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選劇|《誰是被害者》:台灣懸疑劇的技術火力展現

更新於 2020/05/0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15 年,由蕭力修導演、瀚草製作的《麻醉風暴》在台劇轉型低迷期橫空出世,以層層堆疊的謎團解謎、反英雄復仇與英雄冒險,以及有血有肉的角色與演出,緊密交織成邏輯情感都頗為扎實的懸疑劇。更令人讚賞的是,案件背後的動機不但有技術含量又緊扣社會脈絡,加上影像風格質地與嚴謹寫實的執行成果完全超乎當時對於台劇品質的想像,《麻醉風暴》一次將黃健瑋、吳慷仁、許瑋甯都捧上台劇一哥一姐的位置,而且討論熱度與口碑持久不墜。回過頭來看,就一部公視出品、每集預算僅有約 300 萬、沒有當時火紅卡司的迷你劇,《麻醉風暴》從各方面來說,都是一場奇蹟,也開啟了類型劇的風潮。
時隔五年,瀚草再推出了 Netflix 原創劇《誰是被害者》,這次不但製作規模與卡司全面升級,並建立了亞斯伯格症鑑識官方毅任與記者徐海茵這對探案搭檔,出自不同動機共同追查詭計獵奇的「遺願」連環殺人案,類型元素和架構極其明確,完全是正統刑偵懸疑劇的框架。雖然是改編自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第四名被害者》,但基本上沒有沿用原著的角色關係、詭計、動機或劇情,共同的元素僅剩下女主角是記者、跟死法詭異的連續命案。整體而言,《誰是被害者》幾乎算是原創劇集,所以這邊不討論「改編」的好壞,因為沒有必要。
而就執行成果來看,《誰是被害者》最值得稱許、也會最先抓住觀眾目光的,就是首集(pilot)明快多線的劇情結構與開展,以及整體製作水平(production value)確實捕捉到類型劇的風格節奏。就首集劇本結構來看,這無疑是至今最接近美劇的台劇劇本,有條不紊又節奏明快地把每條線跟每個角色的動機與成長弧線都勾勒了出來,每個鉤子(hook)也都設計得環環相扣,讓人渾然不覺時間之經過。在製作上,尤其攝影、剪輯、調色、美術、特效化妝等類型劇吃重的部門,都緊抓住水準以上的影像質感,甚至純就技術面來看,比起中韓的懸疑類型劇亦不遑多讓。攝影鏡頭不但有著台劇罕見的靈活調度能力,將城市街道的遠近景都捕捉得很有味道,在拍攝人物行為與互動時,更把懸疑劇應有的懸念與技巧性的留白、見與不見處理得極佳,每個畫面都帶有很強的暗示性,但該交代的細節與情感仍然非常清楚,不致於讓人覺得故弄玄虛。
隨著劇集往下,經過前兩集近乎狂飆的劇情開展速度,建立的角色關係和連續命案的謎團在第三集就直接破開,這個大膽的決定可以說是全劇的雙面刃,它避免為了阻止破梗而拖戲,卻也讓第三集之後全劇的重心不得不轉移。整部《誰是被害者》在第三集結尾、解開連環命案的關鍵梗之前,雖然仍有些細微的邏輯細節值得商榷,但基本上是非常典型認真的刑偵探案劇:兩個偵探的組合各有能力(方毅任有鑑識專業及警方內部第一手消息、徐海茵有操縱人心讓人說話的本領),各自也有夠強的動機讓他們緊追著命案不放,加上方毅任還有足夠隱瞞、阻礙警方查案的理由與能力;尤其是前兩集,完全是全劇最佳,不但劇情上的漏洞少,而且劇情訊息量夠大,在明快展開的節奏和流暢的剪接下,絕對可以讓觀眾愉快享受,看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不斷想往下看。
但在第三集破梗後,基本上全劇就轉了類型,在已經讓觀眾理解命案背後邏輯後,編劇顯然認為觀眾接下來要看的就是男女主角怎麼阻止下一個命案發生的冒險追兇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怎麼讓角色得到成長與轉變。這樣的作法並不是太罕見,懸疑與動作冒險也有機會達到相輔相成的結果。但《誰是被害者》明顯在主類型轉向冒險之後,選擇讓前兩集建立起來的刑偵嚴謹過程與推進力逐漸讓位,而或許不是每個被前兩集吸引進來的觀眾,都能同等享受這段冒險過程。
從第三集到第六集的男女主角冒險過程中,張孝全和許瑋甯這對搭檔仍各有可觀之戲,也陸續揭露他們過去的背景與人設,去解釋為什麼他們會變得積極投入這場冒險與對峙,但許多在設定上很有發揮空間的情感轉折細節,其關鍵潛力並沒有被完全發揮(比如:徐海茵與父親的關係如何影響她投入關心這些被害者?)與此同時,既然男女主角的冒險犯難更加重要,推理鑑識的成份就被稀釋了,而警察探案的線更被放得靠後,甚至主要的劇情任務看起來只剩下阻礙男女主角的功能,這點有些可惜。雖然說在懸疑類型裡,把警方智力弱化是常見的做法,但若以前兩集建立起來的標準來相較,就顯得有些落差。同時,一些案件過程的懸疑點也相對比較草率地帶過,對於較嫻熟懸疑類型的核心目標觀眾來說,可能會漸漸感到越來越被干擾。
再談三到六集的案件設計及被強調出來的「被害者」,其實每個角色都有著很出色亮眼的背景故事(back story),每個角色死亡的舖陳跟他們身邊的人怎麼面對這件事,也多少都有精彩的著墨。其間拉出的社會議題與生死議題辯證,更緊扣著死亡真相,設計上的環環相扣十分值得讚賞。但也許是礙於篇幅,後面解謎過程對於一些關鍵作案及定罪細節稍微一筆帶過,讓整件事背後必須交代的角色關係(由於犯案手法的設計需要)略顯不足──但這裡的留白,或許未來若有第二季,能有更多發揮空間。基本上在被害者和生死議題上,仍以家庭親情戲的催淚部分的發揮,讓人印象最為深刻,這也證明了瀚草試圖在類型上加入台灣情感特色的努力。
最後兩集的收線,比較回歸到情感與動機面的交代,就前面說的台灣情感特色面上應當可以讓觀眾滿意,但若就犯罪刑偵劇來說,針對最後案件細節及後續結果的釐清,稍微有點模糊。也因為情感面的強調,尤其是最後一集,已經較偏離前面建立起來的類型劇敘事風格節奏,這點是否能接受就見仁見智。
《誰是被害者》的產業開展意義非常大,既證明台灣能夠做出兼具國際類型結構與在地情感特色的類型劇,又用強大的技術實力證明我們的影像質感高標,加上非常優秀的選角卡司,與相當出色的核心設計(包括命案梗、也包括男女主角的搭檔設定等等),絕對具有讓台劇揚眉吐氣的企圖心與實力。但也如總監製曾瀚賢所言,台灣的類型仍然是在摸索起步的階段,不可能一下子就到達天花板,《誰是被害者》不僅是值得嘉許的努力,更有機會開啟台灣類型劇更多的發展可能性,相信未來必能催生更成熟更全面的作品
全文劇照提供:Netflix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延續《去X的世界末日》又萌又喪的厭世碎語,摻入《怪奇物語》光怪陸離的復古小鎮氣息,再將《牠》中的演員化學反應極致處理,讓《這樣不OK》開始迸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宛如燉煮了一盤繽紛的大鍋炒,雜揉進青春成長喜劇與奇幻驚悚劇的精華。
家庭是許多人首次習得各種情感的地方,也是許多人奔波一生後的最終歸巢,透過「新生」的艾莉莎學習去愛薩凡諾夫一家人,我們可以更加了解「人是如何成為人」。也許機器人的「愛」是出於不斷運算後模擬出的極為相似的「反應」,少了感性與突發的情緒,但換個角度想,這種「愛」似乎更為永恆⋯⋯
除了女力,對 LGBTQ 群體的善意凝視,也早是本劇的重要標籤之一。正因它能如此自由大方地談論性,不帶濾鏡,不作粉飾,它也更能以同樣坦蕩寬廣的胸懷,對主流喧囂下的隱微支流投以目光。擁抱邊緣,挑戰正統,也讓這齣乍看糜爛、荒誕又不正經的戲劇,幾乎成了次文化聚首的生猛殿堂。
儘管已經從韓劇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進化到迫降、槍傷、統一不了,但《愛的迫降》說故事的方式、劇情進展都是可預期的,然而因為邀到了化學效應好的知名演員CP組合,有趣的故事支線和各種催淚橋段來加持的戲劇性效果也絕佳,使它穩穩地成了一部集韓劇多年來大成、狗血也灑得高級、示範韓國人所有可愛性格的代表作品。
喜愛這個故事,為了兩人的復返傷神的我們,想抓住那些即逝時光的心情,或許不亞於劇中人們,而逆流的時光沖走了她手上的莫比烏斯戒指,留下的是相信即便沒有宿命羈絆,你,依然會找到我的「執念」。我們期待真愛,儘管沒有人知道真愛對應的人是誰,真愛又該以什麼樣子呈現,但每當劇情釋出訊息時,我們總能毫不猶豫地緊握⋯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延續《去X的世界末日》又萌又喪的厭世碎語,摻入《怪奇物語》光怪陸離的復古小鎮氣息,再將《牠》中的演員化學反應極致處理,讓《這樣不OK》開始迸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宛如燉煮了一盤繽紛的大鍋炒,雜揉進青春成長喜劇與奇幻驚悚劇的精華。
家庭是許多人首次習得各種情感的地方,也是許多人奔波一生後的最終歸巢,透過「新生」的艾莉莎學習去愛薩凡諾夫一家人,我們可以更加了解「人是如何成為人」。也許機器人的「愛」是出於不斷運算後模擬出的極為相似的「反應」,少了感性與突發的情緒,但換個角度想,這種「愛」似乎更為永恆⋯⋯
除了女力,對 LGBTQ 群體的善意凝視,也早是本劇的重要標籤之一。正因它能如此自由大方地談論性,不帶濾鏡,不作粉飾,它也更能以同樣坦蕩寬廣的胸懷,對主流喧囂下的隱微支流投以目光。擁抱邊緣,挑戰正統,也讓這齣乍看糜爛、荒誕又不正經的戲劇,幾乎成了次文化聚首的生猛殿堂。
儘管已經從韓劇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進化到迫降、槍傷、統一不了,但《愛的迫降》說故事的方式、劇情進展都是可預期的,然而因為邀到了化學效應好的知名演員CP組合,有趣的故事支線和各種催淚橋段來加持的戲劇性效果也絕佳,使它穩穩地成了一部集韓劇多年來大成、狗血也灑得高級、示範韓國人所有可愛性格的代表作品。
喜愛這個故事,為了兩人的復返傷神的我們,想抓住那些即逝時光的心情,或許不亞於劇中人們,而逆流的時光沖走了她手上的莫比烏斯戒指,留下的是相信即便沒有宿命羈絆,你,依然會找到我的「執念」。我們期待真愛,儘管沒有人知道真愛對應的人是誰,真愛又該以什麼樣子呈現,但每當劇情釋出訊息時,我們總能毫不猶豫地緊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Thumbnail
簡介: 因為一樁殺人事件,身為殺人犯兒子與被害者女兒努力揮別過往,互相療傷的故事。 
Thumbnail
如果安達沒有魔法,按照他的個性將永遠不會知道黑澤對他的心意,因此當他接受了黑澤的告白,並認為自己或許就是為了觸碰他的內心而擁有魔法時,愛情又繞回了最初始,也最單純的認知:被愛,也被需要的幸福。那不只是單純的「我是為了他而生」,而是明白自己的存在成為某個人快樂與哭泣的原因,明白自己能夠愛人,也值得被愛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以下簡稱《誰》)改編自天地無垠的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全劇以鑑識官方毅任視角為出發,在偵辦連續命案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多年未見的女兒也捲入了其中。不同於其他的懸疑推理劇,《誰》並非是要釐清「加害者」是誰,而是尋找「被害者」及「下一位潛在的被害者」的過程。
Thumbnail
台灣戲劇的一個里程碑,全劇都是台灣演員的感覺是很好的。雖然有許多地方還是飽受批評,但是瑕不掩瑜,依舊是值得鼓勵。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追完【誰是被害者】了沒,這部在Netflix上熱播的台劇,講述的是七個詭譎的命案,以及每個命案背後所隱含了的社會議題。這些命案背後的故事,是否隱藏了你沒注意到的法律常識呢?
Thumbnail
新聞不是只有字,報紙也不只是紙。所有新聞的背後都是關於人,記者是人,讀者是人,當事人相關者都是。只是我們很容易忽略,在閱聽與擴散中輕忽了這些資訊的影響性。2019 歲末壓軸登場的台劇《鏡子森林》,以報社日常帶出整個社會環環相扣的人際脈絡,以及新聞何以成為牽一髮動全身的風向操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Thumbnail
簡介: 因為一樁殺人事件,身為殺人犯兒子與被害者女兒努力揮別過往,互相療傷的故事。 
Thumbnail
如果安達沒有魔法,按照他的個性將永遠不會知道黑澤對他的心意,因此當他接受了黑澤的告白,並認為自己或許就是為了觸碰他的內心而擁有魔法時,愛情又繞回了最初始,也最單純的認知:被愛,也被需要的幸福。那不只是單純的「我是為了他而生」,而是明白自己的存在成為某個人快樂與哭泣的原因,明白自己能夠愛人,也值得被愛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以下簡稱《誰》)改編自天地無垠的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全劇以鑑識官方毅任視角為出發,在偵辦連續命案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多年未見的女兒也捲入了其中。不同於其他的懸疑推理劇,《誰》並非是要釐清「加害者」是誰,而是尋找「被害者」及「下一位潛在的被害者」的過程。
Thumbnail
台灣戲劇的一個里程碑,全劇都是台灣演員的感覺是很好的。雖然有許多地方還是飽受批評,但是瑕不掩瑜,依舊是值得鼓勵。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追完【誰是被害者】了沒,這部在Netflix上熱播的台劇,講述的是七個詭譎的命案,以及每個命案背後所隱含了的社會議題。這些命案背後的故事,是否隱藏了你沒注意到的法律常識呢?
Thumbnail
新聞不是只有字,報紙也不只是紙。所有新聞的背後都是關於人,記者是人,讀者是人,當事人相關者都是。只是我們很容易忽略,在閱聽與擴散中輕忽了這些資訊的影響性。2019 歲末壓軸登場的台劇《鏡子森林》,以報社日常帶出整個社會環環相扣的人際脈絡,以及新聞何以成為牽一髮動全身的風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