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林嘉禾
2020年台灣大選大敗後,國民黨“改組”工程隨著江啟臣當選主席、並陸續發布新任黨務主管人事命令而逐漸推進,但是國民黨的“改革”卻還在原地繞圈圈,甚至內鬥外患此起彼落,讓人看不到這個政黨的品牌價值有拉升的跡象。
3月24日,《鏡周刊》發布專題報導,揭露國民黨宣傳部門私下邀請Facebook14個“挺藍”粉專版主,到該黨中央黨部“開會”討論國民黨與側翼之間協調合作的可能性。這則報導引起注目的內容在於,國民黨並不打算提供報酬或資源給這些版主,也不願在這些版主面臨政治壓力時出來承擔與回護(如提供法律協助),更有甚者,私密對話內容被出賣給了周刊、攤在陽光下。
粉專“黑框作業”版主發文回顧整個過程,他表示,國民黨沒有保防觀念,不知道該怎麼做,“像是卡神(指楊蕙如)就很厲害”,用白手套來處理帶風向等政治工作,而他也納悶“鏡周刊”竟然清楚國民黨當天臨時更改會議室,“也許版主群有內奸、或者國民黨內有內奸”,“都蘭山領草泥馬”更發文稱,“那個臥底的我已經知道妳是誰了”;另外,粉專“黑夜奇俠”則發文稱,“鏡周刊”指涉有版主當場駭入國民黨網站後台的消息是假新聞;在“鏡周刊”名單上的“李姓中壢選民”、“太麻里隔壁吉娃娃”,也表示自己根本沒被受邀。
關於整起事件的細節與詮釋,宛若羅生門,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國民黨確實有召集側翼開會,以及,有人出賣國民黨和這群版主。結果就是國民黨才剛踏出的改革宣傳工作腳步被斬斷、立場親藍營的版主們也各自互相猜忌、失去互信。
但是,與其究責“臥底”以及“鏡周刊”甚至是敵對陣營,國民黨不如反省,為何這件事情會搞成這樣?國民黨的改革思維到底錯在哪裡?
單從整起事件來看,國民黨雖然有心要改革宣傳劣勢的問題,但不僅不願付報酬、更不願承擔政治風險與提供法律援助,此外也並沒有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堅持會面地點在中央黨部大樓,也使曝光機率增加。與這些缺漏搭配的,正是國民黨長久以來那高高在上的黨文化思維,“認同我,就應該要答應做義工”,這種觀點不但忽略了他者的時間成本跟精力,而且簡直忘了現在的國民黨才應該低聲下氣尋求幫助,而不是指揮主導。這種操作受法與民進黨相比,宛若天壤之別。
雖然,國民黨想要改革成一個有“戰力”的政黨,但那並不是倚靠外界幫助即可,更重要的是國民黨本身是不是足夠團結、有戰力、足以讓人尊重同時又能夠尊重側翼,先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國民黨也許才會發現問題。
連側翼都看不起國民黨,可見該黨迄今的“改革”有多失敗。舉例來說,面對自家黨內立委吳斯懷質詢民進黨政府的內容頻頻被綠營圍剿,國民黨並不出聲維護,反而予以斥責;先前更是刻意不讓吳斯懷進入他真正擅長的外交國防委員會(吳斯懷曾任台軍陸軍中將、是軍系立委),坐看吳斯懷成為民進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政治提款機”,連帶整個國民黨都被逼進萬丈深淵。
政治宣傳的重要性在於它必須有論述、有理念、口徑要一致、團隊要能夠引領社會,但是,一切的前提在於建構論述與黨內團結,而國民黨連對自家人都不幫忙,還想將宣傳外包給他人、又不願付費,這種短效思維怎麼可能成功?
如果有心改革,國民黨應先捫心自問,不論是組建網軍側翼、還是要求黨籍立委經營網絡粉專達到一定流量,這些是國民黨首要的改革方向嗎?這樣的國民黨,是否會陷入另一種的“民進黨化”、甚至不接地氣?在論述上,既然兩岸論述保持與民進黨的區別仍是國民黨堅守的,那麼國民黨或許可以從社會經濟民生論述方向多下功夫,前不久《三民主義》原件複製品才被國民黨拿來拍賣,既然都可以拿出來賣錢,為什麼不能翻新其內涵並重新經營?相較於打高空,知道這個社會大家關心什麼、在意什麼,把腳踩在泥土裡才是切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