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趣

更新於 2020/06/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個端午連假,打算回去鄉下老家看看。
今年初回去的時候,聽聞長輩打算種植芋頭。說起來也很巧,那天剛好是要去挖掘芋苗的日子,所以,我們就自投羅網啦!

「下午來幫忙吧!有事情要派給你們做啦!」
「什⋯什麼工作啊?」
「掘芋仔栽啦!要準備來種芋頭用的!」
於是,一夥人準備了幾個水桶、幾把鋤頭、好幾個提籃,便兵分兩路地,前往目的地。

第一次體驗掘芋苗

長這麼大第一次要去掘芋苗,心裡面還是覺得挺新鮮的。雖然,冬天午後的太陽並不能算得上和煦,但略為強勁的北風,的確抵銷了不少的熱度,因此整體上還算是滿舒服的。而在一陣簡單的教學與工作分配以後,大家就開始工作了!
本來一般種植芋頭,都是要買芋苗的,但因為長輩們年紀大了,種植作物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反而變成了一項充實生活的運動,所以便四處打聽,是否有收成完畢的芋頭田地,可以開放讓人挖掘芋苗回去種植,於是才有了今天的安排。
大家齊心協力地挖掘芋苗。
說真的,還真的是第一次這麼認真拿鋤頭,所以一開始便犯了每個新手都會犯的錯誤,台語就叫做「捏死手」,意思就是,在挖掘泥土的時候,雙手將鋤頭握柄給牢牢地抓緊不放。
「沒有人像你這樣捏死手啦!要不了多久,手就會起水泡啦!」
我一臉困惑地看著手上的鋤頭,不知所措。
「阿不然我應該要怎麼拿?不拿緊怎麼出力啊?」我有點不服氣地想反駁。
「只能用手指提著握柄啦!要利用鋤頭前端本身的重量,朝著要挖掘的地方輕輕砸過去,等鋤頭深入泥土後,再拖出來,這樣就能夠把泥土給翻開來啦!」

可惡!原來如此!只能說,隔行真的如隔山⋯⋯

不過,在得到正確的挖掘方法以後,整個節奏感加快了不少,而且手掌的刺痛感也緩解了很多,正當我慢慢沈浸在輕巧挖掘的快樂之中,突然被指派了另外一項工作⋯
「你拿水桶,把剛剛挖出來的芋苗沿路裝回去吧!你是男生,比較有力氣做這個!」
現在才恍然大悟,原來拿這幾個水桶,不是用來裝水的,而是裝芋苗的!
於是,我便反著方向,將剛剛我挖出來的芋苗,連同其他人的,一株一株慢慢地撿起來,並集中到那些大的提籃裡面去。
裝著芋苗的水桶
一開始,我還有點小看這個工作的困難度。因為,感覺上芋苗是很輕的東西,蒐集起來可能還比挖掘它們要輕鬆許多呢!不過收了一整排之後,我就發現我錯了!因為芋苗累積起來以後,遠比想像中要重得多,而且雙腳踏在半濕半乾的泥土上,走起路來變得十分費力,再加上手提著芋苗桶,保持平衡又得要花上更多的力氣,我現在才知道,為什麼這個工作會叫我做了⋯
在費了一番不小的工夫後,我們的芋苗終於蒐集完畢了!看著這堆成果,心裡面那種充實的成就感,是很難用言語表達的。果然事情若不是自己動手做的,很多酸甜苦辣,是沒辦法體會的,也因為這次經驗,我對農夫們又多了好幾分的尊敬。
集中放置芋苗的提籃

知道不等於體會

曾經在一本書裡面看過一段話,作者說,如果現在的人們做事情,能夠學習農夫的堅毅,那麼事情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大地增加!因為農夫們的工作,每個階段都是那麼地辛苦,但是,他們卻能夠一直保持耐心,把每個步驟都好好地完成。然而,即使在每個環節都已經用盡了全力,最後還是可能會因為天候不佳,在收成前夕,看著一切努力都化為烏有⋯
但是農夫們沒辦法抱怨,也不會抱怨,他們只會再一次地迎接挑戰,繼續堅毅地把每個步驟都盡力完成,我想,這也是作者為什麼要大家學習農夫們做事精神的原因吧!你想想看,如果努力付出,但最後的結果一直存在著這麼大的不確定性,我們有多少人,會在中途,甚至是剛開始的時候,就打退堂鼓了呢?
這次回去,我便懷抱著希望,前去觀看芋頭們的成長情況。我不是內行人,但看著就覺得不太對勁,因為很多的芋頭葉,都出現局部枯黃的情形。我回去問長輩,他們告訴我,這批芋頭算是失敗,原因可能出在芋苗本身受到病菌的侵害,所以導致體質不良,才會出現那麼多枯黃的情況。
但因為這些芋頭是種來運動消遣的,所以長輩們也不是非常在意這件事情,只是說這也沒什麼,剛好累積經驗,觀察一下接下來會怎麼變化,以及找找看有沒有可以克服的方法,這樣之後再種新一批的時候,就不會重複遇到這些問題了!
對啊,其實事情就只是這樣子罷了。失敗了,分析一下原因,然後拍拍灰塵,再試一次。種芋頭是這樣,其他事不也是這樣嗎?
事情,做就對了,我還是喜歡,這種乾淨俐落的想法。
芋苗蒐集完成照!雖然半年後,結果暫時看起來是失敗的,但這時候的成就感與開心,卻是無比真實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umDu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段對於父親的回憶,忘不掉的那種。
    本篇與您分享,蒲松齡創作聊齋的心路歷程,以及才華不見容於當代主流價值的苦悶與蒼涼。
    一段對於父親的回憶,忘不掉的那種。
    本篇與您分享,蒲松齡創作聊齋的心路歷程,以及才華不見容於當代主流價值的苦悶與蒼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昨天(禮拜三)傍晚,從五點多開始,突然下起大雨,又閃電又打雷,感覺相當可怕,因為一個接一個連續不停,而且感覺很近。當時13歲的老三正在北邊的菜園裡安置他的狗。
    Thumbnail
    蔥,我很少用,因為一把有機青蔥40元,只夠用一兩次,所以就很少買。因為少用,先生以為我不愛用,也就沒有多種。 可是我偶爾用蔥爆香時,都很愛蔥的香味,尤其蕃茄炒蛋一定要用蔥才會對味。後來發現蔥原來很容易種,我才發現自己真是大大錯過吃蔥的機會。
    Thumbnail
    農人心臟非常大顆,他們辛勤耕耘卻不緊抓成果,至少我爸看起來是如此。 今年旱期,連大甲溪都沒水了,爸爸的茶樹苗們曬得乾乾的,每天需要從家中載水去灌溉,也沒看到他在抱怨老天或焦慮(還是我爸沒說而已)。
    Thumbnail
    Need to get ready for the big typhoon! 我們移居台東隔年,2016年,台灣連遭三個颱風,其中一個是尼伯特,重創台東,台東森林公園無數的大樹,全遭斷頭,慘不忍睹。還有好幾戶住家的鐵皮屋頂被掀。當時我們剛挖好的大水池,一夜之間填滿!
    Thumbnail
    (English version below) 13歲的老三,尚未進入快速成長期,身形仍瘦小,但想賺錢的意志卻很大。
    Thumbnail
    在現代人眼中充滿童趣浪漫,甚至帶點感傷意味的蒲公英,在中世紀人們眼中卻是一種令人頭痛的野草,人們還為它取了一個「魔鬼的奶桶」的別名!但對中國的老百姓而言,蒲公英卻是藥食兩用的植物。近來對蒲公英療效的研究,颳起了一陣吃蒲公英的風潮。蒲公英可做成沙拉、咖啡與糖漿,都是好吃又對人體很有助益的料理。
    Thumbnail
      (The English version is at the end.) 以前,只認識香蕉。後來開始到有機店採買蔬果,偶爾會看到芭蕉。2015年移居台東長濱,有了自己的農地可以種植之後,發現長濱家家戶戶都種蕉,而且大多是芭蕉。吃了長濱出產的芭蕉,才知道芭蕉如此美味,更勝於香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昨天(禮拜三)傍晚,從五點多開始,突然下起大雨,又閃電又打雷,感覺相當可怕,因為一個接一個連續不停,而且感覺很近。當時13歲的老三正在北邊的菜園裡安置他的狗。
    Thumbnail
    蔥,我很少用,因為一把有機青蔥40元,只夠用一兩次,所以就很少買。因為少用,先生以為我不愛用,也就沒有多種。 可是我偶爾用蔥爆香時,都很愛蔥的香味,尤其蕃茄炒蛋一定要用蔥才會對味。後來發現蔥原來很容易種,我才發現自己真是大大錯過吃蔥的機會。
    Thumbnail
    農人心臟非常大顆,他們辛勤耕耘卻不緊抓成果,至少我爸看起來是如此。 今年旱期,連大甲溪都沒水了,爸爸的茶樹苗們曬得乾乾的,每天需要從家中載水去灌溉,也沒看到他在抱怨老天或焦慮(還是我爸沒說而已)。
    Thumbnail
    Need to get ready for the big typhoon! 我們移居台東隔年,2016年,台灣連遭三個颱風,其中一個是尼伯特,重創台東,台東森林公園無數的大樹,全遭斷頭,慘不忍睹。還有好幾戶住家的鐵皮屋頂被掀。當時我們剛挖好的大水池,一夜之間填滿!
    Thumbnail
    (English version below) 13歲的老三,尚未進入快速成長期,身形仍瘦小,但想賺錢的意志卻很大。
    Thumbnail
    在現代人眼中充滿童趣浪漫,甚至帶點感傷意味的蒲公英,在中世紀人們眼中卻是一種令人頭痛的野草,人們還為它取了一個「魔鬼的奶桶」的別名!但對中國的老百姓而言,蒲公英卻是藥食兩用的植物。近來對蒲公英療效的研究,颳起了一陣吃蒲公英的風潮。蒲公英可做成沙拉、咖啡與糖漿,都是好吃又對人體很有助益的料理。
    Thumbnail
      (The English version is at the end.) 以前,只認識香蕉。後來開始到有機店採買蔬果,偶爾會看到芭蕉。2015年移居台東長濱,有了自己的農地可以種植之後,發現長濱家家戶戶都種蕉,而且大多是芭蕉。吃了長濱出產的芭蕉,才知道芭蕉如此美味,更勝於香蕉....