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反送中一週年】對面的山,這邊的島:訪問返臺讀書的香港學生(二)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熟悉的陌生

黃禹翔,曾經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城市研究學程,現今就讀臺灣大學地理系二年級。
禹翔談及留學香港的因素,其實很單純,想要體驗臺灣之外的生活,同時也因為現實考量因素,留港學費相較於其他一線的國際都市,更容易負擔。對於香港的印象,來自於高三時,隨著學校老師率團前往,銅鑼灣、旺角等地的繁華,讓水泥叢林的印象深植在心裡。同時,在社會觀察上,可能是金融中心的緊張與壓迫感,街景呈現忙碌、壅擠,人與人的互動也流於冷漠。
迨至到香港念書,比先前旅遊還要更深入、貼近當地社會後,禹翔發現了香港實際面貌跟他所想像的還是略有差別。由於就讀城市研究學程,會有許多機會到各地實察,例如到西北部的小漁村,以及新界面臨經濟開發的農村——馬屎埔村。種種經歷都讓他想起先前在臺讀書會時,所閱讀的《黏土》一書,同樣都是土地開發和農業經濟問題,本地居民與財團、政府之間的糾紛。當他卸下觀光客的身分,從前臺走到後臺,發現在光鮮亮麗背後,隱藏了階級衝突、分配不均的社會境況。這些同時也是自己家鄉亟需處理的難題,原本陌生的城市,藉由相似的問題,與自己的生命重新連結。

反送中與返島

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遊行,即將滿一周年,對此,禹翔分享了他參加當時和平遊行的心得。在此之前,在香港政治情況的認識上,顯得生疏、淺薄,依稀聽過雨傘運動、魚蛋革命,實際情況並不熟悉。6/9號的和平遊行,對他而言意義非凡,這是他第一次現場參與社會運動。過去雖從報導者、關鍵評論網和風傳媒得知香港反中的示威、陳抗,但聲音太過遙遠,未能注意;現在這聲音在他面前振聾發聵著,讓他開始思考自己能做什麼。而將近百萬人民上街頭的畫面,也顛覆他的想像,原來香港並不是冷漠的,在基層社會,是有股相當強烈的能量,為了更好的明天在奮鬥著,走在人群中,希望和力量都湧上心頭。第二次則是與朋友,加上遠從臺灣而來,為了聲援的人們,一起上街疾呼。令人失望的是,幾次的遊行並沒有讓港府停下修法的腳步,反而譴責並鎮壓遊行民眾。之後的抗議也從和平的白衣遊行,轉為示威者穿著黑衣,趨向勇武對抗的警民衝突。
時光快轉至大二上學期,一天,寧靜的早晨被槍響所劃破,港中大遭到包圍。「港中大距離市中心很遠,之前的衝突都不會發生在學校附近。這幾天telegram等社群軟體,也沒有傳出學校有示威運動,抗爭突然蔓延至校園,學生們也是措手不及。」先前校園僅有罷課、貼文宣和塗鴉的意見表達,11月10日,受到周梓樂墜樓事件影響,示威者在二號橋上丟擲物品,企圖癱瘓交通,之後與警方發生衝突並被封鎖。當時傳出校園內有傷患,警方闖入宿舍逮捕、搜查學生等消息。同時,由於封鎖的緣故,校園內能夠購買食物的店家紛紛拉下鐵門,不然就是縮短營業時間。學生們陷入精神與糧食上的危機,人心惶惶,「國際生不是打電話向大使館請求支援,不然就是到前線去做遞物資、救傷患的工作」。當時作為臺灣在港學生會的幹部,禹翔與臺北辦公室聯絡,並和中大臺灣學生會合作,[1]將臺灣學生平安送回家。「我們走的時候,校園尚未解除封鎖,因此沒有出租車會來載。我們是凌晨三、四點,摸黑穿過倒塌的圍牆,走了數公里才攔到車」,說起離開的回憶,他仍然心有餘悸。
回到臺灣後,親友的擔憂,讓他思考回來臺灣念書,當時教育部擬定港生轉學來臺的相關報導,禹翔便申請轉入臺大地理系。「學校在招收港生一事上非常積極,也看的出來校方十分想幫助我們。⋯⋯遇到的困難大概就是,因為香港的學校與郵政處於停擺狀況,在成績證明的部分,耗費較長時間。」他也直言可能是因為他就讀冷門科系,處理程序才相對簡單,並不知道到香港就讀理工、商管的同學,他們在程序上是否一樣迅速。

從「觀察」到「行動」

「那你還有在關切香港議題嗎?又是用何種方式表達關注呢?」問及回臺後的心路歷程,禹翔說在參與遊行後,便開始查詢資料和閱讀相關書籍,令他失落的是,香港政府長期漠視民眾的訴求,民意受到邊緣化;而和平示威無用,使得民眾朝向勇武派的路線。政府與民間的對話無法開展,導致該循環持續發生。然而,雖身處香港,外地學生的身分,始終讓禹翔不知道他可以怎麼協助,「老實說,當我們問及香港朋友我們能幫上什麼,他們也說不出話來。另外,臺灣在港學生會和各校的臺灣學生會,在反送中議題上,也僅是提供抗爭地點與資訊,並沒有進行表態。我什麼事都沒辦法幫忙,就像是個旁觀者一樣。」
回到臺灣的剛開始,禹翔對於香港議題抱有消極逃避的想法,「我其實不太敢開社群軟體,因為先前追蹤有關的粉專,現在上頭充斥著香港的議題。我感到害怕,害怕再次回到那個無助、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的時候。」後來,他聽到「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標語,這對大部分人而言可能是一句口號,對他來說,卻是極有可能發生的——這一次不會是旁觀者,而是當事人。因此,他回到母校(臺中一中),以及曾經實習過的蘆荻社會大學,向高中生和社區居民分享自己在香港的所見所聞與觀察。另外,禹翔也投稿臺大哲學桂冠獎的社會組,以香港做為例子,說明為了民主,究竟能犧牲經濟繁榮到何種程度,並反問自身,對我們而言,民主到底是什麼,若是我們遇到相同的情況,我們又能犧牲多少呢?
「我其實不太確定我還能幫香港什麼,過了一年,香港換來的是國安法,換到的是國歌法⋯⋯」看到這些新聞時固然難過,消極的心態會佔據腦袋。但同時,香港的抗爭日常化,已經成為新一代人的共同記憶:Be Water、不割席、遍地開花等等,都是讓他感敬佩的,也省思臺灣社會還可以努力的方向。「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什麼,我就繼續關注吧,並試著讓人看到這個議題」,對他而言,撐香港並不是單向動作,而是臺港之間的相互扶持。
訪談的最後,禹翔建議高中生們,若要前往香港念書,必須先考慮自身安全,以及香港未來的發展,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若真要前往香港念書,請先瞭解香港人的抗爭史與發展。若是可以,請將當地的消息傳遞給在臺灣的我們。」作為反送中運動的「觀察者」,他希望,也正在努力成為搭建港臺消息交流橋樑的「行動者」。也期許未來的學弟妹們,能夠一起撐香港。

後記

「他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們,然後,我們才會是我們。」——阿潑
著手撰寫訪談後,兩位筆者發現幾點先前未曾注意過的問題,例如留港學生返臺後,對於談及香港的議題,一開始多半會害怕,甚至是不願想起。當我們希望在香港參與或觀察的他們,能夠分享當地的氛圍以及情形,藉此讓臺灣人明白,並繼續做撐港的活動。然而,這忽略了他們同時也是受到氛圍感染的人,同樣也有人害怕提起在香港的經歷——對當時無助、不安感到恐懼。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協助他們呢?
另外,受訪者在訪談時,一再強調要深入理解香港。一地的文化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其複雜性與歷史淵源,並不能僅參考特定媒體或社群論述,而已為了解全貌。資訊是需要多方比較,還要與時俱進。此外,我們也需要認識臺灣撐港,其論述背後的脈絡,以及反思臺灣在面臨相似議題時,社會是如何運作的。透過不斷認識彼此,才會知道能提供的協助,和需要被幫忙的部分。

[1]留港臺灣學生會與各校的臺灣學生會不同,是屬於各間學校的臺灣學生自願參加組成,而非透過選舉,隸屬於學校學生會制度的臺灣學生會。雙方運作各自獨立,但也會互動。
文/廖品硯、童冠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3會員
    572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寫給香港朋友——至返送中五周年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avatar
    一起讀新聞
    2024-06-10
    民進黨綠色執政雙標保證之反共不反中賴清德改方針是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同樣的邏輯為何不一的人做就是舔共?​
    Thumbnail
    avatar
    奶茶倫的玩具世界
    2024-05-05
    抗議cMoney縱容作者以猥褻字眼濫罵其他平台作者~證明咱經營Line群組兩百萬送你~蓄意栽贓外違反著作權法盜用改造文章請諸位有正義感的格友用力按讚♡讓文章刊上Google https://fourm.page.link/JuVM 這是《股市爆料同學會》上的「盜精筆記」,同性質針對「井底之蛙」猥褻濫罵者超過十個。 CMONEY身為過內財經投資平台,縱容酸民以猥褻字眼濫罵其他平台作者~並違法著作權法擷取作者圖文
    Thumbnail
    avatar
    井底之蛙
    2023-09-07
    歷史上的今天818香港反送中170萬人上街頭,鄭克爽投降清朝大叔觀點-歷史上的今天818 自由的可貴,時至今日用AI搜尋還可找到反送中遊行得資料,畢竟文字獄古今中外皆然,消滅不喜愛的真實,是當權者眼前的的正義,就像聖經經歷多次改版,中國的各朝代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所撰寫,不知道身為台灣的一份子,在未來的10年後到底要用什麼眼光看香港呢?
    Thumbnail
    avatar
    MikeU
    2023-08-18
    DTK781:宋大姐反饋 2:停維他命連續第16天了\宋大姐反饋 2:停維他命連續第16天了/ 早上7:15起的大熱天團練,跑300場 (一圈300公尺)27圈完成,覺有些累的宋大姐語重心長,很真誠的跟我說:「我到今天都沒有吃維他命!繼續觀察~ 」 上週她跟我告白說,她原本是一位重度維他命使用者,營養師調配的,吃了3年,每天至少10顆。(聽得我大
    Thumbnail
    avatar
    米雪鹿
    2023-07-20
    香港反送中三週年 在台港人集結、呼籲重新檢視《港澳條例》6月12日香港反送中運動(反逃犯條例)三週年,在台港人組成的香港邊城青年發起「兄弟爬山、繼續努力」遊行及集會,紀念港人對抗中國政府威權的行動......
    Thumbnail
    avatar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22-06-23
    反送中就是黃色革命2021年七月一日,是中共建黨百年的大慶,也是香港回歸24週年,前夕,大動作搜索蘋果日報總部,凍結頻果日報的資金,讓頻果日報結束營運,香港結束一國兩制的派對,北京不演了。 五十年不變只撐22年,2019年就變,這二年來,北京對香港的動作一再引起世界高度關注與回應,畢竟香港有其特殊性,除了是全球的金融
    avatar
    洪耀南
    2021-06-26
    「反送中」一年的啟蒙香港「送中香港」條例由特區政府約一年前的5作主導,基於台灣殺人案而引發,於立法過程引發公眾關注,繼而煽惑了103萬及200萬和平示威遊行,事件出現警民衝突及多人離奇死亡,過程程中,警方對示威者採取了不合比例的暴力,引起全球注視。政府於壓力下才肯撤回條例,市民仍然秉持著「五大訴求」,於武漢肺炎疫症期間
    Thumbnail
    avatar
    Law AN
    2020-05-10
    反送中之我見二零一九年香港的大事莫過於反送中運動,雖然已時過境遷,但我還是想談談。
    avatar
    風擎子
    2020-03-25
    【「#反送中」決戰】 ——「#事頭婆救命!」(〈#一群伊利沙伯中學學生致伊利沙伯女王二世公開信〉 2019年 #11月22日 「#同學來稿 #全文文字版張貼於留言 致各傳媒朋友和關心香港抗爭運動的各界人士: 「香港反修例風波引起的抗爭運動即將踏入第六個月。各路和勇英雄,萬眾一心,各司其職。我等一群香港伊利沙伯中學學生,背負女王之名,謹遵校訓「
    Thumbnail
    avatar
    香港新中史學社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