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南京安魂曲|戰爭的後遺症不能只是健忘

2022/08/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說:美國籍華裔作家哈金,作品小說多以中國為題材
中學時期教科書傳授的刻板條文,囫圇吞棗、死背硬記,不求歷史緣由,只問考試成績,生活只有上學放學,放假與死黨鬼混;慘綠少年豈懂戰亂之苦,南韓是友,日寇為敵,中共稱匪;而今眼花中年旁觀時代遽變,南韓競逐,日本似友,中國崛起。
四十餘年前,在即將成年的時日,放學回家後看著電視螢幕的新聞報導,北京天安門的血腥鎮壓六四事件,坦克車隊前站著阻擋去路的無名勇者,戰車欲轉向此名勇者亦同步轉,面對死亡的無懼之心令人敬佩,這一張黑白照片發布後震驚國際,經過多年後仍是歷史報導的焦點。
後來再經過許多年,透過短篇小說《光天化日》《新郎》《好兵》我認識了旅美的中國作家哈金,不過也因為他的文字描述農村的生活面貌太過於真實,導致他的作品被列為中國的禁書,諷刺的是他卻獲得美國文壇不少的獎項肯定。
閱讀完這本有中國版《辛德勒的名單》美稱的哈金小說,透過金陵女子學院校長的美籍傳教士明妮.魏特林的角色,身為基督徒她,無私守護保衛前來避難無助的中國婦孺,為了張羅戰爭中越來越困難的生活,不停地出面與日軍斡旋,即便竭心盡力辛勞奔走,仍有人不辨是非於背後非議。戰爭環境下人性顯露出的本色考驗可見一斑。
故事結構上採慣常風格敘述情節,小人物刻畫細緻,這本得到美國國家書卷獎的長篇小說,喚起從歷史課本讀到1937年發生南京大屠殺的慘酷血腥,猶記電視播放的各種歷史影像片段;搭配書中細膩的內容陳述,身處淪陷區的居民走不掉、離不開,溫飽與安全竟然是件奢求掙扎的事⋯
為了生存,人們通常是健忘的,
但歷史應該被如實記錄下來。
恐懼不是生存的方式……
死亡不過是生命的一個階段罷了,
我們沒有什麼值得恐懼的。
書籍出版的同一年2011年,當時張藝謀導演拍攝戰爭電影《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也同時推出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作品。這個意外的巧合卻也讓南京大屠殺的事件獲得各方再次關注。
世事難料亦難追,鄉音無改鬢毛催,願 逝者安息,怨者安寧,來者安心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5.8K會員
395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