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紀新科技—自動駕駛的過去、現在、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早年,很多人都在談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好像是廿一世紀必備的懶人科技之一,不需要動手動腳就可以將你送到目的地。由於傳媒的報導,TESLA等公司的研發,令自動駕駛好像新科技般出現。但事實上,自動駕駛很早已經出現,在香港機場的列車就有用到這科技,只不過是由以前的固定路線、不同速度,變成現在的不同路線、不同速度。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馬路上多變的環境令自動駕駛的演算法中的變數變多了,計算的難度因此亦加大了許多。但當技術成熟以後,可以帶來的收益會比令每人都可以偷懶來得更大。

要說自動駕駛,最早出現的地方就是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線,於1968 年通車時已經開始使用自動駕駛系統,而當時的自動駕駛系統並非現時的無人駕駛,而是駕駛員只需要控制開關門,以及開車。至於車站之間的行使速度、到站時的停站都是由自動運行系統完成。當然,如果發生特殊情況時,駕駛員也是可以手動進行控制。這一款控制方法至今依然是常見的鐵路運行方法之一。

那為何早在1968年的英國倫敦要使用自動運行呢?這就和維多利亞線的走線設計有關了。當時維多利亞線設計時一共有十二個車站,目的是用以舒緩市中心嚴重擠迫的地面交通,所以維多利亞線就像以市中心為圓心的圓周,以方便市民轉乘其他前往市中心的地下鐵路線(現時維多利亞線共十六站,只有一個不是轉車站)。由於預算客流量將會非常大,所以要找一個可以加密行車班次的方法。而自動運行系統因為大大減少了人為駕駛的成份,對意外的反應時間變短,列車之間所需求的安全行車距離大幅減少,自然成為了維多利亞線行車系統的不二之選。

言而,人類追求進步(懶惰)的心並未停止。由維多利亞線的半自動運行,到之後的有人看守運行(有乘務員進行一般車務,應對緊急事況)。再來到二十六年後的1994年,這一年日本出現了第一條可靠的無人看守運行列車––日本橫濱市的金澤海岸線。它是第一條完全沒人任何乘務員及車站人員進行任何操作的列車(注1)。而香港的機場內的捷運系統於1998年運用,亦是使用無人看守運行系統。而新加坡及台灣等地的無人看守運行的地鐵、捷運系統也在近年相繼開通。

雖然,鐵路上的自動駕駛已漸趨成熟,但是一般馬路上的汽車無人駕駛系統還是處於實驗階段。原因是和兩者之間的運行環境有關:鐵路因為有固定路線,四周的環境也相對固定,自動駕駛要處理的資訊主要是路軌及月台上的數據;而汽車無人駕駛系統的環境會不停變化,而要獲取、處理的數據也相應增加。

其實早在1970年代,已經有開始有無人駕駛車的實驗。當時有一輛名為Stanford Cart的小車安裝了數個攝影鏡頭,再使用處理器進行分析後行進。不過因為科技的限制,它行進的速度只有每小時1.3公里(至少比櫻花落下的速度快)。後來,在90年代,有美國大學研究人員把鏡頭裝到一輛貨車的擋風玻璃上,用以找尋行進路線,但加速和減速都是由車上的駕駛員控制。直到2004年,美國一所軍事用品生產商舉辦了一個自動駕駛汽車的比賽,自動駕駛的技術才開始再次被研究。在2010年前後,除了汽車生產商之外,也有Google(谷歌)、Uber(優步),Tesla(特斯拉)等科技公司用其比一般汽車生產商優勝的篇程能力加入了研究的行列。

如今,已有不少支援無人駕駛的汽車推出市面,而世界各地亦開始同意進行無人駕駛汽車進行路面測試,當中包括了美國的四個州份、德國、台灣等地。而香港亦在研究修例允許無人駕駛汽車進入路試階段。但是,現在大部份的無人駕駛汽車都是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中對自動駕駛分級(官方文件,英文版)的第二及三級,即是駕駛者為主要控制者,但可以包括自動巡航定速,自動跟車等輔助系統及;駕駛者要隨時準備手動駕駛以面對特別情況。而第四級的自動駕駛(可以自動轉彎、轉換車道、加速等比較困難的行為),各大車廠表示要在2030年左右才可以完善。

不過,因為在2018年美國有一輛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在晚上撞死了一名過路的行人。雖然該名行人並沒有使用行人過路設施,但是司機的低專注力(調查報告指出司機當時正在用手提電話觀看電視節目)及自動駕駛程式的問題也要正視。美國當地檢察官認為優步沒有刑事責任,於是沒有對優步作出提告。但就算優步不用負上法津責任,但他們都停止了路面測試,隨後其他開發者亦減少了路面測試,並大多改為封閉路試(於私家道路進行路試)。

Uber的意外正正說明了自動駕駛技術現時的不足:

  1. 未能令司機專注於駕駛,但如果可以做到全自動駕駛而非半自動就可以解決,但我們的科技離這一步尚有很遠一段路。
  2. 法律責任未能完全確定,各地法律現是都只是允許進行路試,但是不同持份者的法律責任未完全明確,如果有機件、程式、司機、行人等不同失誤,未必可以全部測清。
  3. 程式未能作出有效判定。程式可以分別出有沒有障礙物,但未能分辦出障礙物的本體。假如路上有一個膠袋吹來,程式可能會因為錯誤偵測作行人,再作出規避。

以上的3個問題都是可以被解決的。當中,第1、3點在5G技術成熟後,可以得到比較大的進展。要做到全自動駕駛及令程式作出有效判定,現時面對的是車輛的運算力問題。但是在5G技術成熟後,車輛之間只要裝上5G的溝通器,可以把車輛部份的運算結果共享給其他車輛,以減少車輛重覆運算環境的負擔,或者交叉對比運算的結果,以減少運算出錯的機率。

而在5G技術成熟後,除了可以減少計運的負擔,還可以減少塞車的機會。有研究指出,只要有大約6成車輛把自己的位置分享對交通雲端,雲端系統得知其他車輛的所在地,有其他車輛輸入他們想對往的地點後,雲端系統就可以推薦一條沒有塞車或是比較不塞車的路線給新連上雲端的用戶。如此下來,就可以減少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中塞車的機會。當然,只是在駕駛者因為資訊不足而塞車的情況下才有用。而有關交通雲端將會留在下一篇「智能運輸」詳說。

注1 : 早在1991年,日本大阪的南港港城線已開始無人看守運行,但是因為多之出現意外,有大部份時間都是有人看守運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lock Ho的沙龍
2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深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滿街的電動車。此次於深圳南山區實際道路,體驗百度Apollo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依賴雷達、光學雷達、GPS和電腦視覺等技術來感測環境,再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按照預先設定的邏輯運行。看著方向盤自顧自兒地流利轉動著,加油、煞車全由電腦操控。 這次參加了「2
Thumbnail
深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滿街的電動車。此次於深圳南山區實際道路,體驗百度Apollo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依賴雷達、光學雷達、GPS和電腦視覺等技術來感測環境,再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按照預先設定的邏輯運行。看著方向盤自顧自兒地流利轉動著,加油、煞車全由電腦操控。 這次參加了「2
Thumbnail
今年開始,舊金山正式開放無人計程車全面營運,不受時間、地點、收費和乘客限制,開放「有駕駛行程」收費,駕駛座會有一位試駕員確保安全,而完全無人駕駛的車輛依然維持免費。究竟 Waymo 這間公司在做什麼?遇到的挑戰又是什麼?
Thumbnail
今年開始,舊金山正式開放無人計程車全面營運,不受時間、地點、收費和乘客限制,開放「有駕駛行程」收費,駕駛座會有一位試駕員確保安全,而完全無人駕駛的車輛依然維持免費。究竟 Waymo 這間公司在做什麼?遇到的挑戰又是什麼?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移動時代。AI在交通和運輸中的應用正在重新塑造我們的移動方式,從自駕車技術到空中運輸,甚至是城市交通管理,一切都在變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自駕車技術和交通管理 1. 自駕車革命: 自駕車技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AI系統能夠實現安全的自主駕駛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移動時代。AI在交通和運輸中的應用正在重新塑造我們的移動方式,從自駕車技術到空中運輸,甚至是城市交通管理,一切都在變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自駕車技術和交通管理 1. 自駕車革命: 自駕車技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AI系統能夠實現安全的自主駕駛
Thumbnail
比爾.蓋茲日前參加了一項(微軟投資的)自駕車的體驗,宣告了自動駕駛2.0的到來。 人類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上千億美元(相當於1/3的登月預算)與20年的光陰,但完全的自駕一直還沒有進入市場。而就在「深度學習」改變世界時,自動駕駛看到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自動駕駛2.0有哪些改變?
Thumbnail
比爾.蓋茲日前參加了一項(微軟投資的)自駕車的體驗,宣告了自動駕駛2.0的到來。 人類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上千億美元(相當於1/3的登月預算)與20年的光陰,但完全的自駕一直還沒有進入市場。而就在「深度學習」改變世界時,自動駕駛看到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自動駕駛2.0有哪些改變?
Thumbnail
又是自動駕駛惹的禍,5AT跟23P究竟安不安全? 今上午10點左右,國道1號北向247公里處,侯姓男子開著租來的休旅車,因開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疑因此未注意車前狀況,導致休旅車直接撞擊前方內側車道正在施工中的大貨車,連同貨車施工人員和休旅車上共5人受傷送醫…
Thumbnail
又是自動駕駛惹的禍,5AT跟23P究竟安不安全? 今上午10點左右,國道1號北向247公里處,侯姓男子開著租來的休旅車,因開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疑因此未注意車前狀況,導致休旅車直接撞擊前方內側車道正在施工中的大貨車,連同貨車施工人員和休旅車上共5人受傷送醫…
Thumbnail
自駕車近年在全球市場討論譁然,好不容易製造出來了,卻事故頻頻,或只能在特定路段開啟自駕模式,究竟我們離暢行無阻的自動駕駛還有多遠呢? 交通系統分陸、海、空場域,其中海上的船隻與天上的飛機早就有自駕功能了,原因也不難懂,它們行經的航線開闊無阻,只要雷達一掃,都可以預知行進過程中的鳥群或暗礁。
Thumbnail
自駕車近年在全球市場討論譁然,好不容易製造出來了,卻事故頻頻,或只能在特定路段開啟自駕模式,究竟我們離暢行無阻的自動駕駛還有多遠呢? 交通系統分陸、海、空場域,其中海上的船隻與天上的飛機早就有自駕功能了,原因也不難懂,它們行經的航線開闊無阻,只要雷達一掃,都可以預知行進過程中的鳥群或暗礁。
Thumbnail
當全世界的自動駕駛汽車僅在「Level 2」或「Level 3」的程度,但前陣子馬斯克竟說特斯拉已經非常接近「Level 5」-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境界,又引發全球討論,尤其在法律界也對此新科技風險的法律容許程度甚感興趣。
Thumbnail
當全世界的自動駕駛汽車僅在「Level 2」或「Level 3」的程度,但前陣子馬斯克竟說特斯拉已經非常接近「Level 5」-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境界,又引發全球討論,尤其在法律界也對此新科技風險的法律容許程度甚感興趣。
Thumbnail
你覺得在未來會開車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嗎? 如果把需要開車的時間省下來,會對你的人生更有幫助嗎? 人類開車是個Bug! 如果車子在電腦之後發明,你會覺得應該由電腦來開車。 - Eric Schmidt (前Google 董事長) 現在,全世界最頂尖的AI軟體公司、車廠都在致力於打造「自駕車」,讓人類可
Thumbnail
你覺得在未來會開車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嗎? 如果把需要開車的時間省下來,會對你的人生更有幫助嗎? 人類開車是個Bug! 如果車子在電腦之後發明,你會覺得應該由電腦來開車。 - Eric Schmidt (前Google 董事長) 現在,全世界最頂尖的AI軟體公司、車廠都在致力於打造「自駕車」,讓人類可
Thumbnail
2 吋的黑膠帶或 3 條貼紙,就能讓特斯拉「起乩」。自駕車時代馬上就要來臨了⋯⋯你願意做自駕車的人肉教材嗎 ?你願意成為機器學習的代價嗎 ?
Thumbnail
2 吋的黑膠帶或 3 條貼紙,就能讓特斯拉「起乩」。自駕車時代馬上就要來臨了⋯⋯你願意做自駕車的人肉教材嗎 ?你願意成為機器學習的代價嗎 ?
Thumbnail
台灣從西元2017年開始,規劃推動前瞻基礎建設,建設密集鐵道路網改善大眾運輸......
Thumbnail
台灣從西元2017年開始,規劃推動前瞻基礎建設,建設密集鐵道路網改善大眾運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