
這些老台獨的思維,筆者在自由發問的時候就領教到了,說很難聽一點,這套思維早該被掃進歷史的「灰燼」中。此話怎說?筆者深處「深藍」親戚中,一堆老兵伯伯的想法邏輯基本上跟他們都是「一模一樣」。舉前幾天的釣魚台當例子,筆者的親戚有人認為聯中制日是可行的,因為「中國終究是自己人」,日本始終都是「敵人」。這些親綠的老伯伯呢?「聯日制中是可行的」,因為「日本終究與台灣有密切利害關係」,中國始終都是「敵人」。
靠背啊,就筆者來看,不過就是「事先設定」好敵人是誰,再決定其他的順序問題,這跟見到「黑影」就開槍的邏輯有啥不同?你要說服筆者誰是台灣的敵人,拿出實際點的東西吧。此次座談會筆者比較佩服姜皇池教授,他個人從「台灣利益」出發,剖析小國生存之道,他的立論基礎其實就是台灣「必須」存在下去,而不是台灣「本來」就應該存在。
這其中的差異不言可喻,中國領導階層對台灣的所作所為,都是「台灣必須被中國統一」,只有中國民眾才會去認為「台灣本來就要跟中國統一」。而台灣這些親綠學者,很少是從「台灣必須存在」這種角度切入,多半老學者都是以「台灣應該要存在」這種思考,或是反過來「台灣不應該與中國統一」,這其實在思想上的強度與深度就有極大的不同。說白一點,國民黨的教育也很成功,直到今天還有一堆人思考還在用中國本位主義,沒有「本土」的自家人思維,讓筆者不禁覺得,國民黨現在搞的這一些舉動,真的是為了選舉還是純粹心中真的要「終極統一」?
筆者坦言,終極統一與否,對筆者沒有吸引力,如果中國到時候提供的條件好到不行,不需要台灣宣布,民眾自己就跑過去領護照了,問題顯然是台灣民眾不想要失去自由,也不想要小孩從小接受共黨教育,但這些極為基本的東西,顯然這些老台獨都不清楚,或者說他們自己也不願意去清楚,這種很單方面強迫民眾接受他們才是「正確」的作法,跟國民黨那一套比實在差太多了。國民黨搶回政權,可不是光靠用騙的,他們提供的是「豐衣足食、經濟好轉」這種人類最基本需求的渴望當口號,民進黨這時候還在喊口號,當然會死的很慘。
別跟筆者說什麼,台灣經濟「其實」很好,這是廢話,台灣從來就沒好過、也沒壞過,台灣最慘就不過如此,因為台灣產業跟老闆的大腦結構一直都是那樣,會好才有鬼。但是民進黨忘了,當初可是靠「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這種口號當選的,國民黨這次也一樣,不過是把口號標語改一改,其實骨子裡根本就沒改變。但對民眾來說,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不過是表示民眾教育的「失敗」,以及民眾自己的「無能」。話又說回來,台灣民眾什麼時候「強」過了。
筆者看到現在的政黨,真的是讓人絕望不已,國民黨的大腦構造跟中國脫離不了關係,這最終會害死台灣,把台灣的抵抗能力剝奪殆盡,更慘的是經濟也不會更好。民進黨較為深綠的那一批人士,大腦結構也跟中國脫離不了關係,只是關係是反過來,這到頭來就是會讓我們失去對中國正確、冷靜的判斷,使我們不知道中國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再加上政黨惡鬥,還不去搞圓滑讓民眾聽來可接受的口號,中國會從一隻酷斯拉形象,被國民黨宣傳成拯救台灣經濟的美麗天使,也就一點都不奇怪,反正民進黨執政經濟不好,對民眾來說民進黨說的就是假的。
最後,筆者對這一個月來的感想是,陳水扁作不好經濟、弄不好外交、搞不定內部山頭勢力,所以天天喊台獨。馬英九作不好經濟、弄不好外交、搞不定內部山頭勢力,所以天天喊統一。真他X的有共通點。
賺魔鬼的錢跟上帝的錢,都是在賺錢,拿錢去扮演魔鬼還是當上帝才是關鍵,搞不清楚狀況就說中國該死,這其實跟國民黨現在那一批豬頭,搞不清楚狀況就說中國是好人一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4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元大全球AI(00762):台灣首支主打「AI」概念的 ETF,營收占比超過 50% 才入選,兼具穩定度與爆發力!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avatar
存股計算機教練
2024-04-27
[基隆旅遊]走過百年時光、台灣唯一火車調度場地在基隆車站號誌樓與第一月台窗花歷史遺跡,城市窗口從此樞紐開始​ 基隆舊車站號誌樓與第一月台是許多基隆人甚至遊客會忽略地點。這個地點因為就在基隆車站附近、過去默默守候基隆火車交通安全。重要性不言可喻、隨著基隆車站在於西元二零一五年完工並啟用第五代車站之後。基隆車站走向地下化與自動化、基隆舊車站號誌樓連同車站月台被淘汰與荒廢。但是走過城市交通歷史,成為城市文化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4-02-10
北台灣全新地標「淡江大橋」,進度超過50%!能解決淡水台2線的塞車困境嗎?淡水的塞車問題,是個從淡海新市鎮越來越多人入住之後,大家一直不斷在討論的議題,畢竟如果要開車從淡水往返台北,目前就只有一條台2線可以走,也讓興建新的聯外道路呼聲不斷。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淡江大橋目前的進度到哪裡?以及淡水周遭的正在進行、與規劃中的重要建設有哪些吧!
Thumbnail
avatar
台灣解碼中
2024-02-02
《台灣新聞報》2003年6月18日:癌症病患潛心修佛 無懼病痛 侯欲善結識義雲高大師 接受灌頂 讓他安祥渡過臨終時刻宗教的力量可以讓人往生平和,虔誠的信仰可以使人無憂無懼。一位罹患肺癌的病患,因佛緣指引而得識佛法大師義雲高,同時接受義大師灌頂傳法,從此他的病痛全部消失,直到七十三歲往生那年。
Thumbnail
avatar
cultivator
2023-11-15
《我們一家人 臺灣新住力》新住力職棒主題日 相聚歡度過中秋圖說:我們一家人臺灣新住力,新住力職棒主題日,球場中央大合照。 【李婉如/ 報導】  由《我們一家人 臺灣新住力》節目主辦的「新住力職棒主題日」,邀請新住民及其子女於中秋節前夕,一邊現場觀賞臺灣熱門的運動,一邊品嘗烤肉饗宴,體驗臺灣最夯的活動組合。 本次「新住力職棒主題日」邀請新住民及其子女參與
Thumbnail
avatar
時尚品味生活誌
2023-09-25
1/16-1/23 新加坡遊記+台灣過年刷新我對高級的定義 、網美照 、長輩團感言 、 八德日常 、等待的心 、 除夕夜趕工 、 大年初一得新冠
Thumbnail
avatar
irismuyu
2023-01-25
【閱讀】姿本力: 台灣男人過度忽略的力量姿本力,好理解就是外貌打理,但外貌只是姿本力的其中一項,其他還有性感、穿搭、社交技巧結合起來的概念。 什麼是姿本力(性資本)? 姿本力是台灣翻譯過來的,從英文 Erotic Capital 來翻譯,應該為「性資本」一詞。 以下都把姿本力稱為「性資本」一詞,分成六元素,分別為:
Thumbnail
avatar
超越困境
2022-08-21
【新年特輯】──三百年前的臺灣人,會怎麼度過2022年呢?2022年是壬寅虎年,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的歲時祭儀。在那個放浪不羈的羅漢腳時代,臺灣的節慶也有許多熱鬧且熱情的習俗。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稀奇古怪的過節方式吧!
Thumbnail
avatar
台灣服飾誌
2022-01-31
台灣過年民俗故事-燈猴告狀對我而言,那是一個跟「年獸」並行的故事,都在講述過年互道恭喜的由來。 但是燈猴的故事更有熟悉感、更多細節、更多轉折,當然也就更顯豐富。 隨著年紀稍長,學校裡也只教年獸的由來〈孩子們的幼兒園也是〉,我已經漸漸忘記燈猴的故事了。
Thumbnail
avatar
商科PM
2022-01-29
聚焦台灣|氣象學家發明「溫度條紋圖」,台灣過去十年紅通通! 今年 6 月,台灣氣象達人彭啟明在臉書上發布了一篇圖片,表示台灣變得越來越熱,並介紹「溫度條紋日」,提醒大眾重視氣候變遷。 全球氣象界發起「溫度條紋日」,彭啟明強調:氣候變遷正在發生 氣象專家彭啟明在 6 月 18 日張貼了一張藍紅相間的條紋圖,並解釋:「這是屬於台灣的溫度條紋,一條代表年均溫,有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