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我只是個觀光客,但卻又不太像其他只停留一到二週的旅人一樣,四處瘋狂蒐集各城的知名景點,就連必嘗美食店家的資訊,也得全數存成Google Map的黃色星星標誌,以免走過路過多次,還不曉得自己錯過了這趟絕對必訪必吃的五星級認證,等回到台灣後得知了殘酷的真相,也只能望天長嘆,後悔萬分。
但要說自己是Long Stay,好像又有點怪怪的。因為我也只待了88天,也沒得一定要去哪些景點,此次的心態,反而是比較想好好體驗加拿大的日常,以自己的節奏,慢慢認識這個小城市,以及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生活。至於景點,反倒可有可無,沒有哪個點非去不可。
一開始入住陌生的家,每件事物的歸屬、每個動作的建立、每段時間的安排,都以Jo的日常軌跡為模型,雖有些不習慣,但卻是此刻的我需要好好練習這些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好幾次,自己彷彿像是回到了過去的澳洲打工度假,丟了一些,也放下了一些,不過,偶爾還是會忘記,咳!
有一次,我洗好了剛喝完的Canada Dry汽水鋁罐,準備回收時,下意識地把瓶身壓扁,這個無心的小動作,沒想到,可能讓那鋁罐無法進入生命的最後一站,回收廠,無法轉世為其他物體,得以延續生命,一想到,我就覺得罪過呀!幸好,我壓的很小力,還能回復個六七分,看來只有小扭曲而已。
可是!為什麼不能壓扁?為什麼回收廠會拒收?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直到那天,我才終於明白.......。
那一天,Jo說要帶我去見識見識加拿大的回收廠,我一聽立刻火速換裝,心裡早就已期待好久,終於可以去做回收了呀!兩人拎著幾大袋需回收的物品們,並以最完美的角度塞滿了後車廂。來這將近一個月,想到總算可以一窺當地人的日常,嘴角不禁上揚了45度,我心想,今天的陽光好溫暖,真是個完美的回收日。不一會兒,我們就抵達了市區的回收廠。
回收廠的外觀看來比台灣的還簡潔,甚至帶點神秘感。可能是台灣的回收廠只隔了一個簡單的大門,遠遠就能見到那一落落被堆成小山丘的鐵製、家電類、紙類、五金類、塑膠類等等的回收品,雖然分了類,但不曉得是不是東西太多太滿,更顯雜亂不堪呢!
我們第一站先到RECYCLABLES區,一進去才發現原來裡面分了好多類別,五花八門,看得我眼花瞭亂,驚呼連連!我們分批把不同類的回收品,一一放置在各品項的集結站。
對我來說,此時就是考驗英文的敏感時刻,偏偏腦海的英文字彙庫也沒滿到足於認出眼前的英文單字,幸好,我還是可以看一下袋內的物品,山不轉路轉,果然還是被我找出正確答案囉!
RECYCLABLES區和REFUNDABLES區僅有一牆之隔
完成回收品的歸類後,我們直接通往REFUNDABLES區,準備辦理退費。偌大的室內擺放幾張長型的鐵桌,我們選定其中一張空桌,JO拿了一些藍色塑膠籃子,兩人再將同類的物品放置在同一個籃子。玻璃酒瓶、寶特瓶、鋁罐,各成一類,籃子滿了再放往下個籃子。一個一個排排站,看來特別乾淨整齊.但也讓人不禁想起台灣特有的回收方式呢!現在,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不能壓扁鋁罐了。
全部歸類後,再將籃子放入推車,準備排隊領取退款。據說在買這些商品時都會加收額外費用,只有透過回收,才能領到這些退款。我真心覺得,這樣的方式,似乎更容易增加大家做回收的意願呢!
我一直以為各國鼓勵民眾做回收的方式應該大同小異,在這一次難得的回收之旅後,才發現並非如此,也算是開了眼界。不過,那天,也意外發現,台灣和加拿大在某一點其實還滿相像,除了愛地球或想節省垃圾費的人之外,生活貧苦的人也會透過回收來攢點生活費,也好,起碼從結果論來看,對地球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