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與演化(補充資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人的「現今」生物分類學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科: 人科 Hominidae
族: 人族 Hominini
屬: 人屬 Homo
種: 智慧種 sapiens
亞種:智慧亞種 sapiens(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

令人崩潰的「人類演化歷程的生物學分類」

(這些資料主要是整理中文維基百科上的內容,隨時有可能需要修正)

生命目前被認為是在約40億年前形成,劃分「生命」和「非生命」的界線,在目前並不明確。RNA世界學說是現在比較合理的生命起源假說。

RNA理論之外的假說有:
1。PNA(胜肽核酸):
PNA中的鹼基是接在蛋白質骨架上。因為PNA比RNA簡單, 化學性質也較穩定,有些研究人員相信它可能是地球上第一種生命型式所運用的遺傳聚合物。

2。先有代謝:因為很難解釋RNA如何從無生命物質產生,所以有些研究人員提出,生命一開始是個代謝能量的催化劑網絡。

3。胚種說(外源說):因為地球形成與第一個生命型式出現「只」相距幾億年,所以有些科學家認為地球最早的生命體可能來自其他星球。

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形成現今所有生物(生命體)的最早期生命,被定義成「最後共同祖先(Last universal ancestor,縮寫為 LUA)、或是最近普適共同祖先(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縮寫為 LUCA)、共通祖先(cenancestor)、原生命(progenote),可能出現在35億年前(或更久)。

在系統發生樹的觀點中,LUCA先分化出細菌(Bacteria),形成細菌域、細菌界。再分化出古菌(Archaea),形成古菌域。經過26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後,約在20億年前,部分古菌吞噬了細菌,並且和細菌以內共生的方式,形成了真核生物、真核域(Eukaryota)。所以古菌域和真核域合稱新壁總域。

總域: 新壁總域 Neomura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一開始的真核生物,可粗分成二根毛(雙鞭毛生物,後來植物的祖先)和一根毛(單鞭毛生物)。如果是一根毛長又在後面的(大多數動物的精子和壺菌門的孢子等),就叫後鞭毛生物。

演化支: 單鞭毛生物 Unikonta
演化支: 後鞭毛生物 Opisthokonta

後鞭毛生物演化成真菌和動物的祖先,但動物的祖先不是合格的動物,像是單細胞動物(Protozoa)就是個妾身不明的東西,所以統稱作動物總界。標準的動物指的是多細胞生物(目前發現最早的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是12億年前的一種紅藻,動物是在6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Ediacaran)

總界: 動物總界 Holozoa
演化支: 蜷絲動物 Filozoa
演化支: 聚胞動物 Apoikozo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動物的種類可就多了,依演化的程度,又分成側生動物(Parazoa,ex:海綿動物)和真後生動物(Eumetazoa)。 再分成輻射對稱動物(二胚層)和兩側對稱動物(有中胚層=三胚層),再按體腔的有無,分成無體腔動物(Acoelomata),假體腔動物(Pseudocoelomata)和真體腔動物(Eucoelomata)。接著按原腸孔(Blastoporus)的發展分為原口動物(Protostomia),後口動物(Deuterostomia

亞界: 真後生動物亞界 Eumetazoa
演化支: 副同源異形基因動物 ParaHoxozoa
演化支: 浮浪幼蟲樣動物 Planulozoa
演化支: 兩側對稱動物 Bilateria
演化支: 腎管動物 Nephrozoa
總門: 後口動物總門 Deuterostomia

相比於古早原始的生物,後口動物之後反而容易理解了,先是有了脊索,接著可以聞到味道,然後長出了頭,接著演化出脊椎骨。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演化支: 嗅球類 Olfactores
演化支: 有頭動物 Crani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然後變成早期的魚類,從沒有下巴(=下顎=頜),到有下巴(有頷類),接著背脊就硬起來了。

演化支: 無頜總綱 Agnatha
演化支: 甲冑魚類 Ostracoderms
下門: 有頷下門 Gnathostomata
小門: 真有頷小門 Eugnathostomata
演化支: 真口魚類 Teleostomi
高綱: 硬骨魚高綱 Osteichthyes (=硬骨脊椎動物 Euteleostomi,=真硬骨魚 Euosteichthyes)

再來是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從魚演化成爬行形類的過程,堅硬的頭骨也出現了。在目前的分類中,兩棲動物是蛙形類,和爬行形類平行演化,並不是爬行形類的祖先。羊膜終於演化出來了。

演化支: 肉鰭魚總綱 Sarcopterygii
演化支: 肺魚四足綱 Dipnotetrapodomorpha
演化支: 四足形亞綱 Tetrapodomorpha
演化支: 骨鱗魚超目 Osteolepidida
演化支: 始四足目 Eotetrapodiformes
演化支: 希望螈目 Elpistostegalia
演化支: 堅頭類 Stegocephalia
總綱: 四足總綱 Tetrapoda
演化支: 爬行形類 Reptiliomorpha
演化支: 羊膜動物 Amniota

羊膜動物又分成二條演化路線,蜥形綱(Sauropsida)成為現代爬蟲類和鳥類的祖先,同時也是一堆恐龍的祖先。合弓綱也有出現過長得像恐龍的物種(盤龍目),但沒多久就往「獸」的方向演化(獸孔目)

演化支: 合弓類 Synapsida=(舊)獸形綱(Theropsida)
目: 盤龍目 PELYCOSAURIA
亞目: 真盤龍亞目 Eupelycosauria
演化支: 楔齒龍類 Sphenacodontia
演化支: Pantherapsida Spindler(無中文翻譯)
超科: 楔齒龍超科 Sphenacodontoidea
目: 獸孔目 Therapsida

雖然獸孔目很早就全滅了(最晚在1億年前), 但是獸孔目是哺乳動物的直接祖先,可以看得出來牙齒對獸類很重要,光是怎麼長的就可以分這麼多層。

演化支: 真獸孔類 Eutherapsida
演化支: 新獸孔類 Neotherapsida
演化支: 獸齒類 Theriodontia
演化支: 真獸齒類 Eutheriodontia
亞目: 犬齒獸亞目 Cynodontia
演化支: 外犬齒獸類 Epicynodontia
下目: 真犬齒獸下目 Eucynodontia
小目: 新頜獸小目 Probainognathia
總科: 奇尼瓜齒獸總科 Chiniquodontoidea
演化支: 原帶齒獸類 Prozostrodontia
演化支: 哺乳形態類 Mammaliamorpha
演化支: 哺乳形類 Mammaliaformes

在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早期的哺乳動物與恐龍幾乎在同一時期出現。哺乳動物簡稱「獸」。古生物學上,已滅絕的哺乳動物譯名常帶「獸」字,所以爬蟲類不算獸類喔。有了乳腺後,親代可以自產食物給子代食用。

綱: 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 獸亞綱 Theria
下綱: 真獸下綱 Eutheria

個中生代,哺乳動物都在恐龍的淫威之下長得小小隻的勉力生存著,一直到新生代才開始增大體型,為了對應越來越覆雜的生理結構,產生了胎盤。

獸類分成大西洋獸類(Atlantogenata,大象,食蟻獸是這個分支)及北方真獸類。北方真獸又分成了勞亞獸總目(Laurasiatheria,貓狗馬牛等)和靈長總目(兔子,猴子)。但是我們熟悉的修長四肢和中央軀幹的形相,要到靈長目才終於出現。

演化支: 胎盤類 Placentalia
超目: 北方真獸超目 Boreoeutheria
總目: 靈長總目 Euarchontoglires
大目: 真靈長大目 Euarchonta
上目: 靈長形上目 Primatomorph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鼻子是靈長目演化的重要標的,在分出原始的猴類(原猴亞目Strepsirrhini)後,成了簡鼻亞目,再分出眼鏡猴科(Tarsiidae)後,成了類人猿下目,其中闊鼻小目(Platyrrhini=又稱新世界猴)和狹鼻小目中的猴總科 (Cercopithecoidea=舊世界猴)統稱為猴類。現存的狹鼻小目除了猴類以外,就是猿類。簡而言之,靈長目可分成猴子和人猿。二者最大的差別在於猴有尾巴,而猿沒有(不是看名字喔,有時名字會混淆)

亞目: 簡鼻亞目 Haplorrhini
下目: 類人猿下目 Simiiformes
小目: 狹鼻小目 Catarrhini

人類的演化終於到了最後的階段了,在分出長臂猿科後成為大家熟知的人科,等同於猩猩科 ,所以人類才會有「裸猿」、「第三種猩猩」的稱號。接下來分出猩猩亞科後成為人亞科,分出大猩猩族後成為人族(在這邊科和屬中間多了族),分出黑猩猩亞族後成為人亞族。

人亞族中,除了人屬外,什麼傍人屬,南猿屬(露西在這邊),沙赫人屬,千年人屬,地猿屬,肯尼亞人屬都滅絕了。

人屬中,除了智慧種以外,什麼巧手種,直立種,工匠種,尼安德塔種等等的也都滅光了,連早期的智人也都被晚期智人取代了。

總科:人猿總科 Hominoidea
科: 人科 Hominidae=猩猩科Pongidae
亞科:人亞科 Homininae
族: 人族 Hominini
亞族:人亞族 Hominina
屬: 人屬 Homo
種: 智慧種 sapiens
亞種:智慧亞種 sapiens(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

現代智人 Homo sapiens sapien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清智的沙龍
2會員
35內容數
以簡潔的文字紀綠學佛的心得 「能不能用一句話,說明佛教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一位不信宗教的客座教授這樣問,看著面面相覷的我們,他緩緩的說:「Why people suffering?」
清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06
對正在受苦的人而言,寬慰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符合科學
2022/06/06
對正在受苦的人而言,寬慰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符合科學
2022/05/30
如果能跨過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二步:接受問題。才能進到第三步,用方法來處理問題。
2022/05/30
如果能跨過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二步:接受問題。才能進到第三步,用方法來處理問題。
2022/05/23
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弱點,就代表已經踏出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一步:面對問題。
2022/05/23
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弱點,就代表已經踏出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一步:面對問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尾巴對於許多脊椎動物在行動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靈長類也不例外。猴子在樹上攀爬時仰賴尾巴提供平衡,有的甚至將尾巴作為第五肢捉住樹枝或食物。人猿總科(包含長臂猿、猩猩、人類等)自2千5百萬年前與舊世界猴分道揚鑣時起就失去了這條尾巴......
Thumbnail
尾巴對於許多脊椎動物在行動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靈長類也不例外。猴子在樹上攀爬時仰賴尾巴提供平衡,有的甚至將尾巴作為第五肢捉住樹枝或食物。人猿總科(包含長臂猿、猩猩、人類等)自2千5百萬年前與舊世界猴分道揚鑣時起就失去了這條尾巴......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區分生物的方式往往是使用特徵來區分,比如有翅膀的歸一類,有鰭的歸一類,這種區分方法可以快速的依照不同生物的表徵進行分類,很有效率。 但隨著近百年來演化學的蓬勃發展,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傳統的分類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 演化這個概念出現之後,每個物種之間親近與否不再是看外表來決定
Thumbnail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區分生物的方式往往是使用特徵來區分,比如有翅膀的歸一類,有鰭的歸一類,這種區分方法可以快速的依照不同生物的表徵進行分類,很有效率。 但隨著近百年來演化學的蓬勃發展,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傳統的分類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 演化這個概念出現之後,每個物種之間親近與否不再是看外表來決定
Thumbnail
地球生命經歷了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浩劫,消滅96% 的海洋生物與 70% 的陸棲脊椎動物,同時也是地質史上唯一一次已知造成昆蟲種類大規模削減的單一滅絕事件。在這次的滅絕事件之後,地球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回歸到原有的生態規模。同時地球的生命紀元也由古生代進入中生代,而講到中生代大家都會想像到巨無霸恐
Thumbnail
地球生命經歷了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浩劫,消滅96% 的海洋生物與 70% 的陸棲脊椎動物,同時也是地質史上唯一一次已知造成昆蟲種類大規模削減的單一滅絕事件。在這次的滅絕事件之後,地球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回歸到原有的生態規模。同時地球的生命紀元也由古生代進入中生代,而講到中生代大家都會想像到巨無霸恐
Thumbnail
上次我們聊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創造出當今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生物基礎,但主要都還是以海洋生命為主,本週開始探討生命是如何從海洋登上陸地。 奧陶紀生命 海洋 生物起源於海洋,首次全球規模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爆發性輻射事件是發生在古生代(Palaeozoic Era)之初。然而,期間(該演化事件)的複雜性直到
Thumbnail
上次我們聊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創造出當今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生物基礎,但主要都還是以海洋生命為主,本週開始探討生命是如何從海洋登上陸地。 奧陶紀生命 海洋 生物起源於海洋,首次全球規模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爆發性輻射事件是發生在古生代(Palaeozoic Era)之初。然而,期間(該演化事件)的複雜性直到
Thumbnail
撰文:施宜蓁 天花板上高雅的水晶吊燈映照在純白的絲綢桌布上,隨著幾道前菜上桌,專屬於牛肉的誘人香氣撲鼻而來,刀子切下烤得焦脆的酥皮,令人驚喜的是,粉嫩肌理中還帶著些許血色,恰如其分的熟度惹人饞涎欲滴。
Thumbnail
撰文:施宜蓁 天花板上高雅的水晶吊燈映照在純白的絲綢桌布上,隨著幾道前菜上桌,專屬於牛肉的誘人香氣撲鼻而來,刀子切下烤得焦脆的酥皮,令人驚喜的是,粉嫩肌理中還帶著些許血色,恰如其分的熟度惹人饞涎欲滴。
Thumbnail
英國的政治變革历經474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君王都沒有能夠給予共治致命的一擊 — — 貴族共治,偶然的星光閃燿,終成燦爛的輝煌旭日,猶如浩瀚宇宙中的爬行動物最終站起來為人一樣,鑄造了共和。使得我們不得不感嘆這幾乎不可能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
Thumbnail
英國的政治變革历經474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君王都沒有能夠給予共治致命的一擊 — — 貴族共治,偶然的星光閃燿,終成燦爛的輝煌旭日,猶如浩瀚宇宙中的爬行動物最終站起來為人一樣,鑄造了共和。使得我們不得不感嘆這幾乎不可能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