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林【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或許閱讀生命之書並沒有辦法讓你真正認識一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0青林出版 愛麗絲‧博德威【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或許閱讀生命之書並沒有辦法讓你真正認識一個人

「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所有事物都只是一個故事。人們美化事物;說著寓言而非事實,說著童話而非歷史。但是人都會長大。」打從開始閱讀這本小說,我沒想到過,作者能巧妙的把幾則童話(或稱之為傳說或床邊故事)安插在其中,細膩地串連起大家瞞著主角的秘密。

按網路介紹,這全球售出15國版權的【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是本青少年小說。我讀著讀著入迷,這簡直充滿著豐富的想像力和誘導力,大人閱讀也能叫好,也會深思的一本好書。當然,翻譯的流暢,我給讚,讓我順利理解小說裡的關於「真相」的爭執,即使我也沒有肯定答案。

「印記」,我就當成現在說的「刺青」。刺青之於個人可能是種深刻的留念,也是種藝術,不難懂;但作者能以此寫成一套長篇故事集(不只一本),在讀完第一部【秘密與審判】後,我感到佩服。進入正文前,小說出版附了張地圖,主角是住在聖石鎮16歲的萊歐拉,她從小認知的「印記」如此肯定,直到爸爸喬爾去世,碎裂的真相開始聚攏,向她靠近…….

在萊歐拉的「世界」裡有兩種人,在皮膚上刻滿個人史的「印記人」和沒有刻劃的「空白人」,依照政府的說法,兩者為敵。聖石鎮裡的印記人,家裡都有祖先的生命之書。萊歐拉的爸爸病了,做好迎接死亡的準備,會以精油按摩他的皮膚,遺體防腐師帶走「離開」的爸爸,進行剝皮、曬皮、將皮膚裝訂成冊,「他的生命就會成了一頁頁的書…每張僵直的皮頁(上有印記)都訴說著他的故事。」。有一段時間,家人可以在博物館「閱讀」他,最後公開舉辦生命之書的「靈魂秤重儀式」,政府會仔細調查和評斷此人的生平價值,通過了才能回家,如果爸爸的一生毫無價值,靈魂和生命之書就會被焚毀。

「不管因為做好事而生驕傲,還是因為做壞事而生的愧疚,沒有人想要他們的靈魂因此變重,我們在皮膚上刻劃印記,好讓我們的靈魂不受束縛.....你做的好事必須多過壞事,而且靈魂必須輕盈自由。」那麼生命之書放上天坪就能平衡。【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在整個流程寫得非常詳細,我感到有點驚悚,「印記人」習以為常的人生,讀來有點悲傷。(刺青很痛的。)

萊歐拉想成為一個印記師,她的爸爸喬爾是剝皮師,媽媽是解讀師。作者筆下的人物,因為「印記」而發展出不同的專業。我以為「每個人都有他們不想說出的祕密」才是這本小說裡最觸痛的主線,16歲的孩子還不太懂,在聖石鎮,這個年紀是讀完學校課程後走入社會工作的人生轉折點。所以,【印記】的前段,萊歐拉剛失去疼愛他的父親,悲傷裡有父女相處的回憶,回憶裡是幸福的。還有萊歐拉在就職考試上的努力,對自己未來工作的藍圖,她是有精神的,還很雀躍自己有點能解讀別人印記裡深層意義的潛力。

愛麗絲‧博德威描寫的筆法很細膩,跟主角有關的聖石鎮場景猶如電影般出現實地質感,不論是市場、廣場,政府大樓、博物館…都醞釀著可以被摸索的偷窺感,讀者能期待後面有所行動;形容「人」也出奇的耐看,透過作者,「印記人」們因此被容易閱讀,很帥又不怕人看印記的龍賽鎮長,身上只刻著鎮史的故事師梅兒,被看不透的印記師歐貝爾,微笑是問號的奧斯卡…..然後,也經由作者,繪圖浮現出美麗和威攝,刺青的血滴顯眼,紅腫很疼。也許小說定位在年輕的讀者,讀來順暢清新,並不深奧,翻譯肯定也幫了大忙。

剝皮師康納,犯了偷竊逝者皮膚的罪。「沒有皮膚,就甚麼什麼都沒有了…」康納和空白人合作?他被刻劃上「被遺忘」的印記,意思是當他到生命終點時,「印記」會提醒他犯過罪,生命之書會焚毀。「那活著還有甚麼意義?」沒有嗎?我才驚訝我與萊歐拉的差異,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差距太大,哇!【印記】這本小說是在探討如此深切的問題。萊歐拉想起,爸爸生命之書裡,她知道的「烏鴉」圖騰不見了!那是該被遺忘的印記。

身為套書的第一部,【印記】裡用了童話故事才釐清創作的情節。例如在身上刻劃印記的起源,來自於雙胞胎姊妹的故事,樵夫爸爸在臨終時許願,希望兩個女兒能永遠被「記得」。沒想到漂亮的妹妹嫁給王子過著快樂的生活,身上在每個階段都出現印記圖騰,姊姊卻是孤獨邪惡詛咒代表「空白女人」。從此後代一分為二,「空白人」鄰居,拒絕在皮膚上刻劃印記,寧可付罰款或坐牢也不遵守法律,演變成了反叛,不讓人看見自己的一切。

「我們不應該有秘密」,萊歐拉深信不移。她跟一般人一樣,有要好的朋友,難得打扮去參加期末派對,有討厭的男生,也有看到他就會胡思亂想的對象,日子彷彿可以更鮮亮不同。她在第一天上班後,興奮地到博物館想「告訴」爸爸,爸爸的生命之書卻被沒收了……【印記】啟動了驚險刺激懷疑的章節。

「告訴我,奧斯卡,你父親是個好人嗎?」16歲的直來直往,奧斯卡是那個被公開刻劃「遺忘」的罪犯的兒子,萊歐拉想起爸爸後腦勺的「烏鴉」圖騰。

我特別心疼那一段萊歐拉走在無人街上的片段,她經過每棟房子時想像裡面的故事。「家」,應該是親密的,溫暖的避風港,萊歐拉如果不走進家門,她還能換想當真,爸爸還在,媽媽會告訴她所有的事,不是騙子。怎麼能從皮膚上的印記去定義一個人的好壞?如果印記人相信到底,就可以,不是嗎?發生在自己親人身上時,怎麼不會懷疑?何況是留給歐萊拉都是疼愛回憶的爸爸,爸爸才不是壞人。

要解開爸爸烏鴉印記之謎,讓爸爸的生命之書回家,是歐萊拉想保護爸爸的堅持。「我的思緒太沉重,滿是困惑。奧斯卡、歐貝爾、媽媽、爸爸….每個人身上都帶著謊言和未知。」【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後半段常常是峰迴路轉,我懂世事不是非黑即白,梅兒故事師講得有道理;歐貝爾的彩色圖繪選擇,也是人生的精采。作者讓兩個貌似生命導師的解說,慢慢地想讓萊歐拉轉念,我們卻無法站邊喊讚,這是這本書讓我很驚喜的高招,梅兒和歐貝爾,就像蹺蹺板,影響我讀著故事裡人生意義表達的平衡感,到底人生的坦白得是甚麼樣子?。閱讀的畫面裡,有她的不安,她的冒險,她的不放棄….來到爸爸靈魂秤重儀式的那一天,意外峰迴路轉,萊歐拉「爆炸」了!

「妳不知道妳和沉睡公主有多像,願一切順利。」我倒想記上,這童話的結局跟我記憶裡不一樣,我有點傻眼又好奇。

「就算你身上的每一寸肌膚都被印記佈滿,你說的每一句話就被刻劃在皮膚上,這樣就足夠了嗎?只靠這些印記,就可以真正了解你嗎?」聖石鎮自以為完美的審判方法,會不會也是一種虛偽捏造?【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只不過才起了一個頭,小說裡就已經包含了多樣的動人元素跟塑造場景,空白人跟印記人的距離和依靠仍然可以繼續,做為套書的首部曲算是優秀的作品。(封面繪圖感覺非常可愛呢! )

​​

●【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

作者:愛麗絲‧博德威 Alice Broadway

譯者:章瑋

繪者:包大山

出版社:青林國際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4月

語言:繁體中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視界是不是優雅
46會員
655內容數
不想忘記我看過的電視劇/電影/旅遊景區筆記
視界是不是優雅的其他內容
2022/10/14
📷📷​ 我相當佩服貌似「半架空歷史」的小說作品,作者必須在讀者早知道或網查不違背史地人物的熟悉感下創作,偶而還得為些許場景或用語備註,引導讀者更進入狀況。
Thumbnail
2022/10/14
📷📷​ 我相當佩服貌似「半架空歷史」的小說作品,作者必須在讀者早知道或網查不違背史地人物的熟悉感下創作,偶而還得為些許場景或用語備註,引導讀者更進入狀況。
Thumbnail
2022/06/02
看來,我是誤會書名【人工少女】的意思了。 我原本以為這本小說很科幻怪異,也許會充滿人性的衝突對立,畢竟書名裡「人工」兩字先帶出「不自然」。【人工少女】內容不少,我著實花了點時間閱讀,不算輕鬆。
Thumbnail
2022/06/02
看來,我是誤會書名【人工少女】的意思了。 我原本以為這本小說很科幻怪異,也許會充滿人性的衝突對立,畢竟書名裡「人工」兩字先帶出「不自然」。【人工少女】內容不少,我著實花了點時間閱讀,不算輕鬆。
Thumbnail
2022/03/29
📷📷​ 乍看書名時,我誤會了「大聲」的意思,讀完後才明白「大聲」是「影響力」。
Thumbnail
2022/03/29
📷📷​ 乍看書名時,我誤會了「大聲」的意思,讀完後才明白「大聲」是「影響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推薦。閱讀心得討論書中的小故事、人性、角色、印象深刻的死亡描寫、作者手法整理等。
Thumbnail
推薦。閱讀心得討論書中的小故事、人性、角色、印象深刻的死亡描寫、作者手法整理等。
Thumbnail
看來,我是誤會書名【人工少女】的意思了。 我原本以為這本小說很科幻怪異,也許會充滿人性的衝突對立,畢竟書名裡「人工」兩字先帶出「不自然」。【人工少女】內容不少,我著實花了點時間閱讀,不算輕鬆。
Thumbnail
看來,我是誤會書名【人工少女】的意思了。 我原本以為這本小說很科幻怪異,也許會充滿人性的衝突對立,畢竟書名裡「人工」兩字先帶出「不自然」。【人工少女】內容不少,我著實花了點時間閱讀,不算輕鬆。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根據自己被教導、所學到的事物看待世界,也許很多時候,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面向,一件事情端看個人的立場為何、如何解讀,我們都有權利捍衛自己的信念,但我們沒有權利否認其他人的信念。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根據自己被教導、所學到的事物看待世界,也許很多時候,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面向,一件事情端看個人的立場為何、如何解讀,我們都有權利捍衛自己的信念,但我們沒有權利否認其他人的信念。
Thumbnail
2017年石黑一雄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不久我買了《被埋葬的記憶(The Buried Giant)》中譯版,但我對魔幻寫實的小說一直有障礙,總無法讀的太順利。
Thumbnail
2017年石黑一雄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不久我買了《被埋葬的記憶(The Buried Giant)》中譯版,但我對魔幻寫實的小說一直有障礙,總無法讀的太順利。
Thumbnail
一開始不太懂為什麼要以死神之名來說這個故事,看到1/3的時候還是覺得死神在碎碎念。後來我想了想,這段血淚歷史是沉重到難以負荷的,如果擺脫人類是非對錯,讓死神耍點幽默,可以和這個屠殺現場保持一點距離,閱讀起來心情會比較平和,也能緩衝仇恨情緒。
Thumbnail
一開始不太懂為什麼要以死神之名來說這個故事,看到1/3的時候還是覺得死神在碎碎念。後來我想了想,這段血淚歷史是沉重到難以負荷的,如果擺脫人類是非對錯,讓死神耍點幽默,可以和這個屠殺現場保持一點距離,閱讀起來心情會比較平和,也能緩衝仇恨情緒。
Thumbnail
在大人所創造的兒童故事裡,許多可能是為了自我療癒,虛弱地彌補心中的缺憾。例如曾經割捨最不能割捨的人或物、犯下最無法被原諒的錯誤、第一次在最倉皇無助的面前崩潰……這些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夢魘。應對敵人的正確方法是正視它,而不是逃避。因此,我們有了暗黑的青少年小說。在暴風雨來臨前夕先認識暴風雨,預習預防..
Thumbnail
在大人所創造的兒童故事裡,許多可能是為了自我療癒,虛弱地彌補心中的缺憾。例如曾經割捨最不能割捨的人或物、犯下最無法被原諒的錯誤、第一次在最倉皇無助的面前崩潰……這些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夢魘。應對敵人的正確方法是正視它,而不是逃避。因此,我們有了暗黑的青少年小說。在暴風雨來臨前夕先認識暴風雨,預習預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