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海鮮也不能大意--腸炎弧菌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你大概很少聽到腸炎弧菌,不過在台灣發生的海鮮類食物中毒事件中,他可是名列前茅的元兇之一。

raw-image

腸炎弧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最早發生於1950年的日本。由於腸炎弧菌會製造三種以上的溶血物質,所以又稱為副溶血性弧菌。


raw-image

腸炎弧菌是嗜鹽菌,喜歡含鹽量0.3~3%的環境,存在於營養豐富的近海,一旦水溫超過17℃,腸炎弧菌就會在海水中增殖。

近海魚的內臟、鰓或是魚鱗上,常常附著大量的腸炎弧菌。

raw-image

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30~37℃)腸炎弧菌繁殖速度非常驚人,幾乎每10~12分鐘內就可以繁殖一倍。

raw-image

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一隻活菌,在適合條件下,四小時內就能繁殖10萬隻菌寶寶,這樣的菌量足以讓原本健康的人生病,而且吃起來一點味道都沒有

raw-image

不過幸好腸炎弧菌算是很公主病的菌種,不耐低溫也不耐高溫。

只要水溫低於4 ℃ ,他們就會休眠;而只要用超過60 ℃的水加熱超過15分鐘,他們也會say掰掰。

raw-image

另外,他們的弱點其實很明顯,既然他們是嗜鹽菌,所以只要用清水仔細清洗,把鹽份洗掉,腸炎弧菌也就會一命嗚呼。

raw-image

為了不讓腸炎弧菌有機會趁虛而入,如果把魚做成生魚片,就要確實冷藏;如果是用煎、烤、煮、紅燒等等料理方式,在過程中已經過加熱,就沒什麼吃進腸炎弧菌的問題了。


raw-image

蛤?殺菌這麼簡單嗎?

可是還是有人吃了熟透的烤魚便當或燙熟的蝦子,也照樣中招了啊!

raw-image

原因出在人的手!

加熱過的食物不會有腸炎弧菌,但是料理、裝盤的人手上卻有可能沾染到了腸炎弧菌。

raw-image

像是手碰到了處理魚鱗或蝦殼所使用的圍裙和抹布,之後的裝盤步驟也會將腸炎弧菌沾染上去。

另外,去除魚鱗時,魚鱗及水滴會四處飛濺,這時候腸炎弧菌也就趁機跟著隨處沾黏。

raw-image

也就是說,負責處理魚或剝蝦的人,如果事後沒有將手洗乾淨,就碰觸烤魚或是熟蝦的話,就等於再把腸炎弧菌沾回食物上。

raw-image

而烤魚和蝦子多半會用來調味,腸炎弧菌根本就是回到了舒適的老家,馬上HP滿點,啟動增殖模式。


raw-image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要將微生物的汙染行為與清潔行為分開進行

也許你在料理生食和熟食使用了不同組的刀具與砧板,但低頭看一下,你是不是從頭到尾都用同一件圍裙呢?

raw-image

此外,如果是餐飲業,更要將生食區與熟食區徹底隔離,後續再搭配定期的抗菌消毒,這樣才能減少腸炎弧菌中毒的風險。


raw-image

腸炎弧菌的潛伏期大約是8~15小時,如果不幸中招的話,會出現劇烈腹痛與腹瀉,甚至因此而出現脫水現象。

raw-image

另外,還會發燒,雖然是在40 ℃下,但也需要大約2~3天才會舒緩,而腹瀉症狀可能就要一周後才會逐漸恢復。

raw-image

為了不讓自己委曲地一星期不能好好吃東西,料理生鮮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清潔和隔離,這樣才能有效抗菌喔!



更多有趣的內容:

Amazon Kindle 電子書:

與細菌交戰的年代: 從遠古到抗生素

與細菌和解的年代: 從認識到共存

Readmoo讀墨電子書:

與細菌交戰的年代: 從遠古到抗生素

與細菌和解的年代: 從認識到共存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健康醫療福利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wiTube|SwiTube編輯團隊的沙龍
62會員
124內容數
各種有趣的科普冷知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 腸病毒疫情上週再飆升13.4%,全國校園停課達到167班,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A71型輕症個案,重症風險地區包含新北市中和、板橋與淡水三區。 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大家仍應確實以「肥皂或洗手乳」依「濕、搓、沖、捧、擦」的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 腸病毒疫情上週再飆升13.4%,全國校園停課達到167班,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A71型輕症個案,重症風險地區包含新北市中和、板橋與淡水三區。 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大家仍應確實以「肥皂或洗手乳」依「濕、搓、沖、捧、擦」的
Thumbnail
●霍亂(Cholera) ●コレラ   新聞: 疾管署2023/7/6公布今年我國首例本土霍亂病例,是北部一名20歲的本國籍男性。 病患在發病前一天曾吃生魚片、生蠔,之後出現多次水漾腹瀉和上腹絞痛就醫,經檢驗確認感染的是產毒性霍亂弧菌。 感染科醫師表示,霍亂弧菌潛伏期大概2到3天,常見症狀有
Thumbnail
●霍亂(Cholera) ●コレラ   新聞: 疾管署2023/7/6公布今年我國首例本土霍亂病例,是北部一名20歲的本國籍男性。 病患在發病前一天曾吃生魚片、生蠔,之後出現多次水漾腹瀉和上腹絞痛就醫,經檢驗確認感染的是產毒性霍亂弧菌。 感染科醫師表示,霍亂弧菌潛伏期大概2到3天,常見症狀有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如果您體內有寄生蟲,會對身體造成3大傷害。第一大傷害是腹部疼痛,因為寄生蟲對腸道黏膜組織帶來很大的刺激,從而使一部分的人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第二大傷害是體重下降,因為寄生蟲會消耗身體中的營養成分,從而導致體重降低。第三大傷害是便秘,寄生蟲感染腸道後,會使腸道黏膜受到很大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如果您體內有寄生蟲,會對身體造成3大傷害。第一大傷害是腹部疼痛,因為寄生蟲對腸道黏膜組織帶來很大的刺激,從而使一部分的人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第二大傷害是體重下降,因為寄生蟲會消耗身體中的營養成分,從而導致體重降低。第三大傷害是便秘,寄生蟲感染腸道後,會使腸道黏膜受到很大
Thumbnail
日本網路新聞報導青森縣初次發現大約130人出現顎口虫症的症狀,幼蟲在人類的皮下鑽行。 這條新聞有影片,可以看到患者皮膚出現紅腫癢症狀,多數患者曾生吃淡水魚。
Thumbnail
日本網路新聞報導青森縣初次發現大約130人出現顎口虫症的症狀,幼蟲在人類的皮下鑽行。 這條新聞有影片,可以看到患者皮膚出現紅腫癢症狀,多數患者曾生吃淡水魚。
Thumbnail
每當邁入夏季,腸病毒們也在蠢蠢欲動,讓老師和家長們十分苦惱….. 👾腸病毒究竟是什麼樣的狠角色,讓大家如此擔心呢? 《小手洗》聽到了各位爸比媽咪們的呼喚了! 整理有關【腸病毒的大小事】一起跟著小編建立正確預防觀念~ 知己知彼,才不怕腸病毒來威脅呀💪 一起向腸病毒說Bye Bye~
Thumbnail
每當邁入夏季,腸病毒們也在蠢蠢欲動,讓老師和家長們十分苦惱….. 👾腸病毒究竟是什麼樣的狠角色,讓大家如此擔心呢? 《小手洗》聽到了各位爸比媽咪們的呼喚了! 整理有關【腸病毒的大小事】一起跟著小編建立正確預防觀念~ 知己知彼,才不怕腸病毒來威脅呀💪 一起向腸病毒說Bye Bye~
Thumbnail
《一起擊敗大腸桿菌,守護健康!》、《一起擊敗諾羅病毒,守護健康!》、《一起擊敗腮腺炎,守護健康!》(采實文化)  預防傳染病知識繪本系列,針對幼兒常見傳染病,包括流感、大腸桿菌、腮腺炎、諾羅病毒、頭蝨,這五種疾病來介紹。這次出版社提供三本試閱:《一起擊敗大腸桿菌,守護健康!》、《一起擊敗諾羅病毒,守
Thumbnail
《一起擊敗大腸桿菌,守護健康!》、《一起擊敗諾羅病毒,守護健康!》、《一起擊敗腮腺炎,守護健康!》(采實文化)  預防傳染病知識繪本系列,針對幼兒常見傳染病,包括流感、大腸桿菌、腮腺炎、諾羅病毒、頭蝨,這五種疾病來介紹。這次出版社提供三本試閱:《一起擊敗大腸桿菌,守護健康!》、《一起擊敗諾羅病毒,守
Thumbnail
北京傳出鮭魚有驗出嘩然。 倒楣的魚,被人類宰殺了,還要被人類誣陷啊! 原來這是群眾還在大流行恐懼中,只要魚有驗出COVID 19 ,就是魚有COVID 19感染 ?  跨物種的COVID19 好奇怪,當時有新聞在水果上和羊都驗出病毒、怎麼沒有人懷疑跨物種的COVID19? 更何況,這次是在魚市場一
Thumbnail
北京傳出鮭魚有驗出嘩然。 倒楣的魚,被人類宰殺了,還要被人類誣陷啊! 原來這是群眾還在大流行恐懼中,只要魚有驗出COVID 19 ,就是魚有COVID 19感染 ?  跨物種的COVID19 好奇怪,當時有新聞在水果上和羊都驗出病毒、怎麼沒有人懷疑跨物種的COVID19? 更何況,這次是在魚市場一
Thumbnail
你大概很少聽到腸炎弧菌,不過在台灣發生的海鮮類食物中毒事件中,他可是名列前茅的元兇之一。
Thumbnail
你大概很少聽到腸炎弧菌,不過在台灣發生的海鮮類食物中毒事件中,他可是名列前茅的元兇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