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韓國災難電影,搭上現正危急的時事列車《新冠狀病毒》(又稱武漢肺炎),再次引起一陣話題。
流感
整部電影用一場救援行動做為開場,男主角就是身為救援隊的一員 姜志邱。女主角則是這場行動中被救援的對象 金仁海。個性異常倔強的金仁海,在電影的一開始就將「討人厭」的個性發揮到了極致,中段卻娓娓道出她為何這麼「倔」。
而開場的另一條主線,則是人口販運貨櫃的運送。一個貨櫃、一場疫情,整座城市進入封鎖並且被切斷網路;民眾瘋狂搶糧,為的就是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切,只能求生存,而這樣的病毒感染,卻依然導致眾多市民賠上性命。
印象深刻的經典對白
「這裡沒有人知道你是救援隊的。」金仁海
「但是我自己知道阿。」姜志邱
這是在某一幕疫情大爆發時,金仁海要姜志邱一起離開,但是被姜志邱拒絕時的對話。身為救援隊的使命感,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只是當時我在想,這樣的執念是不是有些偏差?或者,也許就是因為他並沒有妻小,才可以這麼奮不顧身。試想,到底要如何的節操,怎麼樣的執念,才能造就這樣的執著?即使這份工作在外人眼裡,就好像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
不論電影或現實都這麼常說「救援隊平常不就是救貓救狗找東西嗎?」,即使救援的是「人」,也不見得獲得感謝。雖然說不抱有回饋的心態也許是件好事,但在社會期待這麼高的工作上,反而這種使命感就更加重嗎?救援隊、社工、醫療團隊等,都是社會期待高得不得了,卻充滿委屈與不公平呢……。我不經懷疑,在這樣子的社會環境下,為何還是有像是姜志邱這種「著重使命感」的人呢?
「不可以咳嗽,不然妳就不能跟媽媽在一起了。」金仁海
疫情爆發,政府的防疫機制啟動,但卻充滿了許多爭議、衝突與不和諧,甚至是械鬥。在市民人權不被重視的情況下,人們被迫進入收容區進行編號管制、等級分類。一頭政府單位吵鬧得沸沸揚揚,一頭市民心中的恐懼與憤怒隨著時間增長,整個收容區就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不定時炸彈。看著一個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個疑似病例就會被迫被拆散,此起彼落的哭聲、尖叫聲、咒罵聲,讓金仁海的心理萌生媽媽的本能與私心:「我的孩子需要我。」而奮力保護孩子。
「拜託不要開槍打我媽媽!」金美樂
電影的尾聲開始有種浮誇感,但平靜下來想想,也許現實可能比電影可怕。在無法確認是否可擁有抗體的最後一刻、政府單位的少數與多數的鬥爭,換來的是槍林彈雨,而槍口指著的是手無寸鐵的市民。
到底要尊重少數,還是服從多數?
整部電影帶到決策者的討論與會議時,各面向的反應都非常有意思。美國的專家、韓國的主任醫師、總統、議員,然而在這樣的非常時刻,到底誰要說得算?又必須聽誰的呢?
疫情初期,當整個單位只有主任醫師說要封城時,全部的人笑他荒謬;疫情爆發,所有人裡只有主任醫師反對集中管理,但整個單位挑釁他。到後期更不用說,整個單位明顯的分成了少數與多數的兩個群體,無法溝通的就用硬來的,最後換得的就是無辜民眾的命陪葬在這樣的鬥爭中。
只是,那樣的時刻,到底應該如何決策?因為就這麼看來,即使我們打從一開始就相信少數(主任醫師),那也只是因為我們是「上帝視角」,也就是身為觀影者的視角而已。若自己及是身處於那樣的決策環境中,又該如何是好?
後勁在於多視角的衝突與反思
這部電影帶來的不只是關於疫情的災難性劇情,包含對於職業的使命感、母愛、兄弟情、人權等,都是值得深思的。
帶著一顆清醒的腦袋觀影吧!也許會有豐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