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四月一日愚人節,這節日對香港人來說還有另一個特殊的意義:「哥哥」張國榮的紀念日。
我大概不算是哥哥的粉絲。我年輕時代的興趣主要不在歌影視,所以沒有怎麼關注娛樂圈。但昨晚偶然看到有人轉發鄭敬基的直播,我還是毫不遲疑點開了。
那是只有一個鋼琴伴奏的現場演唱直播,只唱張國榮的歌作為懷念。鄭敬基自言對他來說是新的體驗和實驗。作為一個因為支持抗爭運動──或者說,拒絕埋沒良心沉默──而受到打壓失去工作機會的藝人,嘗試走出舊有模式以網路流量和自由贊助換取演唱收入,恐怕有不少心理關口要跨過,畢竟他年紀也不輕了。昨晚他反覆提到這件事,我想也是這個原因。他大概還是對用這種方式得到收入感到有點迷惑吧。
在Youtube和FB同步直播,FB最高峰時超過一萬人在線觀看
還是先談張國榮吧。只要你是香港人,連我這種不是粉絲的凡人也一定會對他的金曲耳熟能「唱」。當中也有一些歌我比較陌生。每次聽到哥哥的歌都會驚訝自己當年竟錯過這麼有才華的人物。唯一的安慰,大概只有小時候聽母親提到哥哥與校長之爭時,我因為莫名對溫拿樂隊沒什麼好感,卻非常喜歡《倩女幽魂》這部電影,毫無猶疑地認為自己如果必須站隊應該會選擇哥哥。多年後看來,只能說小孩的直覺還真準。
直播剛開始時鄭敬基大概有點緊張,有點忘詞和掉拍子。但隨著幾杯下肚(沒錯他為了紀念哥哥真的一邊喝威士忌一邊唱),後來也唱開嗓子後,狀態越接近深夜越好。
在歌與歌之間,他說了很多心底話。因為沒有大台沒有贊助商也沒有限制,他多次真情流露。他選的歌都是代表了他某種心情和想法,當中自然也關係到他自己和很多香港人在抗爭運動中的經歷。他兩次唱到哽咽,都是提到他在這場衝突中與自己立場不同的親友。Will you remember me,當年情,與曾經的好兄弟背道而馳帶來撕心裂肺的心痛垂淚。這樣的演譯,又怎麼可能不引起大家的共鳴?
在末日疫情下珍惜至愛,在絕境中提及希望,他都在哥哥的名曲中找到自己的心聲,因此重唱時就為歌曲再次注入生命。時過午夜,竟是覺得他不只聲線與哥哥相似,人看起來也有幾分相似了。
鄭除了提到了不少與哥哥相關的事情,提到社會,後來竟也分享了聖經。而且還挺有一種「我已經不在乎是否趕客了反正我真的就想說」的豁達感覺。對大眾而言鄭敬基也許是個從未大紅大紫的天皇級歌手,但我卻覺得他開始有種更成熟大度的味道。
伴奏的樂手不只彈琴了得唱功也很讚,二人合唱的一節耳朵實在十分享受。
網路直播的互動與演唱會的現場反應,對歌手來說有多少分別呢?恐怕要問他才知道。但我看著即時留言不少人說希望他唱《願榮光歸香港》,我就皺眉和擔心了。坦白說,我不想。因為這晚人家早說了是為了紀念哥哥而唱,他在選曲和編曲上也明明做了安排,維持舒情、沉穩、緬懷的氣氛。硬地插入《願》是格格不入。
我很明白這段時間同路人沒法群聚,被迫打散,太渴望取得凝聚感。於是只要一有機會就想用各種方法抓住什麼感覺。那大概是一種「我仍然有很多同伴」的安心感吧。但就算是其他國家的國歌,也得看場合,不見得天天迫人唱就等於愛國。不然你看每天六點幾強制在電視台播的那首,你有因此增進愛國感情嗎?《願》對香港人有特殊意義,但不見得每個場合都適合,不見得每個名人都得唱一次表忠。
所以我很慶幸昨晚鄭敬基用重唱《追》作為結束,聽著聽著,我的眼淚也不知不覺流下。是音樂、是歌詞、是哥哥的演譯風格還是鄭敬基的聲音和感情打動了我,也分不出來了。也許,不管是追隨曾經被世人猛烈評激的偶像,還是追隨良心的呼喚和遙望的希望,都是不識事務者的愚人,但儍得可愛,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