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辣妹與恐龍》:2020年開始,我們能只當恐龍嗎 | 為什麼我們都需要恐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辣妹與恐龍》第6話「租個片子來看吧 & 橘子好好吃喔」
(圖片來自木棉花
本文含微劇透!

前言:恐龍病毒

《辣妹與恐龍》第4話「尾巴不要亂 & 來過聖誕節」
(圖片來自木棉花

我想當恐龍了。
當打上「辣妹與恐龍」的標題不斷浮上我的YouTube首頁時,我極度不耐煩,不希望這種「莫名其妙的鬼東西」打擾我。
有天,抱著「如果點開來的話它就不會來煩我了吧」這樣的荒謬心情,為了驅除陰魂不散的怪影片而點開《辣妹與恐龍》第一話。
從此我像是染上了恐龍病毒。一心只想變成恐龍,恐龍。

簡介《辣妹與恐龍》

投稿DAYS NEO的《辣妹》初作。
當時的恐龍是會說話的。
(圖片來自DAYS NEO

《辣妹與恐龍》(ギャルと恐竜;Gal & Dino;以下簡稱《辣妹》)原先是由森森子創作的漫畫,於2019年開始連載,動畫版則在2020年4月開播。《辣妹》漫畫最初發布於DAYS NEO網站,而後才開始在《週刊Young Magazine》上連載。
DAYS NEO是日本老牌出版社「講談社」旗下的漫畫投稿網站。在網漫大流行的今日,講談社也創了這麼一個宗旨為「以漫畫家的身份首次亮相的創作者,可以同時與17家雜誌的200名編輯見面。...希望通過幫助撰稿人及與其匹配的編輯者,為漫畫家的首次亮相開闢道路。」的DAYS NEO。漫畫家可以輕鬆地把作品上傳到DAYS NEO,不但有機會被雜誌編輯相中,更可以指定期望與哪些編輯合作,一般大眾則可以免費瀏覽這些漫畫新人的作品。在這樣聰明的三贏局面下,漫畫家得以輕易獲得曝光與讀者反饋;編輯可以更省力地發掘新作;讀者則可以透過閱讀,以實際行動將自己喜歡的作品推上講談社旗下雜誌。
這種模式下,透過DAYS NEO開始連載的作品本身便十分年輕化,也很切中網路時代的潮流與習慣——《辣妹》的漫畫作品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中誕生的。作者森森子更在DAYS NEO的訪談中提到自己曾經製作過受歡迎的Line貼圖,也常常在SNS上發佈自己的漫畫作品。所以說,《辣妹與恐龍》可是網路時代孕育出的可愛恐龍寶寶呢。

《辣妹》第5話「新年快樂& 向神明打聲招呼吧」
(圖片來自木棉花

《辣妹》的故事背景很簡單:女主角是辣妹「楓」,有天喝醉酒,不小心讓「恐龍」進了家門。整個系列便圍繞著楓和她朋友們與恐龍的互動日常。輕便的故事架構,每個禮拜一集,每集10分鐘左右:可愛的恐龍可以輕易地入侵現代網路人少得可憐的注意力。

網路時代的可愛恐龍

《辣妹》中滿滿都是現今網路人喜愛與熟悉的元素:迷因、復古、圖像複製。(由木棉花代理的中字動畫,更是直接在YouTube上更新與播放,直接向廣大YouTube用戶傳播恐龍病毒。)

迷因:「呼麻街日語」

《辣妹》第7話「好擔心喔& 不能說的秘密」
(圖片來自木棉花

《辣妹》似乎有意想讓這齣動畫是「可迷因化的」(memeable)。網路時代下,只要是很「ㄎㄧㄤ」的、很「共鳴」(relatable)的圖像,都有迷因化的潛能。
老愛提到大麻的迷因文化中,很「ㄎㄧㄤ」就是指事物不明所以、有違常理,但卻又如毒品大麻般帶有魔性,即便覺得莫名,還是讓人想一再接觸。很「共鳴」,則指圖像中某一部份很能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引發帶入感與認同。[1]
傻笑的恐龍真是太太太可愛了。
(動圖來自GIF MAGAZINE

深植於網路文化的《辣妹》當然兩者兼備了。首先,主角恐龍是一隻不會說話的怪異生物,只會擺出很「ㄎㄧㄤ」的傻笑;劇中人類也非常不明所以、有違常理地不因為在大街上看見一隻散步的藍色小恐龍而震驚;不僅如此,恐龍聽得懂人話,還喜歡吃泡麵、關東煮、橘子。充斥魔性的設定,且每一話皆分成數個小單元的《辣妹》,配上恐龍——這個長相宛如「芝麻街美語」(Sesame Street English)布偶角色的神奇生物,使得《辣妹》自帶迷因地受到歡迎,被網民們親切地稱為「呼麻街日語」。
而每一話《辣妹》的主題,也都很「共鳴」。第1話便有恐龍遇上貓咪的情節,貼合了現代網路人對貓咪的迷戀(cats and the internet)。第3話,到便利商店打工的楓替恐龍買關東煮,感嘆自己本來微薄的打工薪水因此變得更少了,更是在普遍年輕的觀眾中極度「共鳴」。而「辣妹養恐龍」的奇特世界觀設定,更是容易讓網民帶入,叨念著「好希望自己是恐龍,就可以被辣妹包養了」,如此這般地,更加入戲。
《辣妹》官方製作的表情動圖

迷因化後,帶來的是大量曝光——製作迷因的網民將會大量複製與傳播迷因化圖像,等同於免費替作品宣傳。雖然在台灣,這齣春季新番似乎還沒有獲得大量主流聲量,但劇中出現大量能輕易被做成表情包與迷因的恐龍定格表情——是非常聰明的設定,使得台灣網民們熱烈討論恐龍的一舉一動。(事實上,《辣妹》官方也開設了官方表情動圖網站,應證了其加入迷因文化的決心。
在《辣妹》中出現貼鑽——2000年代流行的元素。
(圖片來自木棉花

復古:辣妹文化

當今網路生態喜於念舊與復古,從上世紀末的美學(aesthetic)直至2000年代的圖像,都在今日重新獲得崇拜。
而《辣妹》將女主角楓設定為一名辣妹,除了能將辣妹的直來直往帶入她的角色設定,也能順便復古辣妹們喜歡的風格元素,緊扣現在網路流行的2000s年代復古。

圖像複製

恐龍外型簡單,任何人都能再製恐龍的形象。這樣的恐龍,不但更容易被迷因化了,也能夠快速複製、傳播。這使得恐龍形象能夠輕易被商品化——事實上,《辣妹》的片頭,便是恐龍形象出現在各式物件上,呼應在現實中,恐龍的形象開始被大量複製與販售。
網紅James Charles販售自己的周邊,其中他的口頭禪「sisters」被大量複製、印刷、販賣。
(圖片來源

這樣的手法,讓我想到網路時代中氾濫的「周邊」(merch)現象。各式網路紅人總是喜歡藉由製作周邊而販售營利;最常見的,便是販賣T恤、鴨舌帽、手機殼,這類能輕易將圖像複製貼上的媒介。其上的圖像,也通常不會過於複雜,必須是能夠大量、快速生產的。
綜合以上種種,即便《辣妹》動畫才剛開始連載,也已經藉著YouTube演算法與網民口耳相傳,在YouTube上獲得近80萬的總瀏覽量。

後記:Meta的和平恐龍

「Meta」這個字,在中文裡似乎還沒有特定的翻譯。(如果有的話,請告訴我!)簡單來說,一個「meta」的作品,是有自我意識的,知覺自己是現實世界中的影視產物,並讓觀眾知覺他們的「知覺」,而非試圖完全讓作品本生架空於現實,因此讓觀眾看得恍恍惚惚、真真假假。動畫界裡,最有名的「meta」,應該非《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莫屬了。《瑞克與莫蒂》中的角色,便常常調侃這部動畫作品本身,非常清楚他們是「角色」而非「真人」。
《辣妹與恐龍》沒那麼深奧,但觀看時,我仍恍恍惚惚的,覺得一切實在是太「meta」了。辣妹撿到恐龍,卻不知道恐龍是哪來的,週遭人也都不以為意,就這麼接納恐龍了;在不同片段中,恐龍時而為黏土動畫,進行著網紅般的日常拍攝紀錄——吃著泡麵、關東煮、橘子——也沒有人質疑為何恐龍就這麼吃著人類的食物,沒有人問為什麼恐龍會出現在21世紀,為什麼恐龍聽得懂人話……。恐龍就這麼理所當然地出現在這裡,仿若他本來就該在這,仿若一切本該如此。各式各樣諸如此類的片段,讓我想起《馬男波傑克》(Bojack Horseman)——其中「主角是個長著馬頭的馬男人」這樣的故事架構,也從來沒人問為什麼,而是理所當然地,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然,直至因新冠肺炎而停播前,《辣妹》中沒有《瑞克與莫蒂》或《馬男波傑克》中的社會批判與省思,而是溫馨又無哩頭的生活日常劇。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看似幼稚的故事,其漫畫是刊登在《週刊Young Magazine》上的;而《週刊Young Magazine》的定位,是「青年漫畫」。這是否告訴我們,《辣妹與恐龍》,除了搞笑的劇情外,還想向我們這些青年,展現一個充滿可能性的理想世界呢?在這個理想世界裡,沒有人質疑恐龍為什麼存在,而是親切地收留他、給他食物吃、和他當朋友;而恐龍並不會吃人,也不是什麼野蠻巨獸,只是個可愛的友善生物,喜歡去便利商店找朋友、喜歡散步,也喜歡和人當朋友。
也許我扯太遠了。也許《辣妹與恐龍》就只是一個無哩頭的ㄎㄧㄤ劇,僅此罷了。但在這個亂七八糟的2020年,我總會想,也許也許,也許我從2020年開始,能不能只當恐龍呢:傻笑,吃泡麵,交朋友,散步——愛好和平。

[1] 我不想在此離題,所以沒有深入討論、定義迷因文化;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The Scourge of "Relatability"〉和〈迷因是什麼可以吃嗎?〉。

這篇文章並不是業配,但我真的太喜歡《辣妹與恐龍》了!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都能夠多多支持正版的《辣妹與恐龍》動畫!
漁人,歡迎來到桃花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實習第二日。 平常帶我的直屬請假。昨晚想到必須獨自面對眾人,像得知唯一的好朋友病假的幼稚園孩子,嚇得幾乎睡不著。 也許是身為么女落下的毛病:到新環境,我總是等著好心人帶我、接近我、與我為伍。昨天便是如此——年紀最小的我,巴巴地等著直屬領我認識大家;直屬不在,我便裝忙,《當代美學》翻了又翻,耶穌雙手
實習第一日。 在《當代美學》中看到這麼一幅畫: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嘲弄耶穌」。頓時覺得我就是畫中的耶穌,被嘲弄的耶穌。 好吧,說起來挺褻瀆耶穌的。在被人取消之前,我先自曝:耶穌被嘲弄,起因於他的神性;而我只是一個對於社交充滿障礙的尷尬人,跟神性完全沾不上邊。但那被包圍
大衛鮑伊、約翰藍儂、芭黎絲希爾頓、金卡達夏。四人間有什麼線索將他們相連? 本期的巴黎李聽音樂,以1975年的經典搖滾「Fame」帶出令人著迷又費解的「名氣文化」(celebrity culture)。
妳/你好。我是巴黎李,於世紀轉換的1999年生於台灣,是個不食人間煙火地活在自己的桃花源的nerd。 大學時,一個我喜歡的學姊說:「妳老是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看來是桃花源裡出來的人。」
實習第二日。 平常帶我的直屬請假。昨晚想到必須獨自面對眾人,像得知唯一的好朋友病假的幼稚園孩子,嚇得幾乎睡不著。 也許是身為么女落下的毛病:到新環境,我總是等著好心人帶我、接近我、與我為伍。昨天便是如此——年紀最小的我,巴巴地等著直屬領我認識大家;直屬不在,我便裝忙,《當代美學》翻了又翻,耶穌雙手
實習第一日。 在《當代美學》中看到這麼一幅畫: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嘲弄耶穌」。頓時覺得我就是畫中的耶穌,被嘲弄的耶穌。 好吧,說起來挺褻瀆耶穌的。在被人取消之前,我先自曝:耶穌被嘲弄,起因於他的神性;而我只是一個對於社交充滿障礙的尷尬人,跟神性完全沾不上邊。但那被包圍
大衛鮑伊、約翰藍儂、芭黎絲希爾頓、金卡達夏。四人間有什麼線索將他們相連? 本期的巴黎李聽音樂,以1975年的經典搖滾「Fame」帶出令人著迷又費解的「名氣文化」(celebrity culture)。
妳/你好。我是巴黎李,於世紀轉換的1999年生於台灣,是個不食人間煙火地活在自己的桃花源的nerd。 大學時,一個我喜歡的學姊說:「妳老是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看來是桃花源裡出來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小狐仙的超級任務. 2, 代班雷神立大功 故事從雷神因為視力很差開啟, 雖然因為害怕闖禍所以由雷娘陪同巡邏, 但受不了雷娘每天都講一樣的故事, 終於有一天能自己出去巡邏, 卻意外把小狐仙當成狐狸精, 而把拿來懲罰壞人的震天金槌給敲沒電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中生田中太郎與動物溝通能力的故事,他在捲入各種搞笑又溫馨的冒險中。故事講述了他與各種動物朋友們一起解決問題,打擊壞蛋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歡笑和友誼,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觀眾。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Thumbnail
簡單紀錄一下雜事。有一點點輔導級,慎讀之。 1,「洞玄女」×瑄說: 「我才不會公開說我要戳大妖(×瑄男朋友)的××。」 事情起因是,上週我遠距研討會時,因為無聊, 就拿筆戳桌上橘貓模型的××。 ×瑄聽了,竟然說,「要戳就戳真的」。 事後她翻臉不認帳,但竟然說: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小女孩說自己長大想成為「恐龍博士」,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而這個小女孩若是自己的孩子,身為父母的你又會如何因應呢? 《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這本書講述的便是作者木村由莉從小立志成為「恐龍博士」的故事,而追求夢想的過程並非只在腦中幻想,而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去探詢
Thumbnail
這是大學還是甚麼時候畫的我不記得,因為當初都沒寫日期,之前去看了恐龍相關的展覽後,就開始喜歡畫恐龍骨頭,經常畫、天天畫,但是應該也發現了,我每次比例都抓不好,整張圖都無法畫完一隻完成恐龍,反正我自己畫我自己開心,最後就把恐龍截一半畫~
Thumbnail
讓我們就從「喜歡」開始,引領你成為自己。只要你夠熱愛,就能成為我們自己喜歡的人。推薦《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這本書給熱愛生命的你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女孩因為熱愛恐龍,而努力追求成為古生物學家的故事。從小就立志研究恐龍的她,經過曲折的求學路程,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並且為未來對古生物學有興趣的青少年提供了具體的建議和出路分析。這是一本鼓舞人心的故事,適合喜歡恐龍和科學的讀者。
Thumbnail
狐是一種很有趣的生物,有狐狸出沒的國家,幾乎都有一些關於狐仙的傳說。今天要說的狐妖有點複雜,因為祂是從國外回來的…… 上次跟老猿去東南亞認識的萌萌和強哥他們,雖然還有聯絡,但大家都住在不同城市、甚至是不同國家,感情漸漸就淡了。不過,有次萌萌從東南亞回台灣時,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 「嘿,老玄你有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小狐仙的超級任務. 2, 代班雷神立大功 故事從雷神因為視力很差開啟, 雖然因為害怕闖禍所以由雷娘陪同巡邏, 但受不了雷娘每天都講一樣的故事, 終於有一天能自己出去巡邏, 卻意外把小狐仙當成狐狸精, 而把拿來懲罰壞人的震天金槌給敲沒電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中生田中太郎與動物溝通能力的故事,他在捲入各種搞笑又溫馨的冒險中。故事講述了他與各種動物朋友們一起解決問題,打擊壞蛋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歡笑和友誼,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觀眾。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Thumbnail
簡單紀錄一下雜事。有一點點輔導級,慎讀之。 1,「洞玄女」×瑄說: 「我才不會公開說我要戳大妖(×瑄男朋友)的××。」 事情起因是,上週我遠距研討會時,因為無聊, 就拿筆戳桌上橘貓模型的××。 ×瑄聽了,竟然說,「要戳就戳真的」。 事後她翻臉不認帳,但竟然說: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小女孩說自己長大想成為「恐龍博士」,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而這個小女孩若是自己的孩子,身為父母的你又會如何因應呢? 《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這本書講述的便是作者木村由莉從小立志成為「恐龍博士」的故事,而追求夢想的過程並非只在腦中幻想,而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去探詢
Thumbnail
這是大學還是甚麼時候畫的我不記得,因為當初都沒寫日期,之前去看了恐龍相關的展覽後,就開始喜歡畫恐龍骨頭,經常畫、天天畫,但是應該也發現了,我每次比例都抓不好,整張圖都無法畫完一隻完成恐龍,反正我自己畫我自己開心,最後就把恐龍截一半畫~
Thumbnail
讓我們就從「喜歡」開始,引領你成為自己。只要你夠熱愛,就能成為我們自己喜歡的人。推薦《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這本書給熱愛生命的你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女孩因為熱愛恐龍,而努力追求成為古生物學家的故事。從小就立志研究恐龍的她,經過曲折的求學路程,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並且為未來對古生物學有興趣的青少年提供了具體的建議和出路分析。這是一本鼓舞人心的故事,適合喜歡恐龍和科學的讀者。
Thumbnail
狐是一種很有趣的生物,有狐狸出沒的國家,幾乎都有一些關於狐仙的傳說。今天要說的狐妖有點複雜,因為祂是從國外回來的…… 上次跟老猿去東南亞認識的萌萌和強哥他們,雖然還有聯絡,但大家都住在不同城市、甚至是不同國家,感情漸漸就淡了。不過,有次萌萌從東南亞回台灣時,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 「嘿,老玄你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