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唉呦!我的腰!」
「沒事,跌了一跤而已……好痛,不要硬拉我啦!」
目擊老年人跌倒,總是心跳漏半拍,下意識就想伸出手幫忙。
但當老年人跌倒時,先不要急著將老年人拉起!在沒有初步確認的情況下,任何拉扯的動作多少都會增加疼痛感,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二度傷害。
人體只要重心不穩就會容易跌倒,而重心不穩的主要原因又分成「平衡感失靈」和「視力不佳」 。
走路需要髖關節、踝關節、眼睛和耳朵等四個平衡機制同時運轉,其中眼睛的部分,就是需要用視力來評估距離。當平衡機制的協調性變差,又錯估步伐,就會容易跌倒。
靜止站立的時候,也是需要動用到髖關節、踝關節、眼睛和耳朵等四個平衡機制。相較於走路的時候,肌肉可以交叉使用,久站往往比走路還容易疲累。
上了年紀,每平衡功能都變差一點點,一開始可能只是覺得不耐久站,一時沒注意很可能站著站著就開始偏擺,再不留神就自己跌倒了。
避免走路跌到的關鍵是「腳要抬高」,遇到高低起伏大的地方,別心急,慢慢走,才可以避免跌倒。
走路會跌倒的原因:
直走:腳步跟不上身體慣性,身體移動的比腳還快,身體傾斜時就會跌倒。
轉彎:左右腳的步伐大小動作不對稱,加上身體前進的慣性,只要地面滑一點或有高底起伏就會跌倒。
上坡:腳尖抬得不夠高,踢到地面,就會跌倒。
下坡:前腳沒踩穩,身體重心跟著往前,下一腳沒踩穩就會跌倒。
上樓:大腿抬得不夠高,腳尖踢到台階就會跌倒。
下樓:腳尖壓太低,前腳沒站穩就移動身體,於是撐不住身體重心就會跌倒。
另外還有腳踩到小障礙物於是滑倒,或是膝蓋以下A到東西於是被絆倒,還有眼睛上方,額頭撞到的跌倒。
坐著到站起來的過程,重心的水平位置和垂直高度同時都在變化,當靜態平衡到動態平衡感不協調時,就容易前傾倒。
在坐著的時候,先將重心向前移,再站起來,是避免跌倒的方法。
站著到坐下的過程,除了重心改變之外,外加背對著椅子,比預期的早碰到椅子或是晚碰到椅子,都容易向後翻倒受傷。
在站著的時候,先將腿部碰到椅子確認好椅子位置,再坐下,是避免跌倒的方法。另外,椅子要相對重一點,避免滑動坐空跌倒。
單腳站立是個很不錯的測試方法。
若能單腳站立超過30秒鐘,基本上跌倒的機率就不高。如果維持時間低於30秒,那麼平常走路的習慣就要偏慢一點,確實穩定重心再移動。
平衡感變差是個漸進的過程,偶而跌倒會覺得只是不小心,只有當常常跌倒才會注意到。
平衡感的退化,一開始可能只是提重物吃力,越提越輕,最後索性就不提東西了,直到後來,連走路都覺得容易疲倦。就算整天不出門,在家難免還是要爬樓梯,或是臥室到浴室之間的移動,如果一不留神跌倒骨折,就可能要躺在床上一陣子了。
部分慢性藥物容易引起
鎮定劑、安眠藥、抗憂鬱劑和抗精神病藥物,都可能引起平衡功能障礙。
降血壓藥在服用初期時,可能會有「姿勢性低血壓」的情形。
「姿勢性低血壓」常見於姿勢的改變,例如:從蹲姿快速轉為站姿時,流入腦部的血液量會突然不足,此時的血壓偏低就會出現暈眩症狀。年輕人幾秒內就可以度過這個暈眩的適應期,但老年人可能就因為這樣而跌倒了!
另外,降血糖藥則可能引發血糖過低的症狀,也會提高跌倒的風險。
光線不夠充足
身體的老化當中,瞳孔的老化是比較少被提到的部分。
年輕的時候,眼睛遇到強光,瞳孔為了避免刺激會縮小;進入較暗的空間時,瞳孔則會張開讓更多的光線進入。
但這種瞳孔配合環境光線調整的功能會隨著年紀漸增而衰退。甚至瞳孔最大能張開的直徑從15公厘降低至7公厘不到,足足少了一半。換句話說,在傍晚昏暗的時候,年輕人會覺得天色還亮,但老年人可能覺得已經天黑了。
不適應老花眼鏡
年輕人佩戴的近視眼鏡可以讓視線變得清晰,但老年人常配戴的眼鏡常常是多焦點鏡片,這種鏡片的設計是為了同時滿足:向前看時可以看清楚遠方(高度數近視眼鏡),而低頭看書報時,則可以看清楚近處(低度數近視鏡片)。
這種設計是為了讓老年人無論遠近都可以觀看,但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例如:視線由水平往下看的過程中,漸進變焦距容易錯估距離。如果剛好是下樓梯的時候,眼鏡下方低度數的近視鏡片可能會導致看不清楚台階,此時若錯估距離又憑著感覺去踩,很有可能就會踩空。
穿褲子也容易跌倒
從穿褲子的流暢程度也能觀察出是否容易跌倒。
年輕時穿褲子總是可以單腳站立流暢的完成,但老年人平衡感逐漸變差,起初是穿褲子的時間變長,越穿越吃力,再來是需要旁邊有東西扶著,最後就只能坐在床邊穿。
另外,穿褲子或穿襪子也是容易腰閃到的動作,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別注意。如果常閃到就要找復健科尋求協助囉!
那些最容易跌倒的地方
在家中,老年人最常發生跌傷的二個地點:
1. 家俱旁。
包含床、沙發、椅子。可能是下床沒站穩,或是走路經過沒看清楚就撞到。
2. 浴室內。
包含浴室、淋浴間或廁所,主要是由於地面濕滑的緣故。
至於住處以外的地方,只要有坡度或是有高低落差的地面就都有跌倒的風險。
兒童跌倒後爬起來一樣活力驚人,是因為體型相對嬌小,碰撞地面的衝擊力相對也小。成年之後,身高增加一倍,體重也增加一倍,加上重心上移,跌倒瞬間的衝擊力道往往增加超過三倍以上。
試著多走路,鍛鍊腿部肌肉
即使不買東西,養成每天去最附近超商走走的習慣,是一個不錯的鍛鍊腿部肌肉的方法。
每天走走,看看有哪些新商品,瞧瞧有哪些折扣,挖掘一下新鮮感,每天花30分鐘走一趟,可以維持平衡感和體力,一舉數得呢!
補足光線不足的問題
因此,必須要在角落增加光源,避免角落昏暗腳步不穩。
平常看到的昏暗的小夜燈效果其實不佳,老年人也可能因為懶得開燈就摸黑上廁所,反而更危險。若把原本的燈泡放大兩倍,則可能會讓老年人覺得強光太刺眼。折衷的方法,是將燈具瓦數提高20%左右就可以了。
也許有許多人會使用感應燈,但由於感測位置常常裝置不當,或是感應失靈,使用上其實不如預期。這方面的工具,還有待廠商針對老年人開發更友善的燈具囉!
防跌倒的居家改善
除了在適當位置貼防滑條之外,也要注意「配色要鮮明」和「確認止滑效果」。
鮮明的顏色對比,可以幫助老年人分出樓梯邊界,避免踩空跌倒。
另外,防滑條的防滑功能是會消耗的,每三個月就要觀察一次止滑效果,常使用的區域和不常使用的區域,防滑條的更換頻率可能會落差超過五倍。
雙腳站在已經貼好防滑條的地板上,雙腳寬度和肩膀相同,試著向左轉與右轉確認腳與防滑條的接觸面是否有足夠的摩擦力。如果在轉彎的時候有重心不穩的現象,就表示可能是地板太滑或是鞋子太滑。
此外,如果是比較容易潮濕的環境,就需要潑水後再測試才比較能夠防止跌倒。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空間常常有不少位置比想像中滑,只是年輕的時候會用良好的平衡感帶過,但隨著年紀漸長,這些容易跌倒的漏洞就要細心地一一補齊囉!
防跌倒衣物
研究發現:在老年人的外褲上使用襯墊,可以減少25%~30%的衝擊力。
近期也有廠商利用纖維彈性的緩衝效果,開發可以在跌倒時減少50%以上衝擊的褲子,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針對防止老年人跌倒的機能性衣物被開發吧!
防跌倒衣物和防摔衣物,兩者的功能與面對的問題略有差距。
防跌倒褲主要是在褲子上進行緩衝,避免身體掉落地面的時候腰椎受傷;而防摔衣則是包覆四肢皮膚與軀幹,避免在加速度摔落地面的過程中,皮膚摩擦地面與撞擊硬物時造成骨折。
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K強化骨骼
根據調查,國人的鈣質攝取量普遍不足,女性平均每天攝取的鈣質才500毫克,男性則為600毫克。而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每人每日鈣的足夠攝取量應在1,000毫克才足夠。
但經常服用鈣質補充劑容易造成動脈硬化,鈣質最好還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才能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若實在無法由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可服用鈣片,一次服用不要超過500~600毫克,每日不要超過1500毫克。另外,服用維他命D、K或喝少量牛奶,都有利於鈣質的吸收。
此外,高磷食物容易將辛苦補充的鈣質流失,加工食品(如:豬肉鬆、火腿片、豬肉乾)普遍高磷,應儘量避免食用。
老年人跌倒時,不要急著拉起!就算體型再嬌小,重量也都至少有30公斤,拉扯的過程容易引發疼痛或其他二度傷害。
首先,要確認老年人的意識是否清楚,是否有傷口。當確認沒有這些問題的時候,才以穩定重心的方式協助站立。
當然,更嚴重的情況則要評估是否就醫或是直接叫救護車了。
以上內容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