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我不想當大哥已經很久了──角頭音樂《我不流行二十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文/張硯拓

由角頭文化發行,以「角頭音樂」靈魂人物張四十三為拍攝客體的《我不流行二十年》,是一部跟你想的不一樣的紀錄片。一般來說,自己出品的紀錄片最怕變成歌功頌德大全,然而《我不流行二十年》不但非角頭二十年的輝煌戰果、篳路藍縷的整理,它還有點厭世──這部片拍的是二十年後,已經覺得疲憊和厭煩的張四十三,在苦惱著要怎麼結束角頭音樂、「要不要把它賣掉?」的過程。

更精準地說:這是他在說服你我,說服長年支持和敬佩角頭的台灣樂迷們:「拜託讓我走吧⋯⋯」的心情錄。

成立於 20 世紀末的角頭音樂,對台灣獨立音樂的貢獻無庸置疑,超過二十座金曲獎、金音獎,挖掘了陳建年、紀曉君、昊恩家家、南王姐妹花⋯⋯,一切全憑張四十三一個人的毅力:唱片不賣沒關係,設計師自有想法他不干涉,簽約不為了綁住商機,歌手忠於自己的音樂最重要。這樣的經營方式聽起來像菩薩,但這不就是典型藝文領域的理想家的樣子嗎?他知道,創作者最大的活力和原創性,往往存在他們不須考量「市場」的時期──這不是說,有商業性和商業包裝的就不會是好藝術,而是當這一切都沒有的時候,仍然想要作,那肯定是只靠熱忱,只為了自己,只為愛。

這樣的理想性,不得不說,真是讓《釀電影》的我們忍不住心同此理,對號入座。站在影評的角度,這也的確是一部距離拿捏、節奏掌握、素材選拼、脈絡情感都成熟的紀錄片,然而《我不流行二十年》最有力的,是把這樣一個回望的故事,總結的故事,從套路脫離,那讓「今天」已經不再是「昨日」的,不是大環境的變遷,不是命運的捉弄,不是浮華虛名的必叫人墮落,而是「心境不同」了。

raw-image

整部《我不流行二十年》,是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跟拍張四十三去一一拜訪老友:在角頭練功揚名的設計師蕭青陽,角頭一哥之「台灣最會唱歌的警察」陳建年,在二二八公園靜坐的巴奈,還有角頭的會計師(兼掌廚)以及元老企劃等等,跟他們聊他該怎麼結束,要如何放下,「要不要賣給中資?」

而雖然這個賣或不賣的懸疑,是釣住觀眾的張力,在這過程裡,看他一點點道出心聲:二十年真的夠了,真的累了,「唱片做一張賠一張啊!雖然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可是我很清楚知道內心是很空虛的。」或許你才會意識到,這是一個(我們都景仰的)不懂得踩剎車的理想主義者,在早早燒盡自己被現實幻滅、和被神選中而大大成功(但怎樣叫成功?)的兩極之外,可能有的第三種樣子。

三十幾歲的時候,人需要成就感和自我滿足,所以沒賺錢沒關係,知道自己催生了什麼、幫助了什麼、給予了什麼,就足以充實。但是二十年了,催生和給予得夠多了,五十多歲的他只想要一個「海邊的小木屋」,當自我實現已經實現夠多次,人總是會疲乏,會需要休息,需要放下擔子。

raw-image

這的確提醒了我們,燃燒熱情的事業不但不能只吃空氣,熱情的來源也和人生階段有關。張四十三說,他現在的焦慮除了沒熱情、否定自己,更重要的是「無法超越」一一是呀,當角頭當了二十多年,扛著「台灣最有種的獨立廠牌」的招牌這麼久,此等功勳要怎麼超越?天曉得。

看《我不流行二十年》,觀眾可以感受到自己在看一段輝煌歷史,又同時會意識到那個被拍攝的、跟你同樣在回望這段歷史的主角的「那又怎樣?」──當然你知道那很怎樣,其實他也知道。不過角頭本來就很難當一輩子,何況看多了電影的你一定知道:角頭要怎麼停止當角頭,那才是更艱難的。

全文劇照:金馬影展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他的電影,我的青春,我們都有夢 《撼山河 撼向世界》這部紀錄片很真實,導演不從「造神運動」的角度,只是跟著酒友音樂大師 陳明章 一路閒聊,加上許多重量級人物的訪談交織出「陳明章」的輪廓。 很喜歡他們的自由調性,不用跟著別人的節拍走,有自己獨特的味道,還可以看見陳明章音樂人生。
Thumbnail
他的電影,我的青春,我們都有夢 《撼山河 撼向世界》這部紀錄片很真實,導演不從「造神運動」的角度,只是跟著酒友音樂大師 陳明章 一路閒聊,加上許多重量級人物的訪談交織出「陳明章」的輪廓。 很喜歡他們的自由調性,不用跟著別人的節拍走,有自己獨特的味道,還可以看見陳明章音樂人生。
Thumbnail
揹著壯志吹著風,張繼聰的旋律配上Goro的編曲,是多麼的倔強。可是這份倔強,卻沒法讓193平靜下來。聽著不熟悉的語言,想借暖意卻只得到冰冷細雨絲,紅著眼仰天長嘯,到底如何能在這個國度、這條道路熬下去?還是就此屈服,就此放棄?
Thumbnail
揹著壯志吹著風,張繼聰的旋律配上Goro的編曲,是多麼的倔強。可是這份倔強,卻沒法讓193平靜下來。聽著不熟悉的語言,想借暖意卻只得到冰冷細雨絲,紅著眼仰天長嘯,到底如何能在這個國度、這條道路熬下去?還是就此屈服,就此放棄?
Thumbnail
要是《一個人的武林》是中佬的向內挖掘,《半江紅》就是一種釋放,將中佬內心的鬱悶完全傾瀉出來,畢竟到了這個年紀,家庭、子女的煩惱越來越少(最少也上了軌道),多出了的時間,是時候要贖回冰封在心深處的自己。
Thumbnail
要是《一個人的武林》是中佬的向內挖掘,《半江紅》就是一種釋放,將中佬內心的鬱悶完全傾瀉出來,畢竟到了這個年紀,家庭、子女的煩惱越來越少(最少也上了軌道),多出了的時間,是時候要贖回冰封在心深處的自己。
Thumbnail
由Louis這位中佬為樂迷打開這道話題,是多麼的合理。同樣充滿閱歷的小克,沒有花廢太多的文字,就已經將人到中年所面對的事情還有想法,慢慢的隨著Louis創作的旋律道出。
Thumbnail
由Louis這位中佬為樂迷打開這道話題,是多麼的合理。同樣充滿閱歷的小克,沒有花廢太多的文字,就已經將人到中年所面對的事情還有想法,慢慢的隨著Louis創作的旋律道出。
Thumbnail
《飛狗》專輯裡有8首歌,自己最喜歡結尾的《繼續》,簡單純粹的音韻,令人可專注於歌意,濃濃的藍調,淡淡的傷感,是60歲過後的人特有的認知與反省。《繼續》,誰要他繼續?繼續甚麼?誰在繼續?
Thumbnail
《飛狗》專輯裡有8首歌,自己最喜歡結尾的《繼續》,簡單純粹的音韻,令人可專注於歌意,濃濃的藍調,淡淡的傷感,是60歲過後的人特有的認知與反省。《繼續》,誰要他繼續?繼續甚麼?誰在繼續?
Thumbnail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卡稿法寶,例如本熊現在就在聽澤野弘之的音樂來刺激大腦運作,以免自己錯過方格子這次的「七天日更鐵人」活動。但是,適合自己的「趕絕卡稿法寶」不一定在開始創作的瞬間就被發現,也不一定適合在每個卡稿時候被使用。那麼,要如何盡可能地維持穩定的靈感來源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卡稿法寶,例如本熊現在就在聽澤野弘之的音樂來刺激大腦運作,以免自己錯過方格子這次的「七天日更鐵人」活動。但是,適合自己的「趕絕卡稿法寶」不一定在開始創作的瞬間就被發現,也不一定適合在每個卡稿時候被使用。那麼,要如何盡可能地維持穩定的靈感來源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