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鋪路,還是先造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駕車近年在全球市場討論譁然,好不容易製造出來了,卻事故頻頻,或只能在特定路段開啟自駕模式,究竟我們離暢行無阻的自動駕駛還有多遠呢?
交通系統分陸、海、空場域,其中海上的船隻與天上的飛機早就有自駕功能了,原因也不難懂,它們行經的航線開闊無阻,只要雷達一掃,都可以預知行進過程中的鳥群或暗礁。
但陸地就不同了,超速的車輛、闖紅燈的行人、龜裂的柏油路、酒駕的、睡著的、划手機等的千奇百怪的突發狀況,一次次的挑戰並延宕民眾對自駕車的信心。
1838年,第一條瀝青柏油路出現在德國漢堡;歷經20年,巴黎成為第一個鋪滿柏油路的城市,而第一部汽車在1885年問世。行路於荒郊野嶺,最怕碰到的就是未經人工鋪設平整的路段,泥濘碎石考驗著車輪,也考驗著人們的耐心。高科技的自駕車要如何在原始的路上馳騁,著實不敢想像。
這讓我想起象牙筷子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意外得到了一雙象牙筷子,一日,覺得這碗實在配不上這雙筷子,於是換了個玉碗;又一日,覺得粗茶淡飯配不上高級餐具,於是天天山珍海味,接著是大理石桌、精緻華貴的地毯,原來使用象牙筷子還需要可以與它搭配的環境,這像極了自駕車目前碰到的窘境,除了自身的高科技,還必須依附成熟的環境生態,方能突顯它的價值。
而現時的環境是有時半夜開車回家,明明路上一隻蚊子都沒有,還是得在路口上乖乖等上90秒紅燈,這時就會想,如果有可以感知路上車輛數目而調整紅綠燈秒數的裝置,尖峰時刻或有緊急事故要加速通行時,交通警察和用路人都能精準的避開無謂的時間耗費。已經進入AI時代了,這個大夢應該近在咫尺。
還好就在近期,台灣宣布成立5G智慧桿標準推動聯盟,首屆聯盟會理事長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根據報導,智慧桿內將搭載5G系統,連通監視器和物聯網。我相信開發這個產線,「滿街自駕車」的願景將更早實現。我不敢期待十年後在自駕車明淨的車窗上,能投影街道詳細資訊或更豐富迅捷的互動內容;但樂觀些,也許以智慧電桿為首,更多為自駕車「鋪路」的智慧系統將相應而生,屆時行路不難,而是更加貼心安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98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一年因新冠疫情,實體活動只能轉戰線上,許多數位公司甚至是國家單位也紛紛帶起「數位轉型」的風向,強調企業的數位轉型利於與世界接軌,更便於管理。一般信徒還不知葫蘆裡賣什麼藥,照單全收,竟也跟著擊鼓咚咚,宣揚數位轉型之必要。 這個現象著實讓人擔憂。為什麼呢?
「文化」不該成為自由貿易的選項。一個國家的文化,不能像大豆、玉米、小麥般恣意買賣。文化商品不同於其他,任何一個有尊嚴的國家,都不應該容許自己的影視文化失衡,把持於外人手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強國的影視產業是虛弱的,影視一直都是文化傳播的最佳利器。
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獲釋,由加拿大返回中國。華為曾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最大品牌,專產高階手機,然而在中美貿易戰和「共同富裕」政策的夾擊下,地位已大不如前,它還有中興之日嗎?
坊間比較常見的是從政治經濟的視角看共同富裕的議題,那網路世界的維度呢?網路世界有可能共同富裕呢?
蘋果發表會被全球媒體忽略的關鍵細節! >從數位門縫裡的大偷窺,蘋果已開始從量變到質變了,你注意到了沒? >蘋果也終於要臣服在數位匯流的論述下,開始拆除壁壘,因為它不開放,別人也開始挖它的牆角,準備入侵它的iPhone聖地了! >「同播共享」、自動翻譯、3D地圖、內容服務大躍進….,還有甚麼?
大家都聽過Web1.0和Web2.0,但我認為現在當紅的還有所謂的Web1.5,玩得好當總統,玩不好當小丑的Web1.5究竟是甚麼呢?
這一年因新冠疫情,實體活動只能轉戰線上,許多數位公司甚至是國家單位也紛紛帶起「數位轉型」的風向,強調企業的數位轉型利於與世界接軌,更便於管理。一般信徒還不知葫蘆裡賣什麼藥,照單全收,竟也跟著擊鼓咚咚,宣揚數位轉型之必要。 這個現象著實讓人擔憂。為什麼呢?
「文化」不該成為自由貿易的選項。一個國家的文化,不能像大豆、玉米、小麥般恣意買賣。文化商品不同於其他,任何一個有尊嚴的國家,都不應該容許自己的影視文化失衡,把持於外人手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強國的影視產業是虛弱的,影視一直都是文化傳播的最佳利器。
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獲釋,由加拿大返回中國。華為曾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最大品牌,專產高階手機,然而在中美貿易戰和「共同富裕」政策的夾擊下,地位已大不如前,它還有中興之日嗎?
坊間比較常見的是從政治經濟的視角看共同富裕的議題,那網路世界的維度呢?網路世界有可能共同富裕呢?
蘋果發表會被全球媒體忽略的關鍵細節! >從數位門縫裡的大偷窺,蘋果已開始從量變到質變了,你注意到了沒? >蘋果也終於要臣服在數位匯流的論述下,開始拆除壁壘,因為它不開放,別人也開始挖它的牆角,準備入侵它的iPhone聖地了! >「同播共享」、自動翻譯、3D地圖、內容服務大躍進….,還有甚麼?
大家都聽過Web1.0和Web2.0,但我認為現在當紅的還有所謂的Web1.5,玩得好當總統,玩不好當小丑的Web1.5究竟是甚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也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並非是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所以可以透過各種服務昇華搭乘體驗的機會,便源源不絕。 可以用以上觀點看待任何科技產品的誕生,只要想著給予,本身就會是擁有;只要想著接受,本身就會是容器。 我們在終於海納百川之後,怎麼會擔心自己被蒸發,而不是想著透過蒸發,也擁有著天空。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引發了全球性的法律討論,尤其焦點在於風險分配和責任釐清。本文探討自動駕駛等級分類、自駕車使用人的責任風險分配以及各國自駕車過失責任的作法,並對特斯拉的FSD在臺灣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建議臺灣的法規應及時調整,制定自動駕駛車輛的行為態樣與相關罰則,明確自動駕駛的規範和相關法律責任。
這陣子在研究自動駕駛技術,還記得2021年我當時分享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那時候特斯拉還有雷達、沒有occupancy networks、自動標記算法和虛擬場景構建算法都沒有現在完善,那個時候特斯拉使用BEV鳥瞰圖來進行感知融合計算深度,再配上蒙地卡羅決策樹的方法來進行道路決策,後面一步步提升感知
為什麼歐美日傳統車廠對Nvidia自動駕駛技術上積極度不如中國大陸高? 之前M大留言也提到這個事情,這個問題其實之前就有人問阿財,阿財簡單分享兩個觀點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從業人員補充。 首先,很簡單的點是,L2級別(包含L2+)這幾年早已是對岸車廠的標配換而言之,你沒有自動駕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造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嗨!我是小艾,昨天我問媽媽,自駕車為什麼可以自己開車?媽媽說,它的眼睛是雷達⋯⋯
『疫情趨緩後,每逢假日,路上的車開始多了起來,大家開始出遊了! 當你決定今天要去台東看海,從家中開車出門 你發現,路口在鋪新的柏油路暫時封閉,你會回家?繞路?還是你會停下車,去研究為什麼要鋪新的柏油? 我相信,沒有人會停下來研究,一定是馬上繞路,趕快往國道出發對吧!? 既然如此,為什麼在你的工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也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並非是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所以可以透過各種服務昇華搭乘體驗的機會,便源源不絕。 可以用以上觀點看待任何科技產品的誕生,只要想著給予,本身就會是擁有;只要想著接受,本身就會是容器。 我們在終於海納百川之後,怎麼會擔心自己被蒸發,而不是想著透過蒸發,也擁有著天空。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引發了全球性的法律討論,尤其焦點在於風險分配和責任釐清。本文探討自動駕駛等級分類、自駕車使用人的責任風險分配以及各國自駕車過失責任的作法,並對特斯拉的FSD在臺灣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建議臺灣的法規應及時調整,制定自動駕駛車輛的行為態樣與相關罰則,明確自動駕駛的規範和相關法律責任。
這陣子在研究自動駕駛技術,還記得2021年我當時分享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那時候特斯拉還有雷達、沒有occupancy networks、自動標記算法和虛擬場景構建算法都沒有現在完善,那個時候特斯拉使用BEV鳥瞰圖來進行感知融合計算深度,再配上蒙地卡羅決策樹的方法來進行道路決策,後面一步步提升感知
為什麼歐美日傳統車廠對Nvidia自動駕駛技術上積極度不如中國大陸高? 之前M大留言也提到這個事情,這個問題其實之前就有人問阿財,阿財簡單分享兩個觀點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從業人員補充。 首先,很簡單的點是,L2級別(包含L2+)這幾年早已是對岸車廠的標配換而言之,你沒有自動駕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造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嗨!我是小艾,昨天我問媽媽,自駕車為什麼可以自己開車?媽媽說,它的眼睛是雷達⋯⋯
『疫情趨緩後,每逢假日,路上的車開始多了起來,大家開始出遊了! 當你決定今天要去台東看海,從家中開車出門 你發現,路口在鋪新的柏油路暫時封閉,你會回家?繞路?還是你會停下車,去研究為什麼要鋪新的柏油? 我相信,沒有人會停下來研究,一定是馬上繞路,趕快往國道出發對吧!? 既然如此,為什麼在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