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選劇|《誰是被害者》:台灣懸疑劇的技術火力展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15 年,由蕭力修導演、瀚草製作的《麻醉風暴》在台劇轉型低迷期橫空出世,以層層堆疊的謎團解謎、反英雄復仇與英雄冒險,以及有血有肉的角色與演出,緊密交織成邏輯情感都頗為扎實的懸疑劇。更令人讚賞的是,案件背後的動機不但有技術含量又緊扣社會脈絡,加上影像風格質地與嚴謹寫實的執行成果完全超乎當時對於台劇品質的想像,《麻醉風暴》一次將黃健瑋、吳慷仁、許瑋甯都捧上台劇一哥一姐的位置,而且討論熱度與口碑持久不墜。回過頭來看,就一部公視出品、每集預算僅有約 300 萬、沒有當時火紅卡司的迷你劇,《麻醉風暴》從各方面來說,都是一場奇蹟,也開啟了類型劇的風潮。
時隔五年,瀚草再推出了 Netflix 原創劇《誰是被害者》,這次不但製作規模與卡司全面升級,並建立了亞斯伯格症鑑識官方毅任與記者徐海茵這對探案搭檔,出自不同動機共同追查詭計獵奇的「遺願」連環殺人案,類型元素和架構極其明確,完全是正統刑偵懸疑劇的框架。雖然是改編自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第四名被害者》,但基本上沒有沿用原著的角色關係、詭計、動機或劇情,共同的元素僅剩下女主角是記者、跟死法詭異的連續命案。整體而言,《誰是被害者》幾乎算是原創劇集,所以這邊不討論「改編」的好壞,因為沒有必要。
而就執行成果來看,《誰是被害者》最值得稱許、也會最先抓住觀眾目光的,就是首集(pilot)明快多線的劇情結構與開展,以及整體製作水平(production value)確實捕捉到類型劇的風格節奏。就首集劇本結構來看,這無疑是至今最接近美劇的台劇劇本,有條不紊又節奏明快地把每條線跟每個角色的動機與成長弧線都勾勒了出來,每個鉤子(hook)也都設計得環環相扣,讓人渾然不覺時間之經過。在製作上,尤其攝影、剪輯、調色、美術、特效化妝等類型劇吃重的部門,都緊抓住水準以上的影像質感,甚至純就技術面來看,比起中韓的懸疑類型劇亦不遑多讓。攝影鏡頭不但有著台劇罕見的靈活調度能力,將城市街道的遠近景都捕捉得很有味道,在拍攝人物行為與互動時,更把懸疑劇應有的懸念與技巧性的留白、見與不見處理得極佳,每個畫面都帶有很強的暗示性,但該交代的細節與情感仍然非常清楚,不致於讓人覺得故弄玄虛。
隨著劇集往下,經過前兩集近乎狂飆的劇情開展速度,建立的角色關係和連續命案的謎團在第三集就直接破開,這個大膽的決定可以說是全劇的雙面刃,它避免為了阻止破梗而拖戲,卻也讓第三集之後全劇的重心不得不轉移。整部《誰是被害者》在第三集結尾、解開連環命案的關鍵梗之前,雖然仍有些細微的邏輯細節值得商榷,但基本上是非常典型認真的刑偵探案劇:兩個偵探的組合各有能力(方毅任有鑑識專業及警方內部第一手消息、徐海茵有操縱人心讓人說話的本領),各自也有夠強的動機讓他們緊追著命案不放,加上方毅任還有足夠隱瞞、阻礙警方查案的理由與能力;尤其是前兩集,完全是全劇最佳,不但劇情上的漏洞少,而且劇情訊息量夠大,在明快展開的節奏和流暢的剪接下,絕對可以讓觀眾愉快享受,看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不斷想往下看。
但在第三集破梗後,基本上全劇就轉了類型,在已經讓觀眾理解命案背後邏輯後,編劇顯然認為觀眾接下來要看的就是男女主角怎麼阻止下一個命案發生的冒險追兇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怎麼讓角色得到成長與轉變。這樣的作法並不是太罕見,懸疑與動作冒險也有機會達到相輔相成的結果。但《誰是被害者》明顯在主類型轉向冒險之後,選擇讓前兩集建立起來的刑偵嚴謹過程與推進力逐漸讓位,而或許不是每個被前兩集吸引進來的觀眾,都能同等享受這段冒險過程。
從第三集到第六集的男女主角冒險過程中,張孝全和許瑋甯這對搭檔仍各有可觀之戲,也陸續揭露他們過去的背景與人設,去解釋為什麼他們會變得積極投入這場冒險與對峙,但許多在設定上很有發揮空間的情感轉折細節,其關鍵潛力並沒有被完全發揮(比如:徐海茵與父親的關係如何影響她投入關心這些被害者?)與此同時,既然男女主角的冒險犯難更加重要,推理鑑識的成份就被稀釋了,而警察探案的線更被放得靠後,甚至主要的劇情任務看起來只剩下阻礙男女主角的功能,這點有些可惜。雖然說在懸疑類型裡,把警方智力弱化是常見的做法,但若以前兩集建立起來的標準來相較,就顯得有些落差。同時,一些案件過程的懸疑點也相對比較草率地帶過,對於較嫻熟懸疑類型的核心目標觀眾來說,可能會漸漸感到越來越被干擾。
再談三到六集的案件設計及被強調出來的「被害者」,其實每個角色都有著很出色亮眼的背景故事(back story),每個角色死亡的舖陳跟他們身邊的人怎麼面對這件事,也多少都有精彩的著墨。其間拉出的社會議題與生死議題辯證,更緊扣著死亡真相,設計上的環環相扣十分值得讚賞。但也許是礙於篇幅,後面解謎過程對於一些關鍵作案及定罪細節稍微一筆帶過,讓整件事背後必須交代的角色關係(由於犯案手法的設計需要)略顯不足──但這裡的留白,或許未來若有第二季,能有更多發揮空間。基本上在被害者和生死議題上,仍以家庭親情戲的催淚部分的發揮,讓人印象最為深刻,這也證明了瀚草試圖在類型上加入台灣情感特色的努力。
最後兩集的收線,比較回歸到情感與動機面的交代,就前面說的台灣情感特色面上應當可以讓觀眾滿意,但若就犯罪刑偵劇來說,針對最後案件細節及後續結果的釐清,稍微有點模糊。也因為情感面的強調,尤其是最後一集,已經較偏離前面建立起來的類型劇敘事風格節奏,這點是否能接受就見仁見智。
《誰是被害者》的產業開展意義非常大,既證明台灣能夠做出兼具國際類型結構與在地情感特色的類型劇,又用強大的技術實力證明我們的影像質感高標,加上非常優秀的選角卡司,與相當出色的核心設計(包括命案梗、也包括男女主角的搭檔設定等等),絕對具有讓台劇揚眉吐氣的企圖心與實力。但也如總監製曾瀚賢所言,台灣的類型仍然是在摸索起步的階段,不可能一下子就到達天花板,《誰是被害者》不僅是值得嘉許的努力,更有機會開啟台灣類型劇更多的發展可能性,相信未來必能催生更成熟更全面的作品
全文劇照提供:Netflix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延續《去X的世界末日》又萌又喪的厭世碎語,摻入《怪奇物語》光怪陸離的復古小鎮氣息,再將《牠》中的演員化學反應極致處理,讓《這樣不OK》開始迸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宛如燉煮了一盤繽紛的大鍋炒,雜揉進青春成長喜劇與奇幻驚悚劇的精華。
家庭是許多人首次習得各種情感的地方,也是許多人奔波一生後的最終歸巢,透過「新生」的艾莉莎學習去愛薩凡諾夫一家人,我們可以更加了解「人是如何成為人」。也許機器人的「愛」是出於不斷運算後模擬出的極為相似的「反應」,少了感性與突發的情緒,但換個角度想,這種「愛」似乎更為永恆⋯⋯
除了女力,對 LGBTQ 群體的善意凝視,也早是本劇的重要標籤之一。正因它能如此自由大方地談論性,不帶濾鏡,不作粉飾,它也更能以同樣坦蕩寬廣的胸懷,對主流喧囂下的隱微支流投以目光。擁抱邊緣,挑戰正統,也讓這齣乍看糜爛、荒誕又不正經的戲劇,幾乎成了次文化聚首的生猛殿堂。
儘管已經從韓劇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進化到迫降、槍傷、統一不了,但《愛的迫降》說故事的方式、劇情進展都是可預期的,然而因為邀到了化學效應好的知名演員CP組合,有趣的故事支線和各種催淚橋段來加持的戲劇性效果也絕佳,使它穩穩地成了一部集韓劇多年來大成、狗血也灑得高級、示範韓國人所有可愛性格的代表作品。
喜愛這個故事,為了兩人的復返傷神的我們,想抓住那些即逝時光的心情,或許不亞於劇中人們,而逆流的時光沖走了她手上的莫比烏斯戒指,留下的是相信即便沒有宿命羈絆,你,依然會找到我的「執念」。我們期待真愛,儘管沒有人知道真愛對應的人是誰,真愛又該以什麼樣子呈現,但每當劇情釋出訊息時,我們總能毫不猶豫地緊握⋯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延續《去X的世界末日》又萌又喪的厭世碎語,摻入《怪奇物語》光怪陸離的復古小鎮氣息,再將《牠》中的演員化學反應極致處理,讓《這樣不OK》開始迸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宛如燉煮了一盤繽紛的大鍋炒,雜揉進青春成長喜劇與奇幻驚悚劇的精華。
家庭是許多人首次習得各種情感的地方,也是許多人奔波一生後的最終歸巢,透過「新生」的艾莉莎學習去愛薩凡諾夫一家人,我們可以更加了解「人是如何成為人」。也許機器人的「愛」是出於不斷運算後模擬出的極為相似的「反應」,少了感性與突發的情緒,但換個角度想,這種「愛」似乎更為永恆⋯⋯
除了女力,對 LGBTQ 群體的善意凝視,也早是本劇的重要標籤之一。正因它能如此自由大方地談論性,不帶濾鏡,不作粉飾,它也更能以同樣坦蕩寬廣的胸懷,對主流喧囂下的隱微支流投以目光。擁抱邊緣,挑戰正統,也讓這齣乍看糜爛、荒誕又不正經的戲劇,幾乎成了次文化聚首的生猛殿堂。
儘管已經從韓劇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進化到迫降、槍傷、統一不了,但《愛的迫降》說故事的方式、劇情進展都是可預期的,然而因為邀到了化學效應好的知名演員CP組合,有趣的故事支線和各種催淚橋段來加持的戲劇性效果也絕佳,使它穩穩地成了一部集韓劇多年來大成、狗血也灑得高級、示範韓國人所有可愛性格的代表作品。
喜愛這個故事,為了兩人的復返傷神的我們,想抓住那些即逝時光的心情,或許不亞於劇中人們,而逆流的時光沖走了她手上的莫比烏斯戒指,留下的是相信即便沒有宿命羈絆,你,依然會找到我的「執念」。我們期待真愛,儘管沒有人知道真愛對應的人是誰,真愛又該以什麼樣子呈現,但每當劇情釋出訊息時,我們總能毫不猶豫地緊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The Victims' Game)》是良人行影業、瀚草影視與台灣大哥大於2020年推出的台灣懸疑推理電視劇,改編自台灣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長篇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劇集由莊絢維、陳冠仲執導,梁舒婷、徐瑞良編劇,並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領銜主演。
Thumbnail
社區裡有一位叫林夢的空姐,與鄰居張澤東酒後一夜激情,卻意外身亡,而有女友的東東,並不是殺她的兇手,一邊掩飾自己在場,還要找尋真兇,甚至發現了社區一件件不能說的秘密,劉冠廷可說是全劇最累的一個角色了,眼神與心理變化更是演繹地非常傳神。就在真兇終於透明時,竟然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也是一段不能說的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像《查無此心》這種犯罪懸疑驚悚片,我覺得是香港片商會買的片種呢!想不到在去年HKAFF上映過後,12月尾便直上Netfilx 當時我恰好也在追Netflix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兩套作品也是關於外籍移工(外勞),有點好奇只是偶然,還是有甚麼特殊原因令台灣人越來越關注這個議題呢?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辦公室瘋雲》系列影射台灣電商史上的免運大戰,描寫電商公司內部鬥爭以及人物之間的糾葛,以及辦公室裡的權力分佈和兩大主管的明爭暗鬥。作者天地無限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再進化,即便只是置身事外的讀者也有十足的臨場感。
Thumbnail
《誰殺了她》是一部跨國製作劇集,集結臺灣、香港、新加坡三地實力派演員,故事圍繞一名高中生的命案,揭開家庭內部的陰暗面。劇情扣人心絃,值得關注。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The Victims' Game)》是良人行影業、瀚草影視與台灣大哥大於2020年推出的台灣懸疑推理電視劇,改編自台灣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長篇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劇集由莊絢維、陳冠仲執導,梁舒婷、徐瑞良編劇,並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領銜主演。
Thumbnail
社區裡有一位叫林夢的空姐,與鄰居張澤東酒後一夜激情,卻意外身亡,而有女友的東東,並不是殺她的兇手,一邊掩飾自己在場,還要找尋真兇,甚至發現了社區一件件不能說的秘密,劉冠廷可說是全劇最累的一個角色了,眼神與心理變化更是演繹地非常傳神。就在真兇終於透明時,竟然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也是一段不能說的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像《查無此心》這種犯罪懸疑驚悚片,我覺得是香港片商會買的片種呢!想不到在去年HKAFF上映過後,12月尾便直上Netfilx 當時我恰好也在追Netflix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兩套作品也是關於外籍移工(外勞),有點好奇只是偶然,還是有甚麼特殊原因令台灣人越來越關注這個議題呢?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辦公室瘋雲》系列影射台灣電商史上的免運大戰,描寫電商公司內部鬥爭以及人物之間的糾葛,以及辦公室裡的權力分佈和兩大主管的明爭暗鬥。作者天地無限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再進化,即便只是置身事外的讀者也有十足的臨場感。
Thumbnail
《誰殺了她》是一部跨國製作劇集,集結臺灣、香港、新加坡三地實力派演員,故事圍繞一名高中生的命案,揭開家庭內部的陰暗面。劇情扣人心絃,值得關注。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