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這 2 年完勝大盤的產業 !自駕車全面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你覺得在未來會開車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嗎?
如果把需要開車的時間省下來,會對你的人生更有幫助嗎?

人類開車是個Bug!
如果車子在電腦之後發明,你會覺得應該由電腦來開車。
- Eric Schmidt (前Google 董事長)

現在,全世界最頂尖的AI軟體公司、車廠都在致力於打造「自駕車」,讓人類可以擁有「更多時間」、用「更低的成本」到達目的地,甚至是提高整體交通的安全性。

下一個十年,三大領域的發展創造自駕車的熟成期

由「女股神」Catherine Wood所創辦的ARK Investment(方舟投資),在2021年的投資報告中,提及了值得注意的21個投資領域,其中與「自駕車」相關的領域就佔據了三大類:

  • Deep Learning 深度學習領域
    「自駕車」能夠透過收集數據優化系統,而AI深度學習的進展,也就是俗稱的軟體2.0,由資料寫程式,將大大的幫助自駕車發展。
  • Electric Vehicles 電子車領域
    到2025年,電動車將成長20倍,因為它的開發成本將下降至與傳統汽油車差不多,而「自駕車」大部分都是「電子車」,相對汽油車,電腦更容易控制電子車,且「自動充電」遠比「自動加油」來的安全。
  • Autonomous Ride Hailing 自動化交通網領域
    一個自動駕駛的計程車成本預估將是人工計程車的1/10倍,將大大降低人類的交通成本。ARK預估,自動化駕駛的交通工具在2030價值將超過一兆美元

自駕車市場有多大呢?

Grand View Inc.做的市場調查,其預估「自駕車」市場在2019已有7.4兆台幣的市值,並將以9%的複合成長率(CAGR)持續到2030年。

而在數量方面,隨著政府的法規配合,對於自駕車的需求將逐步增長,預期到2030年會達到420萬的單位數,每年的複合成長率為 63.1%。

怎樣算自駕車呢?Tesla 算嗎?

自駕車依照電腦輔助的程度,從完全人工到完全電腦操作,共分為6個等級。

raw-image
  • Level 0 無自動駕駛
    所有控制都由駕駛人操作
  • Level 1 輔助駕駛
    油門的加速與控制輔助,但人類需要操控方向盤跟剎車
  • Level 2 部分自動駕駛
    又稱ADAS系統,油門、方向盤、煞車皆可由電腦控制,這個階段的目標主要是避免發生意外,仍必須由人坐在駕駛座上偵測路況。依據Tesla 官網所說駕駛人仍必須隨時監控路況,Tesla目前仍在定義上的Level2階段。
  • Level 3 有條件的自動駕駛
    此階段相較上一階段多出了環境辨識與偵測路況,該自動駕駛系統可以透過環境條件自己做出對應,例如前方車速過慢就會加速行駛。但仍必須要由人監督。
  • Level 4 高度自動駕駛
    這個階段的自動駕駛已經非常接近全自動駕駛了,當路況上發生意外時,自動駕駛系統也能夠自行介入。因此駕駛人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不需要開車,但如果想要人工介入,也是可以的
  • Level 5 全自動駕駛
    沒有方向盤/剎車,人類完全不需要駕駛,全依賴自動駕駛系統

在美國,開發Level4高度自動駕駛需要政府批准才能上路測試,其中一個原因是必須釐清駕駛肇則的歸屬,畢竟是無人駕駛的情況。
可見,各國若要發展自駕車,政府的法令也要對應的修正,來產生完整的配套措施。

自駕車技術的兩大部分

1. Vision 影像分析–模仿人類雙眼

Tesla 辨認巴黎街頭

Tesla 辨認巴黎街頭

Vision影像分析利用AI演算法,判斷圖片裡物件的相對位置。這個部分需要利用大量資訊去訓練類神經網路,讓它能夠做到2D影像裡的每一個像素都做好分類(Semantic segmentation)、判斷物件(例如:是人或是車)、判斷物體跟物體之間的距離等。
透過AI人工智慧,希望可以讓電腦也能有人類雙眼般的感知

2. Lidar 光學雷達系統-精準判斷物體間位置

(Luminar Technology Inc)

(Luminar Technology Inc)

Lidar 利用雷射取得物體之間的距離,可以準確的得知物體之間的位置,連60公尺外的物體之間的距離都能精準到毫釐。

大部分的自駕車都在Vision的架構下多家使用了Lidar系統,因為比起訓練電腦去分析相機圖像,Lidar提供了準確的物件位置。

但是Lidar最為人詬病的即是它的成本,2012年Google自駕車使用的Lidar自駕車成本高到70,000美金,到今日成本已降低至1000美元以下,但仍然是一筆費用。

大部分的自駕車開發通常使用兩者,Lidar+Computer Vision 來達到Level 4/5的開發階段,但是其中有一家開發商堅持不用Lidar,就是之名的電動車廠Tesla。

Tesla 捨棄Lidar,Elon甚至說:「輸家才用Lidar」

在Tesla 一場自駕車的發布會上,Elon Musk 提及了一個論點:

「人靠兩隻眼睛判斷影像都能做得很好了,為什麼還需要LIDAR?」

Elon Musk認為,透過人工智慧的訓練,最後我們還是能透過相機鏡頭就能夠達到Level 5,但從Tesla預估達成完全自駕的時間一再往後延,證明這個訓練並不是如我們想像中容易。

人們很容易可作出分類概括,例如我們看到一台卡車,就能夠認出一台倒在路上,對機器卻不是這麼容易。

另外,很多人會認為機器學習是直線式的,只要餵越多資料就能夠讓程式越來越進步,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世界上的情況有無限種,然而如果餵進去的樣本就侷限在某種情況,那麼訓練出來的模組仍然不具靈機應變的反應(詳情可參考: 數據長尾)。

因此,以目前的現況,要單純用機器學習跟鏡頭達到完全自駕,真的很困難,但如果Tesla突破這一點,將會是非常有價值的技術。

自駕車市場的主要開發者

1. Waymo
2009 年Google 開始了自駕車的計畫,在2016年12月獨立出來成為Google Alphebet 旗下的子公司。

而Waymo相較於其他自駕車廠,在還沒開始無人車計劃之前,Google即擁有強大的地圖街景功能,能夠清楚描繪地域、紅綠燈、人行道,提供了開發自駕車良好的基礎。Waymo 目前在鳳凰城部分區域開始了無人計程車的服務。

Waymo無人計程車

Waymo無人計程車

2. Aurora Innovation

Aurora 是由Amazon 與紅杉資本共同出資研究自動駕駛的公司。在2020年,Uber 將其自動駕駛部門出售給Aurora並換得了26%的股權,所以也算是其股東之一。
Aurora的創辦人具備多年的自駕車開發經驗,創辦人Chris Urmson是Waymo自駕車的前技術長,而另一個共同創辦人則是前Tesla自動駕駛的執行長Sterling Anderson。

3. Cruise
美國通用汽車收購的自駕車開發商,在2021增資時,Microsoft也投資了20億美元成為其股東之一,並提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01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好好理財-主編Marra專欄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rra的沙龍
1.6K會員
52內容數
你最簡單獲取理財知識的來源, IG擁有14萬粉絲的「好好理財」主編 涵蓋ETF、新手投資、股市基礎等知識。
Mar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1
我在Twitter上追蹤了幾個國外做交易的名人,他們偶爾會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交易書單,我搜集統整其中共同有被提到的交易書籍共8本,列在下方,其中有2本是我自己比較想看的跟心智相關的書籍。 列出這個書單是希望我能精進自己的交易,分享給大家參考(排名第一就是最想看,以此類推)
Thumbnail
2022/02/01
我在Twitter上追蹤了幾個國外做交易的名人,他們偶爾會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交易書單,我搜集統整其中共同有被提到的交易書籍共8本,列在下方,其中有2本是我自己比較想看的跟心智相關的書籍。 列出這個書單是希望我能精進自己的交易,分享給大家參考(排名第一就是最想看,以此類推)
Thumbnail
2021/04/18
Tony是一位很喜歡投資高級車的富商,他聽說未來敞篷車會變得非常熱門,所以就吩咐底下的員工,幫他把市面上所有不同款式的敞篷車都買上一台。接著,Tony就帶著他的行李繼續快樂地環遊世界。 一年過去了...他在馬德里街道上偶然遇到了一台紅色的敞篷車,轟轟的引擎聲,讓他想起了:『對耶,我也買了滿屋子的敞
Thumbnail
2021/04/18
Tony是一位很喜歡投資高級車的富商,他聽說未來敞篷車會變得非常熱門,所以就吩咐底下的員工,幫他把市面上所有不同款式的敞篷車都買上一台。接著,Tony就帶著他的行李繼續快樂地環遊世界。 一年過去了...他在馬德里街道上偶然遇到了一台紅色的敞篷車,轟轟的引擎聲,讓他想起了:『對耶,我也買了滿屋子的敞
Thumbnail
2021/02/23
上次回宜蘭,我有一個很大的感想 :「十年前的我完全無法想像現在的生活。」 鄉間路上多了好幾台TESLA、在郊區的住家也能夠叫到市區的美食外送、 原本要到台北買的專業用品,現在就能夠在超商24小時到貨。 才幾年光景,我們的生活型態、交通方式、溝通方式大幅度地因為科技而變化。 我心想, 雖然自己沒
Thumbnail
2021/02/23
上次回宜蘭,我有一個很大的感想 :「十年前的我完全無法想像現在的生活。」 鄉間路上多了好幾台TESLA、在郊區的住家也能夠叫到市區的美食外送、 原本要到台北買的專業用品,現在就能夠在超商24小時到貨。 才幾年光景,我們的生活型態、交通方式、溝通方式大幅度地因為科技而變化。 我心想, 雖然自己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去年阿財有分享過自動駕駛技術各個解決方案的路線選擇,當時我就有提到過我認為傳統車廠為什麼不走純視覺路線的可能原因,這邊再稍微分享一下: 首先在講純視覺之前先了解一下目前純視覺是如何計算深度的,目前用相機拍到的影像計算深度有單目視覺、雙目視覺、運動結構恢復(sfm)等再搭配AI模型,可以搜尋Pseud
Thumbnail
去年阿財有分享過自動駕駛技術各個解決方案的路線選擇,當時我就有提到過我認為傳統車廠為什麼不走純視覺路線的可能原因,這邊再稍微分享一下: 首先在講純視覺之前先了解一下目前純視覺是如何計算深度的,目前用相機拍到的影像計算深度有單目視覺、雙目視覺、運動結構恢復(sfm)等再搭配AI模型,可以搜尋Pseud
Thumbnail
世界目前正處於人工智能 (AI) 革命之中。 人工智能有可能改變和徹底改變許多行業和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越來越明顯的是,未來世界將嚴重依賴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將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領域之一是自動化領域。 自動化是指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使用技術來執行任務,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然而,人工智能的
Thumbnail
世界目前正處於人工智能 (AI) 革命之中。 人工智能有可能改變和徹底改變許多行業和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越來越明顯的是,未來世界將嚴重依賴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將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領域之一是自動化領域。 自動化是指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使用技術來執行任務,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然而,人工智能的
Thumbnail
特斯拉除了是史上開發速度與產品迭代最快的汽車,在製造環境與設備所下的功夫,也造就生產規模化極高的能力。透過資訊科技、材料科學與商業模式創新,特斯拉正在改變的不僅是汽車業,而是所有產業的自動化未來。
Thumbnail
特斯拉除了是史上開發速度與產品迭代最快的汽車,在製造環境與設備所下的功夫,也造就生產規模化極高的能力。透過資訊科技、材料科學與商業模式創新,特斯拉正在改變的不僅是汽車業,而是所有產業的自動化未來。
Thumbnail
「機器人」與「AI人工智慧」是這個時代的趨勢,眾多的高科技公司與產業正積極的研發這一個領域,這次特斯拉就在 2022 AI Day 展示他們的 Tesla Optimus ,在影片中,機器人完成了澆花、搬運貨物、以及工廠生產線的零件操作等等。 筆者對於「機器人時代來臨」非常的興奮,可是究竟「機器人」
Thumbnail
「機器人」與「AI人工智慧」是這個時代的趨勢,眾多的高科技公司與產業正積極的研發這一個領域,這次特斯拉就在 2022 AI Day 展示他們的 Tesla Optimus ,在影片中,機器人完成了澆花、搬運貨物、以及工廠生產線的零件操作等等。 筆者對於「機器人時代來臨」非常的興奮,可是究竟「機器人」
Thumbnail
上週特斯拉股價終於突破新高,往900大關邁進,恭喜所有大股東小股東奈米股東們,但我們也不能因為特斯拉目前的成功而自滿,在自動駕駛道路上有許多競爭對手相繼出爐,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是針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普,我們根據特斯拉2021 AI day的介紹了解特斯拉如何完成自動駕駛~
Thumbnail
上週特斯拉股價終於突破新高,往900大關邁進,恭喜所有大股東小股東奈米股東們,但我們也不能因為特斯拉目前的成功而自滿,在自動駕駛道路上有許多競爭對手相繼出爐,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是針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普,我們根據特斯拉2021 AI day的介紹了解特斯拉如何完成自動駕駛~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全球發燒,在法律界也對此新科技風險的法律容許程度甚感興趣。自駕車的核心技術在於AI,而企業以AI系統或軟體作為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時,消費者有可能依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第3項請求負商品責任,或依民法侵權行為等責任規範請求損害賠償。因此,立法上關於AI系統應用於汽車商品或服務時,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全球發燒,在法律界也對此新科技風險的法律容許程度甚感興趣。自駕車的核心技術在於AI,而企業以AI系統或軟體作為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時,消費者有可能依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第3項請求負商品責任,或依民法侵權行為等責任規範請求損害賠償。因此,立法上關於AI系統應用於汽車商品或服務時,
Thumbnail
討論到自駕車如何「看」,也就是對周遭動態環境的判讀已做出反應,目前市場上比較主流的做法是使用Lidar(光達或稱雷射雷達),來做距離測量感測環境,再搭配精準地圖圖資來掌控全面行車資訊,運用晶片運算和和過去資料的學習優化來達到人類駕駛的表現反應。
Thumbnail
討論到自駕車如何「看」,也就是對周遭動態環境的判讀已做出反應,目前市場上比較主流的做法是使用Lidar(光達或稱雷射雷達),來做距離測量感測環境,再搭配精準地圖圖資來掌控全面行車資訊,運用晶片運算和和過去資料的學習優化來達到人類駕駛的表現反應。
Thumbnail
你覺得在未來會開車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嗎? 如果把需要開車的時間省下來,會對你的人生更有幫助嗎? 人類開車是個Bug! 如果車子在電腦之後發明,你會覺得應該由電腦來開車。 - Eric Schmidt (前Google 董事長) 現在,全世界最頂尖的AI軟體公司、車廠都在致力於打造「自駕車」,讓人類可
Thumbnail
你覺得在未來會開車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嗎? 如果把需要開車的時間省下來,會對你的人生更有幫助嗎? 人類開車是個Bug! 如果車子在電腦之後發明,你會覺得應該由電腦來開車。 - Eric Schmidt (前Google 董事長) 現在,全世界最頂尖的AI軟體公司、車廠都在致力於打造「自駕車」,讓人類可
Thumbnail
在下一波的汽車革命中,軟體將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傳統車廠除非在這個領域急起直追,否則將會被擅長作業系統和app生態系的資訊業廠商所取代。
Thumbnail
在下一波的汽車革命中,軟體將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傳統車廠除非在這個領域急起直追,否則將會被擅長作業系統和app生態系的資訊業廠商所取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