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藝術的推手,走入共生共榮的藝術產業——專訪青雲畫廊總監李宜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回首北臺灣畫廊藝術聚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成幾個時期。早期畫廊聚集在臺北中山北路,多以外銷畫的方式經營;而忠孝東路上的阿波羅大廈曾進駐高達百家畫廊,更是許多藏家收藏的起點。九○年代後期崛起的華山藝文特區,成為藝術結合生活的熱門場域,常態性舉辦展覽、展演,也曾舉辦臺北藝術博覽會,然而隨著設計文創賣店、餐廳的進駐,並未如預期地發展為純粹的藝術聚落,其性質已然不同。之後,成立於 2014 年的大內藝術特區,試圖串連起大直、內湖一帶的眾多畫廊,成為全臺灣第一個且畫廊密度最高的藝術特區。而坐落於大直明水路上的青雲畫廊,走過二十多個年頭,由第二代李宜洲接手之後,更是開創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藝術家的墊腳石

耳濡目染之下,李宜洲從小就對藝術產生興趣,自小學開始學畫。高中時期在畫室認識的詹喻帆,也成為他自己發掘與簽約的第一位藝術家,直到今日彼此仍是密切往來的合作夥伴。2010 年,從父親李青雲手中接下青雲畫廊,開始全心投入畫廊經營的李宜洲,將自己比喻為藝術家的墊腳石,「畫家很會畫畫,但是畫廊要很會看畫,甚至很會『說畫』。與其追求自己的創作,我不如想怎麼把我的藝術家墊得更高,只要這個藝術家成功了,我就與有榮焉。」他認為雖然畫廊做的是商業,但既然這個產業對藝術圈有貢獻,相信有一天畫廊、策展、藝評的發展歷程都會被寫進歷史,就像美術史、藝術家一樣,被世人看見。

目前青雲畫廊的經營層面大致可分為三大區塊,除了策展、藝術經紀,也扮演藝術顧問的角色。李宜洲將四成的心力放在策展上,主要經營第一市場和第二市場,像是畫廊內部展覽、外圍的展覽合作與博覽會參與。而在藝術經紀層面,李宜洲嘗試過品牌合作、企業聯名等方式去推廣自家的藝術家,以多元的經營策略協助藝術家累積能量。在網路時代,僅經營藝術圈內是遠遠不足的,李宜洲認為只要不脫離藝術的本質,跳脫到藝術圈之外也會是可以經營的潛力市場。

因此,青雲畫廊也針對教育及市場兩大部分去推動藝術顧問工作。李宜洲以美學推廣為目標,不僅在文化大學美術系授課、實行建教合作,為扶輪社等團體擔任講師,並且協助企業做內部教育訓練等等。他也為收藏家做完整的收藏規劃,除了推薦自己代理的藝術家,同時也幫藏家購買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有些作品是為了規劃出藏家的收藏脈絡,有些作品則作為短期投資,隨時留意藏家的喜好與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

raw-image
畫廊內部展「物語系列」,周政緯個展與觀眾大合照。

畫廊內部展「物語系列」,周政緯個展與觀眾大合照。


辨認出產業全貌,互助尊重形塑共榮生態圈

李總監認為,視覺藝術產業可再分為上、中、下游,上游比較偏創造,例如畫家繪製作品,就屬於上游。以策展來說,藝術家先創作作品,中間有研究學者、藝評家、策展人等,更有藝術從業人員在幕後做藝術行政,實際執行面還有作品攝影、運輸包裝等種種協力組織,這些人員都是中游。接著,下游就是將展覽呈現出來,讓民眾與藏家能夠參與,其中也需要藉助媒體的傳播力量。「它是像河流的概念,上中下游並不是說誰的地位高、誰的地位低,把藝術這個生態給摸清楚才能看見全貌,辨認問題所在。」李總監提及,藝術產業裡有很多角色,除了畫廊、藝術家、收藏家之外,還有修復師、藝術基金、資料庫、藝術相關顧問公司、智庫等。

李總監也提到,創作者不能過於自我中心,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背後有很多人都貢獻了一份心力,包含了撰述的藝評家、策展人、藝術媒體等等,大家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做事,互相尊重很重要。這些互相理解、尊重、互助的基本概念,李總監稱它為「藝術倫理」,包含了創作倫理、師生倫理、專業倫理、收藏倫理與學術倫理等等。「其實就象徵人品嘛!」李總監也直言,藝術圈的關係緊密,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懂得藝術圈的這種倫理學,你才能夠在藝術圈待得久。


2016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亞太藝術,匯聚台北」為主題。

2016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亞太藝術,匯聚台北」為主題。

2016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青雲畫廊將展場規劃為「抽象藝術」與「當代藝術」兩大區塊。

2016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青雲畫廊將展場規劃為「抽象藝術」與「當代藝術」兩大區塊。

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因應數位科技於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以「無形的美術館」為題。

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因應數位科技於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以「無形的美術館」為題。

伯樂與千里馬,以獨到眼光尋找藝術文化座標

參與過國內外大大小小的藝術博覽會,李宜洲發現臺北藝博會辦得很不錯,對於展商服務也做得很好,主動回應藝術家與畫廊參展上的需求,很多生意其實都是在藝博會上談成的。「在國外做藝術交流,不單純只是跑業務,我會和藝術同行交流,認識當地的藝術家和人脈、拜訪當地收藏家,也會找找看有沒有和我調性契合的畫廊,也許日後可以做藝術家交流展覽。」李宜洲也提醒,參與國際藝博會時可以選擇適時迎合當地市場,提供當地藝術市場感興趣的作品。而參加藝博會的收支至少要打平,這也正是為了下一次的出國征戰存取經費,才能帶領更多的臺灣藝術家拓展國際。

作為優秀的藝術經紀人,李宜洲有自己的一套觀點。首先,除了對藝術的熱情之外,藝術經紀人還需要具備眼與手的能力,就像球探一樣,知道如何挖掘未經雕琢的璞玉,理解藝術家、並且幫助他們成長,使其成為閃閃發亮的翡翠。他以百米賽跑為例,若藝術家自己能夠跑50公尺,一個好的藝術經紀人就要幫助他跑完剩下的50公尺。但李宜洲也強調,經紀人並不是藝術家的助理,必須建立自己的權威性,以專業讓人信服,藝術家才會放心地把自己交付予你。

其次,藝術經紀人彷彿肩負文化傳承的使命,不僅要能文能武,掌握藝術圈核心的資訊來源,也要懂得經營藝術圈,拓展人脈。更重要的是,必須找到對的方式與藝術家相處,並且提供他良好的資源和創作環境,當藝術家感覺自己被理解了,彼此就能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模式。雖然目前臺灣的藝術經紀生態尚未發展成熟,除了畫廊以外,不少經紀人是以個人工作室的方式承攬下所有的事。「敢夢、敢想、敢得到!」李宜洲不免期待這個產業日漸茁壯,這句話也恰好解讀了他對這份工作的期許。

談到藝術市場與趨勢的判斷,李宜洲認為前提是必須了解全球的藝術文化潮流正在往哪裡走。「若你經營的是臺灣的藝術家,你要了解藝術家在全球站在什麼樣的相對位置,而這個相對位置和概念,就是文化座標。」有趣的是,他認為趨勢可以超前,但不能超前太多,否則過於前衛以致無法被大家接受,實在過於可惜了;但在學術或實驗性的展演空間,藝術家就能夠盡情地發揮。前衛的創作也是一種累積,作品誕生後須佐以完整的理論與文字論述,才能奠基藝術文化的層層基石,最後形成一面不輕易倒下的牆。


代理藝術家作品|詹喻帆|融古入今系列版畫(共六款)|2018|54.5x39cm(單件)|絹印版畫

代理藝術家作品|詹喻帆|融古入今系列版畫(共六款)|2018|54.5x39cm(單件)|絹印版畫

代理藝術家作品|詹喻帆|The Collector|2019|130x162cm|油畫

代理藝術家作品|詹喻帆|The Collector|2019|130x162cm|油畫


站在年輕藝術家的身後

長期著迷於雕塑的李宜洲,為了大力推廣臺灣的年輕雕塑家,8 年前開始籌辦「雲.想.藝雕塑聯展」。因為早期曾代理年輕的雕塑家,他在互動的過程中察覺對方的迷惘。即便到了當代,雕塑藝術市場仍被少數幾位知名雕塑家瓜分,這些年輕人在其中找不到一席之地,可能得要為了生活,幫廠商大量生產佛刻或泥塑。李宜洲心想,若沒有人培養當代藝術的雕塑,怎會有下一個朱銘出現呢?於是他透過籌辦聯展,幫助這些年輕雕塑家一步步學習成長。這些年,有些人離開藝術圈,有些人繼續創作,李宜洲並不為此感到灰心,反而決定繼續將這個展覽辦下去,因為對他來說,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而文化部提供的駐村、展覽或出版計畫等補助計畫,李宜洲也給予正面評價。他突發奇想地笑說可以辦一個「菁英培訓計畫」,在藝術市場上挑選出具備各方面能力的前50 名年輕藝術家,實行重點培訓,讓這些藝術家能夠在國際上競爭。目前民間單位如天美藝術基金會,也會定期帶藝術家出國參訪交流,這些也是值得公部門借鏡的範例。

有鑑於現在藝術圈舉辦徵件展的熱潮,李宜洲卻坦承自己對於這件事是猶豫的。「雖然這可以減輕藝術行政上的負擔,我們只要負責篩選就好,但我還沒有辦法很明確地歸納出合適的篩選指標,也會擔心造成年輕創作者的受挫。」也因為這樣,他寧可和大家做朋友,由他主動出擊,挑選一些藝術家舉辦聯展。這幾年他也規劃不同主題的聯展,也開始與幾位 30 世代的策展人羅禾淋、林浩宇、簡麗庭合作,與他們產生連結,進而活絡藝術圈。看著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和策展人,李宜洲甘願站在這些新星的身後,給予強大的後援。有朝一日,這些新星將會升起、遍布整個夜空,持續用溫暖的光照耀著藝術領域的每一個人。

代理藝術家作品|林浩白|眾 像|2014|128x128cm|油彩木板裱麻

代理藝術家作品|林浩白|眾 像|2014|128x128cm|油彩木板裱麻

代理藝術家作品|朱書麒|異界風景-那遠在天邊的期待|2017|112x145.5cm|油彩畫布

代理藝術家作品|朱書麒|異界風景-那遠在天邊的期待|2017|112x145.5cm|油彩畫布

代理藝術家作品|林浩白|6月30日的午後|2019|112x198cm|油彩木板裱麻

代理藝術家作品|林浩白|6月30日的午後|2019|112x198cm|油彩木板裱麻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北辰》刊物 Vol.2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
圖片提供|青雲畫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仙PIG-avatar-img
2020/07/11
感謝分享!!👍👍👍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銜接上都市的藝術風範,以5月11日下午14:00正式開啟藝術家的使命,掀開「美其盛也」的預展、開幕晚會,正式尋找藝術家的夢想作品。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90個展示區和30個新生首展,牽引出藝壇界的精神領域點開不同面向的藝術環節,鼓舞藝術家對社會文獻的回響力,藝術家.柯尼以擠壓、敲擊
Thumbnail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銜接上都市的藝術風範,以5月11日下午14:00正式開啟藝術家的使命,掀開「美其盛也」的預展、開幕晚會,正式尋找藝術家的夢想作品。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90個展示區和30個新生首展,牽引出藝壇界的精神領域點開不同面向的藝術環節,鼓舞藝術家對社會文獻的回響力,藝術家.柯尼以擠壓、敲擊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林裕淳・85回顧展】 超過百件、內容相當豐富的彩墨及油畫作品,更有多幅精彩大型畫作! 一直很佩服長期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一路走來能堅持下去就是最好的示範,幸好能趕在展期結束前欣賞到作品。 個人很喜歡作品中關於動物的創作,尤其喜愛「捍衛家園」的大型畫作,不管是寓意,還是畫風都甚得我心!! 官網介紹
Thumbnail
【林裕淳・85回顧展】 超過百件、內容相當豐富的彩墨及油畫作品,更有多幅精彩大型畫作! 一直很佩服長期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一路走來能堅持下去就是最好的示範,幸好能趕在展期結束前欣賞到作品。 個人很喜歡作品中關於動物的創作,尤其喜愛「捍衛家園」的大型畫作,不管是寓意,還是畫風都甚得我心!! 官網介紹
Thumbnail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Thumbnail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Thumbnail
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 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 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 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 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每到藝博又是我攀親引戚的時節,2020台中藝術博覽會是疫病爆發後,台灣第一場大型藝術博覽會,是否能帶給我們滿滿的感動呢?以觀賞者的角度選出藝博中4件我覺得有趣的作品,雖然還是口袋淺淺,掏不出任何一毛錢,沒有要幫誰廣告,因此文章等藝博結束後發(燦笑)。
Thumbnail
每到藝博又是我攀親引戚的時節,2020台中藝術博覽會是疫病爆發後,台灣第一場大型藝術博覽會,是否能帶給我們滿滿的感動呢?以觀賞者的角度選出藝博中4件我覺得有趣的作品,雖然還是口袋淺淺,掏不出任何一毛錢,沒有要幫誰廣告,因此文章等藝博結束後發(燦笑)。
Thumbnail
坐落於大直明水路上的青雲畫廊,就是藝術家的墊腳石,「畫家很會畫畫,但是畫廊要很會看畫,甚至很會『說畫』。與其追求自己的創作,我不如想怎麼把我的藝術家墊得更高,只要這個藝術家成功了,我就與有榮焉。」總監李宜洲說。
Thumbnail
坐落於大直明水路上的青雲畫廊,就是藝術家的墊腳石,「畫家很會畫畫,但是畫廊要很會看畫,甚至很會『說畫』。與其追求自己的創作,我不如想怎麼把我的藝術家墊得更高,只要這個藝術家成功了,我就與有榮焉。」總監李宜洲說。
Thumbnail
視覺藝術是當代藝術的核心,是所有藝術的美學基礎,更是文化國力的具體表現。那麼,「視覺藝術」到底包含了哪些領域呢?視覺藝術和我們的關係,該是什麼樣子?視覺藝術在臺灣這片土地上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Thumbnail
視覺藝術是當代藝術的核心,是所有藝術的美學基礎,更是文化國力的具體表現。那麼,「視覺藝術」到底包含了哪些領域呢?視覺藝術和我們的關係,該是什麼樣子?視覺藝術在臺灣這片土地上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Thumbnail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Thumbnail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